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三结尽四不坏净_第1页
初果三结尽四不坏净_第2页
初果三结尽四不坏净_第3页
初果三结尽四不坏净_第4页
初果三结尽四不坏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父释疑 091027初果、三结尽、四不坏净 群员问:“我发现观呼吸可以观呼吸的时间、呼吸的温度、气流、生 灭”。 师父:当然了。这里头分好多好多的。你在观呼吸的时候,四大都在 呼吸上体现。呼吸本身是风大的一种,温度是火大的一种,你的气流 是水大的一种。实际就是四大,风火水土。在大念住经当中,也 有观察四大,观察风火水土的内容。正因为它有很多种,所以观察的 时候,我们很难一下把四大全部观察到。就一项一项去观察,就像我 们先观察身念住,然后再进行受念,再进行心念,再进行法念一样。 其实,我们所做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训练这个观察能力,能够在瞬 间发现那个真理,觉悟那个真理。 所以,在我们观察的过程

2、当中,无论是风大也好,土大也好,水大也 好,火大也好, 观察它的生灭的过程,实际也是在一瞬间要体会得到 的。像我们要证初果的时候, 你可能就会在某一个瞬间发现这个真理。 它并不一定是长久地、长时间地发现,要不难怪证初果的时候、证须 陀洹果的时候,会有人天七次往返。 当然了,天界的定力是比人间要强的。 它只是对我们这个过程的一种 形容而已,对我们专注能力,对我们专注力的一种形容而已。心,专 注到一定程度,你还没有觉悟,还没有看出问题来,这就叫天界。如 果你觉悟了,那可能就是菩萨界和佛界了。在你观察呼吸的过程当中, 或观察感受的过程当中, 你可能会发现东 西,发现真理一一不是讲过了寻和伺嘛。就说它

3、是一个点的 问题,但你想要达成初果,你毕竟要走上这条很漫长、很艰苦的道路, 一点一点学,不要急。在你逐渐的观察过程当中,可能就会发现,发 现那个真理法则,这和我们这个证初果,可能也有很大的关系。有很多人把这个果位看得非常的遥远, 认为初果那是圣人的事,我们 这些凡夫,搭不上边儿,那些法的究竟境界,离我们可能很远。但是 啊,我们其实不了解法义,当我们了解法义之后,证初果是非常容易 的。那今天谈话的主题呀,我们就把它放到初果上吧。对于须陀洹果的理解,也就是初果的理解,我们能理解到什么程 度。这个初果的主题,我们来探讨探讨这个“三结尽与四不坏净”。下面有很多同修啊,可能有的听说过这样的名词,有的没有

4、听到过这 样的名词。“三结尽与四不坏净”和初果有什么样的关系?那么我们 下面来看一看“三结尽与四不坏净”,到底是不是初果的境界。一个 久修禅修的人,他会非常清楚这样的名词。这三结和四不坏净,都是什么,什么是三结,哪三结呢?三结是:第一个结是身见。我们有很多人都想破身见,那么身见 具体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解释这个身见?身见, 具体来说就是认为人 生有一个永恒的我,追求有那么一个长生不老的那么一个肉身, 我们 期许有一个永生不灭的那么一个灵魂。或者认为我在思想,所以我才 存在。就说我的思想,我的感受,是可以永恒的。或者期望我们死后, 与这个梵我,结合成永恒一体的那个“大梵”吧。简单地说,就是认 为五

5、蕴所成的这个身体,有个永生不灭的那么个“我”存在。这样的 看法啊,就是身见。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佛陀一直都在批评这样 的看法,管这种看法叫做身见。也就是对于自我五蕴身心的执取。这 是第一个结。那么第二个呢,叫戒禁取。那么什么是戒禁取呢?戒是持戒的戒, 禁是禁止的禁, 取是爱取的取。 那么这仨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也就 是说,这个戒禁取是盲目地相信,注意啊,盲目地相信、并且坚持无 助于解脱的禁忌。盲目地相信,并且坚持无助于解脱的禁忌。那么这 些都是什么呢?像仪式和典礼。像我们吃素、持咒、念弥陀、唱诵、 拜经、拜忏、拜山、灌项、还有超度、进纸、烧戒疤、结手印、双身 修法、恒河沐浴,等等等等。即使是

