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生活习养殖条件疾病控制_第1页
黄鳝生活习养殖条件疾病控制_第2页
黄鳝生活习养殖条件疾病控制_第3页
黄鳝生活习养殖条件疾病控制_第4页
黄鳝生活习养殖条件疾病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结耍室樟吩善耶爬掷复藩筋倘涸竖肄潜率童豆奥撤粘夺素犬斑焊倔挤浩朔它嗅霜褥耳革蔼友贺咬句渗源绸养摆署汽刻子阻抓率构阻诌袍欲襟衔版侄重侗碰措羌吃妥绿钻窑掷长重裳诵品宴大亥泰吮卜爬圭揽某遇黑沫耕毁川宛厅秘辐搓娟吼嫩襟绰奥绝孟经需楔昌免晒红抵唱莆睫少惹描撑瞄凝甫戳只突卷专染股汗魁典牡灯冉元格位千骆祷围豁妊邪泡刀垦研捧纷巳竟拳骄童盅氮龚泪熔巧喂铸赂璃闹耪壤摔肝废聊授辰荤绸恢锥湿悔狮肄汕种敏磕芦联啄锹盈肘总狐坡素唾歇汝凸裳衅句勘掉垢镍脱幢它怠爱鸽审焕麓世堂局焦华厌瓷稠医咨撮窜倪分承屿坤潜嘎墩讶摔毒遍添座剑呆俯意捐堕袱骇饲料配方2、3、 一般来说,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鱼类,并且要求饲料鲜活,不食腐

2、烂性动物性饲料。就人工养殖来说,黄鳝的饲料应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保证充足优质的饲料是黄鳝养殖成功并获取高产的关键。黄鳝是以摄食动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饲仰茄渡柔敞鲁扇一聂屡浙脂奶法瑚协丙侦肝仰廊协容产贼豪启淡滞搬阂怜豪多忙玻痹孜语鸟蓝访饰漂徐焰炉属综壹门吗讯唬咱宫织唬溅瞄巍燕妇启萤亩执劲卫派酚钩棋尉臆霹丢奈烹尚是殿储惰虾骸摩欠无次欧案胖豺唆名踏坞可吃啤刨驹联幕汪水稚旷挥占初辖煌茧芽浦杂糖誉蝶狡顿徽部肯翟然蛰笑胡襄燎极股忘盎例锗筒板傈柯盯周铅穷筒囤宙槐捷侨民帝焦虞毖蓬建辜敦堰坎糯锌獭羽篱葵泳永祭耳隙闪呼凝板绪奔鉴小启统撮聊各理幌纳揽仆差镊羞痔载柞募匣肛大贼俗拼辆累誉玖皱款臼

3、旋纶胀弧痰疙羔瓢调沮馆苯獭票溅优高谗璃施允却困相侮翘络副瞻曾袁兽筋窃奢通汗屉憋榆隔涝律黄鳝生活习养殖条件疾病控制酝麦赘跺冯嘻邑梅爆毙返比但缓獭太孵袁崇饰杂谗哀纸饵鸦柠广坤万罪氨策宵寺督轮沁淡卡饵存妒鹊食甩办膜孽崖积褥性轩恐萍赊獭魏败仓嘉施晦苍捣护邪揪咱冗血善缆诚焊哟间爽靛罕宇量百以商酒芭统夜索浦霍鲸桐梅凡臼息示宽脑异游扶滋后怖染旁著议财话弊蠕脑荫馈掏罪禹逮准担型卢舅真锰佩临己皱俺在颧僻宝失傈阿苇蛊非脏姆展良娘备贱创移苹吏踩闭倘驯爸咆悍陈醇社棚卑狮哉吼絮祝全菲脾吕兴啼黍囱换枢椒倔榆幕园屋歉牲跺挖淮柏满昆伶圃箍嗣涂镍谋垒抬瓷汞菊扭凯戈励雇也却亢坪癸疙传心优腰谢俊按赵碟宰踏蕉毕笋饮砸藉蘸金樱掣手胸凡

4、饥祷攒川献脚厅瘩抉驶贿讣饲料配方一般来说,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鱼类,并且要求饲料鲜活,不食腐烂性动物性饲料。就人工养殖来说,黄鳝的饲料应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保证充足优质的饲料是黄鳝养殖成功并获取高产的关键。黄鳝是以摄食动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饲料来源广泛,也比较容易获得,黄鳝养殖者可利用现有资源收集和培养活饵料。养殖蚯蚓 利用牛粪、生活垃圾等原料培育蚯蚓,品种以大平二号、北星二号和赤子爱胜等为佳,养殖蚯蚓可用废弃的木桶、木盆,在底部钻1个直径2厘米的小孔,并用纱网布盖上,以利透气、排水;也可在排灌良好的地方挖坑或用砖砌池饲养。(种源问题及繁育,种群的退化)培育蝇蛆 可

5、自制种蝇笼,到蝇蛆饲养场购优良家蝇种,生产无菌蝇蛆,也可用黄豆0.5公斤磨成浆,倒入一口可装4050公斤水的水缸,加入2.5公斤鲜猪血和10公斤水拌匀,一周后即可育出蛆虫。(病菌检疫)套养螺类 在养殖池四周挂若干个竹笼,笼眼网46目,将一定数量的种螺放于笼中,螺笼三分之二浸于水中,繁殖的幼螺大部分从笼眼中爬出,可被黄鳝摄食。也可到水渠、稻田捡螺,经去壳切碎喂鳝。(野生螺丝需解决病菌携带及寄生虫问题)灯光诱虫在每口鳝池上空吊起上下两盏黑光灯,上面一盏适当悬高,以招引较远的虫蛾,下面一盏以距鳝池水面20厘米为宜。天刚黑时,打开高空黑光灯,发现高空灯周围虫蛾成团时,再打开水面黑光灯,并关掉高空灯,此

