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声现象》学习指导精品教育.doc_第1页
2019《声现象》学习指导精品教育.doc_第2页
2019《声现象》学习指导精品教育.doc_第3页
2019《声现象》学习指导精品教育.doc_第4页
2019《声现象》学习指导精品教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现象学习指导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和影响,因此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加强实验探究活动,感受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二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及时将所学的知识 应用于生活。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 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 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 发声。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 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 人就听到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 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 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X 108m/s。3.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v 固v液v气,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4.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 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 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 的远近。例 1 在桥洞内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因为 ()A. 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B. 桥洞

3、反射的回声从洞口跑掉了C. 桥洞呈对称状,回声相互抵消了D. 桥洞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解析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这样离反射面的距离要在17m以上,在桥洞内说话时,桥洞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就听不到回声,应选 D。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 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 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 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 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例 2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 不断,这是因为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 这是双耳效应C. 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大D.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解析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是凭着双耳感受到声音时间 的先后、强度的不同和不同的振动步调,形成不同的感觉, 来判断声源方向这就是“双耳效应”原理。在雷雨来临之前, 电光一闪即逝,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 但雷声却隆隆不 断,是因为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所 以应选

5、D。三、声音的特性1.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 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 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 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 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 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例 3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 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6、A.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解析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快慢不同,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就不同,即音 调不同。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振动越慢,频率 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因此,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声”音调低、响度大 ; “女声”音调高、响度小,应选D。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

7、水污染、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 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 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 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 (dB) 来划分声音等级 ; 听觉下限 0dB; 为保 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 声不超过 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4. 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例 4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

8、有耳罩的头盔C.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 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解析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是将已发出的声 音吸收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声音已经到了人耳处,现在用耳罩阻 止它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不允许发声体发声,应为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高架 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是在中途阻断噪声继续传 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所以应选C。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噪声 的过程中注重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噪声污染问题。解决此类题 的关键是知道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 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 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 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 方面的利用分类。例5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 情况,这是因为 ()A. “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B. “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C. “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 波带有信息D. “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解析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