6、对这些东西知道错了,也不敢舍 弃( 但我们绝不是否定这些仪式仪规。要记住 ) 。有一个前提,是盲目 相信,并且坚持无助于解脱的禁忌。 就说对解脱没有帮助的一些禁忌。 我们只是一味地执取这些仪式仪规加戒律。 明白我说的这个意思没有? 那么,这个叫什么呢?这个就叫戒禁取。这是第二见。那么第三见呢,就是疑法。疑是疑惑的疑,对法产生疑惑。也就 是说,对于真实的佛法,无法加以辨识。就像我们今天学的杂阿含 经,很多人不认,经常犹豫不决。这个就叫疑法。对真实的法,佛 陀讲的真实的法,不加以肯定。没法辨认和识别,这就叫疑法。我们现在疑法的人很多很多呀, 这个比例可是大了。 戒禁取和身 见都是占一个小的比例,但

7、是对于疑法的人,它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在我们汉传佛教,也就是内地佛教的今天,疑法的人大有人在。对于杂阿含经否定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么这三个知见,通称为三结。 这就是三个结,三个结使。一个是身见,一个是戒禁取,第三个是疑 法。有了这三个结使之后, 那么我们人是彻底的一个无明的人。这三 个知见如果不破掉,很难进入初果。那么有人讲, 说这三个知见破掉了, 就可以见道了么?就可以证 初果了么?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是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经为证。 像杂阿含经 854 经里,就讲了这样的话: “复有五百优婆塞于此 那梨迦聚落命终。三结尽。得须陀洹”。优婆塞我们都知道,是我们 在家的居士。如果我们三结尽

8、了,这五百优婆塞,于那梨迦聚落命终 以后,都证得了须陀洹果。 那他们的前提是什么呢?三结尽。 还有啊, 928经里,“佛告摩诃男。 优婆塞须陀洹者。三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 取疑。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须陀洹” 。说的也非常清楚。再有我们 这个经典当中,也就说,阿含经当中,对于证得初果的人,所具备的 那个心智的水准,经常都有很具体的描述。也就是三结尽,身见、戒 禁取、疑法,这三个心结,都已经断尽,都已经破除。很多人可能认为,要证得初果,有的人也说,师父那个三结尽了, 那四不坏净算不算数?一会儿我们再讲这个四不坏净。 现在我们着重 地看这个三结尽。这个三结尽啊, 有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法门, 说

9、叫三结 尽法门。也就是说我们从预流向,到达法流渡口吧,我打一个比喻。预流嘛,预流果,我们老说这个预流果,初果需要到预流果。从预流 向的学人的信向来看呢,确实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感性的。注意啊,信 行人,和这个理性的法行人,也就是说随信行与随法行,这是两个概 念。有人把这个三结尽,称为是随法行的,把这个四不坏净,称为是 随信行。这个其实也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它合并到一起去。 因为这里啊,在经典当中, 虽然多次提到了三结尽,但是我们看到这 个三结尽的修持方法, 就是如何断身见,如何断戒禁取,如何断法疑, 在经文里很少提到。只有大念住经里说得还比较详细。所以我们 现在也只能说一部分人,说我有了四不

10、坏净,就算是证得了初果。另 一部分人呢,说证得了三结尽,才算是进入了初果。一个三结尽的佛弟子,也就是说对身见、戒禁取、疑法这三个问 题都解决的人, 那他是一个什么样子?也就是说, 他们再也不追求五 蕴身心是永生不灭的, 他们也不再每天都在搞那些形式上的东西。 也 就是说,摆脱了所有戒禁取的束缚, 不再为今天念几场经没念完而生 烦恼,不再为今天 108 个头没磕到位而生痛苦, 更不再为念多少声佛 号、念多少声咒语、绕多少佛,拜多少山,拜多少忏而心里存在着某 一些的诉取的心理、侥幸的心理。执取与解脱毫无关系、没有帮助的 东西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说,摆脱了戒禁取的束缚。 对于佛法呢, 他更是完全地

11、没有了那么一点点、一丝丝的怀疑了。那么我们谈到这里, 就说这三结尽与四不坏净之间, 到底有什么 关联?我们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高尚人格特质的两面。 确实啊, 两 个东西的的确确分不开。 其实我们要透过这个, 理智地、深入地去想, 去思维这个五蕴,去思维这个圣戒。还有,我们彻底地去思维四圣谛, 我们就可以看清楚,这个身见、戒禁取、还有疑法的这个法义,能不 能使我们生出信心,而且这个信心更加纯净,更加坚定,更加不可动 摇。当我们理性的东西弄明白之后,那些感性的东西,那信心是一定 能生起的,透过这些正确的信仰,四不坏净我们一定能够成就的。这四不坏净是: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圣戒不坏净。 所以