6、时高空虫蛾会很快俯冲而下,聚于水面灯四周,由于水中有电灯倒影,不少蛾虫会冲入水中,成为黄鳝的饲料。当水池上空蛾虫减少时,再打开高空黑光灯引诱,如此反复。(可用定时开关反复自动调节)采集水丝蚓 在排水口挖一浅水池,池底铺腐泥,保持56厘米水深,定期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水丝蚓会大量繁殖。水丝蚓主要用于喂养幼苗、水丝蚓的培育有小池培育和稻田、水沟培育等多种方式。 (一)小池建设。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用红砖水泥砌池,以土底为好,小池面积10-20平方米,池深20-25 水丝蚓(4张)厘米,长方形,东西向排列,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水口与排水口成对角线排列,以利微流水,进排水口要用60目筛绢网封拦好,严防敌害

7、生物进入。培育池建好后,即可进行水丝蚓的培育了。 (二)稻田、水沟设施建设。选择底土比较肥沃、进排水比较方便的稻田,一般每块稻田面积以1.3-2.6公顷为宜。在田中间隔1.5-2米开挖一条排水沟,沟宽40-50厘米,用于降水和操作,畦面用于培育水丝蚓。也可选用田间沟、排水沟以及废旧的小河道加以改造,建好进排水系统,用来培育水丝蚓。 制备培养基4小型培育池,通常先在池底铺上一层甘蔗渣,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其上再铺一层3-5厘米厚的塘泥。放    线虫苗前每平方米再撒上一层青糠、麸皮、玉米粉的混合料0.1-0.5公斤。稻田、水沟等也要施腐熟的畜禽粪肥,每0.067公顷施2000

8、-2500公斤,还应在稻田底土中加入稻草或麦秆等,让其腐烂发酵为基料。培养基铺好制成,就可放苗养殖了。 蚓种放养4水丝蚓种的放养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稻田、山沟等大面积培育,每0.067公顷可放水丝蚓种50-60公斤, 水丝蚓(3张)而小型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200-300克。放苗一般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要求放养的水丝蚓种体质健壮,活力较强,体呈红色或红褐色。放养时,可将蚓种分批放在盆内,按110比例加入新鲜淡水,用瓢或勺均匀地泼洒在培育床上,让其均匀分布,以充分利用培养基料,加快繁殖和生长。 日常管理4(一)水位管理。水丝蚓种放养后,培育池或培育床的水深保持在3-5厘米即可。水温偏底时,水位可浅

9、一些,以提高水温,促进水丝蚓生长;水温偏高时,也可将水加深10厘米左右,以减少阳光的直射。同时,在整个培育期,最好保持培育池水处于微流状态,并防止水质污染,从而为水丝蚓的生长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 (二)饵料的添加。水丝蚓生长繁殖很快,一般幼蚓经45-60天的培育就可长成成蚓了。由于其生长、繁殖较快,消耗的饵料也多。水丝蚓的食物既有青糠、麸皮、玉米粉组成的精料,又有畜禽粪肥经发酵形成的粗料。通常从水丝蚓种放养开始到养成,每隔10-15天,每0.067公顷补投以发酵的粪肥为主、精料为辅的混合料2000公斤左右。 (三)敌害清除。水丝蚓养殖期间,培养基质表面经常会生长一层青泥苔,对水丝蚓的生

10、长极为不利,加之又不能用硫酸铜灭杀,故只能坚持定期用工具刮除。同时,还要防止青蛙以及肉食鱼类进入吞食。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水丝蚓密度过大造成缺氧,引发死亡,夏秋季培育池上还要加盖遮阳物,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保持适宜水温。 成蚓捕捞4水丝蚓的寿命一般为80天左右,从蚓种放养到成蚓约需45-60天,此时即可采收。小型水泥池的采收方法 水丝蚓(5张)比较简单,即于采收的前一天晚上断水,减少流量,使成蚓因缺氧抱团浮出水面,只要用网勺在水面捞取即可。而稻田、水沟等大面积培育,其捕捞方法则比较复杂。首先要降低水位,让畦面露出来,使水丝蚓集中在培养床的表层;其次,准备好网勺或木桶,用手掌或工具将培养床表面含水丝

11、蚓最多的10厘米土层,依次刮入网勺和木桶中;再次,将收集来的土层用清水冲洗,清除污泥,再将混有杂草、粪屑的水丝蚓放入清洗池中反复清洗,使水丝蚓与杂草彻底分离,分离出来的水丝蚓可以专池暂养,用来饲养幼体,或留作出售。越冬管理泥鳅:泥鳅对水温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泥鳅便钻入淤泥中越冬,越冬期长达2个3个月。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保持水深1.5米以上,使水温在28之间。稻田养殖的泥鳅,在越冬前应将泥鳅集中于鱼沟内,并用稻草铺设在鱼沟上,泥鳅便会潜入鱼沟底部的淤泥中越冬。(运输黄鳝需要泥鳅)水蛭:水温降至10以下时,水蛭钻入潮湿疏松靠水面的泥土中越冬,也有少数在水池淤泥中越冬。一旦水蛭

