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应用文.doc_第1页
刻意练习读后感-应用文.doc_第2页
刻意练习读后感-应用文.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刻意练习读后感-应用文11刻意练习读后感大家好我是李_很高兴今天又抢了一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学习。我针对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经过研究作者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畅销书一万小时理论作者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是真正想达到卓越和杰出人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万小时而是要有目的的练习

2、: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3、练习包含反馈;4、需要走出舒适区。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很多人的疑惑就是在于我在这件事里也付出了长时间很多的努力为什么看那个人好像花费的时间并不多精力也不大为什么他的成绩就要比我的好?这本书就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易经里讲: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你每天只是重复读一小段内容可能就会对其中一小段内容有点儿印象。但是咱们七天重复学习的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一个小的关注点的过程当中慢慢累积扩大

3、这个关注点。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这个大学生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实际上每一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专注的能力都需要训练当你开始执行计划的开始你就需要突破了。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2021年的刻苦

4、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通过我们自己读经典通过孩子读经典我们实际上可以观察很多人很难达到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读经典过程中高度集中。所以咱们经典学习把每一个经典的内容分成一个小段包括前些天大易讲座有位老师也分析了三体工作法。三体工作法我印象当中好像是15分钟休息5分钟还是25分钟休息5分钟它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当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时从我们专注程度上来看就可以检测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可执行是不是能够执行。如果我们十分钟达不到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五分钟开始或者从一分钟开始。作者在文章当中也举了很多例子我在这里给大家选两个例子:莫扎特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

5、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而且单就完美音高而言2021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3、练习包含反馈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

6、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我读到这里时就不是找地儿偷笑而是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咱们一个一个来看。第一个需要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这本书里的大学生他的短期目标就是每一次比上一次多记录一个数。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同时作者也发现那些被视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闭症的传

7、奇虽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成功也确实遵循着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研究证明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那很多人就会说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为什么我们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一般人学习或练习一种技能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练习法即反复地做某件事情但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作者和同事曾经开展过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尝试记忆数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左右经过练习慢慢地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练习的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刚才我讲的那四点。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

8、多记住一个数字。就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想我们的累积法讲:积小成高大。我们现在读经的原则、读经方法是不是跟这个事情完全一样?在每一听读正音的一个过程中你只要修正你现在念那一部分就是把今天的这一小部分完成一定要有定义明确的目标读经典的计划一定可行而且要短小。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当你的目标制定之后如何才能做到专注的状态?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我们都认为我们是大人可以做孩子的榜样和教育者可是实际上让你静下心来读10分钟或者20分钟也很困难。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专注力可能就在3到5分钟超

9、过了这个时间段走神是非常可能除非他参加的活动特别吸引他。然后就是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从这一刻就开始要突破自己了。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专注的即使只有十分钟五分钟。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这是第三点练习包含反馈。在咱们团队中有指导师制度有班长有团队有平台。王烽妈妈今天说听自己的录音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这也是练习包含反馈。4、就是需要走出舒适区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觉到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