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本项目为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按照国家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规划要求,采用国际先进的紧密纺技术,以原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产品的科研开发,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用现代化企业的用工和分配机制,引进紧密纺纱机,并同时配套购置国内设备,形成13万锭的紧密纺生产线;从而增加高支紧密纺纱线的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紧密纺纱规模化生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支精梳纱不断增长的需求,替代高档进口纱线,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新型紧密纺产品生产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逐步树立国际品牌,占领国际高端市场。该项目总投资5410965万元,项目实施后,年产高档紧密纺纱线17709吨,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59984万元,年均税后利润807156万元,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节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一、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1、整体发展规划;2、纺织行业有关产业政策;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市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发展指导纲要5、与河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签订的工程设计协议书;6、国内的相关规范、规定。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本报告依据的建设要求及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纺织品市场情况,对本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本项目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可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厂区规划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管理体制与定员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第三节项目背景及建设条件一、承办企业概况本项目由承办。是控股的股份制公司,贯彻“高档次、新技术、多元化、外向型”的经营方针,以市场创新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始终使公司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纺纱技术,以原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产品的科研开发,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用现代化企业的用工和分配机制,建成国内一流的集开发、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公司。公司产品市场以外向型为主,扩大出口,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将在日韩、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纺织有限公司是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投资建设的大型纺织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8月,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把纺织列入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建设全国重要纺织基地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以五大标志性项目为核心,建设研发中心,开发生产高、精、尖产品为重点的纺织发展格局”,并把股份作为建设纺织基地的龙头企业。的成立既是股份建设现代企业的示范和样板,同时也为股份整体搬迁创造条件、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公司“科技领先、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效益提高”的战略目标。纺织有限公司于2004年2月21日奠基,4月1日正式开槽施工,历时一年,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投产,取得了“项目起点高、技术装备新、建设速度快、项目管理好、品种质量优”的初步效果。目前上车品种25个,棉纱支数由40支到180支,全部实现定单销售,售价比普通产品高出30以上。产品质量全部达到了国际USTER公报5高端水平和著名客户A级纱线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和“以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生产一流的产品,达到一流的质量,创造一流的效益”的目标,实现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纺织有限公司集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与高档纺织产品生产基地为一体,专门从事新型高档纱线的生产,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新型纺纱技术,主要对技术开发中心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放量生产和推广使用。目前公司通过对国内外纺织市场大量调研,紧密纺纱线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公司决定在保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新建成13万锭紧密纺纱生产线,增加高支紧密纺纱线的生产能力,实现紧密纺纱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支精梳纱不断增长的需求,替代高档纱线进口,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利用新型紧密纺纱线,通过引进高档面料试样设备开发新型高端服装面料,延伸高端产品生产链,逐步树立高档服装国际品牌,占领国际高端服装市场。二、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纺织工业和纺织品市场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其重心已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1999年在巴黎国际纺机展首次推出紧密纺新型设备,短短五、六年,已发展到600多万锭,其速度是惊人的;中国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已达60万锭,但还不及世界总量的10,这充分说明在结构调整中,对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其它国家比我们更重视、更敏感。