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_第1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_第2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_第3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_第4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国宝级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现藏四川宋瓷博物馆ACC100S03<0070010093010M 秋長*53仿於客.仿雷窑青瓷胎. 釉矽胀於数与温度的关层釉面裂纹(开片)是哥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釉面纹片的 不同形态,号以不同的名称:釉面纹片形态和命名如下图所示。哥窑 产品釉面上裂纹的成因, 根据我们在工作中的探索结果, 证明主要是 取决于胎和釉的化学组成, 即产生开片的主要原因是胎和釉的膨胀系 数不一致, 这一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由于一般瓷釉抵抗张应力的能力 远较抵抗压应力的能力小,所以,当釉的膨胀系统较坯体大时,釉在 冷却中便处于张应力状态, 并且受到张应力

2、作用, 当所发生的应力超 过容许弹性力和强度极限后, 釉便没有足够的弹性和抗张机械强度来 抵抗其间所发生的应力,因而釉层趋向龟裂。此外,釉层厚度、烧成 温度和冷却的速度等因素对青瓷釉开片的形成亦具有密切的关系。 特 别是釉层厚度超过一定的正常厚度时, 亦可出现龟裂; 推敲其原因可 能是制品在烧成过程中, 由于胎和釉的化学成分交互作用 (扩散和溶 解人而形成中间层, 而中间层、厚度的大小只与胎和釉的化学成份) 烧成时间和温度、颗粒细度、坯体的孔隙以及素烧温度等有关,而与 釉层的厚度没有关系, 所以,当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温度等条件都 相同时,中间层厚也是一样的;如果在0.2mm厚度的釉层中所产生

3、的 应力,这种中间层能有效的予以缓和,那么,在釉层为 Imm厚的情况 下,由于其中所产生的应力超过釉的容许弹性和抗张机械强度极限, 即中间层未能很好地予以缓和, 因此,在坯釉膨胀系数即使很接近的 情况下,过厚的釉层易趋向龟裂。当然,在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的情况 下,过厚的釉层则更易出现龟裂。 因为中间层的膨胀系数约相当于坯 釉膨胀系数的平均值,所以,愈接近于坯体部分的釉,其膨胀系数也愈与坯体相接近, 而距离坯体表面愈远的釉层, 其膨胀系数也就是与 坯体相差愈大,加上一般坯釉都是导热性很差的物质,釉层过厚,内 层在冷却过程中不易散热,热平衡较难建立,因此产生较大的应力, 使釉面发生裂纹。 烧成温度过

4、高,釉层亦易出现龟裂的原因,主要是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烧成温度愈高,则釉熔融就愈充分,因而热稳定 性就较差,而且烧成温度愈高,瓷器烧成后的热余效应也愈大,从而 导致釉层出现龟裂。至于冷却后期(900C以下)制品冷却的速度愈 大,釉易生成“惊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此时液相已经消失而且有 石英晶型发生转变的缘故。釉面上呈现的裂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胎釉,膨胀系数差别的大 小和釉层厚度, 一般胎釉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和釉层较薄时, 裂纹多 形成小片, 反之,即成大片。 此外,我们曾试验将形成 “釉内鸡爪纹” 和“开片”的因素同时作用在同一个制品上,结果,烧成后的产品即13、同时存在“开片”和釉内“鸡爪纹

5、”现象。朱砂底”是南宋弟窑产品存在比较普遍的现象,而“紫口 铁足”是南宋哥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青瓷制品形成“朱砂底”或紫口铁足”的原因,据我们对龙泉青瓷研究过程中所得的结果,证 明是由于胎内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氧化物而且在烧成后期的冷却阶段 产生二次氧化, 有一定数量的氧化亚铁被氧化的缘故。 制造“朱砂底” 的青瓷坯料,其氧化铁含量一般在 2.5 左右,而制造“紫口铁足的 青瓷坯料内氧化铁含量往往 45%左右。当青瓷坯料内氧化铁含量在1.5%以下时,制品烧成后胎坯未上釉的部位呈现白色或微黄色;若氧 化铁含量在1.5-2.5%时烧成后胎坯未上釉的部位就呈现黄色或红色;当坯料内氧化铁含量在4-5%时

