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客观性练习题的说明(1)用来测定自己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2)本课程需要认真看课本;(3)一定要自己找计算性习题练习绪论部分11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12各向同项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13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14在下列三种力(1、支反力;2、自重;3、惯性力)中,()属于外力。(A)1和2;(B)3和2;(C)1和3;(D)全部。15在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B)内力与外力无关;(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16一等截面直拉杆如图所示。在P力作用下,()。(A)横截面A上的轴力最大;(B)曲截面B上的轴力最大;P(C)斜截面C上的轴力最大;ABC(D)三个截面上的轴力一样大。1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18在杠杆的某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A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平行;B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方向一定平行;C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也不一定平行;D大小一定相等,但方向不一定平行。19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若正应力与剪应力均不为零,则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夹角为()。A900;(B)450;(C)00;(D)为任意角。110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A)应变分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种;(B)应变是变形的度量;(C)应变是位移的度量;(D)应变是无量纲物理量;111在下列结论中,()是错误的。(A)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B)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必定无变形;(C)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D)位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变形和约束状态。112在图示受扭圆轴上,AB段()。(A)有变形,无位移;(B)有位移,无变形;ABC(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M0113在112题中,轴的BC段()。(A)有变形,无位移;(B)有变形,无位移;(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114如图示梁,若力偶M0在梁上任意移动时,则梁的()。(A)支反力变化,B端位移不变;M0(B)支反力不变,B端位移变化;ABC)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不变;D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变化。115在轴向拉压杆和受扭圆轴的横截面上分别产生。(A)线位移、线位移;(B)角位移、角位移;(C)线位移、角位移;(D)角位移、线位移。答案(C)、(A)、(D)、(D)、(A)、答案(D)、(C)、(C)、(A)、(C)、答案(B)、(C)、(C)、(B)、(C)、拉伸与压缩2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伸杆轴力的说法中,()是错误的。(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D)轴力与杆的横阶面和材料无关。22在图示四个轴力N1、N2、N3和N4中,()。(A)N1和N2为正,N3和N4为负。(B)N1和N4为正,N2和N3为负。(C)N2和N3为正,N1和N4为负。(D)N3和N4为正,N1和N2为负。N1N2N3N423受拉压杆如图所示。其中在BC段内()。(A)有位移,无变形;ABPC(B)无位移,有变形;OP(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位移,也无变形。24拉压杆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N/A的主要应用条件是()。(A)应力在比例极限以内;B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重合于杆件轴线;(C)轴力沿杆轴为常数;(D)杆件必须为实心截面直杆。25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A)分别是横截面、450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B)分别是450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0斜截面。26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A)正应力为零,剪应力不为零;(B)正应力不为零,剪应力为零;(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为零;(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27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时,虎克定律E成立。(A)比例极限P;(B)弹性极限E;(C)屈服极限S;(D)强度极限B;28测定材料标距时,应采用标距范围内的最小截面尺寸。