如巴基斯坦2005年一年即进口RIETER紧密纺20万锭,他们一些业者说,不这样是不可能有能力同中国竞争的。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纺织行业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全行业结构的优化,中国纺织工业正从一个传统的纺织大国转变为一个纺织强国,现正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纺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否能够针对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贸易格局变动的双重挑战,国外纺织工业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推进。剧烈的竞争反映在国际市场上对纱线、布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棉纺织企业,如何建立在国际国内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需在装备水平、生产技术、品种质量上下大功夫。纺织项目要高起点、上台阶、高水平、有后劲,才有强大生命力。在国际纺织贸易中,中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纺织品的需求也迅猛增长,纺织工业在我国,仍为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开始,WTO规定取消纺织品配额,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纺织有限公司从实际出发,进行紧密纺建设,全面革命性的推进棉纺生产技术,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利用最新技术装备和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开发新型、高档优质产品,使品种、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成为规模化、集约型、外向型的企业,这无疑是正确可行的决策。这不仅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从国内纺织行业的现状来看,纺织行业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政府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形式下,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有实力的大型纺织企业在强者恒强的市场规律下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实施本项目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国家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服装面料质量的好坏,受原料、纱线、坯布、印染等各环节的影响,因此技术的升级是保证。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纺织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重点突破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纺纱技术、无梭织机、印染后整理技术关键,提高面料出口的市场竞争力。伴随服装面料的档次提高,对纱线亦提出了不同与以往的要求。通过对纱线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其本身的条干均匀度、强力、疵点、色泽、弹性外,纱线毛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全球衡量纱线性能的权威机构乌斯特,在97公报已正式将毛羽指标在全球公布)可以说,纱线的毛羽是纺织企业传统生产技术中心尤为关键但又难以解决的突出矛盾。现在,纺织技术突飞猛进,在解决纱线的毛羽技术上,国际上成功的研制出前沿成就,一个是新型喷气纺,一个是在原纱线设备上变革的紧密纺。紧密纺该设备是在原来的环锭细纱机上对加捻和牵伸装置进行有效改革而成。主要是通过机械和气流的作用,使欲加捻的纤维束宽度减少3倍左右,从而控制边纤维的游动,减少毛羽。其加工生产流程和传统相同,但毛羽数量大幅度减少,纱线强力提高,可生产较高支数的产品,一般在40S180S。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够抢占行业技术的制高点。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纺织产品向高品质、人性化、功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高档新型纤维纱线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国内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差距,一方面中低档大路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新型高档纱线又大量依赖进口,仅2003年全国进口高档棉纱就达71万吨。同时,由于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据行业有关信息,按纤维消耗总量和平均纱支推算,2003年国内纱锭已由压锭后的3600万锭增加到了8000万锭以上),棉花消耗量逐年增长,棉花资源的缺口直接造成棉价的大幅波动,对棉花成本占70左右的棉纺织企业构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中低档产品的盈利空间大大缩小,同时,城市中的国有纺织企业在劳动用工和管理费用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应对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必须利用紧密纺纱技术生产高档紧密纺纱线,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盈利空间。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纺织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82上升到近年来的11以上,对GDP的贡献率高;近年来每年实现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速在20左右,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户;纺织业对电力、蒸汽等能源的直接消费系数极低,在全部17个行业中仅高于金融保险业,居第二位,而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则高于17个行业平均值25;纺织行业吸收了1960万人就业,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上相关联的就业人数达到1亿人,对吸收就业贡献大;纺织工业职工来自农村的1350多万人,占70以上,这些人员每年约有1000多亿元的工资收入,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据中国纺织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百强县前十名中其中有八名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县。