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学)_第1页
5.3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学)_第2页
5.3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学)_第3页
5.3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学)_第4页
5.3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的磁场2.掌握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法3.探究磁现象的电本质,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1.认识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重点) 2.掌握安培定则(重点) 3.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难点)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难点)电流的磁场1.基本知识(1)直线电流的磁场磁场分布:直线电流的磁场磁感线是一些围绕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 ,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 的平面上安培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大拇指指向 的方向,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 的环绕方向(2)通电线圈的磁场环形电流的磁场:环形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是一

2、些围绕环形导线的闭合曲线也满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就像一根条形磁铁,一端相当于北极,另一端相当于南极长直通电螺线管内中间部分的磁场近似匀强磁场磁感线方向判定:电流方向、磁场磁感线方向仍然满足 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四指指向 ,则大拇指 2思考判断(1)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一定和电流方向平行( )(2)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都符合安培定则( )(3)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指向S极( )3探究交流通电直导线与通电螺线管应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磁感线的方向,那么在这两种情况下,大拇指与四指所代表的指向意义相同吗? 探究磁现象的本质1.基本知识(1)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

3、一种 ,叫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一个物质微粒都成为 ,分子电流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2)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 2思考判断(1)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本质是相同的( )(2)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敲击有时会失去磁性( )(3)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安培( )3探究交流1731年,一名英国商人的一箱新刀在闪电过后带上了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缝纫针经过莱顿瓶放电后磁化了,电流能产生磁场,电和磁之间有无本质的联系?电流的磁场和安培定则的应用【问题导思】1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感线和什么磁体的磁感线类似?2直线电流和环形电流在应用安培定则时有什么不同?三种常见

4、的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立体图横截面图纵截面图直线电流以导线上任意点为圆心的多组同心圆,越向外越稀疏,磁场越弱环形电流内部磁场比环外强,磁感线越向外越稀疏通电螺线管内部为匀强磁场且比外部强,方向由S极指向N极,外部类似条形磁铁,由N极指向S极图531如图531所示,螺线管、蹄形铁芯、环形导线三者相距较远,当开关闭合后小磁针N极(黑色的一端)的指向正确的是()A小磁针a的N极指向正确B小磁针b的N极指向正确C小磁针c的N极指向正确D小磁针d的N极指向正确1图532中的四幅图为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布图,其中正确的是()图532A B C D探究磁现象的电本质【问题导思】1电流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产生的原因是

5、否相同?2什么是分子电流?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内容图533安培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一个微小磁体,分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如图533所示2用假说解释一些磁现象(1)磁化:铁质物体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2)退磁: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3磁现象的电本质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流产生的,而电流又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因此,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成功地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一根软铁棒被磁化是因为()A软铁棒中产生了分子电流B软铁棒中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C软铁棒中分子电流消失D软铁棒中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2(2012上海静安区高

6、二检测)如图534所示,回形针系在细线下端被磁铁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34A回形针下端为N极B回形针两端出现感应电荷C现用点燃的火柴对回形针加热,过一会儿发现回形针不被磁铁吸引了,原因是回形针加热后,分子电流排列无序了D用点燃的火柴对回形针加热,回形针不被磁铁吸引,原因是回形针加热后,分子电流消失了综合解题方略电流磁场的叠加在纸面上有一个等边三角形ABC,在B、C顶点处是通有相同电流的两根长直导线,导线垂直于纸面放置,电流方向如图535所示,每根通电导线在三角形的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三角形A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_,方向为_若C点处的电流方向反向,则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_

7、,方向为_图535规律总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流的磁场叠加时,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每条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再由矢量合成法则合成奥斯特实验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他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图教532奥斯特认为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这种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 导线放

8、在磁针的下面,小磁针就向相反方向偏转;如果导线水平地沿东西方向放置,这时不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磁针始终保持静止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A安培 B奥斯特 C库仑 D麦克斯韦2下列物体中,周围一定不存在磁场的有()A地球 B通电直导线C磁铁附近的铁棒 D静止的带电金属球3(2011新课标全国卷)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4如图536所示,放在通电螺线管内部中间处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试判定电源的正、负极图5361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螺线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9、该螺线管内部是匀强磁场B该螺线管外部是匀强磁场C放在螺线管内部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N极指向螺线管的N极D放在螺线管外部中点处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N极指向螺线管的N极图5372(2012昌江高二检测)如图537所示为一通电螺线管,a、b、c是通电螺线管内、外的三点,则三点中磁感线最密处为()Aa处Bb处Cc处 D无法判断3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如图538所示,那么图中电源的正极()图538A一定在a端B一定在b端 C在a端或b端均可 D无法确定4磁铁在高温下或者受到敲击时会失去磁性,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其原因是()A分子电流消失B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C分子电流取向变得杂乱

10、D分子电流减弱图5395如图539所示,三根长直通电导线中电流大小相同,通电电流方向为:b导线和d导线中电流向纸里,c导线中电流向纸外,a点为b、d两点的连线的中点,ac垂直于bd,且abadac,则a点的磁场方向为()A垂直纸面指向纸外 B垂直纸面指向纸内C沿纸面由a指向b D沿纸面由a指向d图53106如图5310所示,电流从A点分两路通过对称的环形支路汇合于B点,则环形支路的圆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为()A垂直于环形支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外”B垂直于环形支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内”C大小为零D在环形支路所在平面内,指向B点图53117铁环上绕有绝缘的通电导线,电流方向如图5311所示,则铁

11、环中心O处的磁场方向为()A向下B向上C垂直于纸面向里D垂直于纸面向外8(2012福建连江一中高二检测)如图5312所示,A和B为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通以同方向等大电流,虚线C为在A和B所确定的平面内与A、B等距的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312A两导线间的空间不存在磁场B虚线C处磁感应强度为零CAC间磁感应强度垂直纸面向里DCB间磁感应强度垂直纸面向外图53139如图5313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固定放置着一根长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a、b、c、d是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在这四点中()Aa、b两点磁感应强度相同Bc、d两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Ca点磁感应强度最大Db点磁感应强度最大10在图5314中,分别给出了其中的电流方向或磁场中某处小磁针N极的指向,请画出对应的磁感线(标上方向)或电流方向图531411如图5315所示,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1和2,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b两点与两导线共面,a点在两导线的中间与两导线的距离均为r,b点在导线2右侧,与导线2的距离也为r.现测得a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则去掉导线1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