6、,烧成后胎坯上釉的部位呈现灰色、 褐色或黑色。阳Q广 2FsC + 在青瓷烧成过程中由于32 2是可逆反应,所以坯中部分铁被还原为氧化亚铁氧化铁被还原为氧化亚铁的数量与 烧成制度有关,即与还原性气氛的强弱、还原期的起始和终结的温度、 还原时间长短和烧成后期的高温冷却速度等有关, 也与原来坯内所含 氧化铁的数量有关。以“朱砂底”为例,假如烧成后胎面上氧化铁的 数量占优势,胎坯未上釉部位便呈朱砂色,反之,假如胎面上氧化铁 占优势,则胎面便呈现出白色或淡青白。所以,若采用氧化焰烧成时, 制品底部没有上釉的部位表面上,必然产生朱砂色;但,即使制品还 原焰中烧成,因烧成后期的高温冷却阶段窑炉内的气氛转为

7、氧化的性 质,制品底部未上釉的部位表面仍然会被氧化,形成“朱砂底”。应该指出,“朱砂底”的现象只发生在青瓷制品未上釉部位的表面上,而胎坯的内部仍为白色,因为二次氧化现象只是在表面上进 行。但“紫口铁足”产品,不仅是制品未上釉部位的表面呈现褐色或 黑色,而且胎质内部亦同样呈较淡的颜色, 这是因为哥窑瓷胎所含的 铁的氧化物含量较弟窑瓷胎高的缘故。由于哥窑“紫口铁足”产品胎的氧化铁(Fe203+FeO含量较弟 窑“朱砂底”产品约高一倍左右,在高温烧成过程中胎骨所含铁分可 部分地扩散和熔入釉内而加深釉色,兼而青瓷釉是以石灰石作熔剂,般透明性较好, 胎面中间层的颜色多少能给予釉的色调以一定的影 响,所以

8、哥窑产品釉内铁的氧化物的含量一般可比弟窑釉稍低一些。14、弟窑的梅子青和粉青两种色釉,可以说是青瓷釉的代表,也 可以说是青瓷的整个制造工艺和技巧达到了相当成熟地步的产物。粉青”釉色的制品为例来分析: 从釉料方面来说,如其釉料中铁分或 CaO的含量增加,就要变 成梅子青或豆青;若釉料中铁分含量减少时, 就形会成白湖或月下白; 若CaO含量不而铁分多时,釉就可能呈现灰褐色或古铜色。据我们试 制研究的结果, 证明如果釉的组成不变, 则釉所呈现的色调与其铁分 含量成正比,即铁的氧化物含量愈少,色调愈浅;含量愈高,色调愈 深。其成分范围大致是:含量 0.81.05%时,釉呈粉青色,含量在 1.05-1.

9、40% 时呈梅子青,在 1.40-2.00% 时呈豆青,在 2%以上时则呈 深豆青,蟹壳青或茶叶末等较深的色调。 上述铁的成分范围与我们对 南宋样品分析的结果亦是一致的。 若以釉的化学分子式中铁氧化物的 分子数来观察,亦是铁的分子数愈高,釉色愈深。其范围大致是:铁 氧化物(Fe2O3+FeO的分子数在0.020-0.025时釉呈粉青,在 0.025-0.040 时呈梅子青,在 0.040-0.060 呈豆青,在 0.06 以上时 呈深豆青或蟹壳青等色调。 从坯料方面来说,坯料内铁分含量的变化同样会使釉的呈色发生影响。我们的试验证明,若胎内铁分含量在2.5%左右时,釉呈粉 青色,则胎内铁分含量在

10、 1.5 以下时釉便呈浅粉青色,铁分含量在 5%左右时釉便呈灰青色,并可能产生“开片”现象。如果坯料内不另 加入紫金土而是采用白胎时,同一种釉料,则釉色呈色较浅。 在上釉工序中,假如制品的釉层上的很薄,不仅不能呈现出晶 莹滋润的粉青色而变成月下白等色调,而且釉可能出现“青中带黄” 的现象;若釉层太厚的话, 则会发生流釉或产生釉内鸡爪纹及釉面开 裂等现象。 在烧成过程中,若气氛控制不当,自然不能呈现出美丽的粉青 色在氧化性气氛中烧成时, 釉便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 在轻还原 性气氛中烧成时,由于釉内具有较大比例的 Fe2O3釉便呈现“青中 带黄”;在重还原焰中烧成时,若控制不当,则易产生熏烟现象;

11、在 高温烧成阶段如果气氛的性质反复波动, 便会使釉呈现出“青中带黑” 的现象;高温还原阶段采用湿的木柴作燃料时, 就会形成很不美观的 灰青色或灰褐色; 烧成的温度如过高了, 就要发生流釉和形成较深的 翠青色,若烧成的温度过低时, 便可能出现釉内鸡爪纹和形成没光亮, 淡青色。在冷窑过程中若在高温时冷却的速度很慢, 则会发生二次氧 化而使釉呈现出“青中带黄”的现象,若低温阶段时冷却速度太快, 则易产生“惊风”现象。当然,弟窑产品胎质较粗,且粉青产品多数为生烧或微生烧,而梅子青产品往往因流釉而使同一产品色调不一, 从工艺观点来看,这些还是一种缺陷。15、在宋代出土的器物中,有时也常发现胎骨系“紫口铁