因此,纺织工业不是夕阳工业,而是一个低耗能、低排污、高创汇、高就业率、高贡献率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纺织工业国家迅速发展壮大,针对我国纺织出口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各种原因造成我国纺织出口份额减少;国内原棉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由于实行配额管制,不可能大量使用进口棉,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丧失了成本优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了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贷款利率上调、用工成本提高、能源涨价以及国内原料缺口增大导致的成本上涨等因素使纺织行业利润日趋微薄;国内产能急剧扩大,据中国棉纺织协会统计,2006年纺织工业投资增长2709,纱锭从1999年末的3000万锭增加到2007年的一亿锭,产大于需的矛盾十分突出,竞争进入白热化。2)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国家经贸委早在“八五”期间就开展了技术创新工作,1992年国家经贸委、中科院开始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机制,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中心是较高层次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从事超前性研究,为企业长期发展打基础。多年来一直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已经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纺织有限公司作为的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广泛吸引国内外公司、大专院校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对新纤维、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建立专业化高标准的研发基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提出符合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方向和国家对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该项目采用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纺纱设备生产优质的棉纱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棉纱线份额,多出口、多创汇。同时该项目也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纺织鼓励类“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天然纤维产品加工”条目要求。从公司内部现状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对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可加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为今后企业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因此,本项目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四、项目实施后的具体目标项目实施后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是用人少,产量高,质量好,能源消耗电量少,运行成本低。其中具体目标为1)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集中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产品的优化,形成产品分工各具特色,整体优势突出,参与外部竞争。3)集中力量加强科研开发投入,完善科研开发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4)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完善产业链。5)寻求战略合作的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企业彻底转制,主辅分离,推行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采用完全新型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以调动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从而求得到最大的生存空间。五、项目的建设条件将依托股份现有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队伍,用全新的体制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型公司和科研院校,使公司在人才结构、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公司建立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开发区内建有完善的公用工程供应系统,现有供应能力可满足本项目的实施要求。公司具有完善的生产管理与经营体制,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并且有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在原有的销售体系基础上,公司正努力将市场向国外发展,将在日韩、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网点。目前已具备了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的各项条件。第四节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一、项目主要内容1、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本项目为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计划利用紧密纺技术开发高档棉纤维产品,该项目总投资5410965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的紧密纺纱机118台,自动络筒机42台,并购置国内先进的粗纱机27台,并条机49台,精梳机16套,清梳联6套,倍捻机100台,并纱机12台和1套试化验设备,形成13万锭高档紧密纺生产线。2、产品方案产品名称年产量JC40S(紧密纺纱)13488JC40S(紧密纺倍捻线)42213、厂址情况的厂址位于市高新开发区内,各项设施配套齐全,交通十分便利。4、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本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可适应项目产品方案的生产要求,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工艺,并且可适应于不同品种变换的要求,能够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本项目所选用的主要工艺设备均为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成熟产品,并且已经国内众多纺织生产企业使用,证明其性能可靠,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5、工程技术方案1)土建工程本项目在现有厂区东北侧预留用地内建设。