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漫话清高》_第1页
x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漫话清高》_第2页
x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漫话清高》_第3页
x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漫话清高》_第4页
x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漫话清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漫话清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弄清“清高”一词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发展与变化。2、讨论新时代是否需要“清高”这种风范。把握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与阐述的观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工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时代变迁,有些词汇的涵义不断改变。例如在有些人眼里,“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单纯”成了“无知”的别名;我们今天来说说“清高”二字,不知你们如何解释它。(生议)下面,我们来看学者金开诚是如何解说这个词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底蕴的。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X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X届全国政协常委。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段意第1节释清高。第2节传说中X个清高的人的事迹。第3节清高与富贵无缘。第4节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第5节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第6节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第7节;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缩8节。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这一概念。2)由以上概括可把文章分成哪两部分【明确】(一)(17)清高在古代(二)(第8节)清高在当代四)研读探究1)读X段,了解在古代清高的内涵。明确清高是个褒义词,“清”是指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高”总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2)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哪些清高人物的身影学生会想到朱自清、陶渊明、孟浩然、海子等。3)在作者看来,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身上,那些官场得志,商场得利,情场得意之辈一概被拒之于清高门外,那么,历史上还有没有清高之人呢4)请同学们读第2段第7段。(1)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2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3)要成为清高的样板,需要什么资本呢A、有才艺可以做官,却没有做官。B、清高与富贵、显贵无缘。不过,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既严格又模糊的。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清高的样板,我们知道了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5)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我们已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清高的命运如何呢读第8段,了解清高在当代的地位及价值体现。地位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没有降低,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价值体现不能发财致富者精神安慰既富且贵者没有坏处小结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6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清高”谈一谈。“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有的概念,同样以“清”构词,并且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词是“清贫”,它更明确地暗示了“清高”中“清”的含义,那就是对功名官贵的不屑态度。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人士。当然事业上的成功不同于古代的“功名富贵”但还是有类似之处,那么,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如何在成功面前保持正常、理智的心态本文作者开出的一剂方子是“清高”,这正是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所在吧。读者也许会嫌“清高”迂阔,不敷实用,可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东西是可以古为今用的,注意采取和吸收,有助于我们社会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7品读鉴赏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明确】这是一篇文化随笔,也是一篇说理散文,文题中的“漫话”最能体现本文文体特点,作者文笔飘逸灵动,材料翔实,事例精当,记叙,说理,抒情有机融合,论证层层深入,例证令人信服,体现了学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8、合作探究有人说时过境迁,清高无可奈何花落去。联系现实,你们说说这是不是一种好现象,你认为现代社会还需不需要“清高”这种风范。启发学生联系当前不好的风气拉关系争名争利者,学术腐败之风,跪在马路边乞讨的大学生,思考哪些时候,哪些人物还需清高。总结几千年前,屈原高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李白呐喊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些清高的典型甘于清贫,忠于信仰,冷漠诱惑,不畏牺牲,令人景仰。如今,那些官场得意,进而权钱交易,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一己之私利,这样的人应从清高中品一品清白,品一品孤高,也有一些暴富者,精神贫乏,也应从清高中品一品知识,才情。总结清高不是高傲于云端的白鹤,而是山崖间孤寂生长的青松。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灯下漫笔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理解鲁迅思想中的“中国人的奴性”学习挖掘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逐层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作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不仅关注到了黎民百姓这一生存状态,更对这一状态作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灯下漫笔,走进鲁迅思想深处。二、听录音思考鲁迅首先关注到了哪一个生活现象1,银行钞票停止兑现情况下,我折价兑换到现银,觉得安心,喜欢。也就是说,我吃了亏,还安心,喜欢。2,也正是生活小事中的这份安心喜欢,惊醒了鲁迅另一种思想(同学朗读)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1)我们指谁中国百姓(2)这一思想,正说出了中国百姓的什么特点奴性3,那么,中国百姓的奴性有哪些表现呢(找文本内容)(1)第5节研读A,百姓的表现乱离时,人牛马心悦诚服为什么呢B,体味“究竟”一词百姓的感激之情。(2)第7节研读A,乱“中立”被动,在战争中受人凌辱,无法左右他们的命运,“被杀”,希望有人当他牛马。B,体会“不敢”,下于牛马,自己找草吃。(3)第8节研读A,奴隶规则皇恩浩荡B,体会“较为顾及无论或者总之”词语中表露出来的百姓的对“奴隶规则”的渴盼。(4)第9节研读A,治奴隶规则万姓胪欢B,品味奴隶规则的内容愚民政策,不把百姓当人的政策。三、这就是中国的百姓,中国的历史。孟子滕文公有言“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中国的社会时而处于封建统一政权“治”的统治下,时而处于群权纷争的“乱”的情况下。对于这“一治一乱”不断循环的历史,一般是怎么理解的1,“历史教科书”咱们向来就很好。2,爱排场的学者发祥,发达,中兴。3,鲁迅呢(1)我们先跟鲁迅一起读几本史书钦定二X史、鉴略、历代纪元编“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2)“这一个小玩艺”指什么中国人做了奴隶还喜欢(3)于是,鲁迅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历史的实质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治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四、鲁迅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百姓作出了如此理性的剖析,那么,在这剖析中,我们感觉到他对百姓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同情,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1、再请同学浏览一下课文,思考中国百姓争过没有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鲁迅看到了人民的反抗。(不是没争过,而是争不到。)所以,百姓做了奴隶还欢喜,是无可奈何,是受到了局限。理解了百姓的奴性。