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盖章)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4年11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法人代表杜卫联系人李为民通讯地址广西柳州市天山路一号联系电话0772388256713907721057传真07723882534邮政编码545005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鹿寨县立项审批部门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柳发改函字201153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地面积(HM2)9324(永久占地4800、临时占地4524)绿化面积(HM2)6872动态总投资(万元)2542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3385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5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工程内容及规模云南金沙江中游电站将通过500KV直流线路送电广西,终端落点在柳州南部,受端500KV柳南换流站与500KV柳南变电站合建。拟建的500KV柳南变电站位于柳江县穿山镇新兴农场,主要向柳州市南部和来宾市北部供电,目前该区域主要由位于柳州市北部的500KV沙塘、柳东变电站和分别位于来宾市中、西部的500KV来宾、溯河变电站供电。随着负荷的发展,以上变电站供电压力日益增大,难以兼顾柳州市南部片区和来宾市北部片区负荷增长,建设柳南站及其220KV配套送出线路,能有力地支撑两市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柳州2座500KV变电站均位于柳州市北部,柳州市南部220KV电网相对薄弱,建设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可优化柳州南部及来宾市220KV电网结构,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为合理消纳云南送入广西的电力,满足柳州、来宾两市的负荷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柳州市南部和来宾市北部220KV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建设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是必要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本项目属于电力行业中电网改造与建设类别,为鼓励范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广西博阳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完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4年11月取得本项目可研评审意见,广西博阳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根据可以评审意见的要求对报告进行修改,调整工程概况和组成,并完善相关内容,于2014年11月完成本项目的可研收口报告。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广西博阳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可研收口阶段的设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1项目基本组成及性质本工程包括新建线路工程和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2大部分。(1)新建线路工程1)柳南朱雀、220KV线路工程柳南朱雀220KV线路采用双回路塔架设(本期单侧挂线),路径长度约为9KM;柳南朱雀220KV线路采用单回路塔架设,路径长度约为9KM。2)柳南月山、220KV线路工程柳南月山、220KV线路采用双回路塔架设(其中一侧为备用预挂线),路径长度约为205KM,其中新建段约为95KM,利用拟建的朱雀月山220KV线路和另一侧备用预挂线段约11KM。本工程需拆除拟建朱雀月山220KV线路13塔段线路(该线路为220KV新兴(朱雀)送变电工程中朱雀站接磨东月山220KV线路形成的,目前正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长度约055KM。3)柳南果山、220KV线路工程柳南果山、220KV线路采用双回路塔架设,路径长度约为34KM,其中新建段约为245KM,利用拟建的朱雀甘陈220KV线路和另一侧备用预挂线段约95KM。本工程拆除拟建朱雀甘陈220KV线路13塔段线路(本工程在拟建的朱雀甘陈220KV线路28塔将甘陈站侧线路解开,28塔至甘陈站段线路(长度约51KM)在广西“十三五”输电网规划中研究使用,暂不拆除),长度约065KM。移改原果山月山220KV双回线路35塔段线路长约08KM。4)柳南站接蓬莱甘陈、220KV线路接段两侧线路工程。柳南站接蓬莱甘陈220KV线路接段两侧线路工程A接段蓬莱站侧线路按单、双回路混合架设,路径长度为19KM,其中单回路塔架设段为17KM,双回路塔架设段(本期单侧挂线)为2KM。B接段甘陈站侧线路按单回路塔架设,长度为16KM。柳南站接蓬莱甘陈220KV线路接段两侧线路工程A接段蓬莱站侧线路按单、双回路混合架设,路径长度为19KM,其中单回路塔架设段为17KM,双回路塔架设段(本期单侧挂线)为2KM。B接段甘陈站侧线路按单、双回路混合架设,路径长度为16KM,其中单回路塔段为15KM,双回路塔架设段(本期单侧挂线)为1KM。(2)间隔扩建工程1)在在建500KV柳南变电站扩建2个220KV出线间隔,为朱雀、220KV出线间隔。2)在220KV果山变电站扩建2个220KV出线间隔,为柳南、220KV出线间隔。3)在220KV月山变电站扩建1个220KV出线间隔,为柳南220KV出线间隔。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动态总投资2542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3852万元,占总投资的053。本工程拟定于2016年建成投入试运行。2线路概况21线路基本建设情况本工程基本建设情况见下表。表本工程线路建设情况项目线路性质途经区域长度KM架设方式导线型号新建杆塔数量(基)柳南朱雀、220KV线路工程柳南朱雀220KV线路新建柳江县9双回路单边挂线26柳南朱雀220KV线路新建柳江县9单回架设JL/G1A630/45型钢芯铝绞线26柳南月山、220KV线路工程柳南月山、220KV线路新建柳州市柳江县205(新建95,利用旧线路11)双回架设JL/G1A630/45型钢芯铝绞线28柳南果山、220KV线路工程柳南果山、220KV线路新建柳州市柳江县鹿寨县34(新建245,利用旧线路95)双回架设JL/G1A630/45型钢芯铝绞线76移改原果山月山220KV双回线路改建柳州市08双回架设JL/G1A500/45型钢芯铝绞线6柳南站接蓬莱甘陈220KV线路接段两侧线路工程蓬莱侧新建柳江县19单、双回混合架设甘陈侧新建柳江县16单回架设JL/G1A630/45型钢芯铝绞线99柳南站接蓬莱甘陈220KV线路接段两侧线路工程蓬莱侧新建柳江县19单、双回JL/G1A630/45型钢芯铝绞线100混合架设甘陈侧新建柳江县16单、双回混合架设500KV柳南变电站220KV配套送出工程线路位于柳州市、柳江县和鹿寨县境内,线路路径方案已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柳州市林业局、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和鹿寨县人民政府的复函同意。