2)给排水本项目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厂区管网与市政管网接口管径为DN200,可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量需求。原厂区给水系统划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消防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全年用水量为48万M3/A3)空调、除尘纺纱车间附房中设空调室。在开清棉车间和梳棉等工序的附房中建有滤尘室,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正常进行。4)冷冻、空压本项目纺纱车间空调冷负荷为17320KW,供水温度10,回水温度15,供水压力0405MPA。为满足工艺设备对压缩空气的需求,在原有空压站预留位置新增空压机1台,以满足生产设备用压缩空气。5)电气新建车间电源来自原有高压开关站,采用10KV电缆直埋进入新建车间变配电室。原有高压开关站供电容量不能满足本项目,需从电业局小西帐变电站引入2路10KV电源,原有高压开关站需进行部分土建改造,可满足本项目需求。6)原材料供应本项目所需主要原料为原棉,原料以使用国内原料为主。将在国内市场上择优采购。7)环境保护本项目主要内容为纺纱加工,整个生产过程属于物理性质的纺织加工,没有任何化学变化,不产生有毒及污染物,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二、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方向及国家和地方纺织行业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同时可充分发挥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振兴河北省的纺织工业做出贡献。本项目总投资5410965万元,项目实施后,年产高档紧密纺纱线17709吨,实现销售收入659984万元,年均税后利润807156万元,通过实施本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紧密纺锭1359362产品方案及生产能力JC40S纯棉紧密纺纱吨/年13488JC40S纯棉紧密纺倍捻线吨/年42213原料用量原棉吨/年230224厂区占地M21282795建筑面积M22151786公用工程量水M3/H94夏季全厂装机容量KW283109压缩空气NM3/MIN40蒸汽T/H75冬季7定员人5008年工作日天3549年工作时间小时849610新增投资万元5410965其中建设投资万元51379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7301511年均销售收入万元65998412年均总成本万元514995213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07620814财务内部收益率1914税后15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年年669税后16盈亏平衡点以生产能力计4058第二章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第一节市场需求和预测一、国际纺织品市场形势及预测纺织工业往往是一国优先发展的基础工业,它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世界对纺织纤维的消费需求只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19世纪末,世界有10亿人口,每年消耗的纺织纤维是1000万至2000万吨。到了1999年,世界人口约有60亿,消耗纤维5000万至6000万吨。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到130亿,每年消耗的纺织纤维将达到1亿至12亿吨。这也表明未来纺织品的市场是十分巨大的。在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特别是以欧美为核心的纺织品及服装市场需求将呈现较强走势。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世界饱和消费点也在不断提高。90年代后,随着现代高新科技向纺织工业的导入,世界纺织产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大大拓展了传统纺织业的发展空间,使现代纺织业呈现出“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而又超越消费”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在纺织传统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纺纱制造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化;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促使纺织业向更广阔、更深远的空间发展。上述变化也导致了世界纺织的竞争已由“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向“以高新技术为方向,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经济实力竞争方面转变。在市场分割上,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牢牢把握着世界纺织品高档市场的控制权。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纺织工业改变了传统竞争方式,运用高新技术和市场网络主导着高附加值、高增值领域的纺织工业发展。近年来,世界纺织工业和纺织品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其重心已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此同时,由于供大于求,纺织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并从过去单一的产品质量竞争,发展到信息、服务和人才的竞争,这也是当前世界纺织工业及纺织品市场的特点。世界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大体与世界商品总出口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或略高于世界商品总出口增长速度。欧、美市场作为世界纺织及服装消费者购买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纺织品及服装进口需求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该市场纺织品贸易发展最具说明力。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进口总额年均增长98,且大部分进口来自非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几年,以欧、美为核心的纺织品及服装市场需求,将呈现较强走势。美国是世界服装进口大国,美国人对棉织品情有独钟,中高档水平消费多以T恤衫、休闲服为主,这些服装大多采用精梳、普梳中高支纱织造的面料制作。同时,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纺织品出口没有配额限制,产品外销极为有利。在世界范围内返朴归真浪潮的影响下,“绿色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呼唤绿色产品,而占据其首位的服装更是如此。现今天然纤维织物的流行和时装向便装化的发展,足以说明舒适化的重要性,而棉纤维正是适合这一特性之纤维。可见其市场潜力大,市场前景是良好的。