2、那么,造成百姓有这种奴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提示是谁导致百姓命运不如牛马的)讨论A,“乱”的情况下,作乱人物B,“治”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提示“奴隶规则”看出统治者没有给百姓以生存的权利、自由、人的价格。3、那么,鲁迅对这两类人又是什么情感呢愤恨鲁迅,非真恨国人也,实恨国贼也五、在中国的历史中,中国百姓始终处于奴隶或下于奴隶的地位,那么,在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现在”,社会又处在怎样的情形中1、联系时代背景1925年,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封建势力压迫,帝国主义蹂躏。正是孟子所说的“乱”。2、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社会上出现了怎样的态度A、复古B、百姓迁、避总之向往“治”,向往做奴隶。3、针对这一现象,鲁迅又是什么态度批判。他呐喊,要寻求出路。六、鲁迅呐喊出了什么声音1、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讨论第三样时代是怎样的民主,自由,平等。2、人的价格究竟是什么人格、尊严、价值、地位、决定自己的命运。七、深入探讨1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板书)要么做不成奴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2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3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4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5参考A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心悦诚服恭颂)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杀掠希望决定)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C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6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为主。)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略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不是现在的中国了”。7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黄巢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二)思辩讨论安心为奴的,作者是哀怜;揭竿作乱的,作者又批判。请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揭竿作乱的人应该有让天下百姓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胸襟和愿望,而不仅仅是为了黄袍加身。安心为奴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就会不思反抗。先生的思想核心是“立人”,而“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三)愿望憧憬1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争)板书2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3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4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划线)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七,总结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鲁迅先生所思考的命题,依然光鲜如昨。当我们回味这们先驱振聋发聩的话语时,我们的内心实在无法轻松如果鲁迅还生活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掀开社会的表层,又该是怎样的国民素质呢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奋斗呢八、作业思考鲁迅的“国民性”在今天社会的意义,写一篇短文,谈自己的感想。板书灯下漫笔生活小事折价换银安心喜欢乱牛马心悦诚服作乱人物历史奴奴隶规则皇恩浩荡治奴隶规则万姓胪欢封建统治者同情批判现在人第三样时代聪明人、奴才和傻子鲁迅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窝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琵琶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教学重点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教学过程一、作品提示。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二、预习思考。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3、概括各段的大意。学生X段浔阳江边闻琵琶;X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三、研读课文。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黄芦苦竹绕宅生”等。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琵琶女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诗人形象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四、课堂小结。五、作业。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教学过程X课时一、导入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X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X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三、简析诗前小序、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明年X年。今指今年下一年。委身托身。嫁的意思。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因于是;为作,写。命命名,取名。2、小序有何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琵琶女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四、听诵读录音,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要求1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2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五、简析诗歌的内容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1X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2X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曲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4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5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6小结诗人琵琶女浔江送客闻琵琶孤寂月夜弹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月夜弹奏琵琶曲同病相怜感慨多江心自叙身世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闻琵琶皆掩泣同情歌女遭遇感伤身世时局双线结构虚实相生对比衬托深化主题六、扩展练习读下面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联系琵琶行,选出说法错误的项()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语。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C、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而夜闻歌者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二、本课目标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三、欣赏诵读表演录像,进一步品味感情,后有感情齐读X节四、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五、师生共同品读、分析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曲中带情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A、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5、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五、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简析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六、课后作业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然后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歌。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X自然段。2,鉴赏这首诗歌。