23杆塔、导线型号本工程全线共计新建杆塔361基。本工程导线除了移改原果山月山220KV双回线路采用JL/G1A500/45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其余线路均采用JL/G1A630/45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24光缆型号柳南朱雀220KV线路2根地线均采用24芯OPGW光缆。柳南朱雀220KV线路1根地线采用24芯OPGW光缆,另1根地线采用JLB40150铝包钢绞线。柳南月山、及柳南果山、220KV线路新建段线路2根地线均采用24芯OPGW光缆。柳南站接蓬莱甘陈、220KV线路接段两侧线路的单回路塔架设段线路各架设1根24芯OPGW光缆和1根JLB40120铝包钢绞线,双回路塔架设段线路各架设2根24芯OPGW光缆(其中一回为备用光缆)。26线路占地及土石方量线路工程包括杆塔施工区、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施工道路区和临时堆土场,工程总占地7737HM2,其中永久占地3213HM2,临时占地4524HM2。土石方工程主要包括表土剥离、基坑开挖和施工道路修整等,总挖方量50898M3,填方量40790M3,产生临时弃土10108M3。由于输电线路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的特点,且单个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较小。因此,对于可以回填利用的土方考虑暂时堆放在开挖边,而对于暂时不能回用的多余挖方在杆塔施工区附近的空地上集中堆放,在堆放期间进行临时防护,避免水土流失,临时弃土平均堆高为2M,占地面积共计0505HM2。施工结束后剥离的表土用于复耕和绿化覆土,多余土方平铺到塔基连梁内,临时弃土利用率达到100。3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概况A)工程建设内容本工程拟在建设中的500KV柳南变电站扩建2个220KV出线间隔,在220KV果山变电站扩建2个220KV出线间隔,在220KV月山变电站扩建1个220KV出线间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线路路径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选线方案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已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柳州市林业局、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和鹿寨县人民政府的复函同意。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结合输变电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电磁场、噪声及工程施工期影响,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与变电站及线路距离较近的村庄。经现场调查,220KV果山变、220KV月山变本期间隔扩建侧围墙外、在建500KV柳南变电站以及拟建线路评价范围内均无居民点及民房分布。因此,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评价范围(1)电磁环境变电站220KV果山变电站、220KV月山变电站围墙(或征地红线)外40M范围区域内,500KV柳南变电站围墙(或征地红线)外50M范围区域内。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的带状区域。(2)生态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区域内;输电线路电力线路两侧各100M带状区域内。(3)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M处至围墙外100M的范围内;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的带状区域。评价因子(1)现状监测与分析评价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其它因子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2)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水环境变电所运行期生活污水中的COD、BOD5等;其它因子生态环境影响等。(3)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因子为废水、噪声、扬尘、弃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评价适用标准评价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值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2类、3类、4A类标准(线路跨越高速公路处执行4A类标准,工业区内执行3类标准,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执行2类,乡村地区执行1类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主要评价标准数值见下表表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01MT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无线电干扰220KV变电站53DBV/M(05MHZ)500KV变电站55DBV/M(05MHZ)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表噪声排放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运行期昼间55DBA,夜间45DBA昼间60DBA,夜间50DBA昼间65DBA,夜间55DBA昼间70DBA,夜间55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2类、3类、4A类标准施工期昼间70DBA,夜间5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运行期60DB(昼),50DB(夜)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1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本工程变电站扩建间隔均为变电站内预留用地,500KV柳南变现正在施工,土地已平整,220KV果山变和220KV月山变扩建间隔场地现为绿化草地。站区内及附近均未发现能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好。