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_第1页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_第2页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_第3页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_第4页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学校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室名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中心负责人陈亚军覆盖学科专业教师教育各专业中心所在地综合实验大楼中心网址HTTP/2186128213联系电话08172568077仪器设备总值780(万元)申报日期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四川省教育厅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2、“中心所在地”是指中心所在学校具体校区、楼层的位置。3、“仪器设备总值”是指单价在人民币800元以上(含800元)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4、“教学简况”中数据均为本学年度实验教学的数据。5、“教材建设”指现用实验教学教材情况。6、“近五年”指2003年2007年相关的数据。“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1)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所属学科名称教育学隶属部门管理部门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成立时间1993年中心建设发展历程西华师范大学建于1946年,是历史悠久的师范院校之一。60余年来,学校秉承“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遵循“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方针,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和优势,为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形成了“负重自强,铸魂励教”的办学特色,是四川省教师教育和四川省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校历来重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建校不久就建立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各教学单位有相应学科的学科教学论教研室等机构。早在1956年4月29日光明日报就针对我校(原四川师范学院)面向中学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文章联系中学教育实际的经验。1984年,学校建立计算中心、电化教育中心,1986年修订的教学计划中,把“教师职业语言”(普通话)、“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版画(美术)、电化教育等课程纳入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规定只有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教育实习,1993年,我校设立师范技能办公室、语言文字办公室和师范技能教研室,1998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四川省高校中率先建立校(院)级“微格实验室”。在新世纪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依托“部省共建”项目计算机网络与教师资源利用,整合“微格教学实验室”、“教师职业语言训练”(普通话)、“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训练、版画(美术)、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实验(实训)室成立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面向全校26个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承担其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任务,包括教师语言训练、教师书法训练、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学科教育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训练、学科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训练和教师发展与心理健康训练等。近四年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和投入的校级训练中心,特别是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支持下,2007年迁入学校新校区综合实验大楼,训练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和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对我校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针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改革了实训体系。在理论上,突破了我国原有教师教育培养培训相分离的封闭的观念与模式,提出了“三个一体化”的新理念,形成了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互动、校内校外结合、职前职后衔接的一体化互动机制,构建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式和运行机制,探索了促进专业化教师的人格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一体化教师教育理论框架的雏形。姓名陈亚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04民族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位硕士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通讯地址四川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邮编637002电子邮箱SCNCCYJ163COM联系电话08172568077中心主任教学科研主要经历1、近五年主要教学经历1承担本科学生现代教育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2承担研究生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3承担指导教育实习、本科毕业设计等工作;2、近五年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1“改革高师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开放型创新人才”,四川省教改项目(川教函2001238号),01年05年2“高师电子类本科专业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改项目(川教函2006511号),06年08年3“高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校级重点教研项目(本校),0305年3、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1世界银行贷款科研项目“普通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主研人员之一,99年通过世界银行组织的专家组鉴定。(19971999年)2教育部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21世纪藏汉高等数理教育比较研究”查之彦教授主持参研人员之一,已结题。(19982001年)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多值逻辑系统的PETRI网分析研究”项目,主研人员之一。20022005年,项目编号2002A105,已结题。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DFSDFS级联的扩展编码研究”,主研人员之一。(20032005年,项目编号2003A102),已结题。5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基于EM算法的图象语义规则模型的研究”,项目主持人。(20042006年,项目编号2004A102),已结题。6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主持人。(20072009年,项目编号07ZA127)。7四川省教育厅重大科研培育项目“基于GABOR变换的SVM混合模型表情识别系统及应用研究”,项目主持人。(20072009年,项目编号07ZZ035)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2)教学科研主要成果1、主要科研成果近几年来,先后在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电子技术应用等核心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二篇被EI检索。2、主要教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1教学研究成果“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共五人,本人排名第四。22000年教学研究成果“原子物理学计算机辅助教育(CAI)的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共五人,本人排名第二。32004年教学研究成果“高师非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共五人,本人排名第三。52004年教学研究成果“改革高师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开放型创新人才”获西华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主持人。42004年教学研究成果“基于分型教育的高师物理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获西华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共五人,本人排名第四。姓名康健性别女出生年月19687民族汉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位硕士毕业院校四川师范学院通讯地址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637002电子邮箱FKFKJ126COM联系电话08172568230教学科研主要经历教学1主讲精品课程语言学概论、教师口语的理论和实验;2主讲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修辞学、现代汉语词汇研究;3主讲外国留学生实用汉语、汉语口语;4承担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和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任务;承担全校和南充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培训任务;5指导实习试讲98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46篇;6指导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10人,教育硕士5人。