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案例汇编_第1页
故障案例汇编_第2页
故障案例汇编_第3页
故障案例汇编_第4页
故障案例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故障案例汇编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基础设备研究院2011年3月 目 录1主轨出超上限问题32可动心轨道岔区段工频干扰问题73区段“飞车”问题94改方继电器接触不良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问题115轨道电路不能实现一次调整问题126区段轨出电压波动问题207站内道岔区段邻线干扰问题268区间轨道电路邻线干扰问题309春季小雨导致轨出电压值突降问题3610八葫区间5195G、5183G区段红光带故障5911毕克齐台阁牧间6814信号机红灯故障分析报告6112陶卜齐白塔间6289G红光带故障6213乌海西站下行出发信号机故障64主轨出超上限问题现场反映,某线部分区段主轨出电压超上限严

2、重,部分区段按照维规调整表调整后主轨出电压甚至超过1000mV。电务部门为保证分路检查,已经按照维规中主轨出电压上限进行比例折算。由于轨入电压不受接收电平级(KRV)变化的影响,现场对主轨出电压超限的区段进行调查,其轨入电压超标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轨入电压超上限情况较为普遍,70%区段超出上限20%以上,部分区段甚至超出上限达到80%。轨道电路各传输环节均会影响轨入电压值,重点对电缆长度、引接线连接方式及钢轨一次参数进行调查,并采集轨道电路传输各环节的电压电流数据,运用经过各条既有及客专线路验证过的仿真程序进行仿真比较。现场对一个有砟路基区段,载频1700Hz,长度775.5m,按照

3、15km调整参考表进行轨道电路的一次调整。施工单位数据显示,FS端实际电缆长度13.155km、补偿1.5km,JS端实际电缆长度14.075km、补偿0.5km。为查找轨入电压超上限原因,测试室内外各环节的电压、电流数据如下:项目轨入JS的E1E2电压JS的V1V2电压JS的V1V2电流JS轨面FS轨面FS的V1V2电流FS的V1V2电压FS的E1E2电压功出电压实测1.084 V15.4 V1.586V4.44A1.39 V2.009 V5.74 A2.275 V35.5 V158 V项目JS轨面C1C2C3C4C5C6C7C8FS轨面实测1.388V1.367V1.75 V2.107 V

4、1.79 V1.822 V2.311 V2.261 V2.069 V2.09根据维规要求,既有ZPW-2000A轨道电路引接线要求采用2m/3.7m单线钢包铜引接线,并且引接线要求密贴走线(即长短引接线需绑扎在一起)。现场实际引接线采用双线引接线,并且长短引接线间距离较大,如下图所示:采用双线间距太大现场将送、受端调谐区的零阻抗BA、空芯线圈、极阻抗BA设置为单根引接线,其轨入电压由1010mV降至930mV。实测钢轨引接线参数如下:频率1700200023002600电阻(m)电感(H)电阻(m)电感(H)电阻(m)电感(H)电阻(m)电感(H)单引接线11.274975.8077512.2

5、20395.8165112.939915.7192213.578185.67409双引接线6.032164.309656.568474.313537.009294.265847.28924.24986现场对信号电缆长度进行了测试。测试FS端环阻数据如下:实际电缆环阻:500;实际+模拟网络环阻:571;测试JS端环阻数据如下:实际+模拟网络环阻:576;根据电缆环阻45/km推算,送、受端补偿后的电缆均为 12.5km。现场测试了钢轨一次参数测试:1700200023002600电阻电感电阻电感电阻电感电阻电感实测路基1.370 1.330 1.490 1.320 1.610 1.310 1.