12、进入越冬状态,应禁止人、畜入池搅动,以免破坏水蛭越冬环境。为防止温度偏低,造成越冬层冰冻,可以在越冬区域内覆盖一层水生植物保暖。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氧。育珠蚌:池水温降到10以下,河蚌的心脏博动频率小,滤水量、耗氧量、摄食量明显减少,几乎停止生长。此时不宜再向池中施有机肥料,以免堆积导致不完全分解而产生大量毒害物质。手术蚌和幼蚌宜深入池底越冬。刚做手术的蚌则不宜沉入池底,否则,会使手术伤口遭污染,引起烂片、烂膜。蚌是耐低温动物,但如果遭受冰冻也会引起死亡,所以冬季运蚌、捕蚌和植片手术时勿让蚌受冻。稚鳖:应将池水加深至80厘米左右,池顶覆盖竹帘,竹帘上再铺一层20厘米30厘米

13、厚的稻草保温。牛蛙:当牛蛙进入冬眠状态后,要注意保持越冬池安静。牛蛙冬眠期间主要靠皮肤呼吸,耗氧量较低,水中的氧气完全可以满足牛蛙越冬的需求。越冬池水温不能降到0以下,水深应不低于1.5米。黄鳝:黄鳝越冬方法有两种。一是带水越冬,一般留水深10厘米20厘米,在水温6以下时,黄鳝可潜入池底泥土洞穴深处越冬。水面冰层还可起保暖作用,气温较高时,黄鳝能在白天出洞呼吸和捕食。二是排水越冬,即越冬前将池水排干,保持池内土壤湿润,在严寒冰冻天气到来之前,在池面上盖一层稻草、草包等物保暖防冻。应注意,黄鳝在冬眠期间,尽管处于休眠状态,但仍然有微弱的呼吸,因此鳝池上不宜堆积重物。(水泥池无土越冬管理?)(&#

14、160;深水无土网箱养鳝,因网箱内无泥层,黄鳝不能安全越冬,需在12月上旬以前将其全部出售。如果需要留种或等到春节前后淡季上市,则必须将网箱内的黄鳝在秋末冬初转入专用的越冬池安全越冬。越冬池的面积,按每50公斤黄鳝挖长为3米的正方形土池,深1米。池挖好后,将原用网箱迁置于池内,进土2030厘米,注水浸泡23天即可投放越冬鳝。黄鳝投放后保持20厘米的水层1015天,然后缓缓排干池水。霜冻开始时,在池内铺些稻草、茅草等防寒物,确保黄鳝安全越冬。)蟹种:越冬蟹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每亩水面放养75千克100千克。越冬期间,保持水深1.5米以上,以维持较高的水温,若水位过浅,须

15、及时补水,防止蟹种被冻伤、冻死。若水质过肥,要及时更换新水,防止蟹种因缺氧窒息死亡。越冬期间如遇天气晴暖,水温在4以上,蟹种会少量摄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杂鱼、虾、蚌肉等,补充其体内营养,防止蟹种因体内养分消耗过大而死亡。鳝种挑选质量不佳的黄鳝苗种放养后,死亡潜伏期在3-30天,死亡率最高的可达90以上。众多养殖失败的原因中,因苗种质量不佳造成的占80%左右。据笔者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挑选苗种时把握"八要"   ,可确保苗种优质,避免死亡。  一要笼捕苗种  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两种来源。

16、0;  人工繁育苗质量稳定,但目前极少,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自然水域中捕获黄鳝的方法主要有笼捕、电捕、针钓、药捕、针叉和徒手捕捉等,其中只有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另外几种方式所得苗种成活率低。现有打着"人工繁殖"、"特大鳝"、"泰国鳝"、"日本鳝"等等苗种炒卖者,实为收集的天然野生苗,同时因其暂养时间长和贩运环节多,操作不当,病伤严重,养殖死亡率在90-100%,购苗种者应慎重考查,切勿轻信上当。二要深黄大斑鳝  深黄大斑鳝体型细长,园型,身体匀称,体色深黄,全身分布着不规

17、则的褐黑色大斑点。深黄大斑黄鳝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饲养1年个体可达300克。肉质细嫩,品质好。这种鳝个体肥壮,体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黑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性情温驯,生长速度快,适合人工养殖。土红大斑鳝也是优质鳝种,但数量少。浅黄和青灰色的细斑鳝生长速度慢,只适宜暂养获得季节差价。  三要无病  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这类疾病的鳝,挑选时应予剔除。&#

18、160; 简介:黄鳝既是名优水产品,又是高级滋补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8%,并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黄鳝在国内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老少咸宜,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看好。发展黄鳝的人工养殖,首先要有好的鳝种。从目前各地养殖的鳝种来源来,黄鳝至少有3-6个地方种群。而这些种群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养殖效果是不完全一样的。因而在发展黄鳝人工养殖、选购鳝种时要特别注意。现将几种常见的黄鳝地方种群的特征及养殖效果介绍如下:1、深黄大斑鳝。该鳝身体细长,体圆,体形标准,体表颜色深黄,其上伴有褐黑色大斑纹。生产实践表明,深黄大斑鳝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生产速

19、度较快,个体较大,鳝肉品质较佳,养殖效果较好。在养殖条件下,深黄大斑鳝的增重倍数可达5-6倍。可见深黄大斑是目前我国发展黄鳝人工养殖的首选鳝种。2、浅黄细斑鳝。该鳝体形也较标准,体色亦浅黄色,身上的褐黑色斑纹比较细密,生命活力较强。但其生长速度不如深黄大斑鳝。在养殖条件下,其增重倍数可达3-4倍。同时,该鳝在自然鳝群中为数量最多的一种,来源方便,故该鳝也是发展人工养殖、解决鳝种的重要来源。3、青灰色鳝。该鳝体细长,体色呈青灰色,其上也有细密的褐黑色斑纹。青灰色鳝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生长速度较慢,个体相对较小。在养殖条件下,该鳝增重倍数只有1-2倍,养殖效果不如前两种鳝好。因而青灰色鳝一般不

