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并购双汇案分析_第1页
高盛并购双汇案分析_第2页
高盛并购双汇案分析_第3页
高盛并购双汇案分析_第4页
高盛并购双汇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盛并购双汇案例分析,案例内容,一、并购背景分析,二、并购动因,三、并购基础理论,四、行业并购情况,五、并购方式及流程,六、并购对双汇影响,七、并购风险分析,八、案例启示,并购事项简介,双汇集团是漯河市政府全资控股企业,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下属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由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35.72,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2006,年,12,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51,鼎晖,49,;双汇发展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转让给罗特克斯,5.

2、62,元,股,。这样,罗特克斯即持有双汇发展,60.72,的股份,高盛收购双汇发展,35.72,股份时,遭遇要约收购,30,底线,高盛即纠,集鼎晖基金、罗特克斯联合中标;又轻松购进海宇,25,股份,拿下,了双汇发展的控制权,一、并购背景分析,1.1,双汇概况,公司名称,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Henan Shuanghui,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Ltd,所属行业,食品加工业,上市日期,1998/12/10,1. 1 .1,双汇业务范围,屠宰加工,肉类制品,养殖,调味品,1.1.2,双汇发展历程,1958,年,7,月,集团公司前身,漯河市冷仓成

3、立,1969,年,4,月,变更为漯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1992,年,2,月,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1994,年,8,月,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组建并成立双汇集团,1997,年,7,月,双汇集团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1998,年,9,月,“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网发行,1998,年,12,月,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1999,年,12,月,“双汇”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999,年,12,月,双汇集团被列为国务院,512,家重点企业,2000,年,12,月,双汇集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0,年,6

4、,月,通过,ISO9001,认证体系升级和,HACCP,认证,2001,年,12,月,双汇集团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002,年,4,月,增发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1.1.3,双汇企业战略,优质,诚信,企业精神,高效,专家,治厂,发展战略,科技,兴厂,敬业,拼搏,创新,1.1.4,双汇品牌,商标:双汇,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品,牌价值达,106.36,亿元,国内首家通过偶蹄性,动物,HACCP,质量认,证,卫生安全食品,三绿工程”试点单,位,中国肉制品市场第一,品牌,1.1.4,双汇品牌(续,中国名牌产品,低温肉制品,2007,2009,中国名牌产品,2005.9,2

5、008.9,中国名牌,高温火腿肠,2005.9,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2005.4,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5,2008.5,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4,9,全国畜禽屠宰加工百家优势企业,2002-2005,年度中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企业第,1,名,1.1.4,双汇品牌,续,1.2,双汇管理结构,管理团队及架构,双汇集团实施集团化管控模式,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建立鲜冻品事业部、肉制品事业部,化工包装事业部、养殖事业部等,推行目标管理,预算管理、标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信息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为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

6、控制人为河南省漯河市国资委,高盛并购后拥有双汇,100,股权,二、并购动因,高盛收购动因,2.1,高盛简介,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全球,第二大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于,1869,年,总资产,3000,亿美元,在世界,24,个国家,设有,42,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共,2,万多名员工,2000,年名列世界,500,强第,112,位,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1994,年在北京,上海设代表处,高盛在中国主要的投资项目,时间,1994,2000,2001,2001,2003,2004,2005,2006,2006,2006,投资项目,中国平安保险,粤海企业有限公司,中国网络

7、通信集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收购不良贷款和地产组合,投资分众传媒,尚德控股,中国工商银行,双汇集团,双汇发展,投资金额,3500,万美元,2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9000,万元人民币,3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37.8,亿美元,20.1,亿元人民币,5.62,亿元人民币,7.46,5.03,100,25,2.4,4,持股比例,6.8,2.1,高盛简介(续,2.1,高盛在华并购企业行动,肉类加工业,为并购双汇集团,纠集鼎晖基金、香港罗特克斯联,合中标,绕过要约收购,30,限制,获得双汇的控制权,高盛并持有雨润,13,的股权(双汇在国内最大竞

8、争对,手),从而获得在华肉类加工业主导地位,房地产业,收购华融、长城近百亿不良资产中,约,50,属于地产,白厅基金(高盛持股,50,以)购买上海百腾大厦、持,股,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外资在华房地产中介公,司,对,A,股企业投资,美的电器、福耀玻璃、阳之光,2.2,高盛并购动机(续,1,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40,35,30,25,20,15,10,5,0,5,我国进出口额,在,1990,年,2005,年间也,出现明显的周,期波动现象,但从整个时序,来看,年平均,增长率为,18.22,1,0,9,9,1,5,9,9,1,7,9,9,1,8,9,9,1,9,9,9,2,0,0,0,2,1,