6、710 1.310 维规参数1.177 1.314 1.306 1.304 1.435 1.297 1.558 1.291 根据推算的电缆长度,采用实测参数计算,结果如下:项目轨入JS的E1E2电压JS的V1V2电压JS的V1V2电流JS轨面FS轨面FS的V1V2电流FS的V1V2电压JS的E1E2电压功出电压计算1.08416.1431.6814.6721.4711.9896.2612.27336.361159.25项目JS轨面C1C2C3C4C5C6C7C8FS轨面计算1.4711.4651.7392.1061.8921.8422.2762.3222.1241.989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如下

7、:从上述两图可以看出,理论计算采用的参数基本正确。实测值与上限值比较如下:数据实测维规上限引接线实测(12.5km)12.5km15km轨入(V)1.0840.7880.6820.864功出电压(V)158.0136.7158.3140.6轨入按发送2级折算1.0840.9120.6820.972超出比例0.0%18.9%58.9%11.5%上述调查数据可得出:轨入电压严重超上限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1、调整参考表选用错误,电缆补偿后长度仅12.5km,但选用了15km调整表;2、钢轨引接线采用双线引接线并且间距过大。可动心轨道岔区段工频干扰问题现场反映,动检车通过站内道岔区段时,出现较大工频干

8、扰。根据现场反映的情况对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出现较大工频干扰的道岔区段为可动心轨道岔结构道岔区段。对存在牵引电流不平衡干扰的可动心轨道岔结构区段的可动的尖轨区域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牵引电流回归方向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1、正向运行时右侧钢轨正常回流,有侧钢轨由于尖轨不连通,牵引回归电流需要绕行至外侧翼轨,正常走行轨的右侧钢轨无电流,因此造成运行在该区域时会出现100%的不平衡情况。2、反向运行时左侧钢轨正常回流,走行轨的左侧钢轨无电流,右侧钢轨由于尖轨不连通,牵引回归电流需要绕行至运行前方的外侧翼轨,走行轨的右侧钢轨有电流,因此造成运行在该区域时会出现100%的不平衡情况。3、道岔结构

9、及电流分布情况4、短心轨连接后的电流分布情况 由于现场尚未安装完毕断心轨的跳线,因此会出现上述干扰情况,分析在短心轨跳线安装后应能够大幅度改善(或解决)该问题,短心轨跳线连接后的电流分布情况5、不同道岔型号的不平衡区域长度12号:9m18号:15m42号:25m62号:28m通过对可动心轨道岔区段道岔结构和列车运行时,牵引电流的分布情况分析可得出:在可动心轨未装设短心轨的跳线情况下,不平衡干扰是固定存在的,如果短心轨与翼轨的连接增加后,应能解决不平衡牵引电流干扰问题。区段“飞车”问题根据现场反映,某区段出现分路不良,发生飞车现象。根据调阅了当天的轨道电路监测数据记录,并进行分析,发现如下情况:

10、(1)06:43时,列车在该区段残压超标,发生飞车现象,见图1;(2)07:29时,列车在该区段残压超标,发生飞车现象,见图2;(3)09:08时,列车在该区段残压较高,但未造成飞车,见图3。(4)该时段其他车次残压很低,见图4。图1图2图3图4调查了列车运行情况:上述3趟动车均在5117应答器后输出常用制动现象。根据上述轨道电路残压升高情况,类同于分相区内断主断路器后残压超标的情况。对车载进行了咨询:在C3运行模式下,当ATP收到过分相信息之后,且收到全0应答器报文,ATP输出断主断命令,导致列车降弓,在该区段运行时不从牵引网取电。因此,本次分路残压恶化情况与列车通过分相区类同,由此引起轨道

11、电路残压升高。经咨询现场电务维护人员,近日持续降雨,根据图13分析,在经过几次车列运用碾压后,残压出现下降,说明轨面存在锈蚀。另外,轨出电压值也在较高的范围(约700mV左右)。综上所述,引起残压超标并导致“飞车”的原因为:(1) 运行列车断主断路器后,轮轨接触电阻升高;(2) 雨后轨面存在锈蚀;(3) 轨道电路电压调整偏高。改方继电器接触不良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问题现场反映,某站开放下行11道往湘桂1线发车信号后, SA3JG闪光带,造成出发信号恢复。造成列车运行延误。通过现场情况调查,对故障原因做如下分析:1、通过故障现象判断为区间轨道电路接收盒没有接收到有效的轨道信息,造成区间轨道继电器无