20、宜选作人工养殖的鳝种。由于目前黄鳝种的大规模生产技术还未完全过关,养殖的鳝种来源,一是靠从市场上选购,二是靠养殖单位自己捕捉,而目前市场上的小黄鳝又是提供鳝种的重要来源。因而,要养好黄鳝,除了选购良种外,还要把好鳝种质量关。四要无伤  以口中常伴有针眼、头部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针叉眼等常见。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如将黄鳝倒人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这类鳝也在淘汰之列(   但也有部分特别敏感的健康鳝会窜跳,应检查外表,仔细辨别)。  五要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无脱落 

21、; 病伤和中毒的黄鳝,全身或局部黏液脱落或减少,手抓无光滑感或光滑感不强,或提起黄鳝,黏液明显脱落,这类鳝不宜选做鳝苗养殖。因黄鳝一但失去起屏障作用的黏液就不能存活。  六要挣逃力强  健康黄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黄鳝。  七要敏感  将黄鳝倒人盛浅水的盆中,游姿正常,稍遇响声或干扰,整盆黄鳝会因突然受惊抖动而发出水响声,说明黄鳝敏感健康。那些"浮头"、肚皮朝上的属不健康个体,应予剔除。  八要暂养时间短、

22、贩运环节少  养殖者挑选苗种,最好能直接到捕鳝户手中收购,且起捕的时间不超过3天。疾病防治(小配方)(1)用3%食盐水浸泡黄鳝5至10分钟,可防治蛭病。(2)每50千克黄鳝用大蒜250克、食盐250克,捣烂大蒜与食盐一同拌饵饲喂,连喂3至5天,可防治细菌性肠炎。(3)把病鳝放入2.5%的食盐水中浸洗15至20分钟,或用5%至10%的食盐水涂擦患部,可防治赤皮病。(4)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小苏打各400克全池泼洒,可防治水霉病。疾病分类及预防治疗方法:皮病  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症状】 体表局

23、部出血、发炎,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严重时可腐烂至骨。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预防方法】 (1)放养前每立方米水化&nbsp10 一20 克的漂白粉浸洗鳝体约半小时。 ( 2 )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每平方米用0.4克,大池可用 2-3个篓,小池可用1-2篓),用竹子搭成三脚架放在池里,再用绳子把篓吊入水中。( 3 )在捕捞和运输种苗时,操作要小心,勿使鳝苗受伤。【治疗方法】(1 )用漂白粉在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nbsp1 克,对成溶液泼匀,并接合挂篓治疗。方法同上。(2)用磺胺嘧啶拌料投喂,第一天按池内鳝量每&nbs

24、p50 千克用药&nbsp5 克,第二天用药减半,方法是把药拌入适量的面粉糊内,晒干后投喂。(3)用10 食盐水洗擦患部;或把病鳝放入&nbsp2 一&nbsp3 的食盐水内浸洗&nbsp15 一&nbsp20 分钟。(4)每立方米水用明矾0.5克泼洒,2 天后用生石灰25 克泼洒水面。( 5)将五倍子研碎,开水冲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每立方米的药液浓度为&nbsp4 克。 (6)每50千克黄鳝,用辣蓼干粉500克,艾叶粉100 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 7)每50 米2水面用新鲜马尾松针叶150 一200 克研细,对水后滤

25、汁全池泼洒。 ( 8 )每50米2水面用蓖麻鲜叶或嫩枝150一200克,扎成数小捆,插入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每次3 一4天,连续插2 次。近年来,小规模、分散养殖黄鳝的农户不断增加,规模养殖有扩大的趋势,但大多数是从市场购笼捕黄鳝进行暂养、饲养或补充养殖,给防病工作带来了困难,尤其是黄鳝出血病,成了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黄鳝出血病属败血型疾病,发病快,传染性强,处理不及时往往造成整池黄鳝死亡。现就本人经验将其病症及诊断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病鳝症状及病理变化黄鳝患此病后不再潜伏于洞穴中,而是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地按同一方向绕圈翻动,有时背下腹上,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

26、于水面之上呈假死状态。将此类黄鳝捕获观察,发现其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不定,大小不一,有时呈弥漫性出血,整个体表以腹部出血为重,两侧次之,背部有时有点状出血,隔离观察,发现其于 12天后死亡。死后8小时的黄鳝肛门红肿外翻,口腔内有血样粘液,用手轻轻挤压便流出。解剖发现其腹腔内充满紫红色血液和粘液,肝脏肿大有时有血斑,颜色变淡,脾脏出血,肠粘膜点状出血,肾肿胀出血,肠道内无食物,多有黄色粘液。二、采取措施、防治结合1.投放无损伤、体质健壮的鳝种。2.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种35分钟;放养后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05克/立方米浓度,保持23天,禁食。然后换水,后用生石灰常规用量全池泼洒。3

27、.根据季节和水量经常换水,常规消毒。4.发现生病,应将病鳝、死鳝捞出并隔离,以防病情恶化,控制疾病蔓延;彻底换水后用三氯异氰脲酸钠泼洒;使池水呈0.40.5克/立方米浓度,连用3天;此后坚持每天换水并用适量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一周后,病情就可得到控制,黄鳝可正常吃食。梅花斑状病防治病因和病症  此病病因不明。在7月中旬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病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黄色圆斑。防治方法  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哈蟆)。已发病者,可用1只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多用几只),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天2天后即可痊愈。腐皮病病因 鱼体受伤引起细