棉纤维是天然的纤维素纤维,由纤维本身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性能,决定了棉纤维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它的吸湿性、透气性、舒适性是其它纤维不可比拟的,因此,世界纺织工业中,棉纺制品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别是在服装和装饰行业中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年来,人们总想发现制造更为理想的纺织纤维,经过世界纺织界人们的不断研究开发,已有许多新型纺织纤维面世,并不断推陈出新。目前,世界纺织服装面料丰富多彩,然而,棉纤维及其混纺制品仍是无法替代的。而且,随着世界时装向高质化、国际化、便装化、舒适化方向的发展,天然纤维面料将更为流行,各种各样的棉纺制品将更受欢迎。二、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及预测近年来,由于全球“绿色”消费崛起,天然纤维已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现在全球各地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服装服饰材质,对天然棉纤维的消费兴趣特别大。而美国和西欧人又多愿意在高品质的服装上花费,较愿意购买天然纤维的服装服饰,他们看重衣服材质多于品牌。在过去10年,美国棉纤维服装份额已经逐渐由35上升到40,化学纤维在服饰里面的用量将会持续减少。现今天然纤维织物的流行和时装向便装化的发展,足以说明舒适化的重要性,而棉纤维正是适合这一特性之纤维。可见其市场潜力大,市场前景是良好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欧美纺织品市场占世界纺织品总贸易额的67,纱织物的贸易量欧共体占328,美国占71,服装欧共体占40,美国占215。可见欧共体和美国是主要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市场,是世界纺织品消费中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美国每年有2/3的纤维制品由国外进口,仅19881998年十年间,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就增加一倍多,从234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到2006年进口额已达1000亿美元。其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却步步升温。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贸易统计数字,中国输美纺织品服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截止2006年7月底,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累计达到了46亿平方米当量,增长幅度达到了6498。墨西哥仍然保持了年度输美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国的地位。中国紧随其后,名列第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的需求和消费正逐步稳定增长。美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259KG/年增加到309KG/年。欧洲的消费量也从18KG/年增加到255KG/年,大超过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世界饱和消费点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中东、非洲等纤维产品市场需求,与本地生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北美为例,对纤维消费需求每年21增长,而对纤维加工却每年02下降。因此,伴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向自由化回归,国际纺织品服装的贸易空间很大。三、国内纺织工业现状纺织工业在中国工业化初期和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是支柱产业。经过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使人均各种布消费量1950年的46米达到1982年的15米,基本满足了人民衣着消费需求,80年代后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到1994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中国全部纤维加工量占世界1/4,到199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13,贸易顺差占出口额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水平,因而有利地支持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连年以较快速度发展。2006年我国棉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560亿美元,同比增长362;我国纤维制品出口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17。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是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内全社会纺纱产能继续稳步增长,同比增幅1386,年产1120万吨。山东、江苏省仍为最大的纱线生产省,其两省生产合计占全国4387,而河南、湖北、浙江、福建、河北、安徽六省的产量占全国的3645。2005年梭织布生产继续稳定增长,全社会生产同比增幅1898,产量为420亿米,其中规模以上产量29475亿米,同比增长1943。据我国驻法使馆经参处消息,法兰西时装学院不久前进行的年度研讨报告会认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在欧盟25国纺织服装市场上,中国是最大的而且是惟一的赢家。据初步统计,2005年中国向欧盟25国出口纺织品44亿欧元(2003年30亿欧元),占欧盟纺织品进口总额200亿欧元的1/4。其他纺织品大国如印度,则远远落后于中国,2005年印度向欧盟出口纺织品价值22亿欧元。近两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2001年农民的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实际增幅为34,2002年国家继续把扩大内需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作为经济中工作的重点,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内衣着类消费会逐步增加。城市居民住宅、汽车新一轮消费潮启动,有利于推动家庭用、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与消费。2001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净增100多万吨,70用于国内消费,2002年国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可以保证国内纤维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据统计,200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耗量达到66公斤,但仍低于世界人均纤维消耗量的8公斤水平。在全球纱线生产下降的情况下,2006年我国棉纺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生产纱线1722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9,产布43787亿米,比2005年同期增长148。