12、法正常吸起。在轨道电路发送及接收通道中串接有ZFJ(正向发车继电器)、FFJ(反向发车继电器)的相关接点条件,影响了接收盒接收的正常工作。2、从车间反映的故障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该区段办理改方发车时也发生过红光带现象,造成SZ1出发信号恢复的情况。结合本次故障情况,我们进行了合并分析,将故障当时的发送电压、接收电压、相关设备开关量进行回放分析比较,初步分析原因为:ZFJ(正向发车继电器)、FFJ(反向发车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存在问题,正常反向倒方时ZFJ(正向发车继电器)落下,FFJ(反向发车继电器)吸起,其转换时间只有12s,在上述两次故障状态下调阅发现ZFJ(正向发车继电器)落下FFJ(反向发

13、车继电器)吸起的时间12s和60s,分别别造成区间轨道电路闪红光带,信号恢复。3、从ZPW-2000系列的设备的工作性能分析,其工作转换时间为不大于1.7s(这是在接收盒设备里加装延时电路实现的),如接收盒延时时间特性变化其转换时间达不到1.7s,而相邻两站排列进路进行改方操作,如因继电器特性不良等问题,造成改方电路动作延时间大于1.7s是有可能造成区间轨道电路闪红光带的情况。轨道电路不能实现一次调整问题现场施工单位反映,某区段按照V3.0调整表调整后,调整轨出电压只有130mv。现场进行了更换发送PT、接收端PT、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补偿电容等一系列排查措施后,轨出电压一直未有变化。根据调查

14、该为下行进站口有砟路基区段,为一端电气绝缘节、一端机械绝缘节结构。区段载频1700Hz,电缆长度10km,区段长度440m。调整表发送电平级2级,接收电平级20级。调整表轨出电压范围:240mV331mV。现场对该区段道床漏泄电阻进行了测试。道床漏泄电阻直接测试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测试数据如下:测试时间道床漏泄电阻值备注2012/9/20.7km2012/10/132km整治后复测对现场轨道电路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测试数据如下:序号测试内容测试数据1发送功出电压(V)1532主轨入电压(V)0.8283主轨出电压(mV)1384送端模拟网络信号侧电压(V)156.85送端模拟网络钢轨侧电压(V)

15、131.26受端模拟网络信号侧电压(V)0.787受端模拟网络钢轨侧电压(V)3.248受端PT的V1V2电压(V)1.19受端PT引接线电流(A)1.0510受端PT的E1E2电压(V)11.0211受端轨面电压(V)1.0312C1位置处电压及容值1.0613C2位置处电压及容值1.45114C3位置处电压及容值1.9215C4位置处电压及容值2.19816C5位置处电压及容值2.2817C6位置处电压及容值2.318C7位置处电压及容值2.45619送端轨面电压(V)2.53720送端PT的V1V2电压(V)2.821送端PT引接线电流(A)7.722送端PT的E1E2电压(V)42.3

16、23现场调整的发送电平级224现场调整的接收电平级202012年10月13日,对轨道电路工作情况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表。功出(V)轨入(V)主轨出(mV)送端轨面(V)受端轨面(V)发送端接收端接收电平等级设备侧(V)电缆侧(V)设备侧(V)电缆侧(V)153.11.4082382.2711.422150.9127.51.4026.19620从两次调查的轨道电路工作情况数据可以看出,当道床漏泄电阻从0.7km增大至2km时,区段主轨出电压上升了约100mV。对调查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场测试时,发现机械绝缘节侧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与调谐匹配单元装设距离较远,未按要求背靠背装设。所以,将接收端

17、倒至机械绝缘节侧,测试接收端的阻抗。实际测试接收端轨面电压为1.03V,引接线电流为1.05A,即实际接收端阻抗为0.98。而根据理论计算:当钢轨引接线采用2.5m、4.2m双线参数时,接收端阻抗为1.3,大于测试值;当钢轨引接线采用2m、3.7m单线参数时,接收端阻抗为1.15,略大于测试值。(计算调整表时客专站内及既有线采用2m、3.7m单线参数,客专区间采用2.5m、4.2m双线参数)。现场测试时分别对接收端开路情况下的轨面电压、正常情况下的轨面电压、轨面电流进行了测试。现场测试轨面电压(电流)共338个点,测试间距1.125m(等分计算)。以下计算分析,钢轨引接线均采用在2m、3.7m

