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增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作用初探.docx_第1页
《弟子规》对增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作用初探.docx_第2页
《弟子规》对增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作用初探.docx_第3页
《弟子规》对增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作用初探.docx_第4页
《弟子规》对增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作用初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弟子规对增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作用初探摘要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品德修养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的重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起来的,那么如何将“道德”这个抽象的东西传递给我们的小学生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传统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弟子规就是一个典型,弟子规即国学经典导读。通过诵读弟子规,对小学生们起到了一个耳濡目染的作用,他们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懂得了什么是道德修养,从而明白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弟子规,农村引言“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实则难做。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的关键时期,道德修养的形成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关键。相对来说,城市孩子的父母与农村孩子的父母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习惯呢这也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核心价值需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弟子规就是经典之一,诵读经典,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有可能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一、什么是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中的内容是采用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讲的是德育修养,最后一项讲智育修养,讲述的是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二、什么是小学生品德修养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包括(一)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二)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三)遵规守纪,热爱劳动;(四)好习惯的培养;(五)注重仪容仪表;(六)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七)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并不等于仅仅是这门课程里的内容,有人说小学生品德与修养最主要的是使他们每个人富有同情心;有人说小学生品德与修养按小学生守则就可以了;还有人说小学生品德与修养就是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就可以了所以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由于小学生刚入学不久,依赖性和模仿性都比较强,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些学生身上存在比较自私,不懂礼貌,不爱参加劳动等缺点。三、小学生品德修养存在的问题1劳动和日常生活方面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有人帮他们做好。这也就导致了一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缺乏主动去劳动的习惯,做事情拈轻怕重。2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通过和家长的聊天以及平时上课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课下实践以及知识的吸取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好的学习习惯,如写作业爱拖拉,自己的书包不会整理,经常丢三落四,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去学习。大多数同学还是停留在机械的记忆、背诵上,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其以后的发展会有影响。“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虽然过于强调了态度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好的态度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3人际交往方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除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了。小学生正处于性格习惯养成的时期,对于他们来说,这时候不仅要好好学习,而且要学会与人相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交停留在学校,停留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上。社交对象过于单一,如果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他们就会觉得特别没有成就感,甚至害怕社交,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表现出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不主动与人交往,不会积极参与学校里的各项活动。由于小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经常跟一些有不良习惯的人一起玩的话,就很容易和校内外的“问题少年”交友结伴,疏远老师和同学。甚至是站在“道德”的对立面,而且很容易被社会上的邪恶势力利用。4日常行为方面“久入芝兰之室则不闻其香,久入咸鱼之肆则不闻其臭”,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农村的一些人素质确实比较低下,日常生活中爆粗口是很常见的,更有甚者,一言不合就要动手。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这些坏习惯,并且把这些坏习惯带到学校,然后传递给了其他的学生。5身心健康方面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样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长此以往导致了大多数孩子情感非常脆弱,受不了一点打击。平常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会让他们觉得接受不了。因为没有弟弟妹妹,所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可以独享,也就形成了他们任性、嫉妒、暴戾的不良心理。四、小学生品德修养问题的影响因素纵观小学生品德修养的问题,不难发现其影响因素大致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1社会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孟母发现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所以才决定在学校旁边居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推行,让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缺失等不良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价值观。这时候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变得不能踏实地学习,变得自私势力,变得冷漠这些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着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着一种示范性和榜样的作用。现阶段,小学生的父母大多是80后,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太高的教育,加之这么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难免有一些陋习,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科学的方法,更不用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了。3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学生们的道德素质也不尽相同,这样的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另外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多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没有进行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五、弟子规在小学生品德修养形成中的作用影响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因素有很多,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修养的办法也很多,其中正确的引导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诵读经典,起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劳动和日常生活方面大多数农村的父母都比较忙,很少有时间来教孩子动手做一做生活中的小事,就算有往往也只是流于口头形式,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长自己动手做的,这也就导致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呢弟子规第三部分“谨”说道“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思是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通过诵读,让学生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然后再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尝试着去做。这样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2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很多家长反映说“我家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总是写一会,玩一会,有时候写到十点钟作业都写不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学生看课文抓不住重点,一遍读下来完全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后来我做了个试验,把他们单独叫到办公室,再让他们去读,效果比平时要好很多。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个,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都特地留心观察了他们,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成这样呢才发现让他们自己看课文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一边看,一边玩。想要让他们专心致志去做好一件事,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引导呢在弟子规第七部分“余力学文”中说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其意思也就是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在一开始,他们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也许会慢慢地养成。3人际交往和日常行为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诚信为桥梁。因此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样才能让诚信的桥梁坚不可摧。每个人都有虚荣心,生活中难免会把自己与其他人进行对比,那么我们究竟该跟人比什么呢是衣服价格,玩具的多少,亦或是家庭条件的好坏弟子规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这才是我们应该与别人比的地方。六、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就提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也就是要求我们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排在第一位,这也就表明品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经典对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