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语文五单元阅读训练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选文的作者是 ,又名 ,字 , 著名诗人。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缘溪行: 欲穷其林 才通人 悉如外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2)黄发垂

2、髫,并怡然自乐。译: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4、按要求写出原文中的句子。 (1)描绘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2)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 5、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作者是 朝的 。“铭”是古代的一种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3、文中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 5、请说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爱

3、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予谓菊,宜乎众矣。 6、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不蔓不枝 亭亭静植 陶后鲜有闻 8、用原句回答问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10、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1、选文出自核舟记,作者是 代的 。后来又被清代的 收入编

4、辑的 中。 2、选文第二段中前面的两句话是“ , ”,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 ;后面的两句话应填“ , ”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二黍许 轩敞 相比者 绝类弥勒 勾画了了 船背稍夷 曾不盈寸 4、翻译下列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长约八分有奇。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王毅叔远甫刻。 6、选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关系。一至三段介绍的是 面,四段介绍的是 面,五段总括全文。在第一段和二至四段对小舟的说明中,又运用了 顺序。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本文选自礼记,是 家经典之一,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答问的著作。与 合称为“五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货恶其弃于地也。 谋闭而不兴。 外户而不闭。 不独子其子。 3、从句中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

6、、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6、文章从 、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杜甫诗三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是一首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 。 2、这首诗的诗眼是 。 联是远望之景; 联是近望之景。 3、诗中曾化用了孔子“ , ”的名言。 4、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这是一首五言 。作者通过写沦陷中的 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 的情怀。 6、诗中典型地写出了战火

7、弥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7、从表达方式来讲,前两联是 ,后两联是 。 8、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三吏”是 ; “三别”是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这是一首 诗

8、,全诗的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 ”。诗中表明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 1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了老妇人 ,说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但是,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人的 。说明他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 12、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晋太元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忽逢桃花林,_,_,_,_。(2分) 1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9、1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

10、意思有关的成语。(1分)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山洞口位于_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1分)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参考答案: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2、顺着 穷尽 仅 全 3、(1)有肥沃的

11、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彼此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4、(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活动、穿戴、心情 6、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参考答案:1、唐 刘禹锡 文体 用韵 2、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原句是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5、从文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来看,作者并不是不喜欢音乐,不愿意读书。这里指

12、的是在“陋室”中听不到官僚们那寻欢作乐的声音,为了升官而故作巴结奉迎的表现。6、宋 周敦颐 7、多 生枝蔓 立 少8、(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不慕富贵,洁身自好10、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要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参考答案:1、明 魏学洢 张潮 虞初新志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3、上下 高 靠近 像 清楚明白 平 竟然 满 4、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13、。5、有同“又”诎同“屈”衡同“横”甫通“父”6、分总 正 背 空间参考答案:1、儒孔子诗经尚书易经春秋2、憎恶奸邪之谋泛指大门动词,以为子3、与通“举”,选拔,举荐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或译为“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5、人人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6、社会制度 社会公德参考答案:1、五言古诗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远大抱负 2、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律诗 长安 感时忧国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描写 抒情 8、对偶和夸张 9、安史之乱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叙事 致辞 11、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悲惨遭遇 深感悲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