18、单线的参数,将接收端PT与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的并联线按原长的1.4倍考虑,接收端阻抗为0.98。共进行了以下计算和分析:接收端开路,不同道床电阻条件下的轨面电压计算和分析。接收端开路,道床无穷大,但轨面有短路点的轨面电压计算和分析。0.98负载条件下,不同道床电阻条件下的轨面电压计算和分析。0.98负载条件下,道床无穷大,但轨面有短路点的轨面电压计算和分析。0.98负载条件下,不同道床电阻条件下的轨面电流计算和分析。0.98负载条件下,道床无穷大,但轨面有短路点的轨面电流计算和分析。接收端开路不同道床条件下轨面电压测试及分析:将接收端(机械绝缘节端)开路,间隔1.15m进行轨面电压逐点测试。测

19、试数据见下图。仿真计算在道床电阻分别为1.5·km、0.9·km、0.5·km的条件下进行。在0.9·km的条件下,轨面电压计算值曲线与测试值(8月15日)基本重合。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接收端开路不同道床条件下轨面电压分析:1、接收端开路道床无穷大轨面分路的分析接收端开路时,现场测试轨面电压发送端3.3V,接收端2.85V。对轨面电压进行仿真计算,将道床电阻设置为1000·km,用不同的分路电阻在轨面进行逐点分路,计算发送及接收端的轨面电压。当分路电阻采用11.1在从发送端算起第6个和第7个电容中间(自接收端第90个点和第147个点中间)进行分

20、路时,送受端轨面电压的幅值及比例与实际测试值相近。因此,选取第90147个点中间(左右)的点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接收端开路道床无穷大轨面分路分析:0.98负载不同道床电阻条件下的电压测试及分析: 在0.98负载条件下,对轨面每间隔1.15m进行轨面电压逐点测试。测试数据见下图。在道床电阻为0.7·km的条件下,轨面电压计算值曲线与现场轨面电压测试值基本重合。如下图所示。0.98负载不同道床电阻条件下的电压分析0.98负载道床无穷大轨面分路的电压分析0.98负载道床无穷大轨面分路的电压分析:0.98负载不同道床电阻条件下的电流测试及分析:在0.98负载条件下,对轨面间隔

21、1.15m进行轨面电流逐点测试。实际测试与计算电流曲线如下图所示。0.98负载条件下道床无穷大轨面分路的电流分析 计算结果如下: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电气参数特征符合性开路轨面电压带载轨面电压带载轨面电流集中短路××分散漏泄(0.70.9·km)由空载时电压曲线,排除了终端短路的情况。从0.98负载条件下道床漏泄电阻无穷大轨面分路的电流分析可以看出,当有集中短路点时,电流发生突变。而在实际的测试中,电流未发生突变,因此可以初步排除轨面短路的情况。在开路轨面、带载轨面电压、带载轨面电流曲线均与实际测试相符,以此判断为线路的均匀漏泄造成。道床漏泄电阻过小原因分析:

22、道床漏泄电阻可以理解为钢轨之间的电阻值,钢轨间的电阻值是取决于钢轨间的绝缘电阻大小。通过下图可以看出,钢轨依靠轨底绝缘垫板悬浮于轨枕之上,钢轨对轨枕间的绝缘程度及钢轨间的绝缘程度决定了钢轨间的电阻值。即轨底的绝缘垫板绝缘失效及轨枕间绝缘电阻小会导致道床漏泄电阻的减小。根据TB/T 2626-1995 铁道混凝土枕轨下用橡胶垫板技术条件中要求,绝缘板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M。对现场提供的轨底绝缘垫板用标准方法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测试方法如下图。垫板测试电压为500V 电极A、B二块为铜板。电极A质量不得低于5kg。测试结果如下表:批次测试时间编号绝缘电阻(M)备注12012/9/710.2现场备件20

23、.330.240.350.360.322012/12/61400现场拆卸2731141558617717085930107011701270 从上表测试结果可知,两个批次的绝缘垫板性能不同,导致整治后道床漏泄电阻从0.7·km增大为2.0·km。 通过拆卸轨距挡板后对轨枕上轨距螺栓间的绝缘电阻进行了测试,测试图如下。拆去扣件后测试轨枕螺栓间的绝缘电阻测试结果见下表。 测试时间编号电阻(M)备注2012/12/418k9767AG3A型轨枕26.5k36k47.5M邻段2型轨枕通过测试数据可以看出,9767AG使用的3A型轨枕道钉间的绝缘电阻值较低。通过测试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

