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笔记_第1页
数学听课笔记_第2页
数学听课笔记_第3页
数学听课笔记_第4页
数学听课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编辑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文昌市会文镇文林小学 王大雄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

2、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

3、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

4、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听课记录 来源:本站陈凤情 发布时间:2012-12-27 10:21:40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

5、的体积&t(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

6、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3交流汇报。(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

7、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7. 练习(口答)(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 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

8、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2做“练一练”第1题。(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判断(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4做“练一练”第2题。提问: 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 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5完成练习八第2题。(1)学生尝试做题。交流解答方法。(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3)做实验加深理解。6考考你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

9、的木料体积是多少?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得?(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来源:本站陈凤情 发布时间:2013-12-2 15:10:04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

10、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 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1、 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 观看课件,列式子。30+x=80 x+20=70 2x=100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5、 举反例:5x

11、29 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 练习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 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

12、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两堆苹果1、两堆苹果:第一堆一一对应排列,第二堆杂乱排列,红苹果多还是绿苹果多?哪一堆能让你清楚地看出来?2、同意第一堆的举手。3、第二堆为什么不能?乱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开,再对齐。【评:复习前面学过得比一比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方便性,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其中。还可进一步为

13、下面的学习作铺垫,红苹果比青苹果少1个,反过来青苹果比红苹果多1个。】二教授新课1大象过生日图大象伯伯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祝贺他,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中午,给小动物们准备午餐,每种小动物吃多少?不知道该给小动物们准备多少份食物,我们来帮帮它,好吗?先把小动物分下来(学生分)同时3个人进行操作。排一排(注意对齐)(老师示范)从这个图上知道什么?每种食物的数量。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因为要准备午餐。小猪最少,小猴最多。2统计的定义想一想刚才是怎样分水果的,又是怎样帮助大象伯伯的?学生总结,老师板书:分,排,数,这个过程叫统计。3统计表大象伯伯要到超市去采购食物了,可是他的记性不好,小动物的数量他总是记

14、不清,我们怎么帮他记住呢?图中有5、4、3,怎样知道小猴几只,小猪几只?老师这儿有张表,会不会填?介绍统计表的作用,引出统计表的需要。【评:设计故事是为了创设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个故事是学生所熟悉的,便于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和统计意识。】三巩固运用1统计鲜花帮大象伯伯第二个忙,把小动物送的鲜花分一分。怎样来分?把花拿出来。按颜色、形状。分好后怎样?排一排,排在格子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

15、表。(展示学生作业)看着表你知道了什么?每种花的数量,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知道什么?互相比较,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评:重视实践操作,因为实践操作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这样教学,既可使枯燥无味的统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掌握。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四实践运用1大象伯伯不仅知道了每种小动物的数量,还知道了每种鲜花的数量。大象伯伯为了感谢大家,送来了水果,请小朋友们吃。看看有哪几种水果?分三组来统计水果。每组用一块小黑板表示,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每种水果

16、喜欢吃的小朋友各有多少个?2合成大表。分析全班的统计表,哪组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不喜欢吃,全班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各是多少(老师在展台上填表)。【评:组织教学环节中安排统计水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凸现了开展统计活动的必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帮助他们培养统计意识】五总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去统计。杂乱的先分一分,再对齐排一排,为了好数。生活中的统计运用。24时记时法听课记录及评课稿执教班级: 执教时间:执教教师:张晨 听课、评课教师: 吴强飞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师:小朋

17、友们,有没有兴趣猜个谜语?世界上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2、师: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学习,吃饭,玩耍,睡觉等等。谁知道一天里面有多少个小时呀?师:一天是不是有24个小时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生活吧!【评: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让学生怀着一种快乐且渴望的心情进入下面的学习过程中。】二、课件展示一天。1、师:看,这是什么时候?(课件显示夜景,钟面上分针、时针都指向12),这时,你们在干什么?其实,这晚上12时正是一天的开始。新的一天就在我们甜蜜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2、时间不停地走着。现在是几

18、时?(早上7时)到了咱们起床的时间了。接着我们去上学,到了几时?(中午12时)我们在干嘛?(吃饭)提问:从半夜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在钟面上整整走了几圈?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一天过去了吗?我们午休,然后继续上课,接着放学回家,现在是几时?(下午6时),小朋友在干嘛?(看少儿节目)现在是几时?(晚上9时)小朋友们该睡觉了。又到了几时?(晚上12时)这时候,这一天怎样了?(结束了)如果再继续走下去就到了?(第二天)所以,晚上12时既是今天一天的结束也是明天一天的开始。【评:一连串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现,使学生很快能够构建出所时间的画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3、提问:刚才从中午1