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二、听录音三、自由读课文文题全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X次演奏暗写诗人送客闻琴四、赏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1写作动机是什么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五、全体同学速读X段问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析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六、全体同学精读X段X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2、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析“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乐声描写是这个精彩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X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X个高潮。X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八、全体同学读第三、四段问请同学们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题句析江中听诉身世苦同病相怜感慨多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写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介绍籍贯和住处,接着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面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生活道路发生大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嫁作商人妇过着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主题揭露黑暗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任谏管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洲司马,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相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第五段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一问一答,形象地说明了全诗的主题,江洲司马之泪,既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讨论1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提示是不是商人有钱可不可以嫁给“董永”那样的农民呢2、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无奈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提示同情与爱情有区别吗X省X市物探中心学校X分校高中语文病梅馆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1掌握,积累“病”、“业”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2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3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注意释义以欹为美(欹,音Q,倾斜)明诏大号(诏,音ZHO,告诉,一般指上告下)斫直(斫,音ZHU,用刀斧砍)孤癖之隐(癖,音P,偏嗜)鬻梅者(鬻,音Y,卖)广贮江宁、杭州、X之病梅(贮,音ZH,储藏)词性活用A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屈。病,使成病态,弄成病态)夭其稚枝(夭,使弯曲)纵之顺之(复,使顺天性)必复之全之(顺,使恢复。全,使保全)B意动用法既泣之三日(泣,为泣)C形容词用作名词以欹为美(欹,(枝干的)倾斜)一词多义病A名词君之病在肠胃(重病扁鹊见蔡桓公)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弊病,缺点,训俭示康)B动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襄公二X年)而江浙之梅皆病(有病态,本课)C形容词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业A名词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事业,功业隆中记)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职业,职守桃花源记)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学业乐羊子妻)B副词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经黄生借书说)2句式解析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判断句)固定结构讲解“以为”在这一结构中,“以”相当于“拿”,“用”,可分为两类“以为”中“为”当“作为”讲,“为”后是名词,可译为“拿(用)作为”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五年为期“以为”中“为”当“是”讲,“为”后是形容词,表示比较起来怎么样。现代汉语仍沿用这种文言句式,如“以大局为重,”因此“以为”不需对译。如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3难句解析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之欹之疏之曲”可译作助词“的”,表领属关系,也有作主谓间助词理解的,起独立作用。“智力”与现代汉语不同,译作智慧、能力。全句译为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办到的。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X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安”,疑问代词,怎样的意思,“穷”即穷尽。全句译为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X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内容主旨】本文共三段。X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开头说明“江宁之龙蟠皆产梅”引出论述对象。接着分三层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X层,举出有的人对梅的审美观点“梅以曲为美密则无态。”这一品梅的标准,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蓬勃的人,而要求人们成为委曲,邪佞和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X层,进一步指出上述观点正是“文人画士”的观点,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作者揭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而“未可明诏大号”,说明这种观点的见不得人,从而批判了它的邪恶。第三层,写文人画士们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指的也正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根据其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的卑劣行径。斫正,删密,锄直,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和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委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和庸才。X段、写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作者一次就买三百盆病梅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的同情。作者写出了一系列的行动,充分表现了他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斗争决心。第三段、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最后这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不过,作者的思想仍是积极的。他渴望“广贮江宁、杭州,X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充分表现出坚持战斗的意志。【写作特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作者所要表现的是政治改革的重大主题,揭露批判的是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在当时严酷的思想统治下,这是难于从正面直接议论的,只好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表面上句句讲梅,实际上处处有言外之意,而且比喻贴切,寓意深刻而不隐晦。【解题指导】一、1三句引用话的作用见【内容主旨】。“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让步转折关系先让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先让一步,下面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有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奸险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提倡解放病梅,要“纵之顺之”让它自然生长发展。2言外之意见【内容主旨】3体现了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会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的思想。二、1梅以曲为美(以,拿,用,介词)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以,连词)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前“以”,介词。后“以”,连词)以其智力为也(以,介词,凭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