24、结论:该区段不能实现轨道电路一次调整原因是由于道床漏泄电阻过低导致的。整治前仅为0.7·km,整治后达到2·km,与轨道电路调整参考表计算要求的最低道床漏泄电阻值(4·km)有较大差距。区段轨出电压波动问题据电务段反映,某站某区段均存在异常的轨出电压下降,最大降幅达到120mV(主轨出400mV),列车出清后出现概率较大,但不是每趟列车出清后都出现该现象。为查找故障原因,分别于2010年8月、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赴现场进行查找,其中2010年8月检查室外设备均工作正常,2010年10月检查钢轨对地电位完全平衡,室外更换扼流变压器、BPLN均无法解决。室

25、外断开与邻区段扼流连接线一天,电压下降故障未出现,但是由于故障不是每天都出现,无法确定是否为该原因。通过分析轨道电路监测维护终端数据发现,该区段轨出电压波动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车出清后主轨出电压恢复后下降:2、无车情况下电压波动:该故障为一瞬态故障,无法通过移频表测试确定故障位置,2011年1月使用ME2000P故障记录仪对传输环节各通道(FS模拟设备侧、FS模拟电缆侧、JS模拟电缆侧、JS模拟设备侧)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如下:正常故障故障/正常FS设备侧36.12027.0230.748FS电缆侧19.34614.6630.758JS电缆侧11.8918.7230.734JS设备侧1

26、.3310.9760.733JS电缆侧电压发送设备侧电压发送电缆侧电压JS电缆侧电压注:各曲线量程不同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故障状态下,轨道电路系统从接收端至FS模拟网络设备侧的传输通道正常,继续监测发现供出电压在故障状态下电压不变,如下图所示: 轨入电压功出电压通过上述两图可以看出,故障位置位于FS功出S1S2至FS模拟网络之间的传输通道,该传输通道内重点怀疑FJ继电器。对如下图所示的继电器节点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如下:1、2后接点电压1、2中接点电压2中、后接点电压1中、后接点电压轨入电压功出电压从以上图形可以看出,功出电压在经过FJ时有显著的电压下降,下降幅度约为1/4,即经过FJ后到模拟网

27、络电缆侧仅为功出电压的3/4。中、后接点产生压差过程中,驱动继电器吸起的直流电压已经完全消失,即后接点接触不好与驱动电源无关,如下图所示:1、2后接点电压1、2中接点电压驱动电源在无车(02时07分)经过情况下,主轨出电压产生的异常波动也是由于FJ中、后接触不良导致,如下图所示:2中、后接点电压1中、后接点电压轨入电压功出电压该站其他区段也存在类似问题,经调查了解,更换继电器后故障消失,如下图所示。电压无下降上述调查分析可得出:该站区段发生轨出电压下降是由于FJ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站内道岔区段邻线干扰问题现场反映某站站内6DG动检车监测存在邻线干扰。现场调查了该区段的情况。6DG为下行无

28、砟路基区段,区段载频2300Hz,电缆长度10km,区段长度296m,按照V3.0版调整表进行调整。2012年9月18日2012年9月21日间,现场对6DG及相邻区段的工作参数进行现场调查、测试和分析,进行了如下工作:(1) 确定干扰来源;(2) 确定干扰成因;(3) 查找故障点。经调查发现,许昌东6DG干扰来自相邻8DG区段,且钢轨对地不平衡很大。现场测试情况如下。一、确定干扰来源:(1)关闭8DG主备发送器时,6DG轨面干扰电压降低。(2)短路8DG送端扼流变压器时,6DG轨面干扰电压降低。(3)甩开8DG室外电缆时,6DG轨面干扰电压降低。由此可确定6DG受到8DG钢轨辐射干扰。二、确定