19、2时到晚上12时,时针又走了几圈?这样看来,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要走几圈?一共是多少个小时?(板书:一天24时)三、主动探究,领悟新知。1、设疑师:如果我们用一条红色的线段表示一天。一天有24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24段,每一段就表示其中的一个小时。在一天中,时针要在钟面上整整走两圈,第一圈我们用黑色的线段表示,它是从晚上12时走到中午12时。(课件出示),第二圈我们用蓝色的线段表示,是从中午12时到半夜12时。(课件出示)这样就出现了两圈一模一样的数字。现在请你找出1时。谁来?还有吗?有几种情况?这两个1时是同一个时间吗?那我们怎么把这两个1时给区分开来呢?2、生答,师板书(下

20、午1时)3、师:凌晨1时,下午1时,区分开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各加上了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凌晨、下午。(板书:凌晨1时)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板书:上午,早上,晚上,夜里)现在咱们就用这些词帮助我们准确地表示时间。早上6时,是哪个?(板书:6时)上午9时?中午12时?(生找,师板书)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凌晨1时 1时 1:00早上6时30分 6时30分6:30上午9时 45分 9时45分 9:45中午12时 12时12:00下午1时 13时13:00下午6时30分 18时30分 18:30晚上9时 45分 21时45分 21:45半夜12时 24时(0时) 0:00提问:看来,只要增加

21、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就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时间。像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普通记时法。(板书:普通记时法)4、师:还有其它的方法来区分这两个1时吗?(板书:13时)。为什么是13时?那下午2时呢?下午3时呢?咱们依次数下去。(课件出示13到24的数字)师:这个方法帮助我们避免出现同样的数字。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还有没有重复的数字了。两个12,还得改一改,你认为改哪个?为什么把半夜12时改成0时?这样,一天中的24个小时,我们分别用0时,1时,2时24时来表示。凌晨1时还是1时,下午的1时用13时表示。早上6时还是?下午的6时呢?上午的9时还是?晚上的9时呢?像这种把24个小时用0到24这些数字来表示

22、的方法,叫做24时记时法。(板书:24时记时法)揭示课题:这也就是咱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评:此处通过板书的对比,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出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不同,对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表示一天24个小时的方法,一种是普通记时法,一种是24时记时法。提问:现在请你比较一下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小组讨论一下,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A、普通记时法要有表示时间的词,24时记时法不需要;B、普通记时法用的数字不超过12,24时记时法中有的数字比12小,有的数字比

23、12 大;相同点:在不超过中午12点时,同一时间,两种记时法的数字是一样的。)提问:超过中午12时呢?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了?看看它们的数字差?你知道为什么它们的数字差都是12吗?师: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仔细观察要把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该怎样转换?比如:(可以小组讨论)(A、中午12时前的时间只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就可以了;过了中午12时的时间,先去掉表示时间的词,再用几时加上12就可以了。练习: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时间上午8时 凌晨3:00 下午2时 晚上7时(课件出示,生答,出示答案)如果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呢?练习:4时 11:0

24、0 17:00 22时晚上12时,怎样用24时记时法表示?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整时,如果不是整时呢?教师在早上6时后面添加30分。早上6时30分,用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板书:6时30分)也可以写成6:30。下午的6时30分呢?(板书:18时30分)可以写成18:30。上午9时45分怎么表示?(板书:9:45)那晚上的9时45分呢?(板书:21:45)【评:问题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可见,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的时候,转换的是哪个部分?多少分会不会发生变化?6、联系生活。师:24时记时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时法,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邮电、交通、商业等许多部门中。小朋

25、友们,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过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的?四、理解运用,巩固新知。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来看看生活中的记时法。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师:这是一家银行的营业时间。提问:银行储蓄业务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止?你知道什么是对公吗?如果一家企业的会计中午吃过饭,12时30分去办理业务,能行吗?为什么?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这是一个公交车服务提示牌。请问:这一路公交车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出的?最晚呢?3、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你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吗?哪个时间段是禁止汽车通行的?4、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提问:这是什么?火车什么时候开?那我几时前到火车站比较合适?5、

26、出示“想想做做”第7题。师:红领巾广播站要招小小播报员。要求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你敢试试吗?(课件出示节目单)同桌两个合作,试一试吧。请生播报。(2个左右)齐报(生报,师出示答案)6、出示书一开始的节目预报提问:这是电视节目预告单。你能用普通记时法播报电视节目吗?同桌合作试一试。请生播报。齐报,生报,(出示答案)7、找朋友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时间卡。咱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1)每次请一竖行的小朋友上台,高举手中的时间卡。(2)下面的小朋友看自己手中的时间卡,将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相互转换,如果你的时间与台上某个小朋友的时间一致,请走上台来,站在他的旁边,做他的

27、好朋友。(3)其余孩子看他们找得对不对。五、课后拓展。提问: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你想知道古代没有钟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记时的吗?在咱们书上第52页有相关的介绍,大家课后可以去看一看。评课: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教者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记时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的转换。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

28、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方面的例证,让学生主动

29、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课笔记前阵子小中高评比,其中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学校教坛新秀练兵龚斌斌老师也上了这一课,高新区优质课评比抽到的课又是口算乘法。两位参赛的老师9:30开始备课,下午13:20试教,短时间内万里学校陆老师呈现了一堂十分精彩的课,足以见功底。同时,在课后评析中,专家们的点评也解决了那天我们自己研讨时的困惑,现将陆老师的设计及课后点评简单整理。一、情境引入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图,你喜欢谁?二、学习新