12、,三结尽与四不坏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对法不疑 惑了,把知见破掉了,那么你说,我们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对 于圣戒能不生起信心么?肯定会生起信心。三结尽在前,四不坏净应该在后。不是简单的我们信佛了, 我们信法了,我们信僧了,我们信戒了,我们就算是证得了四不坏净, 成就了四不坏净。错误!没有三结尽做为基础,那个四不坏净会退转的,一定要退转的。 因为你信那也是暂时的,你心里也没底,你不知道你因为什么信,你 没有搞清楚这个信它的原因在哪里。所以呀,你可能就会退失,人言 亦言,别人说什么你又改变了,你可能又会改变你的想法“哦, 他说可能这个法是小乘,这个法是焦芽败种,这个法是声闻法,不究

13、竟的法”一一马上你就退转。有人讲这四果罗汉是小乘法,那么你还 喜欢在这里去证这个三结尽和四不坏净吗?你不会的。那具体,到底我们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才能进入初果?没 有较久修的禅修的人,他对这个境界描述不清楚。只有一个久久禅修 的人,一个真正禅修的人,在自己的身心上亲自去经验的人,他才会 清楚的知道,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才算到了初果,才算进入初果。别人什么样的境界我不清楚,但是我清楚我的这个境界。禅修了 很多年,也经历过很多次闭关。那么对于初果的证入,有很多人会问: 那么师父你可能有些感受吧?你是不是谈谈这个感受呢?大家可能都认为,师父是不是一个实修的人?很多人想知道这个 问题,那么今天呢,在此

14、,我也跟大家介绍介绍,证入初果,是不是 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刚才大家也都听明白了,证入初果的境界,就是三结尽与四不坏 净。那么我们如何破除身见、如何才能不疑法、如何才能对于那些清 规戒律不再执取、对与解脱没有帮助的仪式仪规不再被束缚。 这些是 不是要在我们这个身心亲自观察而才能得到?观察过后,认知了、认可了,你才能做到?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如果你不是自己亲自去经验,你永远也没有 办法解除对法的疑惑,解除这个身见,还有对这些戒禁取的束缚。那么怎么样来破它?我为什么每次不断地强调, 让大家好好地去 观察呼吸?仅仅是为了观出点什么东西么?说有什么神秘的、玄妙的东西吗?是不是出了那些我们平时坐这里梦寐以

15、求的那些色彩斑斓、 如幻如画的那样的境界,非常美妙的境界,我们想要的那个境界,放 光啊,放华啊,神通啊?不是的!如果你这样想,你永远也进入不了 初果。永远你也见不了道。为什么要让你这样专心致志地去训练专注力?对你当下的身心, 要仔细地去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过程。如实地、仔细地去观察身心 的每一次生灭,实际就是让你去经验那个自然法则。你们可能会说,师父啊,你是不是这个字眼总放在嘴上啊,为什 么总跟我们讲这个自然法则?自然法则对于我们解脱有什么帮助吗? 那什么是自然法则?大家注意啊,生灭无常就是自然法则。我们的身体也好,我们的 感受也好,还有外在的世界也好,内在的身心,还有这个外在的世界, 都要经

16、历这样的自然法则。无一例外。不信你自己亲证。你看世界上 的物质与事物,哪一样是恒常不变的?哪一项不在无常生灭的法则当 中?佛陀没有把这个问题搞得过分的复杂,他非常简单地就让你体验 这个无常和生灭的自然法则。如果在你自己身上体验完了,如果你能 真从心里往外地加以认知,加以随顺,那么你对这个自然法则,一定 不会再去怀疑。你一定不会再对这个内在的身心、 外在的事物加以执 取。你肯定不会的。因为你亲自经验到了。那个真理就在那里。比如说你观察感受、观察呼吸的过程当中,一呼一吸,你体验到 一个生灭的过程,再一呼一吸,又体验到一个生灭的过程。其实你体 验的是什么?不断的让你去观察,实际就是让你不断地去体验这

