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 、“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2、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 )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课时分配3.1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3.2解一

3、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3.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本章小结2 课时311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知道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重点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是重点;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把问题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的联系用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研究问题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未知数。怎样根据问

4、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怎样解方程?二、怎样列方程问题 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 50 千米,距秀水 70 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地名时间王家庄10: 00青山13: 00秀水15: 00x千米50 千米70 千米王家庄青山翠湖秀水1、汽车从王家庄行驶到青山用了多少时间?从青山到秀水用了多少时间?2、请你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3、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多少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多少千米?4、由于汽车是匀速行驶,可知各段路程的车速相等。你能据此列出方程吗?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

5、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列方程的过程可以表示如下:设未知数,列方程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 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 24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 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 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50 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 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 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厘米,可列方程4x=24( 2)设 x

6、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1700+150 x=2450(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 人,那么女生人数是多少?男生人数是多少?女生人数为 0.52 x 人,男生人数为(1-0.52 ) x 人。 0.52 x -( 1-0.52 ) x=80观察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思考: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2x+3; 2 6=12; 1/2x-3=2; 1/x+3x=5; y=0.四、方程的解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想一想:(

7、1) x 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2) x=5 能使的左右两边相等吗?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思考: x=2 是方程 3x-1=2x+1 的解吗?为什么?五、课堂练习课本 82 面 1、2、3 题。六、课堂小结1、怎样列方程?怎样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你怎样知道某个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作业:课本 84 面 1、 2; 85 面 5、 6、 10( 2)题。七、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一、提出问题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方程的解四、例题八、课后反

8、思:3.1.2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概念; 2、利用天平的经验分析得出等式的性质; 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重点难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是重点;利用天平经验抽象出等式的性质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我们知道未知数的某个值是方程的解, 但怎样才能知道方程的解是什么呢?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二、等式及其性质1、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如: m+n=n+m,x+2x=3, 3 3+1=5 2,3x+1=5y, 等等。注意 :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我们可以用a=b 来表示一般的等式。2、等式的性质观察天

9、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在平衡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或式,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 )同一个数( 或式子 ),结果仍相等。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 a c=b c 3 3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把平衡天平的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同样地,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 ac=bc ;如果 a=b,那么 ac=b c(c)。注意: 等

10、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思考: 回答下列问题:()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2)从 a-b=b-c ,能否能到a=c,为什么?()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从a/b=c/b ,能否能到a=c,为什么?()从xy=1,能否能到x=1/y ,为什么?三、例题例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x+7=26;(2)-5x=20;(3)-1/3x-5=4.分析 :解方程的结果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 的形式,为此,解方程就要将未知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解:()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x=26 7化为 x=

11、a 的形式,得x= 。()化为x=a 的形式,得x=20 于是 x= 。()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1/3x=4 即 -1/3x= 化为 x=a 的形式,得x= ()于是x= 。四、课堂练习课本面练习()()。五、课堂小结、等式和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作业: 课本面、。六、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一、等式及其性质二、例题三、练习七、课后反思:321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

12、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约公元 825 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时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我们先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二、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 140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两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 2 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去年购买计算机2x 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 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台依题意,

13、可得方程x 2x 4x 140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知道,解方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化为x=a的形式,为此可以作怎样的变形?把左边合并同类项。可得7x 140系数化为1,得x 20所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 台计算机。注意 :本题蕴含着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即总量各部分量的和。思考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它把含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向x=a 的形式迈进了一步,起到了化简的作用。三、例题例 1 解方程 7x 2.5x 3x 1.5x= 154 6 3解:合并同类项,得6x= 78系数化 1,得x= 13注意: 如果方程中有同类项,一定要合并同类项。四、课堂练习课本 89 面( 1

14、)( 4);补充题:足球表面是由若干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 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 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 32 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五、课堂小结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 a 0,a、 b 是常数)的形式。从而简化方程。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1)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 2)注意抓住基本等量关系:总量各部分量的和。作业 :93 面 1; 3( 1)、( 2); 4; 5。六、板书设计:3 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一、问题导入三、例题二、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四、练习七、课后反思:第三章第一阶段复习