(A)只能为10D;(B)只能为5D;(C)为10D或5D;(D)大于等于10D都行。29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P/A,L/L,其中()。(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210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211设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上、下屈服极限分别为S1和S2,则材料的屈服极限S()。(A)S1;(B)S2;(C)(S1S2)/2;(D)(S1S2)/2212铸铁的强度指标为()。(A)S;(B)B;(C)S和B;(D)P、S和B。213在延伸率L/L100和截面收缩率L/L100两个公式中,()。(A)L、A均为初始值;(B)L为初始值,A为断后值;(C)L、A均为断后值;(D)L为断后值,A为初始值;214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215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出现滑易线。(A)横截面;(B)纵截面;(C)MAX所在面;(D)MAX所在面。216关于铸铁力学性能有以下两个结论抗压能力比抗拉能力差;压缩强度比拉伸强度高。其中,()。(A)正确,不正确;(B)正确,不正确;(C)、都正确;(D)、都不正确。217铸铁的许用应力与杆件的()有关。(A)横截面形状;(B)横截面尺寸;(C)受力状态(指拉伸或压缩);(D)载荷的大小。218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B)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C)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D)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219一个结构中有三根拉压杆,设由这三根杆的强度条件确定的结构许可载荷分别为P1、P2、P3,且P1P2P3,则该结构的实际许可载荷P()。(A)P1;(B)P2;(C)P3;(D)(P1P3)/2。220一等直圆截面杆,若变形前在横截面上画上两个圆A和B(如图示),则在轴向拉伸变形后,圆A、B分别为()。(A)圆形和圆形;(B)圆形和椭圆形;(C)椭圆形和圆形;(A)椭圆形和椭圆形。221圆管受轴向拉伸时,若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则其()。(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B)外径和壁厚都增小;(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答案(C)、(A)、(A)、(A)、(A)、答案(D)、(A)、(C)、(A)、(C)、答案(B)、(B)、(A)、(A)、(C)、答案(B)、(C)、(D)、(C)、(A)、(D)实用剪切部分31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于外力方向。(A)垂直、平行;(B)平行、垂直;(C)平行;(D)垂直。32连接件应力的实用计算是以假设()为基础的。(A)剪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B)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C)剪切面为圆形或方行;(D)剪切面面积大于挤压面面积。33在一传动机构中,轮子通过平键与轴相连,如图。设键埋入轮子和轴内的深度相连,若轮子、键、轴三种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JY,1、JY,2、JY,3,则三者只间的合理关系应当是()。(A)JY,1JY,2JY,3;键(B)JY,2JY,1JY,3;轴(C)JY,3JY,2JY,1;(D)JY,1JY,2JY,3。轮34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剪切许用力是由得到的。(A)精确计算;(B)拉伸试验;(C)剪切试验;(D)扭转试验。35在图示四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是正确的纯剪切状态。(A)(B)(C)(D)36剪应力互等定理是由单元体的()导出的。(A)静力平衡关系;(B)几何关系;(C)物理关系;(D)强度关系。37剪应力互等定理的运用条件是()。(A)纯剪切应力状态;(B)平衡应力状态;(C)线弹性范围;(D)各向同性材料。答案(B)、(A)、(D)、(C)、(D)、(A)、(D)扭转部分41电动机传动轴横截面上扭矩与传动轴的()成正比。(A)传递功率N;(B)转速N;(C)直径D;(D)剪切弹性模量G。42根据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A)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仍为直线;(B)形状尺寸改变,直径仍为直线;(C)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D)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43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切力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的半。这一结论是根据()推知的。(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关系;(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C)物理关系;(D)变形几何关系。44直径为D的实心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A)2;(B)4;(C)8;(D)16。45设直径为D、D的两个实心圆截面,其惯性矩分别为IP(D)和IP(D)、抗扭截面模量分别为WN(D)和WN(D)。则内、外径分别为D、D的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N分别为()。