9、0,0,2,2,0,0,2,3,0,0,2,4,0,0,2,5,0,0,1990,年,2005,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4,GDP增长,进出口增长,2.2,高盛并购动机(续,2,快速进入并占领中国肉产品市场,目前中国猪肉加工企业大概演化成三大阵营,并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其中双汇,雨润、金锣为一线品牌,占据肉制品市场,80,左右的份额,2004年销售收入(万元,其他,20,双汇,37,双汇,金锣,雨润,其他,雨润,19,金锣,24,2.2,高盛并购动机(续,3,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2002,年我国非农部门平均劳动力成本为,0.69,美元每小时,只相当于美国的,4.8,中美非农部门

10、雇员工资比较,年份,2000,2002,2003,2004,人均年报酬,元,中,国,9371,12422,14040,16024,0.52,13.8,每小时报酬,美元,美国,每小时报酬,美元,0.69,15.0,0.79,N.A,0.90,N.A,2.2,高盛并购动机(续,4,获取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资源,根据有关统计,我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的平均,溢价率从,2003,年以前的,32.81,增至,2003,年以,后的,49.88,远高,20,的国际平均溢价率,双汇发展处于所属行业的国内龙头地位,拥有,大量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比如拥有良好的品牌优,势、较完善的本地营销网络或进入许可等等,2.2,高盛并

11、购动机(续,5,做好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战略布局,随着我国法律、政策等制度环境的逐步完善,政策管,理部门正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远高于流通股,但定价机制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其转让价格比流通股要低许多。因此,在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政策出,台的情况下,收购非流通股可以获取大量资本溢价,2.3,双汇出售动因,1,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通过嫁接外资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外资并购带来的产权交易可以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继续完善、效率继续改进,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

12、市场可以增强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2.3,双汇出售动因(续,2,雨润集团的竞争威胁,雨润集团已成功从香港资本市场融得,20,多亿港元,由,此带来的竞争威胁也令双汇急于转换思路,并开始进军,其他领域,2.3,双汇出售动因(续,3,高盛的高价,高盛抛出高价,20.1,亿收购双汇集团条件,第一,受让方必须继续使用双汇商标,第二,不得同时参股国内其他同行业企业,第三,不能把双汇搬出漯河等,三、并购基础理论,3.1,3.2,3.3,3.4,并购含义,并购基础理论,双汇并购理论之我见,双汇并购案对各方的利益影响,3.1,并购含义,并购的概念,与并购意义相关的三个概,念是合并、兼并、收购,并购()系,指上

13、,述三个概念的全部或部分含,义,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并购的分类,并购的出资方式,并购()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可,分成三类,水平并购(横向并购,垂直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并购按出资方式,也,可分为三种形式,现金并购,股票并购,杠杆并购,3.2,并购基础理论,一)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跨国并购是企业国内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是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所以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跨国并购的,产生和发展,二)跨国并购理论,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其发生的原因和所带来,的效应。可以说

14、跨国并购理,论分为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3.2.1,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1,效率理论,2,财务协同效应和战略性并购理论,3,代理问题与管理者主义,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5,市场势力理论,6,价值低估理论,7,市场缺陷理论,3.2.1,效率理论,1,效率差异化理论,差别效率理论又称为,管理协同假说。由于其理,论前提是企业之间管理效,率上的可比性在于并购双,方必须处于同一行业,所,以该理论视为横向并购的,理论基础,2,无效管理理论,无效的管理者是指不,称职的管理者。该理论假,设被收购企业的股东无法,更换他们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的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3,效率规模

15、理论,又称为“经营协同效,应”,指企业并购后经济,效益随着资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提高,3.2.2,跨国并购理论,1,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2,跨国并购效应的研究,1,企,业,价,值,低,估,论,2,产,业,组,织,理,论,3,获,取,速,度,的,经,济,性,4,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1,对,股,东,财,富,的,效,应,2,对,就,业,的,效,应,3,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3.3,双汇并购理论之我见,上述并购理论均是站在并购方的角度来看待并购活动,此次,并购表面看来双汇是被并购一方,但实则是双汇为自己扩大发展,寻求资金支持主动寻找买家,最后高盛以高出挂