29、干扰成因:通常邻线干扰在排除电缆串音等原因后,大多为轨面辐射干扰。这种干扰是由于被干扰区段钢轨对地不平衡大,感应电压在钢轨上形成压差,列车分路时形成干扰信号电流,使列车接收到所形成的。现场测试了6DG和8DG的钢轨对地不平衡度,测试数据如下。(1) 将6DG扼流变压器甩开,测试钢轨对地电压序号测试地点UAEUBEUAB不平衡度1送电端5.8871.0876.7870.8%2受电端3.5211.732444.7%钢轨对地不平衡度大,且B轨对地电压很低,很有可能出现接地。(2) 将8DG扼流变压器甩开,测试钢轨对地电压序号测试地点UAEUBEUAB不平衡度1送电端3.723.377.0884.9%

30、2区段中间2.792.485.265.9%2受电端1.871.473.3312%(3) 6DG带扼流变压器,测试钢轨对地电压序号测试地点UAEUBEUAB不平衡度1送电端3.4962.9026.3349.4%2受电端1.8591.4073.08814.6%安装扼流变压器后,钢轨对地不平衡明显降低。(4) 8DG带扼流变压器,测试钢轨对地电压序号测试地点UAEUBEUAB不平衡度1送电端3.4733.4516.9130.2%2受电端1.5971.5673.1660.9%安装扼流变压器后,A、B轨对地平衡。小结: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现场6DG钢轨对地不平衡大于相邻区段8DG。三、查找故障点 通

31、过分析得出,6DG区段B轨条出现接地情况,在B轨条上会有接地点。通过对动检车报告中的干扰电压曲线分析,接地点是在干扰电压顶峰位置。根据图中顶峰点的位置可以判定,该点为6DG区段上距离受电端大约150m左右。现场通过测试B轨各点对地电压值的方式查找接地点。测试数据如下:从测试数据中可看出,警冲标前方处,大约距离接收端156m(测量),存在B轨对地电压为近似零点,可以认为是该点接地。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得出:6DG和8DG相互干扰,由于8DG两轨条对地不平衡几乎为零,处于等势状态,故干扰信号在列车分路时没有在8DG上产生干扰电流。6DG两轨条的对地不平衡较大,干扰信号在列车分路时会形成干扰电流,导

32、致列车接收到干扰信号,产生邻线干扰。区间轨道电路邻线干扰问题铁道部综合检测车日报,京沪高铁济南枢纽济沪联络线白马山至既有济南站下行线,在069-3-40-22和069-3-40-24两组应答器之间,00056AG存在邻线干扰,区段长964m,本区段载频为1700-2,区段内有2600Hz干扰信号,车载测试幅值最高约220mV。根据21日、30日测试检查结果,沿线路逐点测试,干扰最大的地方为一处铁路桥上,坐标约为K3+800处。实测情况为:(1)甩开横向连接线,00056AG干扰依旧存在;(2)短路00027AG发送端钢轨、或是甩开00027AG发送端引接线,00056AG干扰消失;(3)短接或

33、是甩开00027AG接收端引接线,00056AG干扰依旧存在。根据原调查的数据,K3+800处轨面干扰电压最大,在该位置进行了复测,00056AG轨面的2600Hz信号干扰量为342mV。一、干扰来源确认关闭00027AG主、备发送器后,在上述K3+800轨面测试2600Hz干扰信号量为15mV,可以确认,00056AG上的2600Hz干扰信号来自00027AG。二、干扰途径查找为了明确干扰侵入途径,进行了如下测试:第一步,断开00056AG发送端电缆以及00036BG接收端的电缆后,测试位置的干扰量仍为342mV,可以排除自00056AG发送端以及00036BG接收端的电缆侵入的情况。第二步

34、,再断开00056AG发送端空心线圈与钢轨的引接线,并断开00027AG的空扼流引接线,测试位置的干扰量仍为300mV,可以确定干扰侵入的主要途径不是横向连接线。第三步,在00056AG的每个电容位置分路,测试位置K3+800处的干扰电压如下表:分路位置测试位置干扰电压(mV)17C24516C21115C35214C54513C26812C19111C28510C3409C6858C2787C1446C1785C3244C2583C802C691C199发送端310如下图所示,各点分路时测试干扰电压波动情况与检测车干扰电流峰值出现的位置吻合,干扰信号未发生明显突变,且均在0027AG发送端并