(A)IPIP(D)IP(D),WNWN(D)WN(D);(B)IPIP(D)IP(D),WNWN(D)WN(D);(C)IPIP(D)IP(D),WNWN(D)WN(D);(D)IPIP(D)IP(D),WNWN(D)WN(D)。46一根空心轴的内、外径分别为D、D。当D2D时。其抗扭截面模量为()。(A)7/16D3;(B)15/32D3;(C)15/32D4;(D)7/16D4。47设受圆轴中的最大剪应力为,则最大正应力()。(A)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B)出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2;(C)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2;(D)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48半径为R的圆轴,抗弯截面刚度为()。(A)GR3/2;(B)GR3/4;(C)GR4/2;(D)GR4/4。49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A)8和16;(B)16和8;(C)8和8;(D)16和16。410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1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倍。(A)8和16;(B)16和8;(C)8和8;(D)16和16。411一内外径之比D/D08的空心圆轴,若外径D固定不变,壁厚增加一倍,则该轴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分别提高()。(A)不到1倍,1倍以上;(B)1倍以上,不到1倍;(C)1倍以上,1倍以上;(D)不到1倍,不到1倍。412一圆轴用碳钢制作,校核其扭转刚度时,发现单位长度扭转角超过了许用值。为保证该轴的抗扭刚度,采用措施()最有效。(A)改用合金钢材料;(B)增加表面光洁度;(C)增加轴的直径;(D)减小轴的长度。413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是()。(A)沿横截面拉断;(B)沿横截面剪断;(C)沿450螺旋面拉断;(D)沿450螺旋面剪断。414如希望弹簧有较好的减振和缓冲作用,则采取措施()是无效的。(A)减小簧丝直径;(B)增大弹簧圈直径;(C)增多弹簧圈数;(D)选用强度低的材料。415非圆截面杆约束扭转时,横截面上()。(A)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B)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C)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D)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416非圆截面杆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A)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B)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C)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D)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417非圆截面杆的横截面()。(A)在自由扭转时翘曲,在约束扭转时不翘曲;(B)在自由扭转时不翘曲,在约束扭转时翘曲(C)在自由和约束扭转时都翘曲;(D)在自由和约束扭转时都不翘曲。418受扭开口薄壁杆和闭口薄壁杆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A)分别发生在最大壁厚处、最小壁厚处;(B)均发生在最大壁厚处;(C)分别发生在最小壁厚处;D分别发生在最小壁厚处、最大壁厚处。答案(B)、(D)、(B)、(C)、(B)、答案(B)、(D)、(A)、(A)、(A)、答案(D)、(C)、(A)、(C)、(C)、答案(A)、(C)、(D)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51在下列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中,()是错误的。(A)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形心;(B)图形两个对称轴的交点必为形心;(C)图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D)使静矩为零的轴为对称轴。52静矩的量纲是()。(A)ML2T2;(B)L;(C)L2;(D)L3。53惯性矩的量纲是()。(A)ML2T2;(B)L;(C)L2;(D)L4。54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中,()的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A)静矩和惯性矩;(B)极惯性矩和惯性矩;(C)惯性矩和惯性积;(D)静矩和惯性积。55设矩形对其一对称轴Z的惯性矩为I,则当其长宽比保持不变。而面积增加1倍时,该矩形对Z的惯性矩将变为()。(A)2I;(B)4I;(C)8I;(D)16I。56若截面A由A1和A2两部分组成,设面积A、A1、A2对某轴的静矩分别为S、S1、S2,惯性矩分别为I、I1、I2,则()。(A)SS1S2,II1I2;(B)SS1S2,II1I2;(C)SS1S2,II1I2;(D)SS1S2,II1I2。57若截面图形有对称轴,则该图形对其对称轴的()。(A)静矩为零,惯性矩不为零;(B)静矩不为零,惯性矩为零;(C)静矩和惯性矩均为零;(D)静矩和惯性矩均不为零。58直径为D的圆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半径I()。(A)D/2;(B)D/4;(C)D/6;(D)D/8。59图形圆截面,当其圆心沿Z轴向右移动时,惯性矩()。(A)IY不变,IZ增大;Y(B)IY不变,IZ减小;(C)IY增大,IZ不变;OZ(D)IY减小,IZ不变。