16、牌价一倍的价格,获胜中标。研究认为双汇是为扩大市场分额而实施的被并购,因,此在这次并购中仍适用上述效率规模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双汇缘何要卖,高盛为何要买,高盛花高价拿下双汇集团控制权不应该只是为助双汇蓬,勃发展,他也看到了双汇发展的机会和希望,为将来分享高,利润埋下伏笔。因此我认为高盛完成此次并购是应用价值低,估理论和非生产性规模经济理论,即对双汇或者说我国肉食,品加工行业的看好,3.4,双汇并购案对各方的利益影响,对国家的影响,对政府的影响,对企业的影响,对管理层的影响,四,行业并购情况,4.1,国内行业并购情况,4.2,外资对肉加工行业并购情况,4.1,国内行业并购情况,1,达能通过并购手

17、段已经参股、控股了多家著,名本土品牌,包括娃哈哈、乐百氏、正广和,益力与光明乳业等,2,高盛投资雨润食品,3,高盛下属公司收购双汇集团,4.1,国内行业并购情况,续,4,雀巢在中国拥有十几家独资及参股企业,5,日本朝日啤酒及伊藤忠商社入股康师傅,6,意大利意利瓦隆诺投资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收购部分张裕集团股份,4.2,外资对肉加工行业并购情况,1,美国高盛收购双汇集团,2006,年四月,高盛集团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从漯河市国资委受让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股份,此外,根,据罗特克斯公司于去年,5,月与漯河海宇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合同,它还将收购海宇投资,手中双汇发

18、展,25,的股份。在上述收购完成,之后,罗特克斯将直接或间接控制双汇发展,60.715,的股份,4.2,外资对肉加工行业并购情况(续,2,美国高盛收购雨润,雨润集团在香港上市,为中国大型冷冻肉,生产,商,2005,年,10,月,高盛参股雨润,持有,13,的股,权,并占有,12,个董事会席位中的,2,席,五、企业并购程序,选择目标企业,战略分析和选择,评估并购战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并购的出资方式,财务分析,反馈,确定并购的筹资规划,制定并购的有关计划,并购计划实施,并购过程适时监控,被并购企业整合,并购活动评价,收购控制,企业整合与评价,六、并购对双汇影响,6.1,双汇资产负债表分析

19、,6.2,双汇利润表分析,6.3,双汇偿债能力分析,6.4,双汇营运能力分析,6.5,影响评价(财务角度,双汇,2003-2007.9,资产负债表主要指标分析,主要指标,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总资产,应付账款,长期借款,负债合计,2003,490,739,645.26,2004,432,641,480.17,2005,541,539,963.67,2006,753,032,369.48,2007.9,912,078,405.66,180,235,938.64,132,569,264.39,在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且逐年增加,532,684,829.48,688,638,366.69,73,9

20、01,119.63,33,670,377.08,36,749,312.68,856,201,096.30,963,198,265.22,967,400,829.07,3,105,309,075.24,在负债中所占比重最大,3,270,090,238.39,3,500,602,001.13,3,687,489,840.43,3,951,649,790.48,336,732,871.2,6,14,089,274.08,473,032,880.39,395,713,064.80,448,901,920.43,761,988,15,981,325.07,34,547,060.43,13,109,485

21、.07,12,382,296.00,918,987,042.00,938,616,399.31,1,140,699,666.69,1,123,174,510.74,1,367,239,328.24,6.1,双汇资产负债表分析,03-06,年存货逐年上升,主要原因,1,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原辅料储备增加,2,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导致库存商品储备增加,3,公司,04,年实行了“淡储旺销”的经营策略所致,03-06,年应收账款占负债比重逐年下降,主要原因,1,公司加大货款回收力度,2,客户欠款减少,3,05,年公司核销了部分应收账款,双汇,2003-2007.9,利润表主要指标分析,主要指标,主营业

22、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费用,利润总额,净利润,2003,7,179,455,253.9,3,952,957,782.27,2004,10,056,053,084.51,2005,13,459,925,772.83,2006,15,131,034,919.1,9,1,698,443,907.10,2007.9,15,077,334,409.06,1,025,970,628.71,1,475,871,141.41,1,470,639,071.91,13,035,867.27,9,415,593.79,29,825,236.83,40,535,088.96,0.00,在营