35、行位置出现最大值,上述特征符合耦合干扰的特征。第四步,钢轨对地信号不平衡测试:在如下图所示的四个位置,进行钢轨轨条对地电位及轨间电压的测试,数据如下:序号位置本区段信号电压V(1700Hz)不平衡系数%(V1-V2)/V3V1V2V31HL174杆扣件绝缘块缺失处1.331.8543.1816%200027AG发送端对应位置1.0151.52.5119%3HL182绝缘胶垫差0.9301.2322.1514%4HL194绝缘胶垫相对较好1.281.222.52%根据上述测试数据,00056AG在长范围内存在钢轨对地电压不平衡,最大已经达到19%,在扣件绝缘块及绝缘垫板较差的区域,不平衡情况较为

36、严重,在绝缘垫板相对较好的区域对称性较好。分析认为该不平衡电压是由于左侧钢轨对地绝缘较差造成,对线路进行了排查,发现3处扣件绝缘块缺失、4处垫板缺失,钢轨轨底绝缘胶垫损坏较为严重,如下图所示:绝缘垫板丢失绝缘块丢失绝缘垫板损坏长距离的不平衡会导致等同于钢轨单侧接地的效果,是引入了干扰的主要原因。线间距测量:实测在K3+800处S、X行线路线间距为4.13m。三、调查测试结论(1)00056AG的2600Hz干扰信号来源于00027AG。(2)00056AG的2600Hz干扰信号通过室外钢轨线路途径侵入。(3)干扰信号侵入的原因为00056AG自身区段对地绝缘不平衡造成。春季小雨导致轨出电压值突

37、降问题根据太原局电务处“关于协助解决大秦线ZPW-2000A轨道电路道床漏泄大问题的函”,近年大秦线道床漏泄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今年,已经由于漏泄造成多个区段红光带,影响了正常运用。2012年2月1114日秦皇岛地区大雾,2月22日雨雪,造成重车线轨道区段电压下降,对95个区段进行了调整,其中9个区段发送器、接收器已经调整到极限,仍无法达到可靠工作。3月7日8日,通过对大秦线电压突降严重区段的现场调查、监测数据分析、测试、环境模拟测试等方法,分析电压突变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一、情况调查对493中继站的4944G,迁西站5136G,罗家屯站5340G、后营站S1LQG 4个区段进行了现场的调查。

38、根据电务段介绍,大秦线电压突变问题有如下特点和情况:(1)电压突变红轨的情况主要集中在重车线,轻车线程度较轻,没有出现红轨情况。(2)这种电压突降现象每年都是在春天出现,且都是在初春的前几场小雨或大雾,一场大雨后通常就不在有该现象了;(3)大秦线运量2011年已经达到4.6亿吨/年,2005年刚刚改造时是2亿吨/年,近年随运量增加,春季电压突降的现象越来越恶化。(4)为了防止煤炭凝固结块影响卸车,冬季运煤需在运输装车时对整个大列喷洒防冻液,一个列车需要喷洒的防冻液约为30吨左右,据了解,大秦线所用防冻液PH值为11左右。通过对上述4个区段调查,存在如下特点:(1)4944G线路情况调查 494

39、4G桥上有700m的3.2%的坡道,现场观察重在列车通过时连续撒砂,观察线路有较厚研磨粉碎的砂粉堆积覆盖了扣件。 4944G桥上是处于弯道处,钢轨上有非常严重的磨损,磨损散落的铁粉散落在线路轨枕扣件附近 轨枕两端有较多污染物附着在轨枕端部。 4944G桥梁上有大量异形扣件。泥沙对你覆盖扣件扣件处的填充污物异形扣件轨头端污物附着散落的金属粉末(2)5136G线路情况调查 扣件有泥污堆积 扣件附件有白色盐渍状物体在扣件周围扣件附近的盐渍状附着物(3)5340G线路情况调查 扣件有泥污堆积 扣件附件有白色盐渍状物体在扣件周围,且很长距离范围内普遍存在。用水浸湿后,能够溶解,溶解后呈黏稠状,仍附着于轨

