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习题库带答案_第1页
中医外科学习题库带答案_第2页
中医外科学习题库带答案_第3页
中医外科学习题库带答案_第4页
中医外科学习题库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一、选择题1有关中医外科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A殷商B周代C东汉D晋代E隋代2在我国医学史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A春秋B战国C周代D东汉E西汉3我国最早用全身麻醉进行外科剖腹手术的名医是A扁鹊B刘涓子C华佗D陈实功E吴谦4有外科鼻祖之称的我国名医为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刘涓子E陈实功5华佗所处的朝代是A殷朝B周代C汉代D战国时期E东汉末年6陈实功所处的朝代是A战国时期B汉代C晋朝D明朝E清朝7巢元方所处的朝代是A春秋时期B汉代C隋朝D明朝E清朝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五十二病方B诸病源候论C刘涓子鬼遗方D黄帝内经E外科正宗9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疥疮、漆疮病因病机的著作是A灵枢痈疽B五十二病方C诸病源候论D刘涓子鬼遗方E伤寒杂病论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A灵枢痈疽B刘涓子鬼遗方C集验背疽方D霉疮秘录E疮疡经验全书11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A张仲景B龚庆宣C华佗D陈实功E吴谦12集验背疽方的作者是A李迅B刘涓子C华佗D陈实功E吴谦13外科正宗的作者是A李迅B刘涓子C王肯堂D陈实功E王维德14首载阳和汤、小金丹并创立外科阴阳辨证法的著作为A灵枢痈疽B诸病源候论C千金方D外科全生集E疡科心得集二、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医师分工中的“疡医”主治_疡、_疡、_和_疡。2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医生是_有外科鼻主之称的医生是_世界上第一位给病人作全身麻醉的我国医生是_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_最早专论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_我国第一部专论梅毒的专著和作者分别是_、_。3明清时期外科三大学术流派为2_、_、_其代表著作分别为_、_、_代表医家分别为_、_、_。4创立“阳和汤、小金丹”的医生是_创立“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理论的医生是_创立“紫雪丹、至宝丹”的医生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B5E6D7C8C9C10C11B12A13D14D二、填空题1肿溃金创折2医询华佗华佗刘涓子鬼遗方集验背疽方霉疮秘录陈司成3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4王维德高秉钧高秉钧第一章外疡一、选择题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A外感风温、风热B热毒、火毒C气郁、火郁D外感暑热E外感湿热之邪2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感六淫B感受特殊之毒C经络阻塞D情志内伤E外来伤害3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A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B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C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D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E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4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5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A胃气不和B胃失和降C胃阴不足D胃热壅滞E湿热火毒内生6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A乳房、胸胁B颜面C背部D手足E臀部7外疡的辨证应首辨A病因B经络C阴阳D部位E善恶顺逆8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C局部灼热与否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E脓液之有无9风肿的特点是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B坚硬如石C皮色发白微肿D漫肿宣浮E肿而木硬10痰肿的特点是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B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C肿块硬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D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E肿势平坦11湿肿的特点是A重按之如烂棉不起B软如棉、馒C3皮紧内软D肿而宣浮E肿如结核12寒痛表现为A胀痛B酸痛C痛而喜按D跳痛E灼痛13外疡辨有脓哪项最重要A疼痛剧烈B皮肤灼热C按之应指D脉来滑数E发热持续14外疡辨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是A判断病情轻重程度B判断外疡局部发展是否顺利C判断外疡的预后好坏D判断外疡的发展阶段E以上都不是15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色紫黑,惊悸时作,属A心恶B肝恶C脾恶D肺恶E肾恶16外疡五善中肾善的表现为A口和齿润B舌润不渴C指甲红润D唇色滋润E皮肤润泽17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A由小渐大B疮顶高突C掀红灼热D微红漫肿E根脚不散18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A精神爽快B身体轻便C言语清亮D舌润不渴E寝寐安宁19透托法的代表方透脓散的药物组成是A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川芎B黄芪、山甲、当归、皂刺、川芎C黄芪、桔梗、当归、皂刺、川芎D黄芪、金银花、白芷