本工程扩建变电站站址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12线路部分沿线地貌类型主要为河流阶地、剥蚀丘陵、岩溶侵蚀丘陵和溶蚀准平原地貌,河流阶地地貌主要分布于西河附近柳江两岸的二级阶地,地势平坦;剥蚀丘陵地貌呈垄状延伸,连绵起伏,多呈带状,顶部高程210M490M,高差200M350M,自然坡度为2535,局部较陡,超过40,自然丘坡稳定;岩溶侵蚀丘陵地貌的山丘低矮,山体呈浑圆状,地形起伏较平缓、开阔,山丘与山沟相间分布,丘顶高程一般为200M270M,山沟地面高程一般为130M170M,相对高差70M100M,自然边坡坡度1035,边坡自然稳定;溶蚀准平原地貌平缓开阔,地表多为土层覆盖,局部基岩出露,地面高程110M130M,最大高差约30M。线路沿线大部分地段植被较发育,丘陵上主要为桉树、松树、杉树及杂树,并有少量果树,平原主要种植甘蔗,并有部分地区种植玉米、剑麻和水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线路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线路所经地段自然边坡稳定,未发现大面积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2水文21地表水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的地表水体为柳江。柳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流经黔东南及桂北,在广西石龙三江口注入西江。流域面积57173万KM2,地跨桂、黔、湘3省(区),干流全长7733KM,河源老堡口为上游,柳州是中、下游的分界。天然落差1306M,平均比降168,年均流量1865M3/S。柳江水系呈树枝状。较大支流有寨蒿河、古宜河(浔江)、龙江、洛清江等。本工程柳南果山、220KV线路(新建段)于柳江县东北部长沙屯附近跨越柳江一次,跨越处采用一档跨越,塔基不进入水体。22地下水根据区域综合水文地质资料,本工程线路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部分为岩溶裂隙及洞隙水。孔隙潜水多以上层滞水形态赋存于土层中,地下水水量相对较少;基岩孔隙水埋藏于砂页岩的裂隙中,水位埋藏较深,储水条件差,富水性贫乏,水量不大,其补给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岩溶裂隙及洞隙水埋藏于硅质岩、灰岩、白云岩的岩溶洞隙中,储水条件良好,富水性丰富,水量较大,水位埋藏较深。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大于5M,塔基基础及施工一般不会对其造成影响。3气象本工程所处区域属柳州市,柳州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根据柳州市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工程所在区域气象特征值见下表。表当地气象特征值表项目柳州多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92气温极端最低气温()38多年平均风速(M/S)16风速瞬时最大风速(M/S)24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8多年平均降雨量(MM)14247降雨历年最大日降雨量(MM)17864植被、生物多样性220KV果山变和220KV月山变扩建间隔场地现为绿化草地,500KV柳南变现正在施工,土地已平整。线路沿线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地和丘陵地段。丘陵上主要为桉树、松树、杉树及杂树,并有少量果树,平地主要种植甘蔗,并有部分地区种植玉米、剑麻和水稻。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受人工扰动的程度较大,沿线植物种类均为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工程沿线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本工程位于柳州市、柳江县、鹿寨县境内。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28。柳州市辖六县四区,总面积22112万KM2,其中市区面积12143KM2。全市常住人口3758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9750万人,从民族人口构成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386万人,占4892;少数民族人口为19201万人,占5108。柳州,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拥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430户,11家国家大型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跻身工业企业全国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5,达2850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7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7557元,比上年增长12。柳州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18。全年粮食总产量7822万吨,人均有粮2081KG。经济作物以油料、甘蔗、木薯、蔬菜等为主,其中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2,甘蔗占289,木薯占09,蔬菜占208。柳州市目前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所,普通中学74所,小学166所。柳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柳宗元、杨延理、张翀等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足迹。柳州保存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6项,自治区级3项,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城市自身积淀的文化特征。柳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柳州八景等人文气息浓厚的历史景观,也有柳江水上音乐喷泉、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蟠龙山人工瀑布群、蟠龙山公园等新奇有趣的现代娱乐设施。柳江县位于广西中部,柳州市南部,全县辖8个镇、5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504KM2,全县总人口50万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7亿元,财政收入1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0元。