科研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1省教改项目“以测促研、以研促教,全面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2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适应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推进师范学院汉语系列课程的改革”;3校级项目“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向科学的思考”;“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研究”;“近代汉语专书专题语法研究”;“全球化语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等等。中心副主任教学科研主要成果教学1主讲的语言学概论课程2006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推荐参评省级精品课程。22次评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次评为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1次学校特聘教学岗;2008年,评为西华师大教学标兵。3参编著作一部口语表达教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另外对巴蜀文化大典进行了拼音审定。目前正撰写四川省语委组织的教师实用口语一书。41997年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科研1主研的省教改项目“以测促研,以研促教,全面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获省政府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2篇获南充市社科联优秀论文奖。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年龄人数1110124412183373756岁中心专职人员占总人数比例2973270332431081108132434865811100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3)实验课程名称实验(训)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学科教学论124265008160860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14265008151024现代教育技术13265008132400教师语言(普通话)24265008215600教师书法17265008165300班主任工作艺术16265008110860板书与版画9265008128500教师教育发展与心理健康14264875165300教学简况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环境条件265087678098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主编参编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教材建设168111近五年经费投入数额、来源、主要投向2003年,学校投入60万元用于建设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室;2004年,学校划所拔专项实验费120万元新建4个语言训练室;2005年,学校划所拔专项实验费100万元用于扩建微格系统设备;投入20万元更新普通话、三笔字培训与测试设备;2006年,学校投入20万元用于建设礼仪、形体训练室2007年,学校投入80万元用于实验室环境改造。此外,学校每年投入20万元常规经费用于实验室运行和维护。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近五年来,中心人员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具体情况见附件二、三、四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4)中心成员简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陈亚军男196504硕士主任教授物理学15中心管理、理论与实验教学专职实验中心2康健女196807硕士副主任副教授中国语言文学15中心管理、理论与实验教学专职文学院3翟启明男195104学士教师教授中国语言文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文学院4陈文存男196501硕士教师教授外国语言文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外国语学院5高青兰女196303学士教师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政治与行政学院6李东风男196710学士教师副教授美术学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7赵大刚男197008学士教师讲师音乐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音乐学院8刘立新女195704硕士教师副教授历史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历史文化学院9李卫平男195602硕士教师教授物理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10鲍正荣男195305大普教师教授化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化学化工学院11汤强男197508博士教师副教授数学6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数学与信息学院12唐韵女195309学士教师教授中国语言文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新闻传播学院13曾晓舸女197012硕士教师讲师中国语言文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文学院14朱成勇男197102学士教师讲师中国语言文学12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文学院15杨小平男197106博士教师副教授中国语言文学10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文学院16薄守生男197808博士教师讲师中国语言文学6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文学院17刘清扬男196510学士教师教授艺术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18郝士满男196908学士教师讲师艺术14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19林婥琴女198105硕士教师讲师艺术3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20李宏雷男197804学士教师助教艺术2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21陈龙生男195103学士教师高级实验师艺术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22刘利才男196308学士教师教授思想政治教育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人事处23唐柏林男196310学士教师教授思想政治教育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美术学院24邹霞女196308学士教师教授教育技术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5江玲女194912大普教师教授教育技术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6陈仕品男197710博士教师讲师教育技术学10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7杨海茹女197902硕士教师讲师教育技术学6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8舒波男197806硕士教师讲师教育技术学6理论与实验教学兼实验中心29李雪平男196702博士教师副教授心理学15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0康钊男196811硕士教师讲师心理学4理论与实验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1杨旭华女197712硕士教师讲师工学4理论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2韦油亮男197911学士教师助教教育学6理论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3冯光伟男196708学士教师副教授教育学5理论教学兼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4唐晓平男195909学士教师副教授理学15中心管理实验教学专职实验中心35王锦男196302学士教师副教授理学15中心管理实验教学专职实验中心36邱乾西男196409实验室主任实验师15实验室管理专职实验中心37周智勇男197503实验员中级工10实验室管理专职实验中心38李青男198203实验员初级工3实验室管理专职实验中心2实验教学(1)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211实验教学理念西华师范大学秉承“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历来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原则培养学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性的人才,而学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实验教学的改革作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实验教学为人才培养服务,实验教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实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一致。树立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服务教育、优化基础、重视实践、和谐发展”的实验教学观念。