23、业利润中所占比,403,155,211.73,478,139,926.68,重较大且逐年增加,487,175,285.55,470,372,195.01,693,442,769.98,713,739,531.38,586,734,220.67,656,125,289.36,833,918,301.19,705,835,815.06,424,939,892.77,506,400,477.78,671,698,664.95,713,073,991.53,661,919,663.82,263,685,003.40,298,419,472.20,371,104,998.49,456,502,185.1

24、9,410,900,990.44,6.2,双汇利润表分析,03-06,年营业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且逐年增加,主要,原因,1,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扩大导致销售费用增加,2,开拓新产品导致促销费用增加,3,低温产品销售量增加及运输成本上升导致运输费,用增加,6.3,双汇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流动比率,小于,2,2003,1.50,小于,1,2004,1.46,0.71,51.68,98.29,2005,2006,2007.9,1.50,0.79,52.18,98.97,速动比率,50,左右,0.92,总体上,短期,1.36,1.60,偿债能力不强,0.59,0.75,54.35,62.81,现金流动负债比,

25、流动负债率,40.55,98.47,30,左,右,29.59,资产负债率,超过,54.16,股东权益比,50,负债权益比,54.65,28.70,53.26,53.90,总体上,96.97,长期,98.83,偿债能力较强,32.59,51.61,63.14,54.42,55.97,30.46,34.60,51.27,67.49,6.4,双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单位,次,2003,2004,2005,2006,总体上,03,06,年公司营,运能力不断,提高,2007.9,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逐年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也在增加,13.07,14.79,15.55,14.8

26、8,周转率变动幅度不大,14.16,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周,152.4,46.75,77.10,315.49,478.88,转率速度加快,9,2.51,3.15,3.98,4.21,3.95,6.5,双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经营毛利率,经营净利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元,每股现金含量(元,2004,有下降趋,13.27,势,10.20,2003,3.67,14.84,15.68,0.77,1.07,2.97,15.89,17.14,0.58,0.93,2005,10.96,2.76,19.84,20.54,0.72,1.17,2006,11.22,3.02,19.

27、84,22.75,0.89,1.36,2007,9.75,2.73,13.33,20.28,0.68,1.17,6.5,双汇盈利能力趋势分析(续,25.00,20.00,15.00,10.00,5.00,0.00,2003,2004,2005,2006,经营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ROE,6.5,盈利能力分析(续,1,03-06,年经营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包括,1,受国内原辅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2,毛利率较低的生鲜冻肉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大幅增加,2,虽然经营毛利率有下降趋势而,ROE,在,03,06,年还是逐年上升的,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杜邦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

28、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2005,年,2006,年,20.54,22.75,2.76,3.02,2.73,3.98,4.21,3.95,1.49,1.43,1.54,2007,年,9,20.28,月止,6.5,影响评价(财务角度,双汇被高盛并购后,07,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趋势改变,较之于,06,年稍有下降,主要原因,由于经营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同时下降,虽然负债水平有所提高,仍没有改变,ROE,下,降趋势,七、并购风险分析,一)并购风险的种类,1,并购失败风险,2,并购成功后的风险(整合风险,二)并购失败风险的内容,1,管理层能力风险,可能引发股东“用脚投票,2,财务风险,“竹篮打

29、水一,场空,3,反收购风险”,“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整合风险的内容,1,管理环境整合,包括制度与人,核心是“理念”能否整合,成功,2,业务整合,特别是内部摩擦成本与绩效的平衡,3,财务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财权配置模式”的选择问题,四)并购风险的分析方法,1,环境分析法,主要是就并购双方关于企业运作的基本理念(特别是管理,层的理念)、运行基础(外部的法律基础以及内部的管理基础,等)和价值取向等,该分析方法主要是应对并购过程中的总体,的风险问题,2,成本控,效益分析法,需要分别从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总体的原则是“和谐共赢,3,自由现金流分析法,这是应对并购失败风险的有效方法,五)基于本案例的风险分析,1,并购动机的风险,无论从哪个角度,本次并购财务并购,的痕迹十分明显,财务投资人与产业投资者关于企业价值取向,的短期行为和长远发展如何协调至关重要,2,管理层能力如何与财务投资人的理念进行协调,3,在财务投资人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管理层的利益,4,如何确保品牌的保护和维护纳入长远发展的战略,5,如何确保财务投资人背后的“股权安排陷阱”,这对双,汇长远发展极端重要,6,如何按照国际惯例,在引入财务战略投资人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7,当股东层面发生不同意见后,是否有适当的反治措施,以充分维护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八、双汇并购案例的启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