鹿寨县位于广西中部,柳州市东部,全县辖4个镇、5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3003KM2,全县总人口4132万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财政收入7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7元。本工程线路评价范围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不存在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不存在压埋文物现象。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本工程大部分位于乡村郊外;220KV果山变、220KV月山变及部分线路位于工业区内,但工业区内空气污染型企业较少,总体上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工程所在区域没有工业水污染源,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体柳江水环境质量良好。2)线路沿线跨越柳州南宁高速公路和其他等级公路路段受交通噪声影响,位于工业区段线路受到工业噪声影响,昼间声环境水平偏高,其余路径所经区域主要为乡村地区,噪声源较少,总体上线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良好。3)工程沿线远离通信电台、导航台站、雷达站等重大电磁场干扰源。本工程无大型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源,总体上电磁环境良好。目前,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无特殊的环境问题。2、环境质量现状2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柳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柳州市2013年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柳州市SO2、NO2、TSP等各项因子的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监测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工程大部分位于乡村郊外;220KV果山变、220KV月山变及部分线路位于工业区内,但工业区内空气污染型企业较少,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亦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确认本工程线路所在区域柳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柳州市2013年环境质量公报,柳江月均水质均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河流水质为“优良”。2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11月25日对线路沿线和拟扩建变电站的扩建间隔侧围墙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现状监测结果,220KV果山变和220KV月山变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昼间噪声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在建500KV柳南变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昼间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处和已建220KV磨东月山线路201202塔线路中心线投影处昼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从监测结果可知,本工程线路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均可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总体上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24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磁场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11月25日对线路沿线和拟扩建变电站的扩建间隔侧围墙进行了工频电磁场的现状监测。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已建220KV果山变电站、220KV月山变电站和在建500KV柳南变电站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5M处的工频电场值为均低于4KV/M的标准限值;工频磁场值远低于01MT的标准限值。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处工频电场值低于4KV/M的标准限值;工频磁场值低于01MT的标准限值。已建220KV磨东月山线路201202塔线路中心线投影处工频电场值低于4KV/M的标准限值;工频磁场值低于01MT的标准限值。从监测结果可知,所有监测点的工频电、磁场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4KV/M、01MT的标准限值。工程所在区域电磁场污染水平较低、电磁环境质量较好。25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磁场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11月25日对线路沿线和拟扩建变电站的扩建间隔侧围墙进行了无线电干扰的现状监测。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已建220KV月山变电站扩建间隔侧围墙外20M处、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处及已建220KV磨东月山线路201202塔中心线投影处05MHZ频率下的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均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53DBV/M标准值;在建500KV柳南变电站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20M处05MHZ频率下的无线电干扰测量值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55DBV/M标准值。26生态环境现状220KV果山变和220KV月山变扩建间隔场地现为草地,500KV柳南变现正在施工,土地已平整。线路沿线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地和丘陵地段。丘陵上主要为桉树、松树、杉树及杂树,并有少量桉树和果树,平地主要种植甘蔗,并有部分地区种植玉米、剑麻和水稻。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受人工扰动的程度较大,沿线植物种类均为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工程沿线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工程沿线植被覆盖程度较高,生态环境较好。