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_第1页
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_第2页
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_第3页
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_第4页
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时间:2013-03-17  信息来源:】1 总则1.0.1 为了推广应用透水砖路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市政工程的环境建设和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减轻市区和城镇地区的排水压力,减轻地下水枯竭,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含尘量、降低交通导致的噪音、降低“热岛效应”,适应城市尤其是膨胀土地区城市发展透水路面的需要,并使透水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供合肥地区透水砖路面设计与施工时参考。1.0.2 本指南中的透

2、水路面特指全厚式透水路面,适用于城市新建、改扩建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休闲广场及停车场,公园等透水路面工程。1.0.3 本指南中,人行道、步行街、休闲广场及公园道路用同一控制标准,非机动车道、停车场用同一控制标准,为便于说明,将前者统一用人行道表示,后者统一用非机动车道表示。1.0.4 透水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指南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与引用标准2.1 术语2.1.1 透水路面 permeable (pervious, porous) pavement 能够渗透水的路面。透水路面一般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当面层采用预

3、制路面砖结构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还需设置整平层。透水路面常见的有:卵石/碎石路面、孔型砖路面、透水砖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2.1.2 全厚式透水路面 permeable (pervious, porous) pavement of entire thickness    指整个结构层都具备透水能力的透水路面,本文中专指全厚式透水砖路面。2.1.3 透水砖 water permeable brick透水砖是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工艺处理后制成的,具有较强透水性能(透水系数不小于1×10-2cm/s)的铺地砖。2.1.4

4、 砂基(水泥混凝土基、陶瓷基、复合基)透水砖:water permeable soil 4(concrete、ceramics、composite material)-brick指以砂(水泥混凝土、陶瓷土、至少两种材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透水砖。2.1.5 透水系数 permeable coefficient材料渗透水能力的指标,一般测定单位时间内、一定压力下水的通过量,单位为10-2cm/s。2.1.6 保水系数 water-conservation coefficient保水系数是表征透水砖保水性能的指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保水量,单位为g/cm2。2.1.7 冻融强度损失率 freeze-t

5、haw strength loss rate冻融强度损失率是表征透水砖抗冻性能的指标,以砖体经受一定冻融循环前后的抗压强度损失比表示。2.1.8 透水基层 porous base course为路面的主要承重部分,和面层一起把荷载作用力传至土基,并具有一定透水能力,一般由一层二层组成。2.1.9 垫层 filter course为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在土基水、温状况不良时,用以改善土基水温状况,提高路面结构的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并可扩散荷载,以减小土基变形。2.1.10 整平层 leveling course当透水路面的面层采用制品材料时,设置在制品面层和透水基层之间的结构层,材料一般

6、采用中粗砂,主要起整平的作用。2.1.11 路框差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pavement and collecting well井框顶面与相邻铺面表面的相对高差。2.2 引用标准透水砖JC/T  945-200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讨论稿)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69-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7、 50-200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砂基透水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244:2008 3 材料3.1 一般规定3.1.1 透水砖路面材料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合格报告。3.1.2 透水砖路面所选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经检测确定,并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3.2 土基3.2.1 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有关规定,对土基是否为膨胀土及其分级进行判别。膨胀土判别及潜势分级标准参见表3.2-1所示。  膨胀土判别及潜势分级标准   表3.2-1 &#

8、160;分级指标非膨胀土弱膨胀土中弱膨胀土强膨胀土塑性指数Ip<1515282840>40自由膨胀率Fs(%)<4040656590>90标准吸湿含水率f(%)f<2.52.5f<4.84.8f<6.8f6.8注:1非膨胀土指土的膨胀特性未达到定义为膨胀土的程度;        2当符合表中膨胀土的两项指标时,即应判定为膨胀土。3.2.2对于一般土质及中弱膨胀土可直接用于全厚式透水路面的土基,不需特别处理。3.2.3强膨胀土不得直接用作全厚式透水路面的土基,须采取隔水防护等措施后方可

