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5)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5)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5)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5)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5)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三(含答案)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他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 醉翁亭记

2、)(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 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 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 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 山流之潺谖,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 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 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 之士有以自足而髙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 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

3、,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 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164.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B.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C负者歌于途D.射者中,弈者胜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颓然乎其间者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予观夫巴陵胜状16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66. (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167. (甲)(乙)两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手法来写“乐” ?试作简要 分析。【答案】164. C165. 醉了能

4、够同大家一同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 守。166. 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山林之乐167. 【甲】文最后一段运用了衬托。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 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乙】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作者把“富贵者之乐”和“山林者之乐”进行了对比,指出“其不能两得”。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 了 “李侯可谓贤矣”。【解析】【分析】164.A. 靠近/将要;B. 衰败/形容醉倒;C. 都是“背负,背着”的意思;D. 取胜,贏了/美好;故选C。16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5、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 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其:他们;述:记述;以: 用。16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重在写“与民同乐”;乙文通过“彼富贵者之能 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6、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 又知山林之乐”可知重在突出李侯的“山林之乐”。167.考查文言文的表现手法的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 先抑、欲抑先扬)。解答此题通晓文言文的意思,根据积累,找准运用何种 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作答。甲文“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 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里 用“禽鸟乐”来衬托“人之乐”、又以“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乙 文,'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

7、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 听山流之潺援,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这里把“富贵者之乐” 与“山林者之乐也”做对比,突出强调“其不能两得”。而“今李侯生长富 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突出了李侯的贤达。【点睛】译文甲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 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 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 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 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筹 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

8、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 花白的人醉醮醵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 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 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文,嘉祐二年,李侯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出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 金陵,登上蒋山,喝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 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

9、池漫流那类 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的记载去考证,并向 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 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啊。取尽天下的万物,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富贵的人的乐 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 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 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或许(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在心里 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 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的人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 能同时得到

10、隐居山林的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 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 权力地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 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 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

1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 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注释)修禊(Xi)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 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 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16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泉香而酒洌:(2)树林阴翳:(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4)茂林修竹:169.

12、 翻译下面的句子。(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170. 给下面的句子划停顿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71. (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172. (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答案】168. (1)水(酒)清(2)遮蔽(3)山的北面(4)长,高169. (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蘸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 喝醉了。(2)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170.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71.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72. 【甲】的“乐”是与民同乐。

13、【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 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解析】【分析】168.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 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 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泉水清并且酒也清。洌:水(酒)清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蔽。 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阴:山的北面。 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丛。修:长,高。16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 虛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 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原意

14、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毕至:全到;毕:全、都;咸:都。17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 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 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 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即 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是日也/天 朗气清/惠风和畅。17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甲文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 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

15、欢乐。写太守与众人尽情欢乐时,虽然没 有弹琴奏乐的盛况,但是别有情趣的场景,乙文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意思是: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 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表达的意思与甲文画线句子相同。17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 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 设宴,众兵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兵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 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可知“太 守乐”乐的原因是太守和百姓同乐,也就是“与民同乐”;根据乙文“群贤 毕至,少长咸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知, 在此饮酒作诗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是作者的朋友,所以乙文的“乐”是与 友同游之乐(赏景饮酒赋诗之乐)。【点睛】译文甲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的人醉醵醵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文,永和九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