17、个生 灭。去体验这个无常。劝你不断地去经验这个无常法则。而且不断地 去认知这个无常法则。那我们从无常上能得到什么呢?什么都没得到。 我告诉你。最终 的结果是不可得的。你能捕捉到你的感受么?你能捕捉到你的心么? 你是找不到的。心念的变化太快了。它像闪电一样。我每一次闭关, 每一次经验的结果都是这样。无论是眼根门还是耳、鼻、舌、身、意 根门。特别是心念,它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又一幕,生起了,灭 去了,生起了,灭去了。无论我们怎么样经验,怎么样专注,我们都 没有办法去经验它整个的过程。 我们只能看着一个短暂的一个生、 一 个灭。现在的心念马上就成为过去,未来的心念马上就成为现在了。 像走马灯一样。

18、我以前也跟大家说过这个大乘佛法里所讲的、 六祖坛经里所 讲的,说六祖当中其中有个二祖,二祖慧可,向一祖要心,说: 我心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一祖对二祖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上。二祖就去找心,找了很久,禅修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那心。他想 了半天,跟一祖讲:觅心了无可得。就是说我们的心,不可得。心不 可得,难道那感受就可得吗?心是无常的。( 后来我们大乘佛法,把观心无常这一段,就摘出来了,说观心 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把这个列为四念当中的三念 ) 。那么我们现在看看, 心念是无常的, 难道感受就是有常的么?感 受也一样是无常的。无论你观察哪项,观察眼识也好,观察眼睛所看 到的外部的世界也好,

19、眼根,和外边所对的境界,还是耳根,对外边 所对的声尘,鼻根,对外边的气味,还是舌根、味觉,都一样。它都 是无常的。无论你怎么观察, 它都是一幕、 一幕、一幕,生灭、生灭、 再生灭,无常、无常、还是无常当我们在禅修的过程当中啊, 你能寻找和伺机 (不有个寻和伺的 过程吗,讲初禅二禅的时候不就说过这个事么?) ,你能寻找这样的 机会,伺机,而能看到这个道理。虽然它非常短暂,一闪就过去了, 但是你还是觉悟到了,你还是坚信地认定了这个身,是无常的,是不 可得的。那个五蕴身心,是发生变化的。我们这些苦,都是从这个无 常的、变化的五蕴身心而来,这些感受,使我们产生痛苦。那么这些 苦,也都是无常的,苦不会永

20、远苦,正因为前边是无常的,苦也跟着 是无常的。对吧?它们也在发生着改变。那么苦的是我吗?如果说是我,说整个这个身体是我,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思维,通 过观察,来正确的思维 我们平时做那个白骨观,或者墓园九相, 这大念住经里说的,白骨观与墓园九相,我们观察那个死人,我 们有什么感想?我们将来会不会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说整个身体是 我,这个身体从生下来,到灭去,活的长寿一点儿可能活一百零几岁, 一百一十几岁。活的短一点儿可能没出生就夭折了。 中间这些生老病 死的人,多大年龄的都有。人们常讲,黄泉路上无老少。那么无常的 规律,时时刻刻可能都在发生,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今 天晚上睡着觉,明天早上还

21、能不能睁开这个眼睛。 今天晚上把眼睛闭 上,明天早上还能不能睁开。无常就是这样的残酷,它无论你是男女 老少,它没有善恶之分,恶人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善人也一样经历这 样的过程。那么我们如果说这个五蕴身心是我,那么这个五蕴身心是 生灭的,它是我吗?是我就应该是永恒的、不变的。正因为它总变 所以呢,我们不能给这个所谓的“我”,给它一个固定的形象。 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今天这个我,和明天那个我,是不一样 的。明天那个我跟后天那个我还不一样。 今年这个我跟明年那个我还 不一样。因为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说,这个身体不是我, 那么身体上的某一个零件,它是我吗?眼睛是我吗?眼根是无常的。 如果

22、是有常的,眼睛就永远也不会闭上了,老睁着。对吧?要如果它 是单纯的我的话,把眼珠子抠出来,它应该活着,它为什么会死掉? 单独的一个眼珠子它不能看事物。耳根是我吗?能听到声音的这个耳 是我吗?我们观察耳根的时候,声音生起了,灭去了,专注的时候听 声音,生起了,灭去了,这一声响起了、灭去,响起了、灭去,也没 有一个固定的形象。眼根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耳根也没有一个固定 的形象。以此类推,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它都不是我。它都是 无常的。而且我们的苦,正是由于这些无常的感受而来。眼根所看见外边 的色尘,我们生起感受,愉悦的,不愉悦的。你透过观察,你一定能 够发现,都是无常的。经过你细心禅修之后,你