教师职业技能教学理念发挥师范院校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优势,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理论教学、实训、测试教学队伍融合为支撑,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环境,构建满足大众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体系。21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我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教师教育是我校的主体和优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作为面向全校所有教师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相关实训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满足教师教育的需求。通过个性化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训场所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大众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以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深化实验(训)教学体系和实训内容改革,完善实训课程体系,把中心建成综合性、高水平、开放型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为先导,确保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根据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保证知识传授与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我们的改革思路是以开放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以形式多样、多层次、模块化实训项目为基础,以优良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支撑,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教师教育能力为核心,满足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技能训练新体系。214实验教学改革规划及方案学校从教学工作规程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教学过程的监控、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出台相应的系列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学校尤其重视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校就把普通话和书法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继而开设“教师口语”课。从90年代起,又将计算机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列为公共必修课,加强学生的现代教学技能训练;每年坚持对新生进行普通话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专门辅导;注重对师范生的三笔字、普通话、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校还不断强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现代教育科学素养。通过2007年学校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年”主题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在建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时,注重完善实验室功能区分,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室、微格教室、中心机房、语音实验室、心理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实验室。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每个实验室配备专业教师至少1名,兼职教师多名,指导学生实验操作。(1(在实训课程体系上,实行分层次、模块化教学针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样性、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情况,设置基础型训练、综合设计型训练和个性化训练项目等三个层次的实训模块。第一层次基础训练由演示、临摹、必做和选做等训练项目组成,面向全校所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修养训练三个模块近百个训练项目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基本技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第二层次综合设计训练为限选实训,面向全校所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生必须选择完成规定数量的实训项目。该类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现场应对能力,开发学生的语言、书法等综合潜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个性化训练为选修实训项目,包括个性化创新型专题训练和个性化表演性训练,主要面向完成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教学环节的部分优秀学生。该层次实验项目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题目的研究性实验,侧重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在培养模式上,实行贯通式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适应学生多元化培养的需要,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时间贯通,从基础型训练、综合设计型训练和个性化训练项目等三个层次的实训模块到校外实习项目内容贯通,以及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到学科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能力贯通培养模式。(3)在教学内容上,保证语言、加强书法、强调综合、突出能力为满足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基础性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综合设计性训练、个性化训练项目,让学生掌握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内容安排上低年级着重基础训练,高年级着重专业技能训练和提高,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基本实现实验内容技能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改革目标。(4)在教学手段上,综合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利用现代化技术成果,建立虚拟实验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实验管理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电子教案、实验教学视频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在考核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的实训课程类型,采用测试、笔试、操作、现场模拟、软硬件作品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检验学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6)在队伍建设上,促进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队伍的融合,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机制为保障学生多元化教育和贯通式培养的有效实施,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加快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的融合,鼓励非训练中心编制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参与实验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机制。215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和支撑条件西华师范大学始终把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之一,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了做好实践性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在制定校、院两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时都专门列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规划。如西华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西华师范大学仪器设备管理暂行条例、西华师范大学文科校内非师范类实训室建设规划等。(1)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实验教学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审定全校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教改立项等。(2)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建设规划。其中,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建设列为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先后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700余万元,不断补充、更新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及实验设备,建立了实验中心网站及网上辅助实验教学系统。(3)在教师队伍方面,学校为中心设立了实验骨干教师岗位,鼓励和吸引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在岗位津贴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调动了从事实验教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4)为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学校设立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研究和新实验开发研究专项基金、个性化实验基金、大学生创新研究专项基金等。