510设图示(A)、(B)、(C)三个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分别为IA、IB、IC,惯性半径分别为IA、IB、IC,则()。(A)IAIBIC,IAIBIC;(B)IAIBIC,IAIBIC;(C)IAIBIC,IAIBIC;(D)IAIBI,IAIBIC。511若截面有一个对称轴,则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A)截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B)对称轴两侧的两部分截面,对对称轴的惯性矩相等;(C)截面对包含对称轴的正交坐标系的惯性积一定为零;(D)截面对包含对称轴的正交坐标系的惯性积不一定为零(这要取决坐标原点是否位于截面形心)。512任意形状图形及其坐标轴如图所示,其中Z轴平行于Z轴。若已知图形的面积为A,对Z轴的惯性矩IZ,则该图形对Z轴的惯性矩IZ()。(A)IZ(AB)2A;(B)IZ(A2B2)A;(C)IZ(A2B2)A;(D)IZ(B2A2)A。513设图示ABOF和CDEO两个矩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对Y、Z轴惯性积的()。Y(A)数值相等,正负不同;AB(B)数值相等,正负相同;CD(C)数值不等,正负不同;(D)数值不等,正负相同。ZFOE514任意图形,若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这一对坐标轴一定是该图形的()。(A)形心轴;(B)主惯性轴;(C)行心主惯性轴;(D)对称轴。515有下述两个结论对称轴一定是行心主惯性轴;行心主惯性轴一定是对称轴。其中()。(A)是正确的;是错误的;(B)是错误的;是正确的;(C)、都是正确的;(D)、都是错误的。516正交坐标轴X、Y为截面形心主惯性轴的条件是()。(A)Y1Z1;(B)Y1Z2;(C)Y2Z1;(D)Y2Z2;517设图形具有三个以上(含三个)对称轴时,对某一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1,对某一对正交形心轴的惯性积为I2,则当形心轴绕形心旋转时()。(A)I1值不变,I2恒等于零;(B)I1值不变,I2不恒等于零;(C)I1值变化,I2恒等于零;(D)I1值变化,I2恒等于零。答案(D)、(D)、(D)、(D)、(D)、答案(C)、(A)、(B)、(C)、(C)、答案(D)、(C)、(B)、(B)、(B)、(C)、(B)弯曲强度部分61在弯曲和扭转变形中,外力矩的矢量方向分别与杆轴线()。(A)垂直、平行;(B)垂直;(C)平行、垂直;(D)平行。62平面弯曲变形的特征是()。(A)弯曲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B)弯曲载荷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C)弯曲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面曲线;(D)弯曲变形的轴线与载荷作用面同在一个平面内。63选取不同的坐标系时,弯曲内力的符号情况是()。(A)弯矩不同,剪力相同;(B)弯矩相同,剪力不同;(B)弯矩和剪力都相同;(D)弯矩和剪力都不同。64当横向力作用于杆件的纵向对称面内时,关于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应力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是错误的。(A)若有弯矩M,则必有正应力;(B)若有正应力,则必有弯矩M;(C)若有弯矩M,则必有剪应力;(D)若有剪力Q,则必有剪应力。65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称为纯弯曲。(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和分布载荷;(C)梁只发生弯曲,不发生扭转和拉压变形;(D)梁的各个截面上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66梁剪切弯曲时,其截面上()。(A)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B)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C)即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D)即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67由梁的平面假设可知,梁纯弯曲时,其横截面(A)保持平面,且与梁轴正交(B)保持平面,且形状大小不变(C)保持平面,只作平行移动(D)形状尺寸不变,且与梁轴正交68设某段梁承受正弯矩的作用,则靠近顶面和靠近底面的纵向纤维()。(A)分别是伸长、缩短的;(B)分别是缩短、伸长的;(C)均是伸长的;(D)均是缩短的。69中性轴是梁的()的交线。(A)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B)纵向对称面与中性面;(C)横截面与中性层;(D)横截面与顶面或底面。610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绕()旋转。(A)梁的轴线;(B)中性轴;(C)截面的对称轴;(D)截面的上(或下)边缘。611在梁的正应力公式中,I为梁截面对()的惯性矩。(A)形心轴;(B)对称轴;(C)中性轴;(D)形心主惯轴。612若对称纯弯曲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沿杆轴为常量,则其变形后梁轴()。(A)为圆弧线,且长度不变;(B)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C)不为圆弧线,但长度不变;(D)不为圆弧线,且长度改变。613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根梁,一根为铝材,一根为钢材,若两根梁受力状态也相同,则它们的()。(A)弯曲应力相同,轴线曲率不同;(B)弯曲应力不同,轴线曲率相同;(C)弯曲应和轴线曲率均相同;(D)弯曲应力和轴线曲率均不同。614等直实体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梁有纵向对称面;(B)载荷均作用在同一纵向对称面内;(C)载荷作用在同一平面内;(D)载荷均作用在形心主惯性平面内。615用梁的弯曲应力强度条件()。