9、用于透水路面。强膨胀土经过治理改良消除其强膨胀特性后可用于全厚式透水路面。3.2.4土基中不得含有不易压实的杂物。对于膨胀土土基,为了减小膨胀量,压实含水量宜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34的范围内。3.3 垫层垫层设置在基层下面,作为反滤层,防止泥水上冒,一般使用砂垫层,也可用粉煤灰、炉渣灰等材料替代替砂垫层。砂垫层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5,泥块含量应不大于2,含水率应不大于3,级配应满足表3.3-1的要求。垫层用砂级配   表3.3-1筛孔尺寸(mm)通过率()9.51004.75901002.36751001.1850900.635590.38300.150100.07

10、5053.4 基层3.4.1基层是透水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作为全厚式透水路面的基层还须具备透水能力,以向下渗透上层透水。3.4.2 基层一般选择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宜选择级配碎石,也可用级配砾石、天然砂砾、碎石土、矿渣、钢渣、煤渣等粒料类材料代替;若选择结合料类基层,须保证其具有透水功能,如透水混凝土。3.4.3 级配碎石宜用几种不同的粒径和石屑拌制而成,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除外)、圆石或矿渣。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级配碎石最大粒径分别不应超过53.5mm、37.5mm,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碎石应清洁、干净,不应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11、。碎石指标应满足表3.4-1所示。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表3.4-1项目筛孔尺寸通过质量百分率(%)技术指标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颗粒组成5310037.58510010031.569888310019.0406554849.5194325594.75103017452.3682511350.66186210.075010010液限<28%塑性指数<9石料的集料压碎值30%含泥量1%3.4.4 透水混凝土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6h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透水混凝土基层强度R7不应小于15.0Mpa,

12、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15%。3.5 整平层3.5.1整平层铺设在透水砖和基层之间,有三个作用,一是整平,二是透水,三是作为缓冲层缓冲透水砖的受力并将力传递给基层,须选择适应变形能力强、透水能力强的材料。3.5.2 整平层一般使用中粗砂,砂的含泥量应小于5,不得含有其他杂物。可在砂内添加部分黏结剂使之与透水砖紧密结合,增加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但必须保证不影响整平层及透水砖的透水作用。整平层若采用粘结剂稳定,则粘结剂的有害物质溶出指标应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胶结剂HJ/T 220-2005的相关规定。3.6 透水砖3.6.1 透水砖外观色泽须均匀一致,无蜂窝、脱皮等现象,不

13、应有污染、空鼓、翘曲、掉角及断裂等缺陷。铺砌前对道板尺寸进行检验,厚度及长度允许误差±2mm,缺边掉角长度不大于±5mm。透水砖的性能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6-1的要求。   透水砖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3.6-1控制指标适用范围及取值抗压强度(MPa)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5.030.0透水系数(×10-2cm/s)1.0冻融强度损失率(%)30摆值(BPN)45保水系数(g/cm2)0.63.6.2 对于抗折强度、磨坑长度、疲劳寿命、透水系数衰减程度、净化能力等相关指标,不作为透水砖选择的控制指标,仅作为透水砖选择时

14、的参考指标。3.6.3 在选择透水砖时,除考虑质量、性能要求等强制性指标外,还应结合环保、节约资源的原则。3.7 接缝砂接缝砂应采用干的细砂,不得使用湿砂,以使砂能无阻隔的填满砖之间的整个缝隙,其级配组成应满足表3.7-1的要求。接缝砂的级配组成   表3.7-1序号筛孔尺寸(mm)质量通过百分率()14.7510022.369510031.188010040.6258550.3104060.150104 施工及质量控制4.1 施工准备4.1.1 施工前,必须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思想,经设计技术交底后,编制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并经监理、业主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4

15、.1.2 施工地段应设置行人及车辆禁止通行或绕行的交通标志。4.1.3 所有材料原则上应全部到位,避免因材料短缺而中断施工。4.1.4 材料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施工前须采取措施保证材料质量不受影响,如搭设遮雨棚等。4.2 土基施工4.2.1行车道与采用透水砖路面结构的道路之间距离若小于50cm,须在两者土基交界处设置隔水措施,如隔水幕墙、隔渗土工布等,且隔水深度不得小于50cm,以防止下渗雨水向行车道土基内渗透。4.2.2根据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路床开挖,清理土方,并达到设计标高;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修整土基,清除杂物,找平碾压密实,压实度及外观须达到表4.2-1标准,依据公

