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_第1页
[论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_第2页
[论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_第3页
[论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_第4页
[论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和弊端摘要:以汉字为基础的汉民族的教育,绵延数千年,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现代语文教育是在古代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兴起的,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仍需要不断改善,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会发现古代语文教学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给我们的启发颇多。关键词:古代语文教育;经验和弊端;教学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悠长,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远古时期,祭祀和占卜是萌芽状态的教育形式,当时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要教育门类,也是当时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汉代崇尚儒术,“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经学的附庸,重视识字写字,重视教师讲解,重视记诵”;魏晋南北朝

2、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开启了我国语文教育文选型教材的先河;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代,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独占鳌头;宋元时期,语文教育思想也随着“理学”(“新”儒学)产生和发展进行了一些演变;明清时代,语文教育从思想到形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借鉴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和了解其弊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语文服务。一、教材的使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使用的教材包括识字教材、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识字教材有集中识字教材,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集中识字完成后,儿童们就可以阅读了。阅读阶段的权威教材是“四书”、“五经”,但内容艰深的“四书”、“五经”既

3、不适于巩固识字,也不适于初步的阅读。因此,古人尝试用韵语知识读物作为集中识字和阅读经史之间的过渡教材。当学生正式进入到阅读阶段,使用的阅读教材有两类,即经书类和古文选类。至于写作方面的教材,有为写诗而编的属对教材,如对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也有为应试而编的八股文教材,如钦定四书文。从这些不难看出,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庞杂而且丰富,古代的集中识字教材大多是韵语类读物,这类教材便于记诵,并且内容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和儿童修身方面的诫语。相对于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使用的成套的语文教材,大量的白话文,只有少量便于记诵的古代诗歌而言,古代语文教育使用的教材因其本身的特点,不仅让学生可以在一两

4、年时间内识记两千多个常用汉字,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很多文化知识,明白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二、识字与写字教学在古代,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先集中识字然后再进行写字训练。集中识字主要在蒙学初期阶段进行。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仓颉篇、急救篇以及后来的“三、百、千”等。识字的方法是让学生背诵上述识字教材,识记其文字。识字教材的特点是句子简短,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因此,学生很快就能将其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就记住教材中的文字了,这种教法基本上能保证学生在一年内认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识字教学之后就开始写字训练,写字训练先从仿帖开始,然后抄写蒙学读物。随着集中识字数量的增多,抄写的内容也从少到多。通过

5、抄写,学生既记住了文字的间架结构,又锻炼了他们的书写能力。这种先集中识字,后练习写字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识、会写常用字。先集中识字,记住常用生字后再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就不会碰到太多的生僻字,这样就会提高阅读速度,进而扩大知识和信息的摄入量,随后进行写字训练,既可以让学生练习书法,也可以进一步进行识字,和文本的品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三、阅读教学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我们应把语感培养作为“最紧要的内容”来训练。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理解文意并熟读成诵,要达到理

6、解这个目标,必须有老师的讲解、引导。古代语文教育在汉代因为崇尚儒学,特别重视教师讲解,重视记诵。清代唐彪曾提出:“随读随讲,则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开悟。若读而不讲,不明其理,虽所读者盈简,亦与不读者无异矣。”讲解时古人重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要求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由易向难、由浅入深地达到理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古代语文教育中诵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是朗读,然后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古人虽然未提出“语感”一词,但古代语文教育在实践中却非常看重语感的作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也重视讲解,教师也讲究诱导教学,只不过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不可能完成太多,

7、面面俱到的讲解,最后只能演变成各知识点的蜻蜓点水,讲授重点在于分析文章的层次、主旨、写作特点等,诱导变为教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诵读更加成为一种形式。古代语文教育则是强调朗读,朗读不仅要求学生顺畅地把课文读出来,而且要求读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为此,学生需要对文章一遍一遍地品读,潜心思索,细加揣摩。这样的诵读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在长时间的诵读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以声达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主旨、结构等,仅靠会读是不够的,就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古人之所以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与他们重视背诵密不可分。从蒙学读物到“四书”、“五经”没有不背

8、诵的,从启蒙之初到博取功名甚至到垂暮之年,背诵几乎伴随人的一生。常言道,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现代语文教育批判“死记硬背”,认为这种做法超越了学生的理解力,违背了理解记忆的原则,所以一再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意图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使得我们现在的学生只会背诵当学期所学要考的诗文,随后的假期中便往的一干二净了,在写文章时,没有素材,没有语感,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四、写作教学古人通常用仿写句式,即模仿着阅读的文章进行写作,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因此,我国古代写作教学的特点是提倡先模仿,在熟悉文章套路后再自己创作。唐代对于儿童的作诗教学,就是先要求学生读诗,然后再开始模仿着写诗。但是,古代语

9、文教育中的这种模仿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仿写便需要先积累,所以古代语文教育无论什么时期都强调诵读,在这种大量积累之上的仿写,实质上是一个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过程。因而,仿写又是读写结合的最佳方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不同于单纯的阅读,会促使读者深层解读作品。其次,古人在写作上还注重多写。唐代文人诗歌写作训练就是坚持不懈的进行写作训练,如李贺每天外出寻诗,晚上写诗,元稹、白居易也给自己规定写作任务(唐诗纪事卷三七、卷三八)。因此,我国古代写作训练的规律就是在初学写作要放手,不要被任何规律羁绊,进行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后,再用规矩去规范

10、。这样学生初学后不会被捆住手脚,有了写作信心和兴趣后,再借助各种方法、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的水平。五、弊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以古文(文言)为基本内容的,坚持文以载道的指导思想,重视语文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相对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带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在教育上主要是传播儒家文化、弘扬儒家的文化价值观(兼有释、道等的文化价值观),“文以载道”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在语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上,强调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实施伦理德教,进而达到化民成俗、人文化成的社会目标,但相对忽视了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六、结语历史进入到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政

11、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虽然教育植根的土壤已经改变了,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却是万古长存的。“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新替”,中国古代汉语文教育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这种借鉴不是一味的继承,而是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展望未来,新的文化正在形成,新的理念正在渗透,语文教育必将迎接严峻的挑战,吐故纳新,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版;2张志刚:中国古代语文文化教育的反观,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月,第26卷,第6期;3陈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及现代观照,现代语文,2010年第9期;4时学伟:中国古今语文教育之比较,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6月20日,第32卷,第2期;5董兵: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与应借鉴的精华,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年1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