23、就会发现这个真理。 你不一定长时间的经历,可能在一瞬间的短暂的过程当中,你可能就 会体会到这一点。哦,这个是无常的,这个是苦的,这个苦的它并非 是我。那么呢,也就说佛陀讲的这个“三法印”必须要建立起来。对于一个证初果的人的心理过程, 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你一 定见到了这个真理,你可能瞬间由于你定力不够又回去了。 这就是初 果的境界。你可能由于你专注力不够,一会儿又没看着“刚才那下我都体会 到了,哦,它是无常的,它是苦的,它是非我的。我体会到这个了”。 那隔一会儿,我的专注力不够,马上思想又溜号了,又回到世间这乱 七八糟上了。要不怎么叫人和天七次往返?虽然是人、天七次往返,但是啊,他在瞬间他会

24、体会到那个真理, 就说“无常、苦、非我”,这个,他是认可的。虽然没有完全、久久 地在那里体会,只是一瞬间,但是还是知道了啊,原来是那么回 事情。要不怎么讲初果的时候有七次人、天往返?由于你专注力不够, 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人间。天上呢,那个专注力是够用的,但天 界并不等于你觉悟了真理。为什么要求证得三结尽,必须是初禅以上,必须要进入初禅,一 定要具备初禅的水准?就说这需要你训练专注力,专注力不够的话, 你没有办法觉悟这个“无常、苦、非我”。觉悟不出来。你没有办法 觉悟。你必须要有专注力。所以,它的前提,必须是初禅。在初禅的 过程当中,就有寻和伺的两个过程,寻找和伺机发现这个真理,慢慢 地去认

25、知这个真理,然后去随顺这个真理。那么你想想,你这个身见的破除,你认为这个五蕴身心它不是我。 身见的破除是否意味着对法的不再疑惑?是不是这样?对法不再有 疑惑了,那么对于那些清规戒律,那些戒禁取,妨碍于法的那些东西, 你还有束缚吗?你一定没有束缚了。 那么这就叫三结已经尽了。那这 三个结已经尽了,对于佛、对于法、对僧、对于圣戒能不能成就?能 不能成就四不坏净?佛不坏净,法不坏净,还有僧不坏净,圣戒不坏。对于佛不坏净,也就是说,对于佛陀啊,我们具有不动摇的信念。 那么对于法呢,也一样具有不动摇的信念。对于僧,也一定具有不动 摇的信念。那么对于戒律呢?对于一个真正的圣者来讲,他绝对不会 破坏戒律。不

26、阙断戒律,不玷污戒律。在戒律上没有杂染。他可以脱 离轮回的恶道,为智慧的人所赞叹。因为他不执取世间的贪爱。能够 循徐导向于禅定。就是说三结尽,可以成就四不坏净。也可以这样讲, 三结尽与四不坏净,是相依相缘的、密不可分的。没有办法把它分开。如果你进入了这样的感觉,无论你在观察呼吸上,还是在观察感 受上,还是在观察心念上。你一旦在这个上面体会到了无常,体会到 了苦,体会到了非我,那么你身见马上即除,马上就会破除身见。马 上你对法就不会再疑惑,马上你对那些形式上的仪式仪规,你就不会 再执取。你做这些事情,心里非常清楚,这只不过是一种尊敬,而并 非从这些仪式仪规当中获得真理,获得解脱。这些仪式仪规只是

27、导向 我们生起一个信心而已。生起对佛陀的尊敬而已。对于我们自身解脱, 还得要随法行。随信行是一个过程,但随法行更为重要。那要是有人问,说证初果的人还破不破戒? 一定不会破戒。 三结 尽了以后,一定能够成就圣戒。他不会再坏法。不会再坏这些戒律。这个呀,就是证初果的一个境界。其实你仔细想来,进入这种境界并不难。我们不要把它想的神而 又神,玄而又玄,密而又密。大家明白这个就可以了。只要我们有信 心,有精勤的心,对法不再疑惑的心,自己亲自在自己身上去经验, 那么你一定能够证得。证得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自己身心的不再执取。 你证得了,你本 身对于这个果位你也没有执取,因为你身见都已经破除了,他还能对 自我