15、3.1 3.2. (1)一、双基回顾1、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含有的叫做方程;使方程相等的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 x 3 是不是方程2x=5x+9 的解,你是怎么知道的.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1) 2x-y=3;(2)x=0;(3)x 2-2x+1=0;(4)x+3=2x-1.3、等式的性质性质 1等式两边同一个数(或),结果仍相等。若 a=b,则.性质 2等式两边同一个数,或的数,结果仍相等。若 a=b,则;若 a=b,则. 3 用适当的数字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16、,并说明理由。( 1)如果 3x+8=6 ,那么 3x=6; (2) 如果 -5x=25 ,那么 x=;(3) 如果 2x-3=5, 那么 2x=;(4)如果 x/4=-7, 那么 x=4、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方程中有同类项,可以先合并同类项变成ax=b(a 0)的形式 ,再求解。 4解方程: -3x+2x=5-1二、例题导引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若 x=y,则 x/m 2=y/m2;若 x=y,则 mx=my;若 x/m=y/m, 则 x=y;若 x2=y 2,则 x3 =y3例 2 已知方程 (m-2)x-1+3=m-5 是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m例 3 已知

17、 x=1/2 是关于 x 的方程 4+x=3-2ax 的解,求 a2+a+1 的值。例 4小明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和同学说,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8 折优惠,我就买了20 本,结果便宜了1.6 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是多少?(请你列出方程,并用等式的性质求解。 )三、练习提高夯实基础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有2 2x+1; x=0; 2x+3 0; x 2y=3; 1/x-3x=5 ; x +x-3=0.A、3个B、4个C、5个D、6 个2、下列方程中,解为1/2 的是A 、 5(t 1) 2 t 2 C、 3y2=4(y 1)B、 1/2x 1=0 D 、3 (z 1) =z 23、

18、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A 、若 2x 1=3 ,则 2x = 4B、若 3x = 6,则 x =2C、若 x+3=2, 则 x =1D、若 1/2x=3,则 x= 64、已 x=y, 下列变形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 、 x 2=y 2B 、 2x= 2yC、 ax=ayD 、 x/c2=y/c 25、下列各式的合并不正确的是A 、 x x =2xB、 -3x+2x = xC、 1/10x0.1x = 0D 、0.1x 0.9x = 0.8x6、若 x2a 1+2=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7、某班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131 元,比每人平均2 元还多 35 元。设这个班的学生有x 人,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19、8、将等式 3a2b=2a 2b 变形,过程如下:因为 3a 2b=2a 2b, 所以 3a=2a所以 3=2是述过程中,第一步的依据是,第二步得出错误结论,其原因是.9、解下列方程:( 1) 6x 5x=5(2)-1/2x+3/2x=4(3)2/3y y= 3+1(4)2x 7x=19+3110、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 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 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了计算机 x台,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计算机台,今年购买计算机台。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解这个方程。11、从 30 长的

20、木条上零截出两段长度相等的木条后,还剩6 长的木条,求截去的每一段木条的长是多少?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2) 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的概念;2、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3、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是重点;移项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有这样的特点: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一边是常数项。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用合并同类项来解,那么像 3x+7=32-2x 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呢?二、移项的概念问题: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 本,则剩余20 本;如果每人4 本,则还缺25 本,这个班有多少学

21、生?设这个班有 x 人,那么这批书有多少本?还可以怎么表示?这批书共有( 3x+20 )本,还可表示为( 4x-25 )本。因为 3x+20 与 4x-25 都表示这批书,所以3x+20=4x-25由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猜想怎么解这个方程吗?把未知项移一到边,把常数项移到一边。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由等式的性质,把等式两边同时减去4x,加上 20。即 4x 20 4x203x+20= 4x-253x 4x= 20 25 比较、,方程中的项4x 与 20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x 从右边移到了左边,并且改变了符号,20从左边移到了右边,并且改变了符号。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

22、项 。把合并同类项,得 x= 45 x=45所以这个班有45 名学生。注意 :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是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思考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有什么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在等号的一边,常数项在另一边,从而把方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类型,这就是化归思想的运用。解方程经常要合并与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 ,指的就是“合并”与“移项”。三、例题现在我们来解前面提到的方程。例 1 3x+7=32-2x解:移项,得3x+2x=3 2 7合并同类项,得5x=25 x=5注意 :移项要变号。四、课堂练习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23、( 1)从 3x+6=0 得到 3x=6;(2 从 )2x=x 1 得到 2x= 1 x(3)从 2+x 3=2x+1 得到 2 3 1=2x x。2、课本 91 面( 1)( 2);3、甲粮仓存粮 1000 吨,乙粮仓存粮 798 吨,现从甲粮仓运一部分到乙粮仓使甲乙两个粮仓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甲粮仓运出多少吨粮食?五、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2、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变号。3、我们知道了哪些基本的等量关系?总量 =部分量的和 ;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作业:课本 2; 3( 3)、( 4); 8; 9。六、板书设计:3.2.2 解一元一

