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五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 _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 个生字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3背诵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二)学生按要求自读(三)检查预习1指名读望天门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

2、感觉)(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1知诗人李白( 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望:看,往远处看。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三、朗读望天门山 ,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 (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 1, 2 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

3、水东流至此回”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 3、 4 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2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

4、, 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断、开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流、回 ”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3)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4)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 ”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提示 “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附:板书设计3 古诗两首望天

5、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 “缘 ”字。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之情。)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1听范读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检查预习缘庐峰4指名读题西林壁5齐读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7质疑三、按上节课

6、三步方法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1知诗人,解诗题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散文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 1、 2 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 有强弱对比, 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 要读出起伏, “远 ”强一些, “近 ”弱一些,“高”强一些, “低 ”弱一些。( 4)学习 3、 4 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

7、,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 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 3、4 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 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

8、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附:板书: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生:从第二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

9、告诉我们,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生: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与别人分享劳动成果是一种乐趣。师:课文第六小节也是写养花的乐趣。生:不对。 第六小节写的是菊秧被邻家倒下的墙砸死了, 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写的是养花的伤心事,不是乐趣。师:第六小节究竟算不算养花的乐趣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课文第六小节写的是养花的乐趣。师:(饶有兴致地)为什么?生:因为全文就是围绕“养花的乐趣 ”这个中心写的, 而前面几小节也正是写养花的乐趣,所以我认为这一节也是写养花的乐

10、趣。 况且,老舍先生是大作家, 与中心无关的事他肯定不会写进去。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老舍所说的乐趣有哪些?生:有喜有优,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乐趣分类?生:喜、优、笑、泪是一类,花、果、香、色是一类,劳动、见识是一类。师:分得好!那么,你能不能在这些乐趣前面加上一个词,帮助他们归类呢?生:喜、忧、笑、泪是人的思想感情,是情趣之乐;花、果、香、色是养花的成果,是成果之乐;既需劳动,又长见识,是养花的意义之乐。师:(大喜)说得太好了,那么,课文第六小节能不能归在哪一种乐趣里面呢?生:第六小节写的是作者养花过程

11、中的伤心事,是情趣之乐中的 “忧 ”和 “泪 ”,所以应归在 “情趣之乐”。师:既然是写乐趣,为什么说悲也是乐呢?生:因为情趣之乐, 是指作者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变化的乐趣。 第六小节写的是作者养花过程中的伤心事,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这使作者伤心、掉泪,但抢救未被砸死的菊秧,细心照顾受到影响的菊花,使它们重新成活、开花,作者心里该多么高兴啊!这是经历了伤心事以后的高兴,更是不同寻常,因此,这也是一种乐趣。评析:古人云: “学贵有疑 ”、“学则有疑 ”。有了 “疑 ”,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因此,教者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

12、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文采的质疑,大到联系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疱,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 ”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 “配角 ”,要起好“主导作用 ”,以确保学生的 “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质疑 解疑 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养花片断赏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13、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两课时第一课时9.11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焚烧千捶万击墨梅乾坤三、学习石灰吟1.指名读。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

14、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教师启发:山石承受千捶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5.小结。四、 .总结学法,自学墨梅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4.小结。五、作业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时9.12一、复习检查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

15、意。二、背诵课文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3.自由练读,背诵。三、 .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这两首诗在 .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四、教学生字词1.指导书写。2.学生描红。五、作业1.读一读,写一写。焚烧清白洗砚乾坤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板书:千捶万击烈火焚烧3 古诗两首石灰吟粉骨碎身(坚强不屈)要留清白在人间(洁身自好)若等闲全不怕墨梅素净池边树朵朵淡墨痕(写实)清香不要 只流 (明志)(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16、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积累 运用一教学设计之一佚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阅读大理三塔 ,完成课后题。教学重点难点阅读大理三塔 ,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 )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4齐声朗读。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

17、赛朗读。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二、阅读大理三塔 ,完成课后题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 海上日出 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 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练习。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抓物点按照顺序介绍名胜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介绍时内容适当,仪态大方。、难点:要按游览的顺序讲,讲出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