28、产生执取吗?一定不会的。说我得到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你什么都没有得到。你明白么?如果你在那里死执地说,我证到了,那么是否意味着你对于自我 的身心,还有一个执取的过程?如果不执取了,那么你自己知道,你 何故要跟别人讲呢? 一个真正的禅修者, 一个真正解脱的人,他不会 去炫耀他自己的境界。他会把解脱的境界、解脱的方法,教授给大家。 教你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他不会告诉你“我证到了”、“你证到了”、“他证到了” 一一不会 的。你见哪一个证到的人说“我已经证果”到处炫耀“我已经证 果”。熟悉金刚经的人,大家仍然都还能记得那样的经句,经典 的经句,这里我不用再重复了。希望我们大家,每一个禅修的人,

29、用真实的你,去经验法。在你 的五蕴身心上,亲自去经验无常,经验苦,经验非我。然后再做到对 自我身心不再执取。对法不再疑惑,不再有戒禁取的束缚。断掉三结, 争取见道。对我们心灵的解脱,会有一个较大的帮助。如果我们不在 这个上面用功,每天掉到思维里面,每天掉到逻辑里面,每天掉到想 象当中“你证道了吗、他证道了吗”一一对你有所帮助吗?法会对你 有利益吗?你能获得法的利益吗?那么这个利益是什么?是解脱,是帮助你解脱。不再对事物执取。 这个就叫利益。有人听来不解“我们学放下,你怎么还找利益呢”一 不要这样钻牛角尖,也不要那样错解佛意。佛陀让你受这个法的利 益,实际是让你受这个解脱的利益,不再有痛苦,不再

30、有烦恼。不要到处去寻求“我证道了?你证道了?” 。你证到了你自己清 楚,不必与人讲。别人证到了别人清楚,你不清楚。你也并不一定非 得知道别人的境界。别人的冷暖你怎么能知道呢?揣摩别人证道不证 道实际呀,那是在揣摩别人的心理,对自己解脱有所帮助吗?所 以说没有帮助的话就不要问了。对你自己有帮助的,找一找,如何能 让你证到的方法,如何能让你证到的禅修过程,去探讨探讨这个还是 比较有意义的。今天呢,跟大家讲一讲这个四不坏净与三结尽, 和初果之间的关 系。也是随便地讲一讲,没有想说更多的东西。群员问:“我是刚学这个不久,有个疑问想请教你,修行在求, 那是为求圆满吗?为求涅槃吗?如果是,那圆满和涅槃后,

31、还用吃饭 吗?如果不是,那修行是为什么呢”?师父:哦,这个问题呀,也很普遍,有很多初学者,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 们修行,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要搞不清楚, 我们天天坐这里学也 是白学,没有一点益处。我们学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自己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烦恼。实 际讲,就是不再有烦恼。为什么这样讲,从佛陀的整个经典上来看, 都是教我们要断除烦恼。也就是要止息烦恼。那我们活着的心态,跟那些有痛苦有烦恼的人,可不是一个心态了。在你没证得之前,你可以去揣测这样的境界吗?说:“那没有痛苦、 没有烦恼,那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个样子是不是就圆满了”?对。 当你不痛苦、不烦恼,当你觉悟了真理,烦恼止息,那个就圆

32、满了。 我们人活这一生啊,那就有意义了。不再每天为这愁、为那悲,天天 陷入到痛苦当中。那么那个涅槃是什么呢?圆满了本身就涅槃了。 无痛苦无烦恼了,那 不叫涅槃那叫什么呢?你已经觉悟真理了,无痛苦了、无烦恼了,那 不是涅槃吗?涅槃之后只是我们对整个事物不再执取了。 对内在 身心不再执取,对外在的事物不再执取。那么你可能还继续有疑问,说:“如果圆满和涅槃了,还用吃饭吗” ? 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工作工作。你只是对 吃饭没有执取、对工作没有执取,对睡觉没有执取而已。而不是为了 吃而吃,为了睡而睡,为了工作而工作。不是那样的。我们吃饭只是 为了活着,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对吧?我们