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1、施工期工序流程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便道的施工,之后进行主体工程阶段的基础施工,包括间隔构架基础及线路杆塔基础开挖、回填,边坡防护等,基础开挖完成后,构架安装,线路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验收,最后投入运营。本工程施工期工序流程见下图图施工期工序流程图2、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噪声、扬尘、生态影响施工准备(施工备料和施工便道施工)噪声、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生态影响,水土流失投入运营工程验收基础浇筑基础施工(扩建间隔配电支架基础、新建杆塔塔基开挖、回填等)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杆塔组立、架线施工35KV出线220KV出线220KV进线110KV配电装置110KV配电装置220KV配电装置110KV出线主变压器35KV配电室110KV出线主控楼生活污水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110KV进线110KV进线图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图3、线路运行工序流程220KV输电线路图输电线路运行工序流程图220KV出线220KV进线110KV配电装置500KV配电装置220KV配电装置110KV出线主变压器500KV出线主控楼生活污水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110KV进线500KV进线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11变电站间隔扩建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扬尘、施工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周围区域环境的影响。(1)水土流失变电站扩建施工时建筑基础的土方开挖及回填,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本工程变电站间隔扩建需挖方4033M3、填方2341M3,产生临时弃土1692M3。(2)生态影响扩建间隔工程基础开挖及混凝土搅拌施工等将破坏施工场地及周边区域内地表植被,临时弃土等的堆放将造成水土流失。(3)施工噪声变电站的施工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产生影响。(4)施工扬尘变电站扩建的施工开挖,造成土地裸露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5)施工污废水本工程仅在各个变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及相应的配电装置,在施工过程中仅产生极少量的生产废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约18M3/D。(6)施工固体废弃物土方施工产生临时弃土1692M3,用作绿化覆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料及建筑垃圾等,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1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污废水及施工噪声、水土流失及固体废弃物等。(1)土地占用输电线路塔基占地及线路走廊的建立,可能影响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2)生态环境影响基础开挖及混凝土搅拌施工等将破坏地表植被;杆塔组立、牵张架线将踩压和破坏施工场地周围植被,并产生扬尘;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3)施工废污水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少量的生产废水,施工人员住在沿线村庄,生活污水量为6M3/D。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水系统。(4)施工噪声由塔基施工和张力放线作业产生,主要有砼搅拌机、推土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振捣器和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5)水土流失本工程线路总占地7737HM2,总挖方量50898M3,填方量40790M3,余方10108M3。线路塔基开挖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6)施工固体废弃物杆塔基础施工产生余方10108M3,施工结束后剥离表土和部分弃土用作绿化和复耕覆土,多余挖方施工后期平铺于塔基连梁内;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料及建筑垃圾等,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2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压线及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变电站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事故排油、固体废弃物。(1)工频电磁场由于稳定的电压、电流持续存在,高压线路、变电站电气设备附近产生工频电磁场;或者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如开关操作、雷击等)的高电压、大电流及其快速变化的特点均能产生工频电磁场。(2)噪声变电站间隔扩建区域主要噪声源断路器及电晕放电声,线路噪声主要是电晕放电声和风鸣声。(3)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本身不产生生产废水。变电站本期扩建不新增运行人员,无新增生活污水;变电站本期不新增主变压器,无事故排油和产生含油废水的问题。(4)固体废弃物变电站间隔扩建区域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物。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弃物。(5)大气污染在运行期间,变电站和线路无大气污染物产生。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污染物名称产生时间处理前产生量排放量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建筑机械、车辆尾气运行期无无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大气污染物扬尘运行期无无施工期78M3/D0生活污水运行期施工期水污染物生产废水运行期施工弃渣施工期11800M3(其中变电站1692M3,线路10108M3)变电站临时弃土暂时堆放在扩建施工区范围内的空地上,后期用作植物措施绿化覆土;线路弃土用作绿化和复耕覆土,多余弃方施工后期平铺于塔基连梁内。