30、知估一估喜羊羊和灰太狼谁多谁少?能不能确定。2、提供两条信息:每堆40个喜羊羊,有3堆;每堆20个灰太狼,有6堆。生:403=120 206=120和他想法一样的,会做的请举手。403 203你怎么想?和同桌说一说。3、反馈:生1:43=12 403=120生2:40+40+40=120(师板书)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想法谁能再来说一说?形成板书:4 3=12这个4真的是4吗?完成板书:4个十3=12个十屏幕演示喜羊羊变成十个一排,并圈一圈,进行数形结合。206你们是怎么想的?4、像这样的算式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你能不能出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式。7007 9008 50007 30002尝试计算

31、交流中进行纠错:9008=1700,为什么你们算得和他们不一样?应该怎样想?5、小结算法:像这样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我们都是怎样算的?揭示课题。三、巩固拓展1、限时口算为什么算得这样快?我们把新知识转化成原来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转化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2、摘苹果:302 4005 30002 3002 40005 405抢答后把这些苹果分类装到筐里分法1:整十、整百、整千分法2:乘2的,乘5的302=60 405=2003002=600 4005=200030002=6000 40005=20000观察: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既然在算的时候只要因数里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32、几个零,为什么第二组积的末尾0个数比前面多一个?3、乘上数学小火车,口算2003 603 810 1007 3005 5006 204 980 9005 6704、比较大小307 200 240 303 6700 13006005 5006 600+2 60025、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听后体会: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但不能因为注重算理而忽略了算法的熟练掌握,形应该只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否则就违背了口算教学的意义。同时,对于计算素材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数学思想的渗透、优化算法等,尤其是结构性素材的选择更加重要。授课教师殷世宏班 级三(4)科目数学评课

33、教师马防震时 间年4月29日 第23节课 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课 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具媒体实验课件教 学 过 程评 价 意 见一、导入1、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0厘米。2、一个信封的面积是( )?3、长方形的操场长是80( ),宽是45( )。师:哪些是长度单位?哪些是面积单位?二、新授1、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面积单位有()?2、学生画:1厘米、1平方厘米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区别1厘米1平方厘米名称形状意义4、学生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指面积?(3)选择题。(4)我的日记怎样写数学日记?三、教师小结。 此处要让学生认识1厘

34、米、1平方厘米的事实大小板书设计: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毫米 平方毫米厘米 平方厘米分米 平方分米米 平方米千米 平方千米名称 没有平方 有形状 一条线段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意义 长度 面积简要评语:教师从名称、形状、意义三个方面比较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通过学生作图,亲身体验了两个概念的区别,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环节清楚。注意提醒学生:课件中的长度与面积,投影后,形成的大小与实际大小有差别,要和学生请清楚!认识角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你能找出三角板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课本里的图片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

35、生活中无处不在,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2折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比较角的大小(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课本练习第1、2、3、4题。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1、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2、学生活动充分,表现在:A通

36、过“看”、“找”,体会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B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听课记录: 认识角一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漂亮的房屋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各名建筑的图片,配有音乐)师:美吗?屋顶都是什么样的?师:屋顶中都有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二 探究新知(一)感受角,找角师:不仅屋顶上有角,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发现它的存在。(1)欣赏生活中的图片,找角,(2)在图形中找角,找五角行的角(3)画出

37、角,观察找出共同特征,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尖,直(4)拿三角尺感受尖尖的感觉,及感受两条边(5)拿量角器感受(二)认识角老师画角,角自我介绍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多个)(1)判断角?(4个)(2)在教室内找角(全班合作)交流反馈(3)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包括错例分析)(三)制作角制作角(圆,线,棒)交流(四)探究角大小的关系出示活动角:发现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关系学生拿活动角,小组合作探究(1)判断角的大小,哪个最小?(在钟面上的角)(2)两角比较大小:(数格子的方法比较)(3)没有格子的:用活动角比较大小(4)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三 角在生活

38、中的作用找学校的角,生活中角的作用反思:这是我在网上观看南京市一位教师的公开课。这是一节精彩的课!过程在上!我觉得亮点主要如下:一:教师语言生动,亲切,富有激情。能感染学生。比如在操作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真好!你真棒!你表现很积极等等。在结束部分,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很有感染力。二:过程清晰,感受深刻。在生活中认识角,找角,做角,让学生充分感受,而且给予学生充分学习探索的时间,也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这么多活动中,在教室找角,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在做角的过程中,给了圆,线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的思维,提到了训练了深度!三:课件制作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制作很精细。四:整个课堂学习氛围轻松,融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建议: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点区别的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桌子角,有的小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不是尖尖的?我觉得老师如果能够适当渗透一点,就更好了!张娟 5月24日星期一1(10)班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第二册P88P89例1例3、“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