24、次方程移项(2)一、问题导入二、探索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三、例题四、练习七、课后反思:3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2、进一步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重点;寻找等量关系是难点。教学方法 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前面我们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例题例 1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 3,9, 27,81, 243,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 1

25、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分析 :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符号正负相间;后者的绝对值是前者绝对值的 3 倍。即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如果设其中一个数为 x,那么后面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你能用 x 表示出来吗?后面两数分别是 -3x , 9x。-3倍。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三个相邻数的和=-1701 。由此可得方程x-3 x+9x=-1701解之,得x=-243 。所以这三个数是-243 , 729,-218 。注意 :本题中有三个未知量,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从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点要注意学习。例 2根据下面的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考虑下列问题。方式

26、一方式二月租费30元/月0元本地的通话费0.30 元/分0.4 元/ 分( 1)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 200 分和 350 分,按方式一需交费多少元?按方式二呢?( 2)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按两种计费方式收费一样多吗?分析 :( 1)按方式一在本地通话200 分钟需要交费多少元?350 分钟呢?通话 200分钟需要交费:30+200 0.3=90 元 ;通话 350分钟需要交费:30+350 0.3=135 元 .按方式二在本地通话 200分钟需要交费多少元?350 分钟呢?通话 200分钟需要交费:200 0.4=80 元 ;通话 350分钟需要交费:350 0.4=140 元 .(2

27、) 设累计通话 t 分钟 , 那么按方式一要收费多少元 ?按方式二收费多少元 ?按方式一要收费(30+0.3t)元; 按方式二要收费0.4t元 .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方式一的收费=方式二的收费 .由此可列方程30+0.3t=0.4t解之 , 得 t =300所以 , 当一个月内通话300 分钟时 , 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多.引申 : 你知道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吗?当 t=400 时, 30+0.3t=30+0.3 400=150 元 ;0.4t=0.4 400=160 元 .当时间大于300 分钟时 , 方式一更省钱 .三、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

28、数学模型,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练习学校办了储蓄所,开学时,李英存了 200 元,王建存了 140 元,以后李英每月存 20 元,王建每月存 35 元,经过几个月,李英、王建的存款数相等?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即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作业:课本 94 面 6、 7、 10。六、板书设计:3 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一、问题导入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三、例题四、练习七、课后反思:3.3.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1)教学目

29、标 1、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重点难点 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重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但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出的方程也会较复杂,解方程的步骤也相应更多些,如下面的问题。二、探索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某加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 度,全年用电150 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分析 :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上半年用电

30、度数+下半年用电度数=1500000。设去年上半年平均用电 x 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上半年共用电多少度?下半年共用电多少度?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 2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 x度;下半年共用电6(x 2000)度。由此可得方程:6 x+6 ( x 2000) =1500000这个方程中含有括号,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式呢?去括号。去括号,得6 x+6x 12000=1500000解得x=13500所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 度。思考 :你还有其它的解法吗?设去年下半年平均用电x 度,则6x+6( x+2000)=1500000解之,得x=11500所以去

31、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1500+2000=13500 度。三、例题例 1 解方程: 3x 7(x 1)=3 2(x+3)解:去括号,得3x 7x+7=3 2x 6合并,得 4x+7= 2x 3移项,得 4x+2x = 3 7 2x = 10 x =5注意 :括号外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积都要变号。四、课堂练习1、课本 97 面( 1)、( 2)。2、初一某班同学准备组织去东湖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 名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 名同学,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五、课堂小结1、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当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掉括号后,要注意变号。2、解一

32、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3、例题解法一是求什么设什么,叫直接设元法,方程的解就是问题的答案;解法二不是求什么设什么,叫间接设元法,方程的解并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最后的答案。作业:课本 102 面 1、2、 4、 5。六、板书设计:3.3.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1)一、问题导入二、探索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三、例题四、练习七、课后反思:3.3.2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2、通过分析“顺逆水”和“配套”问题,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重点难点 分析题意、

33、 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是重点;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我们来解两道题:( 1) 2(x+3)=2.5(x-3) ;( 2) 2 1200x=2000( 22-x )怎样运用这样的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二、例题例 1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 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 千米 / 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分析:顺流行驶的速度、逆流行驶的速度、水流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顺流的速度静