施工期325KG/D325KG/D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运行期噪声施工期吊车90DBA;运输车辆7085DBA;推土机、碾压机、挖掘机80110DBA;打夯机、液压机70110DBA;营运期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4045DBA;电气设备断路器60DBA。工频电场4KV/M(最大值)4KV/M(最大值)工频磁场01MT(最大值)01MT(最大值)无线电干扰220KV变电站围墙和边导线外20M,频率05MHZ53DBV/M53DBV/M电磁场(运行期)500KV柳南变电站围墙外20M,频率05MHZ变电站厂界及线路55DBV/M55DBV/M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总占地9324HM2,其中永久占地4800HM2。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的建设活动将改变场地原有地貌、扰动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工程线路的塔基开挖、回填,改变了土体结构,加剧水土流失;杆塔运至现场进行组立,需要征占一定临时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土地和植被,也会造成水土流失。以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线路沿线主要为平地、丘陵。丘陵上主要为桉树、松树、杉树及杂树,并有少量桉树和果树,平地主要种植甘蔗,并有部分地区种植玉米、剑麻和水稻。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塔跨越方式,只砍伐塔基附近的树木,被砍伐的植物亦为当地常见种,生物损失量较少。线路工程区域雨水充足,植被恢复较快,因此对区域内植被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引起线路沿线植物种类的减少。当线路通过田地时,部分土地因挂线、塔基基础开挖和塔体安装等施工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工程投入运行后,则很快恢复其原有性质。随着工程的开工,施工机械、施工人员陆续进场,将破坏和改变局部原有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施工机械噪声会驱赶野生动物,使施工区域的动物被迫暂时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去栖息和繁衍,同时,施工人员有可能捕捉或伤害野生动物。在工程营运期,大部分动物会返迁回原分布地,在项目区内分布动物的种类多样性会得到恢复,种类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变化不大。本工程线路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变电站扩建在站区围墙内预留位置进行,施工规模很小,线路沿线施工点分散,局部占地面积很小,且施工规模小、时间短,故本工程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扰动是轻微的,其生态影响也是小范围和短暂的,不会改变其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也将恢复到原有状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站区间隔扩建基础及塔基开挖、回填,材料及电气设备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机动车产生的废气,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变电站间隔扩建的工程量很小,变电站间隔扩建的施工过程具有短期性和暂时性,其对周边的影响也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终止。因此,通过采取一些防尘、降尘措施,例如站区施工场地内及进站道路的路面洒水、喷淋等,尽量减小施工造成的扬尘对站区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变电站间隔扩建仅在站区围墙内预留位置进行,施工规模很小,且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变电站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本工程线路共新建杆塔361基,每基杆塔施工规模较小,施工时间较短,各施工点分散,且通过采取对杆塔施工区及交通路面洒水、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防尘、降尘措施后,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尾气对沿线居民点影响很小。2声环境影响输电线路施工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新建线路塔基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具有间断性和暂时性。线路经过居民区附近时,项目施工要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塔基挖掘时在施工边界设置围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并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将牵张场、材料场远离村庄设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施工时段,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线路各施工点分布零散,施工量很小,施工时间短,且施工过程具有短期性和暂时性,其对周边的影响也将随着线路施工的结束而终止。因此,本工程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较小。本工程各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均在站内预留场地上进行,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无需大型施工机械,且通过合理布局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隔振垫等措施,可以使施工场地的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3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等,生产废水主要是水泥、混凝土搅拌所产生的废水,本工程施工规模较小,各变电站仅分别扩建一至两个220KV出线间隔及相应的配电装置,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量极少;线路的施工点较为分散,生产废水量极少。施工人员人均生活用水量约为015M3/D,污水排放系数取08,各变电站扩建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为15人,则生活污水量约为18M3/D;线路施工人员约为50人,则生活污水量约为6M3/D。