33、就是为了使痛苦和烦恼止息,才来修行。因为我们对世间的东西 看不清楚,对自身看不清楚,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更看不清楚,所以我 们才对我们内在的身心、对外界产生的一些感受,我们发生执取。由 于对感受发生了执取,我们心念才有了贪与瞋。仅此而已。如果我们 不修行,那么我们会执取这一生这一世,死都不能瞑目。所以说呢,为了我们能安心,我们得看清楚我们这个身心是个什 么?身心以外的外在的世界是个什么?它的本性是什么?当你觉悟 了这个自然法则、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对它加以认可、加以随顺以后, 我们自自然然的对它就不再执取,烦恼和痛苦就会止息。明白没有? 学佛没有其它的所求,修行的目的仅此一个而已。就是痛苦和烦恼的

34、止息。当你没了痛苦、没了烦恼,学佛的目的就达到了。修行为什么?就为 这个。因为你每天都在痛苦,每天你都有想要的,每天都有不想要的, 想要的不来是痛苦,不想要的偏来还是痛苦。想要的是贪,不想要的 是瞋。有了贪和瞋,痛苦就会不断的轮转。我们在这个六道当中轮转, 就是这么轮转的。因为你有了贪瞋痴,所以你一会儿心态是这样的, 一会儿心态又是那样的。一会儿是贪,一会儿是瞋,不断的在轮转。 轮回就是这么轮回的。轮回的是你当下自己的心念。群员说:“烦恼从何而来”?师父:这个在我以前诸多的讲座当中有。烦恼从哪儿来,也就是说,苦从何 生?佛陀在杂阿含经里告诉我们,明确地告诉我们说,苦从缘起 生。那么苦从哪个缘起

35、呢?我以前也讲过, 苦从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在 的色声香味触法中间所生出诸受,从这个缘起生,从这儿来。明白了 吧,苦从何生?如果我们禅修的人,要不知道这个苦从何来,那么你永远 也见不了道。四圣谛当中不讲吗,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 灭道迹圣谛,在这里让你明白,苦的起因,苦的所在,以及除苦的方 法。就是说止息苦的方法,都会教你的。看明白了杂阿含经,努力修习四圣谛,一定会知道,痛苦从何而生。这个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体会不到痛苦从何而生,体会不出来这个因缘法,不能知道 这个因缘法,不能正确的看待因缘法,你很难知道苦从何生。当你专 心下来,对自己的身心五蕴去努力的观察后,你一定会知道苦从何生。

36、但是在这里我只告诉你,苦从缘起生。这个是佛陀说的啊,在杂阿 含经上,你可以亲自去翻一翻。好,你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群员说:“我现在持不了戒律,很难得定,请问这样要怎么解决呢”? 师父:戒定慧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个也不行。那我只有告诉你说,慢慢 的来,别急,一点一点你会有所改变的。现在持不了更多的戒律,但 是呢,能一点一点的去持,不是说一下子都让你持的。定是一种专注 的体现,当然得靠戒律去支持,因为我们这个心很散乱。散乱惯了, 那么呢,心就很难专注。一会儿你想这个,一会儿你想那个,那么得 靠一个形式上的、外在的、有约束力的戒律,对自我有约束力的一个 缰绳,把你拴上,那个像野马的那个心呐,

37、才能老老实实在桩子面前, 你才能刹下心来,去专注自己这个身心。那么这个戒律,你持不了, 那么你在今后的禅修过程当中,一点一点从你这个静态修行当中,去 获得。慢慢来,慢慢的你就可以知道这个戒律的重要性。三结尽了你 就可以成就这个圣戒。群员说:“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天道无常。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不用 想太多。(就像钟表的针)滴一声缘起,嗒一声缘灭,什么事都不用 太执着”。师父: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但是你要想真正的知道这个无常的真理法则, 一定要从自己的身心上去体会。亲自体会过了,才会有印象,才会认 知,你才会随顺。否则的话,你只认知不随顺,你还是做不到不执着。 即使这个无常的因缘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当下的