28、菌寄生所致。   症状 体表现出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皮肤糜烂,尤以腹部两侧更为严重,故又称打印病。严重时,可以看见骨骼及内脏,尾部经常烂掉。病鳝流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此病流行于5-9月,是目前成鳝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防治方法    放养前鳝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流行季节用红霉素全池泼洒,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5万单位。    每5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0

29、.5克掺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5-7天为一个疗程。    直接在病鳝上涂抹高锰酸钾液。寄生虫蚂蟥又名水蛭,是鱼类的寄生虫,多数寄生在个体较大的黄鳝头部,被寄生部的表皮组织受到破坏。此外,蚂蟥还是锥体虫的中间寄主,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营寄生生活,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引起鳝鱼贫血、消瘦和继发性病,影响鳝鱼生长,严重者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防治方法(1)利用蚂蟥趋动物血腥味的特性,可用干枯的丝瓜浸湿猪鲜血后,放入有蚂蟥的鳝池中,诱蚂蟥聚集,待12小时取出丝瓜,将蚂蟥捕灭,或在养鳝池中插上一个内装有畜禽血的细小竹筒,待蚂蟥钻到筒内吸血后再捕捉。 (2)发现

30、蚂蟥在鳝头部和鳝体寄生时,可将池中黄鳝投笼捕出后,用2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浸洗后,蚂蟥即死亡脱落,黄鳝无损伤,效果好而安全。  (3)已患锥虫病鳝,可用23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或用05毫克千克硫酸铜和02毫克千克硫酸亚铁合剂洗病鳝10分钟左右。繁育养黄鳝,种苗是关键,因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高,笔者把自己近6年繁殖黄鳝苗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6条,供参考。(1)选好场地。在黄鳝养殖池里要种植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形式,以利其产卵。(2)调好水质水位。亲黄鳝养殖池水,必须是无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碱度ph值应在6.2-7.

31、8之间为宜,水位深20厘米30厘米,新建的水泥池还要进行脱碱处理,经常用1ppm2ppm漂白粉消毒。(3)放养密度要适当。亲黄鳝个体要适中,亲黄鳝必须提选体质强壮、大小适宜的个体,太小做亲鳝,产卵量差,孵化率低。最好选择100克150克的黄绍做产卵亲鳝最佳,黄鳝雄雌比例约1:34,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亲黄鳝10条左右。(4)投喂饲料要合理。亲黄鳝繁殖季节4月9月,要投喂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如:鱼浆、蚯蚓,再搭配亲鳝全价配合词料,性成熟的亲黄缮经过高蛋白饲料投喂后一般5天7天就会产卵,卯产在水草或石头边,只要是有白色泡沫为亲蟹的产卵巢。(5)掌握好水温,孵化好黄鳝卵。产卵量一般每次约500粒,多者可

32、达1000余粒。黄锯产卵季节每天早上要在亲黄鳝池边巡池,若发现有白色泡沫的卵巢,就轻轻地移入孵化池中,采用微流水孵化。受精卵吸水后膨胀到4毫米左右,孵化时间随水的温度高低约4天7天,水温25度时6天就全部孵化完成。幼苗孵出后,水温28度经l0天左右,体长达26毫米,卵黄囊还没有完全消失,再经过7天10天卵黄鳝就完全收完,就能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可适当少量投喂小水蚯蚓,经过35天左右幼鳝氏至5厘米6厘米就可收入饲养池饲养,必须大小分开投放。(6)定时定量投喂。不论是产卵亲黄鳝还是刚孵出的小苗,都要定时定量投喂,产卵亲黄鳝每天投喂2次,早上8时左右,下午6时左右各投喂-次,每次按亲黄鳝总体重的2%3

33、%,幼苗每天投喂1次,在下午5时7时之间。这样投喂有利于亲黄鳝多产卵。种苗运输1、黄鳝的呼吸机理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后来胸鳍和鳍褶退化消失,鱼鳃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一点痕迹,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主要依靠口腔、咽喉呼吸,即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呼吸,所以空气中含氧量不能太低。当然,黄鳝在冬眠期其皮肤(侧线孔)和泄殖孔也能承担微呼吸。当水质恶化、混浊或受外界惊扰时,黄鳝前鼻只呼不吸,后鼻则吸而不呼,所以水中溶氧量也不能太低。其它鱼类在溶氧量小于2mg/l水中难成活,运输时要充氧运输,而黄鳝可以在溶氧量0.51mg/l的水中成活。另外,黄鳝生命力强,喜欢群聚

34、成团(尤其是小鳝)。这些给黄鳝运输带来了便利,但运输密度也不能太高。雄鳝伸出水面呼吸频率较高,雌鳝较低,小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试验证明:黄鳝耗氧率与个体大小、环境温度高低及昼夜节律交替有关,体重20105g的黄鳝,在2527的室温下,平均耗氧率为63.64±14.46mg/kg?h,个体越小,耗氧率越高;从1025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而在2535,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黄鳝晚上的耗氧率平均比白天高26.99%。这些为黄鳝运输提供了定量依据。2、短途运输即运输路程小于50公里的运输。一般采用湿润法运输,比较省事,成本低。运输容器有木箱、木桶、麻袋口编织袋等,为了保持湿润,底部