本工程不设置施工临时生活区,变电站及线路施工人员均租住附近村庄房屋,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水系统,不单独排放,对沿线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很小。本工程线路需跨越柳江,跨越河流处采用一档跨越,塔位均设在洪水位以上,跨越点均位于河流一级阶地上,距离河岸较远,且每基杆塔的施工废水量极少,并通过在靠近河道的塔基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基坑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用装土麻袋拦挡,施工期禁止向河流排放污废水、倾倒弃渣等措施,线路施工活动不会影响到柳江水质。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41生活垃圾本工程变电站扩建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为15人,线路施工人员约为50人,按05KG/人D计,则最大生活垃圾产生量325KG/D,生活垃圾通过沿线村镇垃圾收集箱收集,及时清运或定期清理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42建筑垃圾本工程变电站间隔扩建基础施工多余土方为1692M3,主要为开挖表土,用于后期绿化覆土,无永久弃渣。施工场地多余的建筑材料分类回收、建筑垃圾统一清运至指定的处置场所,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线路工程每基杆塔的多余土方量很少,约28M3,施工结束后剥离表土和部分弃土用作绿化和复耕覆土,多余挖方施工后期平铺于塔基连梁内,不形成弃渣;多余的建筑材料及时回收,建筑垃圾收集搬运出施工场地至指定的地点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很小。5水土流失本工程变电站间隔扩建总占地面积1587HM2,需挖方4033M3、填方2341M3,临时弃土1692M3,用作后期站区绿化覆土;输电线路总占地7737HM2,总挖方量50898M3,填方量40790M3,余方10108M3,余方用作绿化和复耕覆土,多余弃方回填于塔基连梁内,不产生永久弃渣。本工程施工期间,站区建构筑物及线路塔基基础开挖和堆放的土石方由于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会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水保措施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如对站区裸露地表及时进行整治绿化,临时堆土进行挡护等;在杆塔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基坑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用装土麻袋拦挡,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等)及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加强管理,在堆料场周边设置人工挖排水沟;输电线路产生的临时弃土部分用于绿化覆土,其余土方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基面遗留的土石进行清理,对裸露在外的地面进行硬化或绿化等。通过采取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确保工程安全进行,减少对水土资源的破坏。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电磁场影响11变电站间隔扩建电磁场影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220KV变电站和500KV变电站内主变压器旁以及配电区内的电磁强度较大,但工频电磁场随距离的衰减很快,在围墙外的电磁场强度已较弱。本期工程仅对变电站扩建220KV出线间隔,添加少量电气设备,220KV配电区扩建端的电磁场有所增加,但站区总体上的电磁场影响变化较小。根据区内变电站的监测结果及本项目监测结果,220KV变电站的220KV配电区边界电磁场强度分别低于4KV/M、01MT的标准限值,220KV变电站的220KV配电区边界的无线电干扰低于53DBV/M的标准限值,500KV变电站的220KV配电区边界的无线电干扰低于55DBV/M的标准限值。各扩建变电站的扩建间隔侧围墙外1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其间隔扩建的电磁场影响很小。综上分析,各变电站扩建后其边界外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分别能够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限值,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12输电线路电磁场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电磁场影响预测主要采取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121理论计算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以及无线电干扰影响预测计算,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附录A、B、C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本工程新建线路等级及架空模式为220KV单回线路、220KV双回线路(本期单边挂线)和220KV双回线路。由于220KV双回线路(本期单边挂线)远期为双回路双边挂线,因此本次评价仅对220KV单回线路和220KV双回线路进行预测。1211220KV单回线路直线塔架设时产生的电磁场影响一般比转角塔大,又由于转角塔挂线点不宜确定,本次评价选用横档最大的2F1W2Z4直线塔进行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理论预测计算,能较好的反应出本线路电磁场影响情况。预测结果如下1)工频电场本工程典型单回直线塔下方电场强度较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先略微下降再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最后衰减为本底值。根据计算本条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11KV/M,出现在线路中心外侧9M处(边导线外055M处);在距线路中心14M(边导线外555M)以外区域的电场强度均低于4KV/M的评价标准限值。本工程单回路段线路边导线40M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220KV单回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对沿线电磁环境影响较小。2)工频磁场本工程220KV单回路直线塔线路中心下方磁感应强度最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为本底值。