12、足”但釉没有碎纹的器物或胎骨为白胎与“朱砂底”而釉有碎纹的器物,人 们往往认为它们不是哥窑或弟窑的产品。 其实,若单凭碎纹来鉴别哥、 弟窑产品是不全面的。 虽然釉有无碎纹是鉴定和区别哥、 弟窑的特征 之一,但不能单以釉的碎纹为标准来判断。 因为即使是同一个人和同 一座窑炉, 制造的工艺因素出相同, 在古代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很难保 证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全部有碎纹或无碎纹。 这是由于胎和釉所用的原 料,虽然都是同一地区和相同种类, 但因原料随着所开采矿层深度不 同而化学成分发生波动, 因而影响了制品胎和釉的化学组成。 制品胎 和釉的化学组成既然发生波动, 而胎和釉的热膨胀系数是否相适应是 釉能否发生碎

13、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紫口铁足”的哥窑制品, 有时因为原料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等原因, 其釉亦可能不出现碎纹; 反 之,白胎或朱砂底的弟窑制品,由于原料化学成分变更等原因,其釉 亦可能出现碎纹。何况,碎纹釉的形成因素很多。所以不能单纯以碎 纹来划分或判断哥窑、 弟窑产品。 我国古籍上亦有不以碎纹而采用釉 色加以区别者, 如春风堂随笔 中说:“弟所陶青器, 纯粹如美玉, 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兄所陶色淡。” 哥窑与弟窑的主要区别龙泉哥窑、弟窑,古籍文献上皆云系章生一、章生二所主,如七修类稿记载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 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

14、陶 者为龙泉以地名也。”近年来在龙泉调查发掘的材料证明,哥窑瓷器出于大窑的12、31、36、50号窑址和溪口的瓦窑墙窑址。它和弟窑瓷器混杂地 堆积在一个层次里,没有单独的层次,这标明这些窑是黑胎青瓷和白 胎青瓷兼烧的,而且制造的窑址也不是在同一个地点,所以,所谓章 生一、章生二各主一窑的说法是不妥的。 我们认为章一生和章二生可 能是当时制瓷艺人的杰出代表或小业主, 在青瓷发展过程中,起了承 前启后的作用。为了探索哥窑产品的制瓷工艺及其与弟窑产品的区 别,我们曾对哥窑产品进行试验,现将所得结果简介于下:1、坯、釉原料的化学成分:见表11和表12。表11坯用原料化学成份分析表(已经淘洗)62大窑下

15、洞瓷711土0.608.12.24塘坞口瓷土101.899.37.33量.38.48石层瓷土东山恩瓷土木岱口紫金宝溪坞头瓷源底瓷土宝溪紫金土大窑紫金土高际头紫金新岭匣钵土6.199.507.951.699.245.570.708.445.756.00.65.99.17.08.886.588.29.825.705.24.181.378.41.73微.12.60.12.20.699.8000.94.38.53.71.47.18.41.37.02.269.33微.35.25.5200.01.43.44.1900.24.14.52.0100.09.44.16.69.51.16.64.99.78.54.

16、71.84.16.27.1200.14.35.6600.06.82.0000.882.02.149.9804.9018.101.99.0063.83100表12釉用原料化学成份分析表(已经淘洗)总111111111土0.962.39.51定.63.14.00.3700富岭石r200未5V04灰石11.10.05定3.58.833.0700糠灰C10未少1.3604.92.79.61定.05量.2700石层瓷7200)4C土0.703.54.70.40.44.04.2200乌釉510II0 0107.82.03.30.171.17.37.25001111、凡未定烧失的,均系经过煅烧的原料。2、釉

17、用紫金土和瓷土原料的光谱分析数据,请参考龙泉青瓷 生产工艺总结一文。2、试制哥窑产品的坯釉配方及烧成后状态:我们曾对南宋四个哥窑胎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举例如下:0.CaO r0.254 MgO3.d47°> >O.iSO &Q0.3P30.D93 NO哥窑釉K分子式为0.762 CaO0.068 MgO0.5P2 ALiOs 'A»0.140 爲 00,0300.D30 N岂 0”哥窑胎的分子式为=3.880 SiOaL3.314 SiOa0.075 T©名称O2SI2O3Ae2O3FiO2T CaOgoM2OK a2ON总数南宋62