但由于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度主要棉纺织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纱、布等的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从全年看,棉纺行业的产销率仍然维持在98以上,其中国有企业为9902,非国有企业为9809,表明棉纺行业产销衔接仍较好。正因为此,2006年我国棉纺行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为638379亿元,利润总额218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3和5449。2007年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纺织品配额以及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对我国棉纺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3月份起,棉纱线的进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棉织物的出口增势基本与去年相同,进口较上年有所下降。预计2008年棉纺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将有所回落。新的一年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将再次扩大,进口量有所增加,这会导致国内棉价的上升,进一步削弱棉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加快我国棉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摆脱“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并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来实现其出口附加值的增加,是今后几年我国棉纺产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四、国内纺织品的开发方向国内纺织生产与国际流行趋势还存在时间差,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时尚潮流,高档服装面料和出口服装面料不得不依赖进口。究其原因,从技术角度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即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在国家发改委同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制定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指出,纺织行业的技术重点是加快发展新型纤维材料的生产技术;发展差别化、功能化、环保型新纤维的开发生产技术及产业化;中高档服装面料的新型纺纱织造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印染加工技术;积极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辅助设计及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设备及工艺技术。因此,棉纺织行业的发展目标是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加速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速高新技术改造棉纺织行业的步伐,以提高无接头纱、精梳纱、无毛羽纱、特种纤维、无梭布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是当前棉纺织行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引进新技术;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大力提升“三无一精”产品的比重;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其棉纺织工艺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工艺技术,集聚环锭纺(紧密纺)新技术开发研究和产业化,中高支转杯、喷气及涡流纺纱技术,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技术。五、紧密纺技术简介1、紧密纺技术的纺纱原理在普通的环锭细纱机上,须条在牵伸区内受到罗拉加压的影响呈扁平状,当从前罗拉钳口输出时存在一个明显的宽度,由于下部纱条已在钢丝圈的作用下高速回转加捻,此时钳口部位形成了所谓“加捻三角区”。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加捻过程中须条内各纤维的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纤维发生内外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纱线的机械物理性能,如单纱强力、断裂强力、纤维的强力利用率等,更明显的作用是加捻三角区造成了须条中纤维的两端不能很好地被捻入纱中而形成毛羽,这也是目前环锭纱的毛羽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关键。紧密纺纱便是针对加捻三角区考虑的,它能从根本上消除加捻三角区。当扁平的须条从前罗拉输出时很快地使其收缩宽度,可以想象,须条在纤维排列平顺、紧密的情况下加捻,成纱的结构和机械物理性能以及纤维的强力利用情况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紧密纺纱技术实质上就是利用上述原理进行收缩前罗拉处须条宽度即集聚纤维的技术。目前国外已经成熟的紧密纺纱技术虽然形式各异,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细纱机牵伸输出区通过气流收缩须条的宽度,消除加捻三角区,而实现对纤维的集聚作用。2、国内外紧密纺的现状1999年在巴黎国际纺机展览会上,展出了紧密纺纱细纱机。接着国外有多家纺机企业着手研究环锭细纱机上的纤维集聚技术,如德国ZINSER、SUESSEN公司,瑞士RIETER公司,日本TOYOTA公司,意大利MARZOLI公司等,它们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紧密纺细纱机,有的提供整机技术,有的供普通环锭纺细纱机改造。国内已有多家棉纺企业引进了国外的紧密纺纱技术,其产品已显示出独特的性能和价格优势。针对紧密纺纱线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内的纺机企业正拓展多种途径研制开发这一新技术,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棉纺生产企业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些相关单位的合作研制开发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些国内自己研究制造的紧密纺纱技术成熟地应用于棉纺生产中。3、紧密纺技术的作用特点紧密纺纱独特的纺纱原理使其成纱结构较普通的环锭纱有了较大的改善,表现在纱线的机械物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毛羽减少、纤维强力利用率及成纱强力提高、条干CV降低等。在产品性能和后道加工中均体现出一定的优势1)色织用纱由于高档色织用纱对毛羽、强力等指标都有较高要求,因此紧密纺纱在色织用纱上能体现较大优势。紧密纺色织用纱毛羽、纱疵等指标较普通环锭纺纱有明显改善,成纱强力根据不同的配棉等级也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纱线织成的色织物外观清晰度高,手感柔软,颜色分明,条干均匀,光泽增加,适宜高档织物。