、皂刺、川芎E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桔梗20托里消毒散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下列哪组药物A人参、当归、川芎B自术、茯苓、白芍C金银花、皂刺、白芷D黄芩、苍术、赤芍E生黄芪、桔梗、生甘草21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A生石膏B熟石膏C升丹D白降丹E枯矾22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A葱姜汁调B酒调C菊花汁调D冷茶水调E醋调23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A冲和膏B金黄膏C生肌白玉膏D生肌玉红膏E青黛膏24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A太乙膏B回阳玉龙散C千捶膏D冲和膏E玉露膏25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A阳和解凝膏B冲和膏C太乙膏D回阳玉龙膏E玉露膏26首选砭镰法的疾病为A痈B下肢丹毒C无头疖D有头疽E附骨疽27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用A千金散B八宝丹C平胬丹D青黛散E黑虎丹28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A消、托、补B温、通、补C消、清、补D消、通、补E宣、清、补29暑疖的致病因素主要为A外感暑湿热毒B情志内伤C饮食不节D感受特殊之毒E外伤染毒430暑疖好发的对象为A中老年B儿童C青壮年D中年E青年31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疖病的症状A缠绵难愈B易于反复发作C多个有头疖发于一处D好发于项后发际及臀部E高血压者易患32发际疮常见于A多发性疖病B痈C暑疖D蝼蛄疖E有头疽33暑疖内治法的最佳代表方剂是A清暑汤B五味消毒饮C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34蛇头疔即西医所称的A甲沟炎B化脓性指头炎C化脓性腱鞘炎D掌中间隙感染E急性淋巴结炎35蛇肚疔患指的表现是A屈曲B伸直C外展D过伸E内收36最易伤及手骨的疾病是A蛇眼疔B蛇头疔C蛇肚疔D托盘疔E鱼际疔37蛇头疔成脓切开时,应做的切口为A指端背面纵切口B指端腹面纵切口C指端侧面纵切口D指端侧面横切口E以上都不是38红丝疔好发于A前臂外侧B上肢C小腿外侧D小腿内侧E颈部两旁39颜面疔成脓的时间一般为A23天B35天C57天D710天E1014天40颜面疔初期内治法的法则为A清暑解毒B清热化湿C祛风清热D清热解毒E清热泻火41颜面疔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B五味消毒饮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42下列不属蛇头疔的症状为A痛甚B肿而有头C成脓10天左右D易损伤筋骨E掀红灼热43手足疔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B五味消毒饮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44红丝疔局部治疗首选的是A鲜草药外敷B金黄膏外敷C玉露膏外敷D砭镰法E阳和解凝膏外敷45疫疔的疡形特点为A疡形如脐凹B疡大如梅李C溃口如蜂窝状D容易腐烂E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46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属于痈的特点A发病迅速B局部光软无头C红肿热痛D易肿易脓E易致陷证47痈的成脓期一般为A5天左右B7天左右C10天左右D2周左右E1月左右48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A臀部B面部C四肢D项背部E任何部位49有头疽的好发对象一般为A幼儿B儿童C青年D中年老E少年550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A“十”字形B“一”字形C梭形D对口引流E以上都可以51有头疽实证溃脓期一般在发病的A第1周B第23周C第3周D第4周E第34周52有头疽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B五味消毒饮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E普济消毒饮53有头疽溃脓期气虚毒滞证时内服方为A托里消毒散B五味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八珍汤E仙方活命饮54附骨疽的好发对象为A儿童B妇女C男性D青年E老年55附骨疽初期属于A阳证B阴证C半阴半阳证D虚证E寒证56下列不属于附骨疽初期的症状是A局部色白漫肿B疼痛彻骨C寒战D高热EX线上有骨膜阴影57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A2周左右B3周左右C1个月左右D2个月左右E半年左右58关于附骨疽的论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多见于儿童B初起即可见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C多发于四肢长骨D初起色白漫肿为阴证E溃后脓淋漓,不易收口59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附骨疽无关A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缓慢B好于膝部的称鹤膝痰C好于腰椎的称肾俞虚痰D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E好发于肌肉丰厚的深处,此处未愈,他处又起60流注属于A阳证B阴证C半阴半阳证D虚证E寒证61下列不属于流注的选项为A暑湿流注B余毒流注C瘀血流注D髂窝流注E痰湿流注62流注的好发部位为A头面部B手足部C上肢D下肢E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63流注的成脓时间一般为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64疽毒内陷的主要病机为A热毒炽盛B热入营血C痰火内扰D正虚邪陷E邪入心包65三陷证是指A内陷、火陷、虚陷B火陷、干陷、虚陷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E以上都不对66走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正虚B伤津C腑实D邪盛E表实67流痰的好发对象为A儿童及青少年B妇女C男性D青壮年E老年68流痰初期的主要症状为A潮热盗汗B颧红C疼痛D关节活动障碍E皮色不变、不肿,仅觉患处隐隐酸痛69下列不属于流痰成脓期的症状为6A关节肿胀B活动障碍C局部色红灼热D身热早轻暮重E盗汗、消瘦70流痰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