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做一做,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 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方木块(长、宽、高都是 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 2碗饭

2、。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 8碗饭。这可能吗?(碗 有大有小)2、矛盾冲突:(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 女生捂上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1、量数学课本的宽(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 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 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 放平摆直。(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 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

4、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 子等物体的长度。(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 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 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3) 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 5个曲别针长, 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根铅笔长, 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 结果可

5、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3、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1)用同一物品量,既可以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2)做一做第3题,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 单位做准备)。先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再用正方体进行实际测量。三、小结四、课后延伸: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什么单位?怎样测量呢?课后反思:新课标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勤于动手,乐于探索。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精心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 了知识的形成与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

6、脑思考和合作交流 的机会,使得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_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 学的价值,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3 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

7、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 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 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 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 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 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 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 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 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 认识长

8、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 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 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 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

9、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 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 1厘米。)2. 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 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 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

10、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 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 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 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 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课后反思:认识厘米”是在学生“认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也是今后学习“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

11、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建议是: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 “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认识几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进行具体的测量和估 计打下良好基础。认识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建立 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

12、察能力以及 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3、 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 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 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4、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 1米的实际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 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

13、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 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 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 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 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

14、正确的结果。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 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 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2、认识米尺。(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

15、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 ( 10 厘米)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 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用米尺量。(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 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 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2) 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 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

16、置贴上标签。)(3)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 1米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 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 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 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 米?(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 伸展的长度比1米长还是短。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 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 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

17、法。三、方法应用。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 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小组活动。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 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 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组织交流。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 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18、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 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 单位一一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 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 条数并会画线段。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9、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 事实。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 起去研究一下吗?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 到黑板上。)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 弯曲的

20、)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 “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感受线段的“直”(1) 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 作状后请学生猜)(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 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

21、得到线段吗?(做动作)(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3、练习。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 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 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 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 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