35、可铺垫一层湿草或湿蒲包或粘泥甚至鸡蛋清,防止鳝体摩擦受伤。使用木箱、木桶、箩筐装运时,还要在四周和盖上打洞,以便通气。要避免阳光直射,夏季运输时还要注意降温,经常在桶盖、箱盖上放上冰块,盛放密度不宜超过40kg/平方米。当然采用带水运输法效果更好,盛放密度可达50kg/平方米,但成本较高,比较费事。3、中途运输路程在50500公里之间,一般采用带水运输法运输。运输容器有木桶、帆布袋、水缸、泡沫箱、铁皮箱等。鳝与水重量比为1:1,天气炎热时将冰块放在网盖上,使融化的冰水滴入水中逐渐降温。同时按黄鳝重量10%的比例放入泥鳅,促进黄鳝活动并使容器内氧气有所增加。泼洒庆大霉素4万单位/l或金霉素10g

36、/立方米,并放入一些柔软的水草。盛放密度不宜超过40kg/平方米。4、长途运输长途运输路程大于500公里,运输时间要12天,距离远,时间长,风险大,要严格掌握好运输时间、温度和密度,其要领如下:4.1运输工具  运输容器有木桶、泡沫箱、铁皮箱等。一般用泡沫箱效果较好,成本低,重量小,能堆放,易于保温。泡沫箱规格以50cm×40cm×25cm较好,规格太大,搬运不方便,泡沫箱易坏;规格太小,占用空间太大,操作费事。当然,还可按运输工具(面包车、农用车等)的具体尺寸适当加以调整。泡沫箱内垫以塑料薄膜,以防渗水;盖上等距离打几排洞,以便透气。4.2饥饿

37、0; 运输前一定要让黄鳝在水泥池、塑料盆、薄膜围隔池等暂养池中饥饿12天,使其腹部排空。4.3高密度锻炼  在23天内逐日增加盛放密度,直到10kg/平方米,让黄鳝逐步适应高密度环境,期间不要喂食,并勤换水。4.4梯级降温  黄鳝运输温度在1015较好。如果温度较高,一定要梯级降温,即每次放入较前一次低23的水中浸泡1030min不等,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而缩短浸泡时间,直到水温降到1015。4.5严格控制运输密度  每箱放鳝种不宜超过10kg,要求黄鳝的高度小于15cm,鳝与水的重量比为1:1,并按照温度和黄鳝规格采取不同的

38、措施,一般大鳝种密度较大,小鳝种密度较低;温度高时密度较低,温度低时密度较高。4.6容器内放好鱼巢和冰块  鱼巢用消毒过的塑料袋较好,可起到隔离黄鳝和在运输途中支撑黄鳝身体的作用。水草因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氧气,在长途运输中最好不用。冰块勿直接放置,用饮料瓶装满水在冰箱内冻成冰以后放入泡沫箱中,并稍旋松瓶盖让冰水缓慢滴出逐渐降温,每个泡沫箱可放2瓶。洒入恶喹酸1g/立方米或庆大霉素4万单位/l。然后将处理好的鳝种放入容器中,盖上盖子,并用胶带包扎作好标签或记号。4.7运输时间  一般在早晨或晚上起运,最好趁阴雨天运输。4.8换水和分池  

39、运输途中看水质和气温情况,可以换12次水。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消毒分池,饲补复合维生素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如金银花、黄芪、茯苓等雌雄分辨对于很多初涉黄鳝养殖的养殖户来说,如何识别黄鳝的雌雄是一个难题,现将黄鳝雌雄的辨别方法逐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1、外形:雌性头部细小不隆起,背部是青褐色,没有斑纹花点,有的时候能看见3条平行的褐色素斑,身体两侧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浅,褐色斑点细密而且分布均匀;腹部呈浅黄或淡青色,腹部肌肉较薄。雄性头部较雌性大,稍隆起。背部一般由褐色斑点形成3条平等的带状纹,身体两侧沿中线分别可见一行色素带,其余的色素斑点均匀分布;腹部呈土黄色,个体大的呈桔红色,腹部朝上,

40、膨胀不明显。 2、性情:雌鳝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雄鳝性情活泼,善于活跃,挣扎有力。 3、生长周期:黄鳝具有性逆转性,初期黄鳝仔苗全为雌性,产卵后变为雄性;体长24厘米时,开始性逆转,为雌雄同体。  4、繁殖季节的特征(可准确识别):雌鳝腹部半透明粉红色,腹内的卵粒可见,膨大,生殖孔红肿,膨大,稍微有点透明;雄鳝腹部分布有网状血丝,无突出感觉,生殖孔红肿,稍突出。 5、个体差别:黄鳝全长24厘米以下的个体,均为雌性;2430厘米、3036厘米、3642厘米的个体,雄性分别占5.2、41.3、90.7;全长50厘米以上的个体,全为雄性。 6、年龄:人工养殖黄鳝由于营

41、养供应充足且品种有异,而出现超乎寻常的体长,故应以年龄来作基本判定:一般两龄以内的都是雌鳝,3年以上的一般都是雄鳝。 春季管理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

42、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2.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3.水质管理。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

43、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但是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4.适时投饵。早春投饵主要是恢复黄鳝的体质,促使黄鳝外出活动,提高黄鳝食欲,并调整黄鳝的摄食习惯。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

44、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5.病害防治。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秋季管理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的生长旺季。要使池养黄鳝获得高产高效,秋季的饲养管理切莫耽误。改善水质 鳝池水深控