18、40 0301哥窑胎0.968.51.8246.63.78.67.4300.26南宋610少()301哥窑釉5.276.89.92J量1.93.76.68.5200.07上述哥窑胎的分子式中,R2O3分子数较我们分析的四个“弟窑”标本的R2O3分子数大,这是因为胎的化学组成中,A12O3含量较高的缘故。从胎的化学成份中可以看出,南宋哥窑产品胎的AI2O3和Fe2O3含量较高,而SiO2含量较低,显然,胎系由多量的紫金土配制成的。至于釉的化学成份,从表一和表二分析的结果得知,哥窑和弟窑基本成份之间是没有显著差异的。根据上述分析,与一系列实验,我们选定了下列坯釉的化学组成进行试验,同时为验证黑胎的

19、特性,选用一种白胎进行对比。试验胎的化学成分:SiOAFC .K N灼总2I2O3e2O3O2aOgO2Oa2O失量1、2300 (316961.383.93.7150.43.06.32.18.439.982、2300 (2 15162.543.3855.43.41.08.66.09.8300.003、2000 (1403169.330.92.651.02.29.52.83.11.69100.36胎的分子式;h 0.0 P70K2O0.0737Ka2o0.0295CaO 0.0054M型)、0 1133KaO f0.0701隅00.0291CaO00074MgOj纸 0.1075KiO f0.

20、14S50.0249CaO O.aSQSMgOj0905)0.0910 58040.0195AI2O,0.024 nOa3 期 EiOj >091170.C3S3MO5 5.4986F电oj 0.0097TiOaSimTi6试验釉的化学成分:编 SiAFTC;MK NC灼总号02I2O3e2O302aOgo20a2OaF2失量6100 1030911-).243.5892.042.39.26.14.41.5400.525100 102 019129.073.0284.012.38.26.87.37.95.5400.2961109(02 01713-i4.044.08.31.23.87.4

21、1.33.23.5000.006109、030794-1.603.87.44.52.24.84.28.209.99釉式的分子式:k 0-口420.0 2510.32640. 2423 Naiol CaO r0.9700.022d3.73770.01 心SiOans0 11430.02330.3391 D.伽 0 11020.01740.3 210.0473空0NaiOl CaO MgO KaO rCaO MgOj0718390.021S064610.030?3.71S3O.DOd54.94S60.012(5SiOaSiOa口60.155P0.011D.和90,0231%KaOCaO MgO,D

22、.7730D 01314.7840 沁胎的配方中,1#为灰黑色胎配方;2#为灰褐色胎的配方;3#为白胎配方,系用作对比试验。釉的配方中,1#为仿哥窑产品的配方;2#为仿哥窑百圾碎产品的配方;3#为仿弟窑青瓷釉的配方,系试验不 同胎骨对该釉呈色的影响;4#系白釉,主要是试验白釉施于不同胎骨 上对釉呈色的影响。采用木柴在1260C温度下烧成,烧成后产品的 外观如表13所示;表13烧成后产品外观色调状态表组别编号颜色青色青色青色灰青淡灰深灰淡灰色调虽亦呈灰青色,但较第一组淡釉面开裂黑色黑色黑色黑色褐色褐色褐色褐色裂纹较细裂纹较大无同第一组;均有开裂、纹片粗细不同第31淡梅白光 有略无似子青色亮有32

23、粉=青白色光亮有略有无33梅子青白色光亮有- 无:无34白色白色光亮有- 无:无弟组窑3、哥窑制品工艺的讨论:从表13可以看出,哥窑与弟窑产品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胎的化学组成:1#釉采用1#胎,即可制造出似哥 窑的产品;而1#釉采用3#胎,即可制造出似弟窑的产品。此外,4# 釉采用1#胎,釉色亦呈现灰青,仅色调较淡,而且釉面上亦出现裂 纹;而3#釉采用3#胎,即成白瓷产品,而且釉面亦无裂纹现象。由 此可知,胎的化学组成对青瓷釉的色调和开裂具有极密切的关系。黑胎“紫口铁足”的青瓷,其特点是胎薄釉厚,底足为黑色,上 口边为灰紫色。根据试验研究,我们认为哥窑青瓷的烧制工艺须具备胎泥中须含铁量高,Fe2