工频磁场最大值为0051MT,出现在线路中心处,远小于01MT的评价标准限值。因此,220KV单回线路产生的工频磁场对沿线电磁环境影响较小。3)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由于电晕放电,对低频段的无线电产生干扰,由预测计算结果可知,2F1W2Z4型塔下方无线电干扰场强在线路中心处最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先略微下降再上升到一个峰值,然后逐渐衰减至本底值。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的要求,220KV送电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离地15M的05MHZ无线电干扰值应小于53DBV/M,本工程220KV单回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线路中心外2845M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为3011DBV/M,小于53DBV/M的评价标准限值,因此本工程220KV单回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沿线影响很小。1212220KV双回线路220KV双回线路选用横档最大的2F2W2Z5直线塔进行线路的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理论预测计算,能较好的反应出本线路电磁场影响情况。预测结果如下1)工频电场本工程典型双回直线塔下方电场强度较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最后衰减为本底值。根据计算本条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599KV/M,出现在线路中心外侧6M处(边导线内035M处);在距线路中心10M(边导线外365M)以外区域的电场强度均低于4KV/M的评价标准限值。本工程双回路段线路边导线40M范围内无居民点,220KV双回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对沿线电磁环境影响较小。2)工频磁场本工程220KV双回路直线塔线路中心下方磁感应强度较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上升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最后衰减为本底值。工频磁场最大值为00373MT,出现在线路中心3M(边导线内335M)处,远小于01MT的评价标准限值。220KV双回线路产生的工频磁场对沿线电磁环境影响较小。3)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由于电晕放电,对低频段的无线电产生干扰,从预测计算结果发现,2F2W2Z5型塔下方无线电干扰场强在线路中心处较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先上升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至最小值。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的要求,220KV输电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离地15M的05MHZ无线电干扰值应小于53DBV/M,本工程220KV双回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线路中心外2635M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为3251DBV/M,小于53DBV/M的评价标准限值,因此本工程220KV双回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沿线影响很小。122类比监测分析为更充分说明本输电线路工程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验证模拟理论计算的准确性,本环评选择已建的兴平变接河池六圩I220KV线路工程单回路和双回路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强度检测结果进行类比分析从类比监测结果可知,兴平变接河池六圩I220KV线路的单回路段线路下方及双回路段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磁场和05MHZ频率下线路边导线20M处的无线电干扰值均低于4KV/M、01MT和53DBV/M的评价标准限值。比较分析类比监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实测的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的分布变化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实测工程的监测数值比理论计算值要小,最主要原因是监测点导线对地高度大于理论计算的取值,随着挂线高度的增加,线路下方的电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值将迅速减小,另外与线路径济输送容量和周边环境影响也有关。虽然类比监测数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略有差异,但类比监测数值的分布变化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基本上能反映本工程线路实际产生的电磁场、无线电干扰水平及其影响程度。综上分析,本工程评价范围内线路下方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都能达到相关标准限值的要求。工程沿线各微波通信站、电视差转台、雷达站、导航台站均远离线路。因此,新建线路运行后,对沿线的环境影响较小。2、声环境21变电站扩建声环境影响变电站在运行中,噪声源主要是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产生连续性或间歇性的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本期工程各变电站仅扩建出线间隔,不增加大噪声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扩建后其边界噪声变化较小,仍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22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线路投入使用后,噪声源主要是220KV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无规则噪声以及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根据与本工程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兴平变接河池六圩I220KV线路工程的实际类比监测结果,220KV单回高压线路下方的昼间噪声水平为453DBA,夜间噪声水平为426DBA,220KV双回高压线路下方的昼间噪声水平为486DBA,夜间噪声水平为427DBA,均达到声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