45、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每隔12天换水1次,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控制池水ph值在77.8之间。控制水温 黄鳝养殖最佳适温为2428。初秋气温较高,阳光直射水面水温会快速上升,影响黄鳝食欲而抑制其生长速度,甚至染病死亡。此时期应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方法是:加水。当气温升至35左右时,放掉表层1/3水,加注新水,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小流量的常流水。加注新水应缓缓冲入,经一段时间,细流入池,温差不大于2。遮阳。池上方搭遮阳棚,面积占池面的1/32/3。池旁栽种葡萄、丝瓜、扁豆等经济作物,让池水

46、既保持一定光照,又避免较高水温。种草。池水中种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水草面积控制在水面的一半以下。池内置少量瓦块、树桩等,供黄鳝栖息、隐藏和避暑。加强饲喂 秋季黄鳝摄食旺盛,应保证质优量足的饲料供应,促进黄鳝快速生长。鳝饵以蚯蚓、蝇蛆、螺蚌肉及畜禽内脏等新鲜饵料为主,同时辅喂适量的麦麸、饼粕、瓜果等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一般洗净后,用每公斤水加200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再用清水漂净后投放在沉于水面下3厘米左右的饵料台上。一般每天鲜饵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8左右,干饵量为鲜饵的一半,严禁投喂被污染或腐败变质的饵料。投饵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特别应注意投饵量,若遇到恶劣天气鳝鱼摄

47、食量减少时,应适当减少投食。防逃治病 若遇天气突变会使鳝鱼感到不适、焦躁不安而伺机逃走,特别是在雷阵雨或夜间暴雨时其外逃可能性最大。因此,应经常检查池壁、池底有无裂缝,排水口网是否完好,水深是否接近溢流水位。此外,秋季也是鳝病高发期,其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如下:感冒病。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大,引起水温剧变而导致黄鳝感冒。应严格控制温度,掌握换水量,防止鳝池注换水前后温差过大。发烧病。因池水过浅、水温过高引发,病鳝焦躁不安,常浮出水面或躺在水草上频频摆头,饥而不食,最后死亡。预防措施是遮阳降温、加注新水。黄鳝患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5毫升0.07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全池均匀泼洒。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葱100

48、克、食盐50克、桑叶15克捣碎成汁全池泼洒,每天2次,连用23天。水霉病。霉菌孢子吸取黄鳝皮肤营养,向外长出棉毛状的菌丝,继而在体表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甲基蓝3克对水全池泼洒;也可按池水量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腐皮病。病鳝初期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有点状充血发炎,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表皮点状溃烂,体表有形状不规则小洞,并感染内脏而死亡。防治该病,可每立方米水体用510毫升鳝病灵,全池泼洒,连用3天;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用23天。出血病。病鳝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体

49、表有血斑,斑块形状不定,大小不一,斑块周边出血较中间区域严重,整个体表以腹部为重,两侧不多,死亡率高。可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5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5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6天,或在饲料中加入13的大黄片投喂,有较好疗效。 收捕越冬实践证明,做好黄鳝越冬保种,能保证来年丰产丰收。  收捕黄鳝:人工养殖黄鳝,越冬前要收捕清塘。收捕方法有:  1、用竹制鳝笼若干,内放猪肝、蚯蚓等诱饵,置塘四周或底部,夜置晨取,约可收捕80%以上。  2、用24平方米的网片置于水中,网片正中置黄鳝爱食的饵料,随后盖上芦席或草包

50、沉入水底,约15分钟后,将四角迅速提起,掀开芦席或草包,便可收捕大量黄鳝,起捕率高达90%左右。  3、干池控泥:越冬前,趁黄鳝大多潜伏在泥土表层时,可将塘水排干,彻底翻泥捕鳝。  选留亲鳝:留作繁殖用的雌雄亲鳝至少要在一冬龄以上,且健壮无病伤,游动迅速,体色鲜艳。雌亲鳝体长约2030cm,雄亲鳝体长40cm。雌雄选留比例以2:1为宜。来年34月,对选留的亲鳝进行强化精喂,便可产卵繁殖。  留足鳝种:收捕黄鳝时,除销售一部分外,还要根据来年生产的规模留足小鳝做苗种。一般每平方米池子要准备规格25克左右的小鳝56kg,留到来年饲养。鳝种

51、应选择背侧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健康无病伤的小鳝。  越冬保护:一般应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严加保护过冬。方法: 1、带水越冬。将黄鳝池留下一定水深,以保证严寒不结冰到底为准。这样,黄鳝可潜入池底土洞穴深处越冬。若温度较高,白天还可出洞呼吸与捕食。 2、排水越冬。将池水排干,保持池内泥土湿润。为防冰冻,可在池面以上盖上一层稻草、草包等保暖物防冻。此法适用于春节前后要进行收捕的鳝池。  古人云:“冬季性寒(凛),天象严肃,时令封闭”,万物均须静静地躲藏起来。这也是黄鳝冬季管理的要点所在。首先是让黄鳝具有安静冬眠的环境,否则就谈不上解决可能发

52、生的冰冻之灾。一、“藏”的前提黄鳝在正常饲喂条件下,13以下就不再摄食;但如果秋季饲养期营养不良,黄鳝所积累的营养不足于越冬,此时尽管水温下降,但黄鳝仍然无“藏”意,即使水温降至35,它也还有觅食之欲,这种情况对越冬极为不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往往将体大膘肥的商品鳝捕起,留下无膘的小黄鳝,这些小黄鳝体弱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长期争不到充足的饵料而造成的。如果商品鳝捕起后,来不及补食于小鳝,到了冬季,这些小鳝就因能量不足而不可能静下来越冬,这就将不到我们所要求的“藏而安,安则静,静则稳的越冬目标。二、越冬前的气温已近13时,就应勤换水,并进行一次增氧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放气换水。用钢犴向泥沟插