(A)只能确定梁的许用载荷;(B)只能校核梁的强度;(C)只能设计梁的截面尺寸;(D)可以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616矩形截面梁,若截面高度和宽度都增加一倍,则其强度将提高到原来的()。(A)2;(B)4;(C)8;(D)16。617矩形截面梁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形心处的()。(A)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B)正应力为零,剪应力最大;(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最大;(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618对于等直梁,在以下情况中,()是错误的。(A)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必出现在弯矩值最大的截面上;(B)梁内最大剪应力值必出现在剪力值最大的截面上;(C)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不一定出现在同一截面上;(D)在同一截面上不可能同时出现梁内最大正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619在下列诸因素中,截面的弯曲中心仅与()有关。(A)横向载荷的大小;(B)材料性质;(C)截面形状;(D)杆的长度。620当横向力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时,()。(A)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无剪力;(B)梁只弯曲而无扭转;(C)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D)梁只发生平面弯曲变形。621在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梁的截面上,其交界处的。已知平面假设成立。A应力分布连续,应变比连续;B应力分布不连续,应变连续;C应力和应变分布均不连续;D应力和应变分布均连续。622设计钢梁时,宜采用中性轴为()的截面。(A)对称轴;(B)靠近受拉边的非对称轴;(C)靠近受压力的非对称轴;(D)任意轴。答案(C)、(C)、(C)、(C)、(D)、答案(C)、(A)、(B)、(C)、(B)、答案(D)、(A)、(A)、(B)、(D)、答案(D)、(B)、(D)、(C)、(B)、(B)、(A)、弯曲变形部分71梁的挠度是()。(A)横截面上任一点沿梁轴垂直方向的线位移;(B)横截面形心沿梁轴垂直方向的线位移;(C)横截面形心沿梁轴方向的线位移;(D)横截面形心的位移。72在下列关于梁转角的说法中,()是错误的。(A)转角是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位移(B)转角是变形前后同一横截面间的夹角;(C)转角是横截面之切线与轴向坐标轴间的夹角;(D)转角是横截面绕梁轴线转过的角度。73在下列关于转角、挠度正负号的概念中,()是正确的。(A)转角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有关,挠度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无关;(B)转角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无关,挠度的正负号与坐标系有关;(C)转角和挠度的正负号均与坐标系有关;(D)转角和挠度的正负均与坐标系无关。74梁挠曲线近似微积分方程YM(X)/EI在()条件下成立。(A)梁的变形属小变形;(B)材料服从虎克定律;(C)挠曲线在XOY面内;(D)同时满足(A)、(B)、(C)。75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在弯曲变形时,挠曲线曲率在最大()处一定最大。(A)挠度;(B)转角(C)剪力;(D)弯矩。76若梁上中间铰处无集中力偶作用,则中间铰左、右两面的()。(A)挠度相等,转角不等;(B)挠度不等,转角相等;(C)挠度和转角都相等;(D)挠度和转角都不等。77在利用积分法计算梁位移时,待定的积分常数主要反映了()。(A)剪力对梁变形的影响;(B)对近似微机分方程误差的修正;(C)支承情况对梁变形的影响;(D)梁截面形心轴向位移对梁变形的影响。78若两根梁的长度L、抗弯截面刚度EI及弯曲内力图均相等,则在相同的坐标系中梁的()。(A)挠度方程YX一定相同,曲率方程1/(X)不一定相同;(B)Y(X)不一定相同,1/(X)一定相同;(C)Y(X)和1/(X)均相同;(D)Y(X)和1/(X)均不一定相同。79在下面关于梁、挠度和转角的讨论中,结论()是正确的。(A)挠度最大的截面转角为零;(B)挠度最大的截面转角最大;(C)转角为零的截面挠度最大;(D)挠度的一阶导数等于转角。710在下面这些关于梁的弯矩及变形间关系的说法中,()是正确的。(A)弯矩为正的截面转角为正;(B)弯矩最大的截面转角最大;(C)弯矩突变的截面转角也有突变;(D)弯矩为零的截面曲率必为零。711若已知某直梁的抗弯截面刚度为常数,挠曲线的方程为Y(X)CX4,则该梁在X0处的约束和梁上载荷情况分别是()。(A)固定端,集中力;(B)固定端,均布载荷;(C)铰支,集中力;(D)铰支,均布载荷。712已知等截面直梁在某一段上的挠曲线方程为Y(X)AX2(4LX6L2X2),则该段梁上()。(A)无分布载荷作用;(B)有均布载荷作用;(B)分布载荷是X的一次函数;(D)分布载荷是X的二次函数。713应用叠加原理求位移时应满足的条件是()。(A)线弹性小变形;(B)静定结构或构件;(C)平面弯曲变形;(D)等截面直梁。714叠加法不能用于求()的位移。(A)非平面弯曲梁;(B)受扭轴类构件;(C)拉、压杆件;(D)大变形或非线弹性变形构件。715某机器的圆轴用45号钢制成,在使用中发现其弯曲刚度不够。改善轴抗弯刚度的有效措施是()。(A)对轴进行调质处理;(B)改用优质合金钢;(C)加粗轴径;(D)增加表面光洁度。716在等直梁的最大弯矩所在附近,局部加大横截面的尺寸()。(A)仅对提高梁的强度是有效的;(B)仅对提高梁的刚度是有效的;(C)对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都有效;(D)对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都无效。717一空心圆截面弯曲时,若外径增大1倍,内径及其余条件不变,则其最大挠度()。