对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5)学校还严把实验教学质量关,成立了“实验教学督导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座谈、检查等形式,负责对全校实验教学进行质量监督。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教师教育训练中心承担全校研究生、教师教育各专业本科生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的实验实训任务,每年5000余人。训练中心工作量饱满,开放运行,高效有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以2007级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序号本科专业名称人数序号本科专业人数1教育学13014应用电子技术教育902心理学11115化学2503小学教育8416科学教育594学前教育9017生物科学2355教育技术学7018地理科学2296汉语言文学603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87对外汉语3520音乐学1708历史学18321舞蹈学439历史学(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3922美术学21010英语42523思想政治教育40711日语2624体育教学14712数学与应用数学54225教育学硕士9813物理学30626教育硕士2382实验教学(2)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学校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从教基本技能。1999年开始实行创新学分制,支持学生学习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知识,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以及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并给以相应的学分。从1992年开始,实行大学生科研课题资助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拓展开放内容和学生参与面,扩大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通过采取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和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功能,为学生毕业论文和科研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学校现有4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增强能力和提升素质。2005年,大风文学社荣获四川省十佳明星社团。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教学与科研资源,逐步形成以加强教师教育人才的规范化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体系,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注重课程体系结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修养训练等多层次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23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强化综合、引导创新、突出能力”的原则,构建了“21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贯通式培养的训练模式。“21”即面向大众化教育的基础型训练、综合设计型训练两个基本层次和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个性化训练项目一个提高层次。贯通式培养即时间贯通实现实训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贯通;内容贯通演示、临摹、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到个性化项目的贯通;能力贯通基本能力、综合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贯通。“21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贯通式培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多元化培养的目标,保证学生大面积成才,强化优生培养,促进拔尖生脱颖而出。在实训内容改革方面,体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大众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比赛相结合,保证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的四个结合表现为理论教学与训练相结合首先通过建立了理论课教学队伍与实验课教学队伍合一的机制,有力地促进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结合,其次通过在实验中心建立理论课与实验课一体化的学生学习中心,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验训练的紧密结合。通过开设的演示、临摹和在训练中心实验室进行讲解,使学生与实验室零距离接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实训打下基础。大众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前两个层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后一个层次面向优秀学生和有兴趣爱好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临场发挥能力、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21的实验教学体系体现了大众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作为一个以教师教育为主题和特色的学校,中心依托各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及时注意把最新教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及时更新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课内训练与课外比赛相结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相关课外活动,针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样性,满足全校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具体兴趣和能力情况,通过举行演讲比赛、板书比赛、课堂艺术比赛、才艺展示、主题班团会等活动,缩短从新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过渡时间。232训练课程体系与实训课程传统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从形式上看,分为校内的教学实训与校外的教育见习、实习,且截然分开进行;从内容上看,仅仅局限于教师基本功的匠人式的训练,把教师的成长放在了教师岗位上,缺少了对教师思维的训练。在目前的信息时代,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并能在各种复杂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探索和不断创新,因此,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校建设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优化和重组了实训课程体系与结构,科学地设置相关课程实训项目与内容,逐渐构建起了具有一定前沿性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从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训练、教学技能的训练,到教师职业修养的养成,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实训课程覆盖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健康训练、心理测量、教师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法训练、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师礼仪形体训练、教育科研及心理咨询等课程,具有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特点,为师范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也符合现代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素质需要。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训练的基础性,既着力于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术”能,以便就业、谋生乃至创业;又着眼于通识教育,使学生掌握综合性质的“道”能,以便融通、深化与活化知识,进而构成和谐完善的教师教育训练体系。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个板块(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板书与版画、教师书法、教师语言、教育心理、班主任工作艺术等课程模块。为促进学生在学习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加强自身师范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具备全面的过硬的从事基础教育的基本功,学校从2000年开始实行师范技能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制度,开设了“班主任工作与德育艺术”、书法、教学板书与简笔画等课程。要求学生在实习之前必须通过“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外语水平测试,达到国家对中学教师技能规定的要求,同时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校内试讲,否则不安排教育实习,不能毕业。每年举办一次中学校长论坛或讲座,每年邀请中学特级教师等上示范课。举办全校性的学生课堂教学比赛届。