34、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逆流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顺水行驶的路程逆水行驶的路程。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时,那么顺流的速度是什么?逆流的速度是什么?顺流的速度是( x)千米时逆流的速度是(x)千米时。由些可得方程( x) 2.5 ( x)由前面的解答,知x 27所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千米时。注意 :要牢牢记住顺流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逆流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例某车间钉要配两个螺人生产螺钉,22 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 个或螺母2000 个,一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35、分析:当问题中的量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把量分成两类列表,从而使条件条理化,如下表所示:请设未知数,填上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螺母的数量螺钉的数量。由此,可列方程2 1200x=2000( 22-x )由前面的解答可知x 1022-x 22-10 12所以应分配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注意 :列表法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注意学习。三、课堂练习在一次美化校园活动中,先安排 31 人去拔草, 18 人去植树,后又是增派 20 人去支援他们,结果拔草的人数是植树人数的 2 倍,问支援拔草和植树的人分别有多少人?四、课堂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讨论, 我

36、们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建立方程中的相等关系;同时知道所列方程的解不一定就是问题的答案,必须检验之后才能确定,这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作业 :课本 102 面 6、7、 11。五、板书设计:3.3.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2)一、问题导入二、探索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三、例题四、练习七、课后反思:3.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1)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去分母时适当地添括号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英国伦敦

37、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 纸莎草文书,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末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设这个数为x,可得方程2/3x+1/2x+1/7x+x=33当时埃及人如果把问题写成这种形式,它一定是“最早”的方程。这种方程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有些系数是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含有分数系数方程的解法。二、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1、探索方法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解上答上面的方程。学生自主解方程,教师收集不同的解法,比较直接合并同类项和先去分母解法的难易。显然,通过先去母把方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式来解比较简单。现在我们来

38、看一个例子。例 1解方程:3x 123x 22 x 32105怎样去分母?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下面去分母的结果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5x 1 20=3x 2 2x+3; 5 (3x 1) 2=3x 2 (2x+3); 5 (3x 1) 20=3x 2 (2x+3) 。不正确,原因是去括号后,分子没有加括号;不正确,原因是漏乘了“2”这一项;是正确的。学生写出解答过程,结果是x=7/16 。注意 :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不能漏项;去分母后,分子要加上括号。2、归纳步骤请大家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去分

39、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些步骤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注意 :上述步骤不是一陈不变的,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 如有时可以先合并同类项再移项。三、例题解方程: 3xx132 x 123解:去分母,得18x+3( x 1)=18 2(2x 1)去括号,得18x+3x 3=1 8 4x+2合并同类项,得21x 3=20 4x移项,得21x+4x=20+3合并同类项,得25x=23系数化为1得 x=23/25四、课堂练习课本 101 面( 1)、( 2)题。补充题:( 3)x112x 1;( 4) yy 12y 2.4625五、课堂小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是化归思想

40、,通过去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一步一步化为最简形式x=a.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这些步骤的主要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这些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掌握。3、去分母时要注意的问题:没有分母的项不要漏乘;去掉分数线,同时要把分子加上括号。作业:课本 102 面 3、 10、14。六、板书设计: 3.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1)一、问题导入二、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三、例题四、课堂练习七、课后反思:334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2)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分析“工程问题”中数量关系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

41、点 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的关系是重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小学里我们学习过工程问题,知道这类问题中有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三种量。那么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工作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如果一件工作甲独做a 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1 小时可完成多少工作量?二、例题例 1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 40 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 4 小时,再增加 2 人和他们一起做 8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 :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是多少

42、? 1/40 。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增加工人前完成的工作量 +增加工人后完成的工作量 =1设先安排 x 人工作,则 x 人 4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4x/40 。增加 2 人和“他们” (即 x 人)一起工作 8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8(x+2) /40 。由此可得方程4x/40+8 (x+2) /40=1学生解方程,得x=2。答:应先安排2 名工人工作4 小时。例 2 水池有一个进水管,6 小时可注满空池,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 小时可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注入的水量放出的水量 =1设 x 小时可以把空

43、池注满,那么注入的水量是多少?放出的水量是多少?1/6x ; 1/8x 。由此可得方程1/6x 1/8x=1解得 x=24。答: 24 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三、课堂练习某地下管道由甲队单独铺设需要3 天完成,乙队单独铺设要5 天完成,甲队铺设了1/5 的工作量后,为了加快进度,乙队加入,从另一端铺设,问管道铺好,乙队做了多少天?四、课堂小结工程问题中要善于把握什么是总工作量,总工作量可以看成“1”;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般是各部分完成的工作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1”。作业 :课本 102 面 12、8、 9。五、板书设计:334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2)一、问题导入二、例题三、课堂练习六、课后反思:第三章第二阶段复习3.2 (2) 3.3一、双基回顾1、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把方程 2 2x=3x 1 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 注意移项要变号。2、去括号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 2 a+2 (b-c-d)=;a-3 (b+c-d)=.3、去分母方程两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