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4 课时1 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4 课时1 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4 课时1 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4 课时1 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4 课时1 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2.4 圆周角课时1 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探索圆周角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圆周角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解决不确定的探索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圆周角定理的探究与应用.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如图是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同学甲站在圆

2、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ADB和AEB)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相同,2ACB=2AEB=2ADB=AOB【教学说明】教师出示海洋馆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初步感知角的特征.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圆周角的定义探究1 观察下列各图,图(1)中APB的顶点P在圆心O的位置,此时APB叫做圆心角,这是我们上节所学的内容.图(2)中APB的顶点P在O上,角的两边都与O相交,这样的角叫圆周角.请同学们分析(3)、(4)、(5)、(6)是圆心角还是圆周角.

3、【教学说明】设计这样的一个判断角的问题,是再次强调圆周角的定义,让学生深刻体会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归纳结论】圆周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二者缺一不可.2.圆周角定理探究2如图,(1)指出O中所有的圆心角与圆周角,并指出这些角所对的是哪一条弧?(2)量一量D、C、AOB的度数,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改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看看圆周角的度数有没有变化?你发现其中有规律吗?若有规律,请用语言叙述.解:(1)圆心角有:AOB圆周角有:C、D,它们所对的都是(2)C=D=1/2AOB.(3)改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这些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圆周角的

4、度数恰好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度数的一半.【教学说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测量角的大小,移动点C,让学生观察当C点位置发生改变过程中,图中有哪些不变,从而交流总结,找出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为定理分情况证明作铺垫.为了进一步研究上面发现的结论,如图,在O上任取一个圆周角ACB,将圆对折,使折痕经过圆心O和ACB的顶点C.由于点C的位置的取法可能不同,这时折痕可能会:(1)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2)在圆周角的内部;(3)在圆周角的外部.已知:在O中,所对的圆周角是ACB,圆心角是AOB,求证:ACB=1/2AOB.提示分析:我们可按上面三种图形、三种情况进行证明.如图(1),圆心

5、O在ACB的边上,OB=OC,B=C,而BOA=B+C,B=C=1/2AOB.图(2)(3)的证明方法与图(1)不同,但可以转化成(1)的基本图形进行证明,证明过程请学生们讨论完成.得出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注意:定理应用的条件是“同圆或等圆中”,而且必须是“同弧或等弧”,如下图(1).若将定理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了.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它们一般不相等(而是互补).如下图(2).【教学说明】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要不要分情况来证明.若要分情况证明,必须要明白按什么标准来分情况,

6、然后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逐个进行证明.在证明过程中,第(1)种情况是特殊情况,是比较容易证明的,经过添加直径这条辅助线将(2)、(3)种情况转化为第(1)种情况,体现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对于后面要学生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好圆周角定理。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分析】由直径AB可知ACB和ADB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用勾股定理求BC,又由CD平分ACB可知1=2,从而得到AD、BD.再次用勾股定理求出AD、BD的长.【解】AB为O的直径,ACB=ADB

7、=90°,ACB和ADB为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BC=8(cm).CD平分ACB,1=2,AD=BD, .又在RtABD中,AD=BD=/2 AB=5(cm)【教学说明】利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将求线段长的问题转化到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上来.例2 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AOD=30°.求BCD的度数.【分析】这题有两种解答思路,可用圆周角定理,C=(180°+AOD)×1/2,也可由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知:C+A=180°.而A=D,是等腰OAD的两底角,从而可求出C.两种方法都不难求出C=105°.【教学说明】教师提示,学生可自主选择方法,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