阳和汤B二陈汤C香贝养荣汤D人参养荣汤E竹叶黄芪疡71流痰的好发部位是A四肢B肌肉C皮肉之间D骨与关节E躯干72瘰疬初期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A颈项、耳之前后结块如豆粒,数目不等B皮色不变C按之坚实,推之能动D全身高热不退E不痛不热73瘰疬痰核酿脓证治法为A理气化痰软坚B疏肝养血、健脾化痰C养阴清热、托毒透脓D温经络、化痰浊E滋肝肾、化痰浊74瘰疬的好发部位为A头面部B颈项两侧C手足部D上肢E下肢75瘰疬的好发对象为A儿童和青年B男性C女性D中年E老年76瘰疬的主要病因是A外感六淫B内伤情志C外来伤害D饮食不节E房室损伤77下列不属于瘰疬初期症状的是A肿块如豆粒B皮色不变C不热不痛D边界不清E一枚或数枚串生78烂疔的疼痛特点为A阵发性B持续性C烧灼性D胀裂性E鸡啄样79下列不属疫疔特点的是A多见于畜牧业人员B有传染性C好发于暴露处D疮形凹陷E潜伏期较长二、名词解释1外疡2顺证3逆证4五善七恶5消法6托法7补法8疖9疖病10疔11红丝疗12痈13有头疽14走黄15内陷16附骨疽17流注18流痰19瘰疬20烂疔21疫疔三、填空题1六淫邪毒引起外疡的发病因素中,以_、_为多见。2外疡总的发病机制为_、_、_。3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是,7发于上部的,多因_、_,发于中部的,多因_、_,发于下部的,多因_、_。4外疡的发病过程中,若人体气血旺盛,则外疡_成脓,_破溃,_生肌收口,预后_;若气血不足者,则_成脓,_破溃,_生肌收口,预后_。5按外疡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_、_、_三个阶段,按照这三个不同阶段,立出_、_、_三个总的治疗原则。6托法分为_托法、_托法,常用的代表方剂分别为_和_。7膏药在古代称为_,现称为_;油膏现称为_;箍围药古称为_;掺药古称为_,现称为_。8油膏中,阳证常用_、_,阴证常用_,半阴半阳证常用_,生肌收口常用_、_。9提脓祛腐的主药为_,临床常用配方有_、_等。10砭镰法俗称_,其适应证为_、_。11辨脓的形质宜_不宜_,色泽宜_不宜_。12颜面疔初期的局部特点为其形_,根_,如_之状。13蛇眼疗、蛇头疔、蛇肚疔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_、_、_。14红丝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_,多发于_内侧,因有_向上蔓延,故命名之。15若治疗、护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易引起_,发于手足部的疔易_。16手指部疔手术切口宜在_,红丝疔的局部治疗宜用_法。17特殊部位的痈生于颈部的称_,生于腋下的称_,生于胯腹部的称_。18有头疽的虚证有_、_之分,分别好发于老年_之人和老年_之人。19内陷证可辨证地分为_、_、_三型。20流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_,依据发病情况不同可分为_、_、_、_四种名称。21附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_和_。22流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_,其属性为_证,好发的对象为_和_。23瘰疬俗称_,相当于现代医学的_,其致病菌为_。24瘰疬好发于_两侧,_之前后及腋部,发病对象多见于_、_。四、简答题1外疡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2简述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解释之。83试述气血与外疡的关系。4脓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出脓的意义是什么何谓应指5消法如何应用6补法在外疡中如何应用7简述托法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8提脓祛腐药的适应证是什么如何应用9什么是砭镰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上如何应用10何谓药线引流其适应证是什么11简述颜面疔的宜忌有哪些12痈的发病特点主要有哪些13简述有头疽的病因病机。14简述走黄的病因病机。15附骨疽早期诊断依据在哪些16走黄与内陷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治疗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7流注的临床特征有哪些18流痰的病因病机如何19瘰疬的病因病机如何五、病案分析1刘某,男,5岁。于7月10日就诊时,上额部见2个各约3CM大小的肿块,上有黄白色脓头,周围色红而硬,伴发热,纳食不香,口渴引饮,小便黄。苔薄黄,脉滑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内外治法。2田某,男,36岁。臀部常起疖肿半年。近半年来臀部常起小硬结节,局部红肿热痛,上有黄白色脓头,渐破溃,出脓即愈,但隔10天左右,又起数个小硬结节,不久脓出而愈,如此不断发生。平素有烟酒嗜好,习惯性便秘。舌苔黄厚,脉滑数。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3王某,男,40岁。右颧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3天。3天前患处起一粟粒大小的脓头,痒痛并作。曾用手挤压后,渐见红肿扩大,延及右侧面,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舌苔薄黄。脉数。患者平素有烟酒嗜好。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4张某,男20岁。右手食指末节肿胀疼痛伴发热6天。6天前在劳动时,患处指腹部不慎被木刺扎伤,未在意,第二天局部肿痛伴发热恶寒,肿痛渐加剧而时有跳痛感,发热不退,舌苔黄腻,脉弦数。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5陈某,男,43岁。左小腿内侧有一条红丝自内踝处向上蔓延,局部灼热,微痛,左腹股沟处有一结块肿胀疼痛。伴发热。纳差。舌苔黄腻,脉洪数。患者有糜烂型足癣。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6郑某,女,8岁。7天前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咽部肿痛等症状,经治病情好转,3天前发现左颈及左耳下红肿热痛,大如杏核,触痛明显,仍觉发热、恶寒、头痛、咽部肿痛,舌质淡红、苔黄,脉浮数。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7顾某,男,65岁。背部生疮,初起肿块上即有粟粒大小的脓头,搔抓后,局部肿痛加剧,色红灼热,脓头渐多,溃后如蜂窝状,范围约12CM左右,伴有高热、头痛、纳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98陈某,男,75岁。颈后生疮伴发热、头痛20天。