2)针织纱针织用纱在条干、纱疵、强力、手感、表面光洁度等指标上比机织用纱有更高的要求,紧密纺纱的性能特点在针织用纱上也能得到很好地体现紧密纺针织用纱毛羽、纱疵、成纱强力等指标比普通环锭纺纱也有明显改善,因紧密纺纱捻度可减少515,因而使织物手感更柔软,针织布面具有高档、均匀、光亮的外观。花型图案将更清晰,织物保形性好。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紧密纺技术后,成纱可替代同支纱的烧毛纱。3)双股纱紧密纺纱生产的股线在毛羽、纱疵、条干等质量指标上同样比普通环锭纺纱有明显的优势,股线中单纱的强力、粗节、细节、棉结、毛羽等数值也优于传统环锭纺股线。股线表面光洁、清晰,织物强力高,织纹清晰、手感柔软、保形性好,适宜于高档产品。4、紧密纺产品的后道加工特点1)纱线后加工由于紧密纺纱线的纤维利用率的增加和纱线毛羽的减少对后加工具有很大的优点,其新型的纱线结构使纱的表面更加稳定,经络筒工序后毛羽增加量明显低于普通环锭纺纱线,筒子卷装内纱线的毛羽不匀率将进一步降低,若紧密纺纱配用络筒机毛羽减少装置,筒子纱的性能会更好。同时紧密纺纱的上蜡、烧毛等改善纱线表面光洁度的工序可省略,生产成本明显降低。2)织造加工紧密纺纱在织造工序同样体现出一定的优势,首先其更高的耐磨性和耐脱圈性可使浆纱工序的上浆量大大减少,并保持更低的粘稠性,整经、织造等工序都将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整经断头率可降低,同时,织造中经纱断头率和纬纱断头率都有明显下降,大大降低厂生产成本,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上浆量的减少也符合环保清洁生产的需要。在针织机上应用紧密纺纱时,因毛羽少、强力高、条干匀,针织机的生产效率和针织物的质量也将得到明显提高。3)印染加工由于紧密纺纱线、织物特有的性能特点,在印染后整理中将会有更好的色彩表现,染料渗透性加强,织物的光泽和色彩对比度显著增加。同时,较好的强力性能将更适合织物的免烫整理。总之,紧密纺纱线可使最终成品的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综上所述,二期工程项目,是符合国际纺织业发展潮流的,在开发国内潜在大市场的同时,真正实现以产品为龙头,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第二节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纺织生产企业,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公司拟实施利用紧密纺纱技术开发成产纯棉纱线项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潜力,提高综合利用能力。据此原则,引进国际先进的紧密纺纱机118台,自动络筒机42台,并购置国内先进的粗纱机27台,并条机49台,精梳机16套,清梳联6套,倍捻机100台,并纱机12台机试化验设备1套。二、产品方案产品名称年产量(吨)JC40S(紧密纺纱)13488JC40S(紧密纺倍捻线)4221第三章原材料一、纺织原料的种类按本项目制定的产品方案,主要原料为原棉。二、原材料用量主要原材料用量表序号名称用量(吨/年)备注1原棉23022第四章生产工艺与设备第一节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的制定原则根据本项目的产品方案,本设计所选用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本项目产品的要求,是目前纺织行业成熟的工艺路线,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可适用于不同产品的加工要求,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不同品种的产品。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采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国产先进设备相结合的做法,能够满足本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的要求,也可适应多品种变化的要求。二、工艺流程紧密纺生产线原料清梳联合机预并条机精梳机末并条机粗纱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络筒机三、工艺计算表设备规格产品开台数速度R/M理论产量千克/台时效率停台率实际产量千克/台时年产量吨/年紧密纺纱机1152JC40S11816000001673953500158917709第二节主要工艺设备一、设备选型原则我国是纺织生产大国,我国的纺织设备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改进与发展之后,主要设备的技术性能已有了较大进步,但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关键工序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差距较大。本项目在新增工艺设备的选择上采取引进设备与国产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引进设备的选型上,应首先保证设备的先进性、稳定性,要求能够与高档新型纤维的生产加工相适应,其产品质量和产量应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同时还需兼顾设备的经济适用性。国产设备应选择国内现有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在主要设备选型上按以下原则进行1、所选设备技术性能先进,应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其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2、设备性能价格比合理,使投资方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设备。3、充分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转费用,以保证在生产相同产品时,能够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4、选用生产设备厂家具有国内外一流装备,管理科学。5、结合公司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二、新增主要工艺设备1、清梳联合机目前一些厂家在引进、消化、吸收同行业先进技术基础上,开发新型清梳联合机,采用单轴流和变频风机输棉工艺,设备制造技术和工艺性能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机械加工精度高、运行质量稳定,价格适中服务好的特点。2、并条机目前各厂家生产的并条机多采用防积尘压力棒曲线牵伸机构,棉条运行流畅,穿棉简单;同时防积尘压力棒还解决了压力棒积尘的弊病,防止了由此产生的纱疵。喂入部分采用高架积极传动的形式,导条断条自停,由接触式导电自停和光电自停控制。同时采用固定金属棒揩拭、直接吸风形式,有效的防止了飞花、短绒的带入。有些机型还带有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喂入棉条在经过检测罗拉时被检测,通过伺服电极与差速齿轮箱改变主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使有重量偏差的棉条得以校正,实现牵伸的自动调控。3、精梳机目前在我国纺织企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机型较多,其共同特点是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安装基准具有一致性,机器的精度有良好的保证;在喂卷罗拉与给棉罗拉之间有给棉板,棉卷松紧得到补偿,生头方便;钳板摆动再用中支点形式,使棉网处于近似等距离梳理;钳板座采用轻型铝合金材料,适应高速运转,钳唇结构能对棉网纤维进行完美控制;锡林梳理角具有多角度选择,锡林针排组合根据所纺支数的特殊需要可做选择,提高梳理质量;顶梳定时自动清洁,减少手动清洁的停机时间,提高了精梳机的效率,避免嵌在顶梳内的短绒结杂落入棉网;皮辊气动加压,各牵伸区加压采用不同压力,保证了棉条通过牵伸区的牵伸质量,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吸风系统采用集体吸落棉,通过集体吸风输送落棉至虑尘设备;全线采用世界一流品牌的电气元件检测、操作和控制,确保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元气件的使用寿命。