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学期中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201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学期中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201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学期中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201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学期中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2010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学期中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2.请将所有的答案在答题卷中完成,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60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8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孤村落日残霞, ,一点飞鸿影下。(天净沙秋)3 ,时有幽花一树明 。(淮中晚泊犊头)4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56题(3分)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小令中“断肠人”此处指的是 。(1分)6.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2、.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一句为游子境况描述。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D.本小令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三)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7分)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

3、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7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9关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源于本文,现常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的意思。B“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柑橘的外表非常漂亮而里面如同破棉絮状态的总结。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卖柑者“回敬”、痛骂作者不应该多管闲事的言语。D揭示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和官场,高官显贵们“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丑恶

4、行径。(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县,县令某墨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日:“试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日:“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注释】部:规定,程序。行:巡视,考察。墨:贪墨,贪财。爇(ru)点燃,焚烧。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 (2) 贮以故筐(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解释。(2分)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1

5、2.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2分)13.从本文故事看,丰庆最突出的品质是_ _ 。(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3分)文章应“润物细无声”杜甫 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绵密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贵( ),忌( )。文章应于含蓄中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在( )中打动读者,在含蓄蕴藉中自然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不忌讳直接抒情,但如果感情过于直露,语言也就显得单调,文章也就失去了应有之意。我国古代的诗文大都以含蓄蕴藉取胜,古代的作家也都善于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

6、感,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如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借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清新小巧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写自己的羁旅情愁,而是巧妙借助“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形象,勾画出一种幽寂、迷蒙、清冷的氛围,表现了游子飘离之感。我们写抒情类的文章也是如此,要善于撷取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典型的形象,巧妙组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文章不能一味说理,如果能借助生活的细节或自然现象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会更

7、加生动形象。朱熹的读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巧借“源头活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再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讯先生在谈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时,并没有说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是把文化遗产比做大房子,把精华部分比做鱼翅,把糟粕部分比做烟灯、烟枪、姨太太等,把历史虚无主义者比做烧毁大房子的昏蛋,把盲目排外者比做欣欣然走进大房子的孱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文化遗产继承观。 我们现在写文章存在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文章选材越大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大的题材,宽泛无边,我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写起来容易大而不当

8、、空洞无物,流于套话连篇。所以写文章应善于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真情实感中,传达出文章的中心。如鲁迅先生通过一件小事就严肃解剖了自己,让我们看到鲁迅先生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朱自清先生通过背影就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理解了至大至柔的父爱,这些事例都表明文章选材不在大小,贵在以小见大,润物于无声。14第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直白僵硬含蓄蕴藉不知不觉 B含蓄蕴藉不知不觉直白僵硬C不知不觉直白僵硬含蓄蕴藉 D含蓄蕴藉直白僵硬不知不觉15文章开头引用杜甫题为 的诗,其作用是 (3分)16阅读第段,作者认为让“文章含蓄”的方法是什么?(6分)

9、(1) (2) (3) 17第段的论证结构是 (2分)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对照式 D 层进式(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9分)失帽记余光中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结束后离场,准备上车,天寒风气,需要戴帽,遍寻周遭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事后几位朋友回到现场寻查,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看见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无果。谆谆嘱托友人,如果寻获,务必寄我。半个月的等待之后,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 他人送的, 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

10、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发现,不忍轻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大致上可称贝瑞软帽,常覆在法国人头顶。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止一次赢得女弟子的青睐。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冷暖自知。天气越寒,尤其风越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这一种温暖曾经同样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回顾自己的

11、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但小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始终呵护着我、庇佑着我的,甚至在抗战沦陷区逃难时生死同命的,是我的母亲。肌肤之亲,操作之劳,用心之苦,凡她力之所及,哪一件没有为我做过?反之,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l) 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

12、他介绍我初识的。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之间的交集少了。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得我存悉心照顾。身为他的亲生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50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爸爸你要好好照顾”的谆谆嘱托,实在愧疚不已。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借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黯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除了亡妻,还有或许就是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我也从未陪他久

13、聊,更从未紧握他的手或拥抱他的病躯。 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常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联两代,一时还不至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这一份与父亲共戴一顶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寒流来时,风势助威又在这天寒风气之时,我,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往日的一切【注释】“我存”,是作者对

14、自己妻子的称呼。孺慕耿耿,“孺幕”是敬仰、爱慕的意思;“耿耿”是心中不安宁的意思。全词是说:存于心中,无法忘却的敬仰之情。【相关链接】余光中(1928),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著作颇丰,除有大量诗歌创作外,还有不少散文、文艺批评以及译作等,是当代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华语作家。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余光中先生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请他重回沙田签书、演讲。该文即写于此后。18.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疾言l色 l 19.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依次为 (2分)A.只是 也是 而是 B.其实 不是 也是C.其实 却是 也不是 D.但是 也不是 而是20.具体说说,第段加点词“终于”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3分) 21. 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1) (2) 22.联系全文,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