16、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环刀法测定压实度。土基压实度及外观检验标准   表4.2-1序号检查项目单位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范围点/次1压实度路堤90(轻型)90(重型)100m1环刀法路堑020cm2平整度mm202030m13m直尺3横坡±0.3±0.330m1水准仪4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不小于设计值40m1钢尺4.2.3 管线顶面覆土深度宜大于70cm,压实度亦应满足击实标准,并注意不得损坏管线。4.2.4土基边线应顺直、表面平整、无阻水现象;且不得有“弹簧”、波浪、松散等现象。4.3 垫

17、层施工4.3.1 砂垫层根据路段砂垫层厚度、宽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砂的用量,根据料场砂的含水量及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4.3.2 应控制砂等量装车,按计算好的位置堆放在下承层上,堆放时间不宜过长。4.3.3通过试验确定砂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再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具有规定的路拱。4.3.4 整形后,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在狭窄地段,可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在无法采用机具的地方,可采用人工夯实,使压实度不小于表4.3-1。4.3.5 垫层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和压实;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

18、压,达到平整、密实。压实度及外观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3-1的规定。垫层压实度及外观检验标准   表4.3-1序号检查项目单位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次/点1压实度(重型)93100m1灌砂法2平整度mm2030m13m直尺3横坡±0.330m1水准仪4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40m1钢尺4.3.6 在已摊铺好的砂垫层上,不得有任何扰动。4.4 级配碎石及透水混凝土基层施工4.4.1检查碎石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碎石材料颗粒组成范围应满足表3.4-1的规定7 合料必须拌合均匀,且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4.4.2 在垫层上恢复两侧边线,每1520m设一桩

19、。当基层超过25cm时,须分两层铺设压实,在下承层上堆放基层混合料,并经计算,确定堆放间距,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4.4.3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小于95,若受条件限制可用小型机具压实,但不得降低压实标准。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在有超高路段上,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应使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1.51.7km/h为宜,其后为

20、2.02.5km/h。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表4.4-1的规定。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表4.4-1序号检查项目单位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次/点1压实度(重型)95100m1灌砂法2平整度mm1530m13m直尺3横坡±0.330m1水准仪4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40m1钢尺4.4.4 透水混凝土适用于非机动车道和停车场等基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透水混凝土应按试验配合比进行配制,且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4.4.5透水混凝土浇注前,应先用水湿润路面,防止混凝土水分流失。透水混凝土浇注应密实、均匀,浇注成型后应采取养护措施,养护

21、时间不得少于7天。4.4.6 透水混凝土施工在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雨季施工时,应注意气候变化,严禁水泥和混合料被雨淋湿。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4.5整平层施工4.5.1 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铺设整平层,施工前对基层有低洼、坑洞的地方应仔细填补压实;对搓板、凸之处应刮除,基层顶面整平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4.5.2 在整平好的下承层上铺设中粗砂整平层时,厚度为35cm,宽度应大于铺装面的510cm。铺设时,宜每510m纵横挂线,找准坡度和高程,挂线为垫层砂虚铺厚度的顶面。应保证透水砖铺设夯稳后整平层厚度不小于3cm。4.5.3 施工整平层时面层应同步施工。4.6 透水砖面层施工4.6.1 透水砖施工前必须将路缘石(若有)施工完成。路缘石施工时应先设定基准点和基准线,再砌筑路缘石。4.6.2 应用经纬仪或直尺测定纵、横方格网,定好面砖基准线,并在路幅中线(或边线)上,每隔510m安设一块透水砖作平面、高程控制点。4.6.3 参照基准线按照设计宽度和图案要求采用倒退式路线铺设透水砖,不得站在整平层上作业。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为3mm,防止砖与砖之间接连,在有超高时外侧砖缝隙最多可放大到5mm。铺设时应将砖轻轻平放,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