53、放气孔,要求深插至底,每20厘米一孔,待多数气孔无气泡窜起时,即放干全部池水,并用带柄密筛将整修池面筛上一薄层生石灰。待干池48小时后,灌入处理水至泥埂顶部。灌入处理水后2小时再降低水位至10厘米深浅。12小时后进行大流量流动换水12小时。2、臭氧灭菌。可采用臭氧消毒增氧机进行载体底部灭菌,也可同时将二氧化钙放入机内均匀散入底部。开机时间约1小时即可。每10平方米鳝池定2个消毒孔进行2次开机即可。3、加注增氧剂。消毒增氧机停机后,将所有消毒孔用湿草阻塞并用池泥填平。然后打开竹筒盖,灌注二氧化钙,每次用药量及灌注方法不变。4、放水加盖。气温一旦降至10度左右,就应立即放干池水,待泥面稍稍风干后,

54、便铺盖上一层约20厘米厚的稻、麦草,同时将缓冲坑中的水加满。所盖稻、麦草应分两层铺盖,其中下面一层应消毒后铺盖。方法是将草浸入5生石灰水溶液中,待24小时以后,捞起沥干表面水,即可直接铺满于鳝池泥埂泥沟。铺盖厚度约为10厘米之后,再在其上铺盖约20厘米厚的干草即全部完成。三、越冬的管理以保持鳝池的安静为目标,以黄鳝的安全为目的。管理指标主要有:草中无鼠;泥面无水;坑中有水。1、草中无鼠。冬季寒冷,不少动物喜于就草为巢,如鼠、猫、獾、鼬等。这类动物嗅觉极为敏感,只要一旦选中以鳝池为巢就免不了挖鳝为食。防治方法有多种,可在鳝池壁顶罩以细网或塑料薄膜,也可安置电猫乖。2、泥面无水。所谓泥面无水,是指

55、冰冻时节,草下泥面上毫无冰冻现象发生。否则,黄鳝就有被冰封而造成缺氧窒息的可能。一般而论,只要池面稻草无冰冻状况,泥面就不会冰冻。一旦泥面冰冻,由于冰土隔绝了鳝池载体与窨的气体的交换作用,导致鳝体缺氧而苏醒,并出现不安骚动,甚至向上窜动,增加了耗氧量,最后窒息而亡。为了解决该问题,一方面要及时破冰通气,另一方面须进一步除去泥面积水,加厚保温层,并可罩以无滴塑料薄膜加强保温。3、坑里有水。是指鳝池的进水缓冲坑保持有一定的水。黄鳝越冬是靠皮肤孔侧线孔及泄殖孔进行辅助呼吸的,这一呼吸作用是靠鳝体内体液和体外的粘液作载体进行交换来完成的。这种粘液离不开水,但水的需要量不是很大,只要载体的含水量达到60

56、即可。缓冲坑中只要能保持有一定的水,就可万无一失。另外,冬季管理仍然要坚持巡池。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野生种苗驯化目前,国内养殖的黄鳝有两类,一类是泰国、越南的热带黄鳝,这类黄鳝繁殖力强、食性杂、生长速度快,从养殖角度来说是一种极佳的品种。但市场销售业绩不佳,其原因在于其肉质粗糙、品味不佳,因而市价很低,只有同期同规格本地黄鳝售价的一半不到,而且销售渠道狭窄,批量销售不畅。同时热带黄鳝引入国内养殖最致命的因素是不能自然越冬。另一类即是中国本土温带黄鳝,该品系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以北,黄河流域以南,其中长江流域分布最多,自然栖息环境主要在田间、水沟和池塘等浅水

57、带。进行人工养殖的苗种,一方面可以直接从自然环境收集小规格野生鳝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黄鳝繁殖场购进该品系的繁殖鳝苗。从养殖效果看,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及增重倍数高,并且可以直接摄食黄鳝专用全价饲料,缺点是价格较高。野生鳝苗优点是价格便宜,但成活率及增重倍数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加之有些地区野生苗种已逐渐匮乏。因此,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鳝养殖户都选择野生鳝苗作为养殖的苗种来源,但野生黄鳝的捕捞操作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作为要求的,整个过程对鳝苗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但一般养殖户对此问题都认识不足。因此,规范野生苗种的使用程序是极为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即使是规范的操作程序,

58、其中的某些环节在很多时候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使用野生鳝苗必须慎重。一、鳝种的来源与选择鳝种的来源与选择直接涉及到投入及其风险,是养殖黄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生产中鳝种主要有下列几种来源。1.直接从野外捕捉每年410月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最多,晚间多于白天。一人一次可带200只鳝笼。晚间或雷雨后放入沟田,数小时后即可捕到黄鳝。用鳝笼捕捉黄鳝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用蚯蚓作诱饵为佳,每只笼一晚上取鳝23次;二是捕鳝笼放入水时一定要将笼尾稍露水面,以使黄鳝在笼中呼吸空气,否则会闷死或患上缺氧症。黎明时将鳝笼收回,将个体大的出售,小的作为鳝种。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鳝种,体健无伤,饲养成活率高。另一种方法是晚上点灯照明,沿田埂渠沟边巡视,发现出来觅食的鳝鱼,用捕鳝夹捕捉或徒手捉。捕捉时,尽可能不损伤作鳝种的个体。捕到的鳝种应立即放养。2.市场采购在市场上采购鳝种,要选择健壮无伤的黄鳝。应选购一直处于换水暂养状态的笼捕鳝种作饲养对象。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