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湖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如何利用丰富的农业根底进行有效的乡村旅游开发将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又一蹊径。湖北钟祥市彭敦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和土地流转制度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旅游产品价值链不完善、形式单一等症结,也是湖北省开发乡村旅游中存在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据此,本文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三农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辨析 “乡村旅游是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根

2、据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乡村旅游被定义为:“旅游者在乡村及其周围停留、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刘德谦认为乡村旅游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的组成局部:一是风土,指特有的地理环境;二是风物,指特有的景物;三是风俗,指地方民俗;四是风景,可供欣赏的景象。 与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定义相比拟,乡村旅游的范围更广,被认为是一切发生在乡村和自然环境中旅游活动的总和,主要动机是城市居民猎奇、探险、躲避城市喧嚣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周玲强那么认为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

3、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欣赏、参与、休闲、度假、休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 从现代旅游产业的开展趋势看,体验经济业已成为主流。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效劳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乡村旅游的核心是对乡村气氛的体验和精神家园的回归,唤起人们对田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更高一层面的概念集合,既包含特定的物质条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湖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农

4、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说在农业根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农业开展上的瓶颈,如农业根底投入缺乏,根底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加工附加值低;农业土地细碎化,集中经营程度不高;与经济兴旺的省份相比,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等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乡村根底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等具体要求。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开展和带动相关产业的重要作用,而乡村旅游无疑是“三农结合、“三

5、产结合和“三生结合的最正确模式,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工程标与乡村旅游的开展结合起来,将能促进湖北省“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钟祥石牌镇彭敦村生态旅游区现状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彭敦村的现状概述 钟祥市石牌镇彭敦村作为首批“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制度、根底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2021年和2021年被湖北省授予“文明示范村和“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可以说,彭敦村的案例在湖北省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它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彭墩村地处钟祥市石牌镇西南角,荆门中心城区东郊,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岗地小村庄

6、。全村9个村民小组,347户1159人,其中劳动力634人。行政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11亩。在政府和企业的牵头下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形成了“七区三中心、一带六板块的功能分区结构。“七区三中心即将9个村民小组合并为7个居民小区,建成了便民效劳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一带六板块即沿竹皮河两岸各50米经济林带和养殖产业板块、蔬菜产业板块、优质稻种植业板块、水产产业板块、农产品加工业板块、乡村旅游业板块。 总结彭敦村的经验,有两个方面值得借鉴和推广,其一是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其二是农业产业化开展,集约化经营。 2、彭敦村开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彭敦村灵活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

7、带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局面,也为旅游业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彭墩村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和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目前日接待游客500多人,年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万元,农民每年人均从中增收800元。在调研中发现,彭敦村目前的产业结构中,旅游业所占的比例较低,旅游产品主要以古街观光、体育健身、会务效劳、野外垂钓为主。 从乡村旅游的四要素标准来看,彭敦村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乡村气氛的营造。从彭敦村的整体环境看,是典型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基地,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畜牧业养殖场充满了工业化气息,景观多样性较差,工业化的水泥建筑随处可见。而乡村旅游最根本的旅游吸引物应是古朴自然的

8、乡村风景,假设失去这一根底,乡村旅游无从谈起。而这一现象也是湖北省城郊型乡村旅游工程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二是传统人文风貌的断层。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浪潮,乡村聚落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甚至中断,特有的乡村人文生态环境不复存在,游客们渴望体验诗意田园生活的愿望也无疑落空。在体验经济时代,假设不能从人文精神层面进行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那么旅游业始终只能徘徊在满足根本功能的较低需求层面,无法取得突破开展。三是旅游产品处于较浅层次的开发。彭敦村现有的旅游产品以古街观光、餐饮会议、体育健身、野外垂钓为主,与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工程相比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四是对农业资源的

9、利用缺乏。彭敦拥有丰富的农业、畜牧和水产资源,但在现阶段的开发利用上只涉及浅表,亟需深度开发利用。 四、湖北省乡村旅游业开展建议与对策 1、采取符合生态学的景观规划 乡村环境属性的景观资源具有稀缺性和较高的美学价值,是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高度统一的复合景观系统。乡村旅游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符合生态学的乡村综合环境之上,减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侵蚀,保持乡村聚落景观的独立性。彭敦村在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化利用方面做出了较好的尝试,但在乡村综合环境的规划上存在很多缺乏,这也是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中普遍无视的地方。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要遵循有序利用、合理开发的原那么,努力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的效率,保持

10、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在文化生态方面,要重视乡村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继承。在人工环境方面,要注意新建筑与乡土文化的融合,防止餐饮、接待设施的城镇化、豪华化。重视吸收乡土建筑的代表性元素,建筑材料尽可能外乡化、本地化,以求整体气氛的协调。 2、注重农业资源的深度利用 湖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农业资源丰富,但就目前该地区乡村旅游开展的情况来看,对资源的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开发暴露出“内容苍白化和“类型同质化的问题。而以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早的台湾地区为例,对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值得借鉴。台湾学者叶美秀将农业资源分为四类,即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

11、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每一类属性的资源类型都下设不同的亚类。农业生产资源细分为农作物、农耕活动、农具和家禽家畜等;农民生活特色分为农民本身特质、日常生活特色、农村文化庆典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分为农村气象、农村地理、农村生物和农村景观。围绕每一种分类及亚类资源都展开了精心、细致的设计开发,努力寻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而反观湖北省的乡村旅游形式大多停留在“春看花,秋摘果的初级层面,或是囵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流俗。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分类,并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导入相应的观光、游览、体验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的细

12、节,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 3、以游客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旅游产品设计中强调游客体验已经成为共识,但不同的学科角度对于体验这一概念的进入侧重点不同。从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游客体验就是游客的满意度。从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的角度看,满意度只是游客对产品体验结果的反应,并不能涵盖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各环节。提升湖北省乡村旅游的产品质量和品味,必须要从设计开发环节入手。 就乡村旅游产品而言,必须综合考虑旅游者的感官和心理感受,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引导旅游者体会乡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之处,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起到放松情绪、激发审美情绪的作用,最终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综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笔

13、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一是视觉体验:欣赏独特的乡村风貌、农事活动或地理景观,以及各种典型的乡村文化符号的载体。二是听觉体验:乡村环境中特有的昆虫、动物的叫声;溪流水渠的流水声;古朴的乡土音乐等。三是嗅觉体验:乡村农家所特有的乡土味道,如泥土香、木香、花香、农作物的香味和柴火味等。四是触觉体验:通过接触动物、植物、农具和参与各项农事活动形成最直接的触觉体验。五是味觉体验:具有真正乡土特色食材的品尝。 4、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技术层面的引导 政府需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鼓励企业、农户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到旅游经营中;将乡村旅游作为湖北省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努力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结合;免费提供针对金融、投资和根底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咨询;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鼓励各个层面的机制创新,调动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引导多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有序的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1】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 【2】 张瑜、杨晓霞:国外农业旅游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21. 【3】 金学良、陈常优:乡村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