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玲)四年级上语文学科电子教案编写_第1页
(周晓玲)四年级上语文学科电子教案编写_第2页
(周晓玲)四年级上语文学科电子教案编写_第3页
(周晓玲)四年级上语文学科电子教案编写_第4页
(周晓玲)四年级上语文学科电子教案编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学设计学校二小第一、二单元(127课时)课题观潮课型精读课文课时2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过程与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重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简介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2、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后提问。理解词语人声鼎沸。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师答疑。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4教师抽查并总结。(三)析字形,写生字。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三、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塘江大潮。二、理清文脉三、讲读第1、2自然段四、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明读喜欢的段落。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二、激趣导入,引出壮观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板书1、观潮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教学反思写景文章图片直观了解,更入情入境。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型阅读课时1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目标1教具难点目标1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1(出示地图)让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青藏高原,在这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儿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2谈话引入3教师出示图片4读题质疑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四、总结内容,内化语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色奇异、壮丽教学反思在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主动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从到”这样一些有特色的句子,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课题鸟的天堂课型精读课时3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过程与方法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教具难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三)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读准字音“颤”CH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2)用“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那么,鸟的天堂在哪儿呢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2揭题,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第一段。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2学习第二段(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线划出来。(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出示投影片1(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6)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三)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围绕重点,学习表达(二)目标完成过程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三)总结扩展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四)布置作业1摘抄佳句。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第三课时(三)深化中心,迁移教育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四)拓展延伸、激情写作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板书“鸟的天堂”第一次榕树大茂盛美鸟的天堂第二次鸟多欢教学反思如果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这节课会失去很多光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生问题的提出正好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个性需求的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课题4火烧云课型阅读课时2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感受火烧云的美妙。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地兴趣。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教具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生欣赏。2、课前小知识二、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三、自读课文,理清顺序四、学习第一部分课文五、学习第二部分课文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小组讨论,交流。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读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回归整体,升华美1、学完了课文,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赞美火烧云呢一、学习第三部分课文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理解恍恍溜溜二总结全文。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三、课堂总结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1)火烧云真是太美了(2)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3)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像插上了翅膀。三、小结火烧云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绚丽多彩。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早晨、中午、傍晚还是深夜,时时展现着他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随时带着一双会欣赏的眼睛,我们的世界是很美很美的。板书火烧云颜色多形状怪教学反思在教学这篇美妙的课文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大家感受美、热爱美的思想修养。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综合课时5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过程与方法1、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提出具体要求,提供例文参考,让学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和描写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重点目标1教具难点目标2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第二课时习作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三课时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第二、三课时主题一处自然景观一、明确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二、习作指导1、回顾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2、想一想打算从哪几方面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三、独立试写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四、例文欣赏修改习作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大家共同评议,修改习作。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第五课时一、趣味语文二、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2读读记记3听写词语例文1、晚霞例文2、春雨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板书语文园地一(1)介绍是什么。2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3)怎样形成的。(4)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教学工作的价值要求;要满足学生即时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课题5古诗两首课型古诗课时2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读懂诗句的意思。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目标2、3教具难点目标2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一、揭题二、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4品读悟哲理。5就读成诵。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板书题西林壁看庐山变幻莫测千姿百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反思古诗两首的反思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疗国欣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梁乐儒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蒙哲平站起来问“张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型精读课时3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重点目标1教具难点目标2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一、猜谜导入1、上搭架,下搭架,一条条青龙架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一颗颗珍珠架上挂。(葡萄)师丝瓜、葡萄它们是藤蔓植物都需要借助架子才能往上爬。但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认识另外一种藤蔓植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物它不需要借助架子也能往上爬。板书课题爬山虎,齐读课题。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第三课时二、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第三课时一、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二、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三、拓展文本,课堂延伸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板书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学反思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的关注点,精心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在体验课文时才会真情流露,全情流露。课题7蟋蟀的住宅课型精读课时2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读自悟、自主合作理解课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具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第二课时三、换角色,指导说话。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2、学生准备后,发言。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五、看文章,做练习。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四、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全用上)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板书7蟋蟀的住宅不随遇而安工程伟大不辞辛劳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关注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自己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妨用生活中的语言,形成潜移默化。从而间接加快学生语言进化的速度,形成语言个性。课题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型阅读课课时2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加以辅导。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魏格纳对科学的执着精神。重点目标3教具难点目标3幻灯片教学程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第二课时一、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第一课时二、出示自学要求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呈现精神大振端详叩开枉费心机凹进起源资料浩如烟海静谧宁静大陆漂移二、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板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产生大陆漂移的假想验证假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教学反思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题语文园地二课型综合课时5首次备课人周晓玲二次备课人周晓玲知识与技能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会僧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完成“口语交际”时,引导学生看画面,提供例文参考,培养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完成习作时,提出具体要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习作。3、通过自读自悟,完成其他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观察的乐趣。2、从成语故事中懂得人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然后再主动去做。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