患处见一约10CM大小的疮面,色紫滞,脓少而薄,闷胀疼痛,伴发热、神疲、食少、自汗、神昏、气息粗、小便数,舌质淡、苔白,脉虚无力。有糖尿病病史3年。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9徐某,男,26岁。左下腹疼痛,左下肢屈曲,跛行5天。曾用抗生素治疗不佳。诊见髂窝部叩击痛,下肢不易伸直,勉强伸直即引起剧痛,伴高热、口渴,舌苔黄,脉洪数。左侧下腹部有压痛,臀部见数个疖肿。血常规示自细胞156109L。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10王某,男,43岁。右背部生一疖肿8天,经治后症状稍好,但昨天起发现下肢有两处肌肉疼痛,局部漫肿,皮色微红,皮肤微热,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11邹某,男,8岁。右膝部突发肿胀,疼痛彻骨,胫骨上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皮肤微红微热,伴高热寒战、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12韩某,男,10岁。左下肢肿痛伴高热月余,局部胖肿微红疼痛剧烈。检查X线检查见左胫骨下端近13处有一死骨阴影,长约3CM左右,血常规示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为90,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13刘某,男,45岁。腰背部疼痛伴有肿块6个月。6个月前患者感到腰背部酸痛,两下肢萎软无力。继则逐渐加重,以致两下肢瘫痪不用,伴形体消瘦,精神萎顿,面色自,畏寒。既往有肺结核和附睾结核病史。检查第910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右侧胸胁部可扪及边界不清的肿块,站立时较明显,不红不热。舌苔薄黄腻,脉濡细。摄片见第9、第LO胸椎间隙狭窄,并见有骨质破坏,有冷脓肿可见。血常规示白细胞5109L,中性粒细胞为45。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14魏某,男,30岁。左颈部肿块5个多月。5个月前左颈部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肿块,不红不热不痛,2个月前肿块开始逐渐增大,伴午后低热,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检查左颈部有一约3CM大小的肿块,中等硬度推之微动,皮色暗红,按之微热应指,舌红少苔,脉细数。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D5E6A7C8E9D10C11A12B13C14C15B16A17D18B19B20D21C22E23B24B25B26B27E28A29A30B31E32A33C34B35A36B37C38D39D40D41B42B43B44D45A46E47B48D49D50A51B52C53A54A55A56E57C58D59D60A61E62E63B64D65B66D67A68E69C7010A71D72D73C74B75A76B77D78D79E二、名词解释L外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疡是泛指一切外科疾病。狭义外疡是指感染因素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性疾患。2外疡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即称为顺证。3外疡在其发展过程中,凡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即称为逆证。4五善是指五脏功能正常,七恶是指五脏功能不正常再加上脏腑衰败、气血衰竭。5消法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使初起未成脓的肿疡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大法。6托法是外疡成脓期中期用补益气血和透脓托毒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一种内治大法。7补法是外疡的收口期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疡口早日愈合的一种内治大法。8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9疖病是指多个有头疖在一定的部位或散在身体各处发生,并有此愈彼起,反复作发,缠绵难愈等特点。10疔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及部分特异性感染性疾病。11红丝疔是指多发于四肢内侧,有红丝向上蔓延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2痈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3有头疽是一种发于肌肉之内的急性化脓性疾患。14疔之毒邪迅速走散,扩人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走黄。15外疡过程中,因正气内虚,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人营血,内陷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内陷。因有头疽最易发生内陷,故又称为疽毒内陷。16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凝、附骨而生的化脓性疾病。L7流注是一种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急性化脓性疾病。18流痰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19瘰疬是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化脓性疾病。20烂疔是指一种发于肌肉之间、极易腐烂、发展急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21疫疔是因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三、填空题1热毒,火毒2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3风温,风热,气郁,火郁,湿火,湿热4易,易,易,好,难,难,难,差5初期,成脓期,收口期,消,托,补6透,补,透脓散,托里消毒散7薄贴,硬膏,软膏,敷贴,散剂,粉剂8金黄膏,玉露膏,回阳玉龙膏,冲和膏,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9升丹,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11丹,九黄丹10飞针,下肢丹毒,红丝疔等11稠,稀,明净,污浊12小,深坚硬,钉丁13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14急性管状淋巴管炎,四肢内侧,红丝15走黄,损伤筋骨16侧面,砭镰17颈痈,腋痈,胯腹痈18阴虚火炽证,气虚毒滞证,瘦弱,肥胖19火陷,干陷,虚陷20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暑湿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髂窝流注2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2骨与关节结核,阴,儿童,青少年23老鼠疮,颈淋巴结结核,结核杆菌24颈项,耳,儿童,青年人四、简答题1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是外疡总的发病机制。