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doc(2)精品教育.doc_第1页
2019年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doc(2)精品教育.doc_第2页
2019年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doc(2)精品教育.doc_第3页
2019年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doc(2)精品教育.doc_第4页
2019年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doc(2)精品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 钓鱼的启示教材简析钓鱼的启示 是小语第九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 学习本组课 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 住关键语句, 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 34 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 “我”和“父亲”去钓鱼,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 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 还是依依不舍地将鱼放回到了湖里。 34 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建 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 ,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要 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 实

2、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 ”这样的道理。学情分析钓鱼的启示 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首 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 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 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 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 解释性的对话, 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 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学策略: 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沮丧、践踏

3、、诱饵、告诫、捕捞、啪啪响、皎 洁、纵横、挂钩、溅落、鱼鳃、嘴唇、引诱、羽翼”等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 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 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 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采用“自主合作当堂反馈”式教学模式。充分运用教学目标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当堂反馈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

4、朗读课文。2. 认识“鲈、饵、纵、鳃、翕、皎、唇、沮、抉、诫、践” 11 个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翼、纵、啪、鳃、皎、唇、沮、诱、 诫、践”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沮丧、践踏、诱饵、告诫、捕捞、 啪啪响、皎洁、纵横、挂钩、溅落、鱼鳃、嘴唇、引诱、羽翼”等词 语。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作者从钓到鲈鱼到放掉鲈鱼后心 情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小题。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渗透习惯养成。一、导课激趣,整体感知 。1教师设疑,学习单元导读。 师: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中没 有作者的名字, 但每个人都是作者; 大家猜猜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师: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

5、发现,得到启示,还为 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 元的学习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58 页,默读单元导读的第 二自然段,看看你读出了什么。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要求,走进本组的开篇文章第 13 课钓 鱼的启示。2. 板书课题。指导“钓”和“钩”的区别。3. 有人说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里实际上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这第一个字是钓,这第二个字是放,这第三个字是悟。看着你们一双 双充满疑惑的眼睛, 估计跳动的小心脏迫不及待的想到文章里去寻找 答案了是吧?可是干任何事儿得讲究方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一)幻灯片出示: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

6、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一边读一 边用笔标出自然段,然后找出文中关于描写钓、放、悟这三件事的自 然段。试着完成课后的第二个小题。 3. 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看法。4. 完成之后请你保持安静,举手给老师示意。(设计意图: 明确课时学习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 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学习活动,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课堂教学 效率。)四、展示交流、品味感悟。(一)全班合作交流反馈。 (幻灯片出示全班交流提纲) 问题一:我会认第一组:“鲈、饵、皎、诫、践、沮、抉、鳃、 ” 第二组:“纵、翕、唇、” 找生个别读纠正音认准字的方法问题

7、二:我会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 月亮升 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理解涟漪意思)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 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 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 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理解抉择和选择、告诫和告诉的区别。 ) 问题三: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次要点是什么?你认为 我们应该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为什么?问题四:从“我”钓到鲈鱼到放掉鲈鱼后, 心情产生了哪些变化? 得意急切乞求沮丧问题五:我会写第一组:捞、饵、钩、践、鳃、皎、沮、诱

8、、诫、纵、 第二组:啪、溅、翼、唇、指导临摹(设计意图: 充分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展示学习 成果、在交流中分享阅读体会。 交流展示的过程也是教师相机指导的 抓手,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落实基本功训练。 ) 五、当堂检测,总结拓展1. 我是火眼金睛,我能辨得清。钓( ) 阻( )践( ) 抉( )钩( ) 沮( )溅( ) 决( )2. 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设计意图:通过互评、他评、自评等形式,当堂检测课时学习 目标达成情况, 让学生体会

9、成长的快乐。 巧妙的利用课堂作业设计将 本课时与下节课内容相结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设置悬念。 ) 板书设计:13. 钓鱼的启示放急切争辩乞求沮丧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2. 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的道理。3. 联系生活实际,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明确目标。1. 导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课钓鱼的启示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出示习题) ,那么通过 钓鱼这件事,作者究竟得到了什么启示,以至于 34 年过去了, 还让他念念

10、不忘。 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来 读课文的 10、11 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画出作者所得到启示的 句子。2. 自学 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你刚刚画下的句子的 意思,把自己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3. 小组交流(设计意图: 交流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明确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段落。)二、问题导学,深层体悟全班交流: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 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 的话,就会获得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1)是:正确的 非:错误的 联系课文谈什么是正确 的,什么是错误的?(2)实践是什么意思?在文中的钓、放、悟中,作者干什

11、么 最难?找出放鱼时和父亲的争吵,体会放鱼之苦。(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段话。2. 但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 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条鲈鱼的诱惑有多大?第二个“鱼”还是我们所说的 大鲈鱼吗?那是什么?(2)展开想象,他可能在以后的岁月中,遇到了那些诱惑人 的“鱼”?(3)引读训练:1. 当学校里考试, 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是告诉老师, 还是专做不知道,我们想到了文中父亲的那句告诫:2. 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还给售货员阿姨还是自 己留着,我们想到了文中父亲的那句告诫:3.当过马路时, 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是冲过去, 还是等,我们想

12、到了父亲的那句告诫: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 常碰到。每一次他都想到了父亲的那句告诫:(设计意图: 以交流体会和有感情朗读为主线, 体会,激发学生 的道德责任感。)三、达标检测,内化巩固1. 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 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2. 仿写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 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 候做些什么。”一一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请你根据学习情况写下一句感受,设计成你关于道德实践的名言。(设计意图: 练习的侧重于第二课时学

13、习目标, 引导学生回归整 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更侧重于学生的读写结合, 体现 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拓展阅读,课外延伸。1推荐阅读永远都做最前排 。20 世纪 30 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城镇里, 有一个叫玛格 丽特的小姑娘, 自小就受于严格的家庭教育。 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 的观点: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 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做公共汽车时, 你也要永远坐前排 ” 。父亲从来 不允许她说 “我不能” 或者“太困难了 ” 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 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 但对她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证明是非常 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

14、父亲的 “残酷 ”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 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以后的无论是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 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 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尽自 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 己的行动实践这 “永远坐在最前排 ”。有一个例子是, 玛格丽特在上 大学时,入学考试科目中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 她凭着自己顽强 的毅力和拼搏精神, 硬是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学完了, 并且令人难以置 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 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 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

15、校长评论她说: “她 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 她总是雄心勃勃, 每件事情都做 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许多年后, 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 现一颗耀眼的明星, 她就是连续 4 届当选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雄踞政 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人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坐在最前排 ”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可以激励 你为实现自己得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 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 一流的精神。再这个世界上,想座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 “前排”的却总是不多。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在 “前排”仅仅当作了 一种人生理想, 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那些最终坐在 “前排 ”的人之 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任何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 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其实,不光是在对孩子 的教育上,在其他方面也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道理。不可能人人都坐在前排,要想成功,你就必需要求自己力争 “永远坐前排 ”,并且努力把这种愿望化作行动, 那你得人生就是另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