(A)是原来的1/4;(B)是原来的1/8(C)是原来的1/16;(D)不到原来的1/16答案(B)、(A)、(C)、(D)、(D)、答案(A)、(C)、(B)、(D)、(D)、答案(D)、(B)、(A)、(D)、(C)、(C)、(D)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部分81在下列关于单元体的说法中,()是正确的。(A)单元体的形状变必须是正六面体。(B)单元体的各个面必须包含一对横截面。(C)单元体的各个面中必须有一对平行面。(D)单元体的三维尺寸必须为无穷小。82过受力构件内的任意一点,随着所取截面的方位不同,一般来说,各个面上的()。(A)正应力相同,剪应力不同。(B)正应力不同,剪应力相同。(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相同。(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同。83在单元体上,可以任认为()。(A)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相等;(B)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不等;(C)每个面上的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相等;(D)每个面上的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一对平行面上的应力不等。84在滚珠轴承中,滚珠与外圆接触点处的应力状态,正确的说法是()。(A)纯剪切;(B)单向;(C)二向;(D)三向。85受内压作用的封闭薄圆筒,在通过其内壁任意一点的纵、横面中()(A)纵、横两截面都不是主平面;(B)横截面是主平面,纵截面不是;(C)纵、横两截面都是主平面;(D)纵截面是主平面,横截面不是。86研究一点应力状态的任务是()。(A)了解不同横截面的应力变化情况;(B)了解横截面上的应力随外力的变化情况;(C)找出同一截面上应力变化的规律;(D)找出一点在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87单元体斜截面应力公式A(XY)/2(XY)COS2/2XYSIN2和A(XY)SIN2A/2XYCOS2的适用范围是()。(A)材料是线弹性的;(B)平面应力状态;(C)材料是各向同性的;(D)三向应力状态。88在单元体的主平面上,()(A)正应力一定最大;(B)正应力一定为零;(C)剪应力一定最小;(D)剪应力一定为零。89任一单元体,()。(A)在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为零;(B)在最小正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最大;(C)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正应力为零;(D)在最小剪应力作用面上,正应力最大。810应力圆方法的适用范围是()。(A)应力在比例极限以内;(B)应力在弹性范围以内;(C)各向同性材料;(D)平面应力状态。811二向应力圆心的横坐标、半径分别表示某平面应力状态的()。(A)MAX、MAX;(B)MIN、MAX;(C)M、MAX;(D)M、MAX。注M1/2(MAXMIN)812设单向拉伸等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则杆内任一点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别为()。(A)MAX,MAX;(B)MAX/2,MAX(C)MAX,MAX/2;(D)MAX/2,MAX/2813若单元体的主应力1230,则其内最大剪应力为()。(A)MAX(12)/2;(B)MAX(23)/2;(C)MAX(13)/2;(D)MAX1/2。814当三向应力圆成为一个圆时,则主应力情况一定是()。(A)12;(B)23;(C)13;(D)12或23。815当主应力()时,三向应力图成为一个圆。(A)12;(B)23;(C)13;(D)12或23。816广义虎克定律适用于()。(A)弹性体;(B)线弹性体;(C)各向同性弹性体;(D)各向同性线弹性体。817在下列说发中,()是正确的。(A)在有正应力作用的方向,必有线应变;(B)在无正应力作用的方向,必有线应变;(C)在线应变为零的方向,正应力也一定为零;(D)在正应力最大的方向,线应变业一定最大。818位于深海中的一任意形状的物体,表面受到静水压力P的作用。其内部任一点的()。(A)剪应变为零,体积应变不为零;(B)剪应变不为零,体积应变为零;(C)体积应变和剪应变均为零;(D)体积应变和剪应变均不为零。819材料相同的两个立方单元体A和B,单元体A截面上的正压力为X40MPA,Y80MPA,Z0;单元体B的主压力为M150MPA,M50MPA,M80MPA,这两个单元体的体积应变A和B的关系是()。(A)AB;(B)AD2,P1P2;(A)D1D2,P1P2;(D)D1PBIL;(D)不可确定。96圆截面细长杆的材料和杆端约束保持不变,若将其直径缩小一半,则压杆的临界压力为原压杆的()。(A)1/2;(B)1/4;(C)1/8;(D)1/16。97细长杆承受轴向压力P的作用,其临界压力与()。(A)杆的材质;(B)杆的长度;(C)杆承受的压力的大小;(D)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98压杆的柔度集中地反映了压杆的()对临界压力的影响。(A)长度、约束条件、截面尺寸和形状;(B)材料、长度和约束条件;(C)材料、约束条件、截面尺寸和形状;(D)材料、长度、截面尺寸和形状。99细长杆的(),则其临界压力PIJ越大。(A)弹性模量E越大或柔度越小;(B)弹性模量E越大或柔度越大;(C)弹性模量E越小或柔度越大;(D)弹性模量E越小或柔度越小。910压杆失稳将在()的纵向平面内发生。(A)长度系数最大;(B)截面惯性半径I最小;(C)柔度最大;(D)柔度最小。911压杆属于细长杆、中长杆还是粗短杆,是根据压杆的()来判断的。(A)长度;(B)横截面尺寸;(C)临界压力;(D)柔度。912圆截面细长杆的材料及支承情况保持不变,将其横向及轴向尺寸同时增大相同的倍数,压杆的()。(A)临界应力不变,临界压力增大;(B)临界应力不变,临界压力不变;(C)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都增大;(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