2凡发于人体上部的,多因风温、风热所致,因为风性上行;凡生于人体中部的,多因气郁、火郁所致,因为气火多发于中;凡发于人体下部的,多因寒湿、湿热所致,因为湿性下趋。3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旺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或情志内伤等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于发病。病邪侵入人体,与正气相争,即会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通过治疗,除去致病因素,使气血运行正常,则外疡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如外疡在局部气血凝滞进一步发展,则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液化而为脓。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外疡的发展及其预后。一般来说,若气血旺盛者,外疡不仅易于成脓、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收口,迅速愈合,预后好;若气血不足者,则难以成脓、破溃,即使破溃了,也难于生肌收口,预后差。4脓是肌腠之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是由气血所化生。脓是肿疡在不能消散所出现的主要症状,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应用按触法辨脓时,一般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5消法的运用,应审因辨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湿阻者理湿,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和营祛瘀。6补法适用于外疡的收口期,毒邪已去,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疡口难敛者。疡口收敛全赖气血,故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代表方为八汤;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者,宜健脾和胃,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肾精亏损,精不能生血者,宜益肾填精,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等。但毒邪未尽时,切勿遽用补法,以免留邪为患,助邪鸱张,而犯“实实之戒”。7托法又分为透托和补托二法。透托法,12用于肿疡成脓期,毒盛正气不虚,脓成不熟或熟而不溃,以加速成脓,或使其移深着浅,或加速破溃,常用方剂如透脓散。补托法。用于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肿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清稀,坚肿不消,并出现身热,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脉数无力等气血不足者,常用方剂如托里消毒散。8提脓祛腐药适应于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脱,脓水未净,新肉未生的时候。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粘附在药线上插入。另外亦可掺于药线、油膏上盖贴。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宜减少升丹含量。此外,尚配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例如黑虎丹,可用于对升丹过敏者。9砭镰法俗称“飞针”,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外疡患处,浅刺皮肤或黏膜,从而放出少量血液,促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证用于阳证外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等。用法在常规消毒下,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皮肤或黏膜,迅速移动击刺,使患部少量出血为度。10药线引流一般采用桑皮纸、丝绵纸、拷贝纸等,按其实际应用,裁成阔狭长短适度,搓成线状。外粘药物或内裹药物制成,俗称“纸捻”。目前临床多用外粘药物的药线。药线引流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孔中,引导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绞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疡孔之深浅长短,以及有无死骨之存在。适应证凡溃疡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均可使用。11颜面疔的宜忌包括饮食饮食宜清淡,忌食膏粱厚味、辛辣、烟酒等。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忌上火生气。房室起居有全身症状的,宜卧床休息。忌房事。局部忌挤压、碰撞、挑刺、早期切开。药物忌内服发散、辛温药物。12痈发病迅速,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明显,范围约69CM,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纯属阳证;其发无定处,随处可生,可发于任何年龄,性别;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会造成陷证。13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痛痒相兼。