一些学院,如文学院举办的“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历史文化学院设立“师范技能教研室”、开展师范技能“五个一”工程、政法学院举办的“政法之光”摩拟法庭、音乐学院开展的师范技能“五项”训练等活动对学生技能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个板块(教师学科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论,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模块。学校加强教育类课程建设,构建合理的、科学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模式,包括理论性、技能性、实践性三大课程群,开设形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在开设时间上做到大学四年不断线,使学生明确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制作动植物标本”竞赛、物电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每年举办的“课件”设计大赛、计算机科学学院开展的“电脑文化节”等专业主题活动,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三个板块(教师职业修养训练)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方法、音乐欣赏、形体训练、礼仪训练等课程模块。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建构包括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程、教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等在内的具有基础性、交叉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提升教师素养类课程体系。旨在根据学生个体的成才需要,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同时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完善学生的个性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233教师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名称教师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名称及其分布如表所示(见附件一)。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24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方法体现开放性与科学性的结合1实施开放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新模式。开放式实训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已进行了多年,深受大学生的欢迎,许多同学利用节假日到训练中心来进行开放式实训。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预备性实训与测评、必做实训项目、设计性实训项目、综合性实训项目、研究性实训项目、仿真性实训、选做实训等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已经将开放式实训纳入实训教学计划,列入教学大纲和考核范围。如研究性实训阶段,训练中心对学生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放,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全部开放。学生不但能够充分利用训练中心资源和场所进行实训,而且可以随时到训练中心与老师讨论问题,交换意见,解决研究性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全开放式的实训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2采用讨论式互动教学模式,全方位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实验前,指导教师讲解有关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通过讨论式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课结束前,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原理、方法和测试手段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作一些介绍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并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查阅和分析资料,自我深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针对个性化培养的需要,自主性的实训项目实行导师制。针对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我们选取部分难度大、开放性强的设计性、研究性的实训项目实施导师制。4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中实施导师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研究性实训中的各个环节,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训练中心的教学资源,按照因材施教原则,给予学生个性化教育与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通过指导学生选题、开题、初研、实验、总结答辩、撰写论文等教学环节,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学到许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培养了科研能力,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有利于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起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和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4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训练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242在教学手段上,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利用现代化技术成果,建立虚拟实验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实验管理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电子教案、实验教学视频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制定实训目标化管理体系。在每一个实训项目上,不仅明确教师的职责,而且明确了学生所要承担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到“教有目标,管有标准”,既有共性的目标化管理,又有个性化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大纲,切实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2建立了师范专业学生实训管理系统。包括普通话的计算机训练系统、微格教学自动录播系统等各种模拟实训项目及实训数据均与计算机终端相接,计算机自动分析实训效果,供实训教师和学生自主查询。3建立丰富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校园网内,可以随时查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资源库中的名师演讲、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百家讲坛、音乐欣赏、艺术鉴赏等教师职业技能实训网络资源。243实训考核从教学目标出发,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实训课程类型,采用测试、笔试、操作、现场模拟、软硬件作品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检验学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技能性实训项目,如教师语言、教师书法、板书与版画等,采用测试定级的考核方法;对于能力性实训项目,采用平时成绩操作考试、评委评分定级的方法;对于研究性实训项目,采用平时成绩操作考试答辩成绩、评委评分定级的方法。只有达到初级水平之后方能自选高一级的实训项目。实践证明这种评价办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受到学生的赞同。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第一,有完备的实训大纲。所有的实训课程都有实训大纲,由于学生的学科专业不同,所以,每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在强化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学科的自身特性。如,学科教学法的大纲,就与其专业结合得很紧密,主要是专门训练其学科的教学能力。第二,重视教材的选用。实训中心建立了教材选用制度,要求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尽量采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重点大学编写的优秀教材,只有特别优秀的教材,才允许选用三年以上的教材。第三,中心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根据实际情况自编实训教材或自编教学课件。中心实训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种教材共16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自编教材情况如附件三。3实验队伍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支撑,其队伍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教师队伍和实训技术队伍的稳定与提高是保证教师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质量和实训中心建设水平的关键,学校历来重视实训教学队伍的建设,将其视为实训室建设的核心,根据学校总体的人才发展战略,结合目前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在岗位设置、技能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和吸引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组建了由富有理论和实训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作为主干学科带头人,年轻教师和实训指导人员加入其中的实训教学团队。