屏幕的操作更为人性化,显示内容丰富、界面简洁、具有历史故障记忆和各种故障发生次数累计功能,方便维护和管理。4、粗纱机目前在传统粗纱机基础上开发的一些新机型受到各大厂家的欢迎,这些机型具有适用范围广,速度高、卷装大、结构先进可靠运转平稳、噪音低、耗电少等特点。同时有些机型取消了成形机构,上下锥轮及皮带控制等装置,运用变频调速技术,由主电机和变速电极分别独立传动,微电脑进行同步控制,做到了恒张力纺纱,成纱质量好、毛羽少、细节少、断头率极低。高性能传感器和微电脑控制最佳卷饶张力。还可配置国产或SKF摇架及上、下积极清洁装置,巡回式吹吸风清洁装置,可减轻清洁工作的负担,提高产品质量。主传动齿轮采用喷淋式油浴润滑,提高了传动平稳性,降低了噪音,减少了齿轮副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大型软触式操作盘,可简便地设定运转条件,输入、监控和操作及其简便。5、紧密纺纱机紧密纺纱机生产出来的纱线毛羽少,成纱质量高。紧密纺纱机在纺纱过程中纤维束在经过主牵伸区后通过气流使其平行和聚集,在主牵伸区和纤维加捻区之间,纤维都得到了完全的控制。锭速都能达到1200025000R/MIN,总牵伸倍数可达1015倍,可适纺6120S纱,可纺捻系数为30174捻/10CM,由可编程序控制纺纱过程,并可通过变频器设定纺纱要求的变速曲线,新颖的导纱板和气圈装置有利于控制纺纱张力,成纱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有吹吸风清洁装置和自动集体落纱装置,采用集聚装置可生产无毛羽纱,其产品售价高于同类产品的20,断头率低、自动接头、单锭传动,可实现无人巡回挡车,由于采用液体冷却电机,单机散热少,可节省空调能耗40,负压50200MMH2O。工艺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台数单价(万元)总计备注细纱(紧密纺)11816018880引进络筒421707140引进粗纱27451215并条机27501350精梳(双)962503750条并卷(双)15预并(双)2210220清梳联合机6套6003600倍捻100151500并纱1220240试化验110001000合计56238895第五章建厂条件与厂址方案第一节项目简述本项目为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纺纱车间、办公楼、门卫。仓储及配套动力设施利用现有仓库和动力站房进行改造即可满足本期建设需要。本项目在现有厂区东北侧预留用地内建设,没有征地任务。第二节厂址选择概述一、厂址概况厂址位于市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北邻长江大道,南邻湘江道,西侧为燕山大街,东侧为泰山街。市政及公用配套设施齐全,交通运输非常便利。本项目在现有厂区东北侧预留用地内建设,没有征地任务。目前该区域为一片空地,没有拆迁任务,地势平坦,利于工程建设。二、自然条件1、气象资料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南部,西接太行山脉,为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旱,夏季多雨。气温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65年平均气温13湿度最冷月平均湿度52最热月平均湿度75降雨时最大降雨量829MM日最大降雨量2002MM年平均降雨量4767MM积雪深度最大积雪深度190MM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560MM风向、风速冬季主导风向、风速北、西北19M/S夏季主导风向、风速东南16M/S最大风速(30年一遇)219M/S地震烈度7度2、环境条件市东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工业园为主,该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通讯系统、交通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节技术经济条件1、给排水供水本项目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厂区管网与市政管网接口管径为DN200,可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量需求。原厂区给水系统划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消防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排水原厂区排水系统分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清洁废水、雨水排水系统。厂内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化粪池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通过厂内雨水管道和清洁废水一同排入厂外雨水管网。本项目生活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原厂区生活污水管网,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和清洁废水一同排入原厂区雨水管网。2、供电本工程车间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283109KW,其中有功功率为223498KW,无功功率为57079KVAR,补偿容量为11100KVAR,补偿后COS097,全年耗电为13292万KWH。变压器总容量为25600KVA。3、供热本项目采用蒸汽为热源,所需蒸汽由热电厂供给。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第一节总图运输根据工艺方案及各有关专业要求,本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68538M2,包括纺纱车间(二期)、办公楼及门卫,仓储及配套动力设施利用现有仓库和动力站房进行改造即可满足本期建设需要,不再进行单体建设。一、总图布置根据工艺流程,结合项目组成内容及周围环境条件,在已预留位置进行总图规划。规划中力求做到工艺流程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动力靠近负荷中心,管线短捷顺畅,交通运输畅通,生产管理方便。为节省项目占地,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建构筑物布置尽量紧凑,以减少建设投资。纺纱车间(二期)布置在现有10万锭纺纱车间西侧,南边毗邻现有动力站房冷冻、空压、换热站、高压站、空压站,动力管线短捷。办公楼位于厂区的西北角,纺纱车间(二期)的北侧,对外联系方便,通过对办公楼立面及厂前区广场、绿化的精心设计可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办公楼东侧,现有10万锭纺纱车间的北侧还剩下厂区唯一的、规整的建设用地,布置预留生产车间,使其很好地融入与现有生产区。考虑到运输及消防,纺纱车间(二期)及预留生产车间、办公楼均设有环形路。整个厂区布置工艺流程合理,运输方便,动力管线短而顺畅,管理方便,有利于生产。(见总平面布置图)二、竖向设计厂区地势相对平坦,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由各建、构筑物向四周道路路面倾斜,再由路边排水管道将地面雨水组织收集后排出厂外至城市排水管网。三、道路设计及运输1道路确定为满足厂内外交通运输及消防等要求,厂内道路原则上平行于主要建筑物,呈正交环状布置,与厂外城市主干道相连接,形成三个出入口,人货分流明确。厂内道路设计为城市型砼路面,路面宽分8M、6M、4M三种,可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