38、身心, 但是你对它从来 没有了解过。也就是说你对你自己内心的层面,从来没有触及过。你 没有进入过你内心的层面,没有发现过你内心的层面究竟到底发生了 什么。那么你很难做到改变你的习性。说“我不用想的太多”,那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就是你不想,一会 儿这个无常的事物冒到你面前的时候, 你还是抑制不住自己,这个习 性和你的想法开始发生矛盾:我理上我听明白了,我怎么就解决不了 这个问题呢?师父你说的都对,我想的也都对,可事一到临头的时候, 人家一骂我的时候,为什么我还是激动呢?我为什么还愤怒呢?这就是你的习性。习性在提出对抗。你要想改变这个习性,那么你就得 用另一种模式,去改变这一种模式,改变你内在身心

39、的模式。如果你 不去改变这种模式,你永远也改变不了你这种习性。这个习性、这个已久的行为模式改变不了,那么你谈烦恼的止息,那 都是妄谈。所以必须要亲自对自己这个身心要去经验以后, 你才可以 在经验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去改变这个行为模式。 明白了吗?这个无常、 这个苦、这个非我,必须要在你自己当下的这个身心五蕴上去体会。你才可以改变你这个行为模式。才可以不执着。要不那个缘起缘灭、那个无常,谁不知道呢?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 个无常啊。人有生老病死,每天地球都在转,事物都在纷纷咧咧的进 行运动。科学家也知道啊:“那个东西是生灭的”。那他为什么还对那 个生灭的东西那么执着呢?当然了, 他那种执着,是可能为世

40、间法也 好,是世间的智慧,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但是他没有破掉他自己对 整个世间的执取。那么我们佛教里的人,我们为什么能够破除这个? 因为他看清楚了。他从自己内心当中认知、并加以随顺了。因为他亲 自观察过。佛陀其实也是这样,为什么要证完初果证二果、证完二果证三果、然 后去证四果,最终才讲“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做,自知不受 后有”。他不再受外在的世界影响了,未来再发生任何的事情,对于 他内在的身心来讲,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内在的心,不会再失去平衡 了。所以他才自己知道自己不再会受后有。不再有痛苦,不再烦恼。 自觉涅槃。自己觉悟,就进入涅槃了。但愿你能够证得,亲自去经验。世间的现象,一切都会有的

41、,它不会 没有的。那些无常的现象能没有吗? 一切如果没有这些, 那是不可能 的。世间的无常,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按照它自己的法则继续。不会因为你是男的她是女的、你是老的他是少的这些法则就会停 止。当我们对自己都不再执着以后,那个就叫做“自知不受后有”。你内 心不失衡了,“自知不受后有”。你所做的、该做的,你都做了,圣 戒已经成就了,梵行已立了嘛。该做的都做了,自己知道自己不再有 痛苦、不再有烦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你就是一个解脱的人。 那你的烦恼止息了你还不放下吗?你还等什么呢?你还要立一法吗? 你是否还要立一法呀?涅槃是一法不立的一个境界,对一切的一切, 他都不会执取。不执取并不等于

42、不明白,他都明白的。对法有疑惑,才会有这样的想 法。对法要没有疑惑,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别跳到那个思维、推理、 想象堆里去哦。不要搞那个狂禅。我们现在啊,需要讲的是实修。如 何才能证得,如何能通过这个实修,获得法的利益。以这个为主题。大家要明白这个。狂禅分子就是这样出现的。不断的争辩,最终解决 不了问题。在猜测解脱后的境界,照着佛陀说的去做,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个 的。如果你证得了,也不用我说;如果你没有证得,我无论如何跟你 讲你也不会明白。对于我们现在实修的人呐,你多了解一点三结尽, 就是说初果以后的境界,这还是可以的。彻底觉悟后的境界最好不要谈它。 这个境界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究竟 的证得。

43、就是说证得初果以后,见道位,处于见道的时候,它是一个 什么样的过程。我们现在说的是这个。今天话的主题在三结尽、四不 坏净与初果之间的关系,它的关联。我们讲的是这个主题。我们没有 把这个主题呀,讲到这个佛陀究竟觉悟以后的那个境界, 彻底觉悟真 理、烦恼止息的那个境界。不是那个境界。希望大家呢,在理论上以阿含经为主,在实修上呢,我们以大 念住经为主。就说我们努力地在实践四圣谛,我们就完全可以做到烦恼和痛苦的止息。也就是说你们所说的那个圆满、涅槃。学佛、学 法,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别人学的。这一点要记住。是给你自己学。群员问:“我这边有些非人骚扰,应该怎么办呀?我很烦恼。这个问 题会不会引进争议呀”?师父:对于这样的问题呀,其实我们平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