同时还从我校众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中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中学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和教育专家作为中心的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实践队伍和科研队伍互通的高素质实训教学力量。从建制上彻底改变了过去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科学研究相互分离的弊病。1实验队伍建设规划(1)以现有的高级职称教师牵头,老中青结合、实验技术过硬的实验教学队伍为基础,继续培养和引进一批实验教学骨干,充实和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2)新进入实验教师队伍的人员,一般应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要由学校组织进行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使现有技术人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3)实验教学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实验技术水平,而且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因此,实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应当并重,促进实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2实验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对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与使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订相关政策措施(1)进行实验室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分级管理、注重绩效”的岗位聘任与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实验技术岗位聘任办法,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对教师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上课质量由学生无记名打分、教辅人员评定和中心领导评定三部分组成。实验教师必须在实验课前做预备实验,上课时不离岗、串岗,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同样,教辅人员的考核是由平时表现、实验教师评定和中心领导评定三部分组成。(2)培养与使用并重,努力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敬业精神。对中心实验室人员,既要使用,又要培养,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实验教学要求。具体措施有鼓励现有实验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组织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一起参加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研制了多套新的实验装置,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科研开发工作,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3)坚持教授参加实验教学,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根据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把为本科生实验教学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必须连续两年参加本科生实验教学,否则不得再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建设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组建以后,按照“稳定、吸引、培养”的原则全面加强实训队伍的建设,以“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一专多能型人才”为实训教学队伍培养目标,构建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中心制定了针对不同人员的梯队培养计划,包括业务能力培养、学历培养和职称培养等;对青年教师进行多方面、多课程的培养,一方面积极鼓励他们进行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进行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同时,训练中心也通过更新实训内容、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在岗培训和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措施,保证训练中心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的教学队伍主要九个部分构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训教师、教师语言实训与测评教师、教师书法、板书与版画实训与测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训教师、学科教学论教师、艺术欣赏教师、礼仪与形体训练教师以及训练中心管理与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目前中心有现有专兼职教师37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6人,约占1622,3039岁的有11人,约占2973,4049岁的有15人,约占4054,5059岁的5人,约占1351;有教授11人(约占2973),副教授10人(占2703),讲师12人(约占3243),助教2人(约占541);有博士研究生4人(约占1081),硕士研究生12人(约占3243),本科18人(约占4865)。在年龄结构中,3049岁的有26人,约占7027,年龄结构合理;在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22人,占5946。这是一支层次结构科学合理,热爱实验教学事业,自愿奋斗奉献,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实验教学团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实现科研教学学习一体化。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教风实验教师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风。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精心安排每一次实验教学工作;对于首次上岗的教师,要求试讲、试做和亲自处理数据;实训前,认真备课,要先做好预备实验,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实验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到实验室,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并在预习报告上签字,就实验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对学生提问,就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指导。实验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明学生实验报告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和训练中心均成立了专门教学督导小组,对训练中心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学校和训练中心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每学期以学生为主对所有任课老师进行一次教学效果调查和考评,每一学期组织12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教师热爱实验教学,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形成了良好的教风。近年来,先后多名教师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如唐韵、康健等老师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江玲老师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等。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学校通过在职培养和人才引进,造就了一支学科专业较全、学历职称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年龄层次合理、学术思想活跃、适应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教师和工作人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维修实验设备,保证实验室开放。利用晚上、节假日到实验室帮助学生解决在开放式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培养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艰苦创业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近5年来先后共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或者参与编写教材以及著作共16部,主研或参研国家级、省级课题近20项,获得了30余项各类奖项,中心现有12个省部级在研课题。4体制与管理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成立时间、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实验中心建制中心实行校、中心二级管理,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实验室主任1人。中心主任由学校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建设管理工作和全院的实验教学工作,负责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中心整体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建设目标,申报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组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实验教材建设;负责实验队伍建设及人员的引进、培养提高工作;负责实验人员的聘任。中心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制定实验经费使用计划,仪器设备、耗材的采购、固定资产(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