40、枕上。扣件附近的盐渍状附着物堆积的泥土和盐渍未干的漏液用水浸湿后的状态未干的液体(4)后营站S1LQG线路情况调查 该区段为弯道,外轨磨损严重,明显为凹状。 线路上和轨枕上散落的金属粉屑非常严重。 原电牵切换点处磁钢周围吸附很多铁屑。 对比重车线和轻车线轨枕表面灰尘,重车线明显后于轻车线,且粉尘为黑色。外侧钢轨内辕磨损金属屑聚集在磁钢附近重车线枕面轻车线枕面二、道砟电阻计算电务段提供的2012年的几次春雨、雪、雾红光带的情况如下:1、2月22日降雪、雾(降雪、雾范围:遵化北柳村),共有9个区段调整至极限:2、3月1日降雪(降雪范围:大同遵化北),共有3个区段调整至极限(其中2个区段需降低模拟网

41、络盘阻抗)、其中1个区段接近极限。3、3月5日降雪(降雪范围:蓟县西柳村),共有10个区段调整至极限(其中6个区段需降低模拟网络盘阻抗)。4、3月15日降雨(降雨范围:木林平安城),共有26个区段调整至极限(其中:15个区段需降低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1个区段发送模拟网络盘调到0;)。5、3月17日降雨(降雨范围:涿鹿蓟县西),共有15个区段调整至极限。根据调整记录数据,对数据完整的区段进行了最不利情况进行的rd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日期序号站名区段名称调整情况载频区段长度容值电容个数发送电平接收电平送端电缆长度(m)受端电缆长度(m)调整后轨出1电压(mV)计算RD(·km)2月22

42、日降雪、雾1后营6146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2505013114610000100002440.482后营S1LQG发送1级、接收146级,接收模拟网络盘由4km降至2km.20001376501811461000080002420.4834934944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4005018114610000100002030.4845425420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2505013114610000100002000.4355425394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21114610000100002220.4565425406G 发

43、送1级、接收146级260013504020114610000100002470.437罗家屯5340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16114610000100002330.58迁西5136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4005018114610000100002250.59柳村6395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16114610000100002800.553月1日降雪1延庆2720G 发送1级、接收146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由4.5KM降至0KM20001350502111461000055002140.382延庆2734G 发送1级、接收146

44、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由3KM降至0KM26001350402311461000070002540.43延庆2668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2505013114610000100002840.523月5日降雪1柳村6395G 发送1级、接收146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5.5km降至0.5km20001350501611461000045002300.412柳村6409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3614020114610000100002400.433后营6132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4004020114610000100002420.454后营S1

45、LQG发送1级、接收146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4km降至1km20001376501811461000070002770.55后营6088G 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21114610000100002760.5165425420G 发送1级、接收146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由9km至0km20001250501311461000010002510.357迁西5136G 发送1级、接收146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由4km至0km20001400501811461000060002360.4584934944G 发送1级、接收146级;降接收模拟网络盘阻抗由7.5km至

46、0km20001400501811461000025002450.43月15日降雨1翠屏山4154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2824016114610000100002460.422 翠屏山4216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3004016114610000100003030.473蓟县西4026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3974020114610000100002440.454蓟县西4088调整接收模拟网络盘由8km至6km20001350501611461000080002520.495蓟县西4102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300401611461000010000

47、2390.426蓟县西4114发送1级、接收140级200012005012114010000100002700.497蓟县西4014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16114610000100002460.5184934944调整接收模拟网络盘至由7.5km至0km20001400501811461000025002500.49遵化北4828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16114610000100002440.5110遵化北4688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16114610000100002430.5111遵化北4702发送1级、接收146级26001

48、3504020114610000100002790.4512迁西5136调整接收模拟网络盘至由4km至0km20001400501811461000060003970.6113大石庄3936发送3级、接收146级200013505016314610000100002690.6314大石庄3838调整接收模拟网络盘由6.5km至0km20001200501211461000035002250.3615大石庄3826发送模拟网络盘由6.5km至0km,接收模拟网络盘由5km至0km,机车瞬间掉码2 次。2600125040151146350050002450.3416大石庄3814发送模拟网络盘由5km至0km,接收模拟网络盘由4km至0km2000130050141146500060002100.3617大石庄3788发送模拟网络盘由2.5km至0km,接收模拟网络盘由1km至0km2000129050141146750090002490.4518大石庄3910发送1级、接收146级200012505013114610000100002300.4619平谷3726接收模拟网络盘由4km至0km20001240501311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