24、O3含量在3.55.0%左右,AI2O3含量 在2432%,所以坯料配方中必须加入紫金土。因为胎薄釉厚,而且胎骨中含有 3.55.0%左右的的Fe2O3所以,坯体先经素烧,多次施釉,烧成温度一般在1300C以下。 紫金土原料内虽然Fe2O3含量较高,但AI2O3的含量也较高, 所认在1240C 1260C烧成时,小件制品的胎泥中,可以掺入较多的 紫金土。如果烧制大件制品,为了防止制品变形,可在坯料内加入一 定量的熟料或耐火土。 哥窑产品釉料的含铁量,较弟窑产品可稍低一些。 采用还原焰烧成。 哥窑的紫口铁足现象,系因二次氧化而形成的。四、总结综合上述试验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下列几点看法:1、青瓷釉

25、内含有 0.83的铁的氧化物,所以,采用还原焰烧成 时,由于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釉呈不同程度的青绿色。釉内氧化 亚铁与氧化铁的比值大小,决定釉呈不同的色调。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地控制釉料内铁的氧化物含量和烧成气氛,是确保获得青瓷釉呈现翠青釉色的两大重要关键。 多次试验证明, 仿弟窑青瓷釉内铁的氧化物(Fe203+FeO分子数在0.0200.025时 釉呈粉青,在 0.0250.040 时呈梅子青,在 0.0400.060 时呈豆青,CO含在 0.060 以上时呈深豆青或蟹壳青等色调。烧成气氛在还原期 量一般为4%左右,重还原阶段CO含量最好控制在4-6%范围内。2、龙泉南宋弟窑青瓷胎、釉的分子

26、式,大致在下列范围内:®胎的分子式;口;- mRd 12-20RO3KO J釉的分子式;k 0 47弋7恥5 3 d5-5.1 SROa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必冗温®燒成的龙泉S瓷仿制品,脉釉的分子式控制在下列范围內核合适; 胎的分子式,可控制在下列®圉内,RaO '1k 3一“155尺6RO J 釉的分子式,可控制在下列蓮围四=RiO nKU -当胎的化学组成以R20+R0=1,AI2O3的分子数不应低于2,亦 不宜高于5;而SiO2的分子数不应低于12,亦不高于20。当釉的化 学组成以R2O+RO=e,AI2O3的分子数不应低于0.45,亦不宜高于 0.7

27、 ;而SiO2的分子数不应低于3.5,亦不宜高于5.2。仿弟窑青瓷,采用石灰釉时,釉内皿2分子数比值以7.48.3 在若较合适;CaO的分子数可控制在0.650.75左右,对于应用多花 纹装饰的制品,CaO的分子数可采用0.8左右;釉浆的比重以13.8-1.4 左右较适合适;釉料的颗粒度,通过10000孔/公分筛时,筛余以0.1 左右较合适;制品的釉层厚度可控制在 1毫米左右。4、影响青瓷釉呈色的因素颇多,如胎和釉的化学组成、烧成气 氛、釉料颗粒度、釉层厚度、烧成温度、燃料的成分等等对青瓷釉的呈色皆发生显著的影响。 在生产工艺上必须对这一系列的因素严格进 行控制,才能获得稳定的翠青的釉色。5、

28、鸡爪纹”、“开片”、“朱砂底”和“紫口铁足”现象的 成因,通过试验研究,证明“鸡爪纹”的成因主要是取决于胎和釉的 化学组成和烧成温度等因素, “开片”的主要成因主要是取决于胎和 釉的化学组成,但也与釉层厚度和烧成温度等因素有关;“朱砂底” 和“紫口铁足” 形成的原因系由于胎内含有一定量的铁质在烧成后期 由于二次氧化引起的,当胎内含有 1.52.5%铁质时呈“朱砂底”现 象, 45%左右则呈“紫口铁足”现象。6、哥窑和弟窑产品的区别,主要取决于胎的化学组成;釉的化学组成二者比较接近。由于哥窑胎骨含有较高的AI2O3和Fe2O3而SiO2含量较低,所以产品具有“开片”和“紫口铁足”等现象。7、研究结果表明,龙泉哥窑、弟窑青瓷与南宋官窑青瓷,在化 学组成上有显著差别;1)弟窑和官窑胎的成份都在高硅区,但弟窑胎内熔剂含量高于官窑;哥窑胎的成份分布在高铝区。2)弟窑青瓷釉属石灰碱釉,哥窑有石灰釉,也有石灰碱釉,南宋官窑粉青釉属石灰釉。南宋哥窑釉的 SiO2/ Al2O3 克分子比,较弟窑低,与官窑相近。釉中氧化钙含量,官窑较弟窑高,哥窑钙含量分布范围较广;釉 中氧化铁含量,官烧较哥窑与弟窑高,哥窑与弟窑相近。釉中氧化钾含量,官窑较哥窑与弟窑低,哥窑和弟窑接近。哥窑和弟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