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_第1页
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_第2页
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 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 丝状菌因同环境接触表面积大,故对药物较为敏感,在加药剂量合适时,可做到既杀灭丝状细菌,又不至于过多地损伤菌胶团细菌,在丝状菌明显受到抑制后即可停止加药,并投加合适营养,采取适当复壮措施。 常用的药物及剂量如下: 漂白粉量按有效氯为MLSS的0.50.8%投加; 投加液氯或漂白粉,使余氯为1mg/L时球衣菌30死亡;余氯为0.5mg/L时球衣菌经120死亡。 加废碱液,使曝气池pH上升至8.59.0左右,维持一段时间后,镜检可见丝状菌萎缩、断裂。 上述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时,最好先通过小样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投加剂量。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在多

2、次使用同一药物后,丝状菌往往会产生适应性,并导致方法的失败。 改变进水方式及流态 对容易膨胀的废水,应避免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CMAS)推荐选用流态为推流式(PFR)或批式(SBR)活性污泥法。J. H. Rensink对上述三种进水方式及流态进行了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BR、PFR中丝状菌数量少、污泥的SVI值低,而CMAS中丝状菌数量多、污泥的SVI值高,污泥呈严重的膨胀状态。 改变曝气池构型 。 控制曝气池的DO 模仿厌氧、好氧区的A/O工艺(Anoxic/Oxic process)来防止污泥膨胀。(兼氧段不曝气,且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调节废水的营养配比 对因缺乏N、P而引起S

3、VI值上升、造成污泥膨胀的处理系统,须在进水中追加N、P。我们于19721976年在处理某染色厂的废水过程中,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分别投加尿素、含氮量高的污泥消化池上清液或腐化污泥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污泥发生膨胀时我们应及时改变曝气池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有两大类微生物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共存并相互竞争的污泥体系中,创造适合于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丝状菌得不到优势生长,以达到改善污泥沉降压缩性能、控制或预防污泥膨胀的目的。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有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是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过程。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

4、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污泥丝状菌膨胀可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类类型:(1)低基质浓度型;(2)低溶解氧浓度型;(3)营养缺乏型;(4)高硫化物型;(5)pH不平衡型。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污泥丝状菌膨胀形成的相关理论。(1)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当

5、微生物处于基质限制和控制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获取底物的能力要强于菌胶团微生物,因而丝状菌占优势,菌胶团受到抑制,导致污泥的沉降性能下降。(2)积累/再生(AC/SC)假说。在高负荷条件下菌胶团微生物累积有机基质的能力强,丝状菌较差。但是此时微生物处于溶解氧限制和控制,因此丝状菌需要氧较少,完成积累再生的循环较快,因此生长较快,形成污泥膨胀。(3)选择性准则。(4)饥饿假说理论 与污泥膨胀有关的丝状菌。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有30多种。021N型菌是引起污泥膨胀最主要的丝状菌(80%),1701型菌和球衣菌(40%)。下面是不同行业工业废水中常见的丝状菌 工厂类型 丝状菌 化工废水 微丝菌、0

6、21N、0041、诺卡氏菌、软发菌 纸浆造纸 0092、诺卡氏菌、1701,软发菌 食品加工 0041、021N、0092、诺卡氏菌、1701、球衣菌 啤酒废水 0041、021N、0092、1701 奶制品业 诺卡氏菌、0092、软发菌 肉食加工 1701、球衣菌、021N、软发菌 土豆加工 0092、021N、球衣菌、1701 水果业 021N、诺卡氏菌、0041、软发菌、0092 糖果罐头 0092、球衣菌 以上常见菌随水质的不同而变化。 下面是不同水质条件下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种类 水质条件 丝 状 菌 种 类 低基质(F/M) 微丝菌、诺卡氏菌、软发菌、0041、0092、021N

7、低溶解氧(DO) 球衣菌、发硫菌、1701、021N、1863、软发菌 高H2OS 发硫菌、贝氏硫菌、1701、021N、球衣菌 低N、P 发硫菌、021N、球衣菌 pH 丝状真菌 丝状菌的作用(1)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污泥。(2)保持高的净化效率、低的处理出水浓度。(3)保持低的出水悬浮物浓度。 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控制途径 (1)环境调控控制法 通过改变曝气池中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菌胶团微生物生长,抑制丝状菌过量繁殖,从而控制污泥膨胀。好氧生物选择器和SBR法就属于此类。 (2)代谢机制控制法 利用两类微生物的不同代谢机制,造成有利于菌胶团微生物生长的条件,而抑制丝状菌的

8、过量繁殖。代表性方法有缺氧、厌氧选择器和污泥再生工艺。 补充痕量金属法控制污泥膨胀 根据原水水质及不同微生物对痕量金属元素的需求量,对原水中缺乏的痕量元素进行补充,使菌胶团微生物正常生长并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一些痕量金属的功能 金 属 功 能 钾 重要的酶治化剂;维持渗透压;调节pH 镁 最丰富的细胞内阳离子,酶活化剂;将酶与基质结合 锰 酶活化剂及某些酶的辅助因子;可代替镁 钙 重要的细胞内阳离子;某些酶的辅助因子;可代替镁 铁 许多酶的辅助因子;血蛋白反应催化剂,极为重要 钴 维生素B12的成分,生长之必须元素 钼铜镍锌 许多微生物金属酶的重要无机组成 选择器法控制污泥膨胀 在曝气池前设一

9、个小型预曝气分格,回流污泥与废水接触,菌胶团微生物迅速吸附积累营养物质,而丝状菌获得较少。当进入曝气池后,菌胶团微生物在足够的停留时间和溶解氧的条件下进行代谢增殖,而丝状菌因缺乏营养生长缓慢,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污泥膨胀。 选择器的设计:(1)选择器需要分格。在水力停留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器分格数越多,对丝状菌的抑制效果越好。一般为46格。(2)尽量提高选择器第一格中的F/M,并在选择器中形成尽量形成大的浓度梯度。(3)选择器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4)增加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使菌胶团微生物完全消耗,形成饥饿状态。一般为56小时。污泥膨胀分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 引起丝状菌膨胀原因

10、主要有: .进水有机质少 .营养比例失调 .do太低 .水质,水量波动太大 引起非丝状菌膨胀原因主要有: .高负荷时的粘性膨胀 .污泥中毒 如果污泥发生膨胀先确定原因,再针对原因调整参数 造成污泥丝状膨胀的的因素有:(1)污水水质:含溶解性炭化物高是污水往往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另外水温和PH值也会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水温在低于15度时。一般不会膨胀。PH低时,容易产生膨胀。(2)运行条件:目前关于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对于有些废水来说,不论污泥负荷高或低都回发生膨胀,而对有些废水则相反,都不会发生膨胀; 非丝状菌性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

11、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大量的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慢,就积贮大量粘性的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物质的积贮,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是SVI值升高,形成膨胀污泥。 抑制措施:(1)控制溶解氧,使曝气池的溶解氧不低于1-2mg/L,不超过4mg/L(2)调整PH(3)投加适量的含氮和含磷化合物 活性污泥膨胀暂时没有一个标准快速的解决办法,只能通过调试才能慢慢恢复。也不能急于用药,在“吃药”之前首先必须要搞清楚是什么类型的污泥膨胀,要是用错了方法只会让问题更严重。此时镜检是必须的,仔细观察污泥絮体的结构,微生物群体情况,由此推断膨胀的严重程度。而实际污泥膨胀异丝状菌膨胀居多。 所谓

12、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污泥膨胀的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措施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

13、: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措施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措施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措施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

14、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措施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措施F,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措施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措施H,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 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