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开题报告_第1页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_第2页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题报告写作提纲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节约能源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然而, 近年来大量的能源被人类社会无节制地消耗着,并且消费速度不断增长,如图1.I【1】所示 .。图 1.1 过去 100 多年世界能源消费变化图 1.2“十五” 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情况全世界很多能源专家预计,到本世界中叶,全球将出现传统能源资源的短缺【 2】。(节能建筑的综合评价及政策分析)。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能源需求的飞速增涨,如图1.2【 1】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快,而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能耗产业。因此如何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役能否胜利的关键所

2、在。根据调查,3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 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 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 27.45%。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比例最终将上升到3 5%左右。由于能源危机不断加深,建筑节能的紧迫性日益明显。 因此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 】,但是节能建4 。尽管发展节能建筑在我国有着非常迫切的要求筑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太理想。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每年大约20 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 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个时期的新建建

3、筑以及原有430 亿平方米存量城乡房屋建筑中城市房屋建筑面积14091 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只有5%达到节能建筑标准。即使是新建建筑,节能建筑所占比率也未达到20%【 】5 。所以我国建筑量不但基础庞大 ,而且以每年 10 20 亿平方米的速度不断增加,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建筑比率低,对能源的消耗必将日益增加。因此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项目的开发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曹海瑛先生说的【 6】普及节能建筑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 最廉价的根本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节能

4、建筑必将遍布祖国大地;建筑节能事业必将欣欣向荣、前景灿烂。【 7】同样的, 李晓辉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了邱晓冬的一句话, “节能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跟国家未来有关系, 也涉及到每个人的个人利益, 我们现在所做建筑节能是力图和大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工作,我们要利用自然来服务于我们人类。希望我们的开发商、设计师、施工企业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紧紧抓住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坚信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改变房地产, 科技改变建筑业。通过实践, 创造出更多更好建筑产品来, 为我市的建筑节能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一)国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1、名称方面自从 1973 年发生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以来,随着

5、人们的认识上的转变,在发达国家节能建筑的说法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叫“节能建筑” (Energy saving building)【 】8 ,字上的意思就是我们所说的节约能源的建筑;随后,节能建筑往往被称为“保持能源的建筑”(Energy conservation building【 10】)强调能够保持能源, 减少热损失建筑; 上世纪 90 年代后被普遍称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筑”(Energy efficiency buildings 【 11, 12】 ),。意即,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建筑用能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然统称建筑节能,但其含义显然包含了第三层意思。

6、 因此,建筑节能就是要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节能技术、理念方面1952 年 ,德国塑料贸易交易会上首次出现了保温隔热制品。其中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板材凭借其质量轻,隔热性好 ,隔音性优 ,耐低温性强 ,低吸水性等诸多优点,开始被应用于建筑屋面。 20 世纪 60年代 ,发达国家开始提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70 年代早期的世界能源危机的发生激发起了全球性的“节能热”,其中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业,被认为必须改变生产和发展模式。自此,各种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便在“节能建筑”理念的倡导下应运而生。 20 世纪 80年代 ,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体系已

7、逐步完善,尤其是在英、法、德、日、加拿大等国 ,节能技术和产品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充分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 ,已使得建筑能耗在传统能耗基础上继续降低了70% 80%;有些国家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新理念英国绿色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将在2020 年让所有非【 13】。住宅建筑物实现 “零碳排放”英国绿色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将在 2020 年让所有非住宅建筑物实现“零碳排放”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陆续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减税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 14 。(二)国内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直到1986 年,我国才

8、由建设部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旨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行业法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节能率要求 -30% 。 1995 年 12 月,建设部又发布了第二个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节能率要求50%。 1993 年又出台了一部规范旅游旅馆建筑节能设计的 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199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是指导全国节能的大法,也是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立法依据,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必将进一步促进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15 。 2000 年建设部 76 号令颁布后,寒冷及严寒采暖地区开始建造节能率为5

9、0%的采暖居住民用节能建筑【 】年 10 月 1 日开始实行 65%的节能标准,最近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首届16 。北京在 2004国际只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未来将出台多项政策,以鼓励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17】。可以说我国很早救认识到节能建筑的重要意义,对节能问题的探讨也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由于基本国情以及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对节能建筑认识上少了将近30 年的时间。因此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13】 正如柏乃宁和姚李华在某篇文章中说的我国的节能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不仅体现在节能建筑的量上还体现在质上。首先我国节能建筑占建筑面积总量比例很小。 其次由于技术等原

10、因现有节能建筑本身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节能建筑成本过高,外墙面砖脱落。因此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二)前沿发展情况1.相关领域现阶段已有主要研究理论、观点、技术、方法述评(1)节能技术方面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是指在不破坏和影响建筑的外观与结构情况下,在建筑上设计与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使太阳能热水系统成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同时达到节能和满足使用功能【18】的目的。如果去掉太阳能装置,整个建筑就将被拆掉。2)地源热泵技术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由于政府对热泵产业的扶持,对电能与其他能源的价格关系进行调整等措施,以及热泵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地源热泵技术更是得到了很大程