继则肿块逐渐向周围扩大,脓头亦相继增多,形成多个脓头,色红灼热,高肿疼痛。全身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数等。治以散风清热。方用仙方活命饮。14走黄多为生疔之后,早期失于治疗,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过早切开,使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助火生热之品,或加艾灸等,均可造成疔之火毒鸱张,正不胜邪,毒邪走散,客人营血,内攻脏腑而成为走黄之证。15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的男孩多见。初始多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下肢的胫骨为多见,其次为股骨、肱骨和桡骨。发病前常有外伤及患其他外疡史。起病多急骤,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局部色白漫肿,患肢疼痛彻骨,1132天即因疼痛而患肢不能活动,继则局部微红微热,病变的骨端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可大于90以上。16走黄的发生多为毒邪炽盛,而正气并不虚;内陷的发生多为正气已虚,而毒邪相对偏盛,尤以正虚为主。在治疗上走黄以祛邪解毒为主,内陷则以补益扶正为主。17流注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血流缓慢的低位部位,如腰部、大腿后部、髂窝部、臀部等;发病前常有疖、疔、痈、外伤及其他创伤感染史。继而出现高热、恶寒、口渴,便秘、溲赤等热毒炽盛的症状,局部为色白、漫肿、疼痛,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现象。18流痰发于儿童多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有所损伤,致使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而发生本病;成人患病多为房室过度,或带下、遗精以致肾精亏损,骨骼空虚,风寒乘虚侵袭,阻于骨骼而生本病。总之本病的形成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以先天不足,肾亏骨空为本,而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或有所损伤,则为其标。19瘰疬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而痰凝气结于颈部而成;或肺阴亏,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颈部而成本病。病久肝火愈旺,下灼肾阴,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可致气血两虚。五、病案分析1诊断暑疖。暑湿蕴结证。本病发于夏季、儿童,局部红肿明显,范围较小,伴有暑湿热毒的全身症状。治疗内治用清暑化湿,解毒散结法。代表方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外治金黄膏外敷。2诊断多发性疖病。病因病机分析根据患者平素嗜好、习惯性便秘,以及局部红肿热痛,舌苔黄厚,脉滑数等,可知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使湿热火毒内生,与风邪相搏而成。3诊断颜面疔。为饮食不节,脏腑蕴毒,火毒结聚,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内治用清热解毒法。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外治局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4诊断蛇头疔。为外伤染毒,毒聚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内治用清热解毒透脓法。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外治患处在局麻下行侧切后用九一丹提脓引流。5诊断红丝疔。是由足癣继发感染所致。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外治患处用砭镰法,泻热消毒后,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并积极治疗足癣。6诊断颈痈。系外感风热邪毒失治,导致肺失清肃,痰浊内生,风热痰浊,蕴结于颈侧,阻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内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消肿。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外治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7诊断有头疽。系热毒蕴结于肌表,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复因搔抓染毒,火毒炽盛,而邪毒扩散,范围扩大。高热,头痛,纳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火毒炽盛之象。14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托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外治八二丹掺于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8诊断有头疽并发干陷证。患者为老年人,正气不足,患病较久,邪盛而正虚,以致毒邪内陷。治疗内治宜补益气血,托毒透脓,佐以清心安神。代表方托里消毒散合安宫牛黄丸。外治八二丹掺于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9诊断髂窝流注。余毒结聚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外治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10诊断流注。患疖失治,火热之毒流人血分,与气血搏结,阻于肌肉而成。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等均为火毒炽盛之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外治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11诊断附骨疽。湿热邪毒蕴结于骨骼,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皮肤微红微热,伴高热寒战、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均为湿热蕴结之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通络。