11、度的发展【】19 。地源热泵对节能减排所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节约了电能,还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缓解了建筑对有机能源的需求,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2)相关领域已有观点如果节能建筑只思考绿色技术在单个建筑中的运用,不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那其实是一种“伪节能” 。在日前举行的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都市论坛“建筑中的生态节能”专场上,专家提出, 屋顶绿化等技术目前在我国没有收到理想效果。节能措施本身也会有污染, 使用不慎,反倒浪费。【 】日期: 2010-04-29 作者:马20 (节能建筑不等于绿色技术“堆砌物”丹; 李晓清来源:新民晚报)黄敏强 21 分析了制度和技术

12、对建筑节能实施的重要性 ,他分析了如何利用一些技术使建筑节能在日常生活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所能带来的益处进而加快建筑节能的实施2.引出自己研究的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节能建筑节能建筑在我国推广的问题,通过对节能建筑在我国推广所遇到的各种障碍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推动节能建筑在我国的普及。三、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一)论文提纲节能建筑项目开发对策研究一、节能建筑的概念二、我国节能建筑项目开发现状三、我国节能建筑项目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分析(一)我国节能建筑相关技术还不成熟(二)民众节能意识欠缺(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三、促进节能建筑项目开发的对

13、策(一)推广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二)形成成本优势引导节能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三)以节能建筑项目开发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四)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和法律规范四、结论与讨论(二)各部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本文将采用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即“三段式”结构。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些数据以及一些理论现状提出我国现阶段节能建筑项目开发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节能建筑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过程:搜集研读资料确定选题拟定研究大纲资料筛选整理系统分析性研究分步骤逐项研究结论与建议论文初稿论文修改定稿。 本篇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统计分析法和

14、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我国我国节能建筑项目开发现状。文献分析法是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分析节能建筑项目开发不能全面推广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以达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节能建筑的目的。五、论文完成的计划与进度安排对于论文完成的计划与进度安排, 完全按要求进行, 各个阶段的时间与任务安排如下表所示:阶段名称阶段细化实习与撰实习写实习报告初步拟题与选题文献检索与文献阅读开题题目确定及论文大纲、开题报告撰写撰写论文论文初稿写作时间周数日期1-33.1-3.12(3周)4-53.22-4.4(2周)6-94.5-5.2(4 周)10-115.3-5.16(2 周)各阶段完成的任务及

15、时联系实习企业,集中精力完成实习报告,并按老师的修改意见及时修改欠缺的部分。在导师的指导下,初步拟定一个题目,然后在学校图书馆网站认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按论文指导书的要求,认真阅读资料,再次审核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拟定论文大纲并写出开题报告,交给导师审核并按导师的要求认真修改。认真积极地按导师要求,根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并交给导师审批。修改定稿在导师指导下,认真修改论文,大12-135.17-5.30到论点,小到标点符号,从内容到(1 周)形式,认真推敲,力求完美。排版、排版打印打印、装订和提145.31-6.6装订供电子版( 1周)毕业毕业答辩15-166.7-6.20准备答辩(

16、2周)按学校统一规定的版面排版打印交给导师签字,同时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按照毕业答辩要求 ,从思想上、资料上认真准备答辩,且答辩时遵守纪律,争取好成绩。六、参考文献1 江泽民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3):345 一 3592 朱国建,对当代节能建筑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09,( 18), 126 页3 途逢样, 21 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新型建筑材料,2001,( 1)4 负英伟,吴香国,范丰丽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8(1):62 一 65.5 沈天文 .工程造价在绿色建筑建

17、设中的作用J.福建建筑 , 2008(5):110-1126 曹海瑛 节能建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 33)123-1257 马新民建筑节能:离我们渐行渐近N锦州日报 2008年 10月 13 日 (A02)8Alan KMeierobservedenergy savingfromappliance efficiencystandardsJ.energyandbuildings,1997,26(2):111-1179Santamouris M,Bslaras C A, Dascalaki E, ArgiriouA, Gaglia A. Energy conserva

18、tion andretrofitting potential in Hellenic hotelsJ.energy and buildings 1996,24(1):65-75.10Semih,Soner,Selin,Enenrgy assessmentfortheAntalyaRegionhotelsin TurkeyJEnenrgy&Buildings,2006,38(8) 964-97111Tiwari,PiyashEnergyefficiencyandbuildingconstruction inIndiaJBuildingandEnvirongment,2001,36(10) 1127-113513 柏乃宁 ,姚利华 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 J 城市管理 2008( 4)14王亚亮 ,世博引爆低碳建筑新潮流新华社 2010-04-27 14:2615马丽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