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外治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12诊断附骨疽。热毒炽盛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透脓托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合透脓散。外治尽早切开排脓。13诊断流痰。阳虚痰凝证。治疗内治宜益肾温经,散寒化痰。代表方阳和汤。外治局部抽取脓液后注入链霉素加普鲁卡因。14诊断瘰疬。痰核酿脓证。治疗内治宜养阴清热,托毒透脓。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合托里消毒散。外治局部抽取脓液后注入链霉素加普鲁卡因。第二章乳房疾病一、选择题1女子乳房部属A胃B肝C脾D肺E肾2乳痈最多见于A中年妇女B初产妇C妇女妊娠期D多产妇女E青年妇女3以下所列乳痈的成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产后冲任失调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C产后乳头破碎D情志内伤,肝气郁结E乳汁瘀积4乳痈初起,下列哪种治疗方法宜首选A乳房按摩B金黄散外敷C针刺少泽、天宗、合谷D用吸奶器(或其它方法)充分吸出奶汁E局部热敷5乳房部疾病症见经前乳房胀痛者常见于A乳痈B乳疬C乳癖D乳癌E乳核6乳癌与下列哪一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火毒外侵,肝、胃二经湿热蕴结而成B肝气郁结,胃热蕴蒸C痰瘀互结,冲任不调D脾失健运,湿热内生E气血不足,冲任失调157乳房部乳痈切开排脓的切口应该是A顺皮纹方向B循经切开C纵切口D横切口E放射状切口8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多见于A老年人B中年人C青年人D妊娠或哺乳期妇女E30岁以上的未婚妇女二、名词解释1外吹乳痈2内吹乳痈3传囊乳痈4乳漏5乳岩6乳核7乳癖三、填空题1乳痈在哺乳期发生的称_,在怀孕期发生的称_,在非哺乳期非孕期发生的称_。2乳痈多见于产后_月的_产妇,多为乳房产妇,多为乳房_侧,发病部位多在乳侧,发病部位多在乳房_,成脓一般多在_天。3乳癖是一种形状_、大小_的瘾癖性肿块,好发于_妇女。4乳癖的发病与_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可按_证、_证而分别选用_和_代表方剂。5女子乳房属_经,乳头属_经;男子乳房属_经,乳头属_经。6乳痈内治原则是_、_。7乳痈相当于西医_,乳核相当于西医_,乳癖相当于西医的_,乳岩相当于西医_。8目前治疗乳岩的主要方法是_,并配合_疗,_疗和_疗法。四、简答题1简述乳痈的主要病因2乳痈早期如何内外治疗3如何预防乳痈的发生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和“乳漏”应如何处理5乳癖与乳核应从哪几个方面鉴别6简述乳癖的分型论治。7乳岩的治疗原则如何五、病案分析1张某,女,25岁。左乳房红肿胀痛伴恶寒发热2天。患者产后十余日,昨起恶寒发热,左乳房胀痛,乳汁不行,口渴欲饮。检查左乳房微红、硬肿、触痛,外上象限可扪及4CM5CRN大小肿块,舌质红、少苔,脉弦滑数。要求诊断;内外治疗。2林某,女,22岁。右乳房红肿疼痛10天,患者系产后14天。10天前出现恶寒发热,乳房胀痛,曾在医院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给予青霉素治疗,现患者仍感乳房胀痛。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直径4CM大的肿块,触痛明显,按之波动应指,皮色掀红,舌质红、苔黄,脉数。要求诊断;内外治疗。3陈某某,女,21岁。左乳房红肿疼痛11天。患者系哺乳期妇女。1L天前出现左侧乳16房红肿疼痛,曾在某医院治疗,经切开排脓、引流等,症状一度减轻,2天后,左乳房又出现肿胀疼痛,遂来就诊。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有2CM左右切口,脓水稀少,外下象限皮红、硬肿、触痛甚,按之无波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要求诊断;内外治疗。4文某某,女,40岁。右乳房肿块近3个月。患者素有经前乳房胀痛,近3月来,经前疼痛加剧,经事愆期,结婚3年未有生育。检查右乳房外上方可触及数枚肿块,块硬而不坚,表现呈结节状,边缘不清,活动,舌淡、苔薄腻,脉弦数。要求诊断;治则,方药。5叶某,女,22岁。左侧乳房肿块3个月。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内有一肿块,因无任何症状而未予治疗。近感轻微胀痛,似有增大而遂来就诊。检查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3CM3CM卵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按之滑动,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要求诊断。6王某,女,47岁。右乳肿块7年伴增大1个月。患者7年前发现双侧乳房内有多个肿块伴疼痛,经不规则治疗,疗效不显,近一周来患者发现右乳内肿块突然增大迅速且变硬,遂来就诊。检查右乳内有3CM35CM肿块,质坚硬,活动度不大,边缘欠清,与皮肤无粘连,触之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要求拟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思路。7盛某,女,35岁。双侧乳房胀痛一年余。患者因家庭不和而情绪郁闷,乳房胀痛随喜怒而消长。检查双侧乳房内可见颗粒状或长条形,数量不一、质地中等的肿块;边界欠清,推之移动,伴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要求诊断;辨证论治。8范某,女,59岁。左乳房肿块伴疼痛消瘦3个月。3个月前,发现左乳房内、有一鸡卵大小肿块,未作治疗,近三个月来,发现肿块增大,疼痛,消瘦,食欲差。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5CM5CM肿块,质地坚硬,表面欠光滑,移动度差,按之疼痛,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要求疑似诊断及治疗。9程某,女,19岁,未婚。左乳房肿块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发现左乳房内有肿块,未经诊治。现家庭中发现有患乳癌者,故来求治。检查左乳房内上有25CM25CM肿块,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边界清楚,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要求诊断;治疗方案。10江某,女,25岁。右乳房红肿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系产后3个月。产后20天因右乳房患急性乳腺炎而予某部队医院就诊,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热退,肿块缩小至豆粒大,质硬。近2天来原肿块再度增大,皮肤变红,疼痛,伴恶寒发热。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处红肿明显,触之灼17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要求诊断;内外治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A4A5C6C7E8C二、名词解释1“外吹乳痈”即哺乳期间发生的乳痈。2“内吹乳痈”即怀孕期间发生的乳痈。3“传囊乳痈”即乳痈溃后,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的脓肿。4“乳漏”即乳痈溃后,脓尽而乳汁从疡口溢出,久治不愈者。5“乳岩”即乳房部发生的恶性肿瘤。6“乳核”是指乳房内出现良性硬结性肿块,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的病证。7“乳癖”是一种发于乳房内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与月经周期变化密切相关的良性瘾癖性肿块。三、填空题1外吹乳痈,内吹乳痈,不乳儿乳痈2未满,初,单,内外上象限,103不一,不等,中年4肝肾,肝郁痰凝,冲妊失调,逍遥蒌贝散,二仙汤合四物汤5胃,肝,肾,肝6舒肝清胃,和营通乳7急性乳腺炎,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癌8手术,化,放,中医四、简答题1乳痈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乳头内陷畸形和哺乳时不能排空乳汁等使乳汁郁积;产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致肝郁胃热;乳头破碎、感受外邪等。2乳痈早期内治法为疏肝清胃、和营通乳,局部应用热敷和按摩疗法。3乳痈的预防应针对病因而分别采取产前纠正乳头内陷畸形,产后养成定时哺乳习惯且每次哺乳排空乳汁,以防乳汁积聚;妊娠后期用酒精棉球擦洗乳头,使乳头皮肤增厚,以防产后乳头破碎染毒;生产前后宜保持心情舒畅,产后饮食有节,以防肝郁胃热;保持乳头和乳儿口腔卫生,以防感染外邪。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者,按乳痈各期处理;并发“乳漏”者,局部可用垫棉疗法或用创可贴等处理,使创口早日闭合。5乳癖与乳核主要从发病对象,肿块的数目、大小、形状、疼痛与否及其与月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鉴别。凡发于青年女性乳房的单个肿块、卵圆形、界清、与月经无关者多为乳核;而发于中年女性乳房双侧,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多个肿块,伴有乳房胀痛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者,多为乳癖。6乳癖一般分为肝郁痰凝证和冲妊不调证论治。前者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治法,代表方为逍遥蒌贝散;后者用调摄冲妊治法,代表方为二仙汤合四物汤。7乳岩的治疗原则为乳房根治切除术,并配合化学药物、放射、中药等综合疗法。18五、病案分析1诊断乳痈(初期)。治疗内治宜疏肝清胃通乳,用瓜萎牛蒡汤加蒲公英、木通等。外治局部按摩后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2诊断乳痈(成脓期)。治疗宜先用手术切开排脓,以九一丹药线引流,围敷金黄膏或玉露膏;内治因局部已切开排脓泻毒故无须托毒透脓,可用黄连解毒汤或双黄连注射液等以清热泻火解毒。3诊断传囊乳痈。治疗除患乳外上象限按常规换药外,外下象限按乳痈初期进行内外治疗。4诊断乳癖(冲任失调证)。治疗治宜调摄冲任,疏肝化痰;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及逍遥蒌贝散加减。5诊断乳核。治疗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以逍遥蒌贝散加减。6因患者有乳房肿块7年而突然迅速增大变硬、边缘欠清,故应首疑乳岩,但须作“钼钯X线摄片”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选择手术方案,切除肿块时,现场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以判断肿块性质和手术切除范围。7诊断乳癖。治疗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8诊断拟诊乳癌。治疗治宜施行根治性手术,并于术中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和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后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放疗、化疗等方法。9诊断乳核。治疗思路乳核属良性肿瘤,癌变可能性很小,故可先试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L3个月。由于该患者家庭中发现有患乳癌者,故若内治无效,即应考虑手术切除,并做常规病理检查。10诊断乳痈。治疗治宜清热和营通乳,方以括蒌牛蒡汤加蒲公英、木通、路路通等;局部用按摩疗法,并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第三章皮肤病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是原发性皮肤损害A鳞屑B糜烂C痂D水疱E皲裂2下列皮疹中哪一种是继发性皮肤损害A斑疹B结节C水疱D鳞屑E风团3糜烂由水疱破裂引起者,可辨证为A湿邪B热毒C血热D血瘀E虫淫4皮肤病中若见水疱、糜烂、渗液者,其致病病邪为A风B湿C热D虫E毒5引起脓疱的病邪为A风B湿C热D虫E毒6以下哪一项不是湿邪所致皮肤病的特点A红斑B瘙痒C水疱D糜烂E渗液197下列哪项不是虫所致皮肤病的特点A瘙痒无度B痒如虫行C或痒痛有匡D互相传染E呈带状分布8皮损有明显渗液者,外用药物剂型宜用A溶液B散剂C酊剂D油剂E软膏9以苔藓样变为主的皮肤病外用药物剂型宜选A洗剂B油剂C酊剂D软膏E粉剂10皮疹以红斑、水疱为主,外用药物剂型多选用A洗剂B油剂C酊剂D软膏E粉剂11皮疹以糜烂、鳞屑为主,外用药物剂型可选用A溶液B散剂C酊剂D油剂E软膏12下列不属肥疮皮损特征的为A鼠尿样味B白色鳞屑斑片C头发干枯无泽D黄癣痂堆积E痂下有溃疡13最易继发感染的手足癣为下列哪一型A水疱型B糜烂型C脱屑型D红斑型E皲裂型14下列哪种皮肤病真菌镜检为阴性A牛皮癣B手足癣C花斑癣D体癣E甲癣15体癣的主要临床表现不正确的项目是A钱币形红斑B边缘丘疹、水疱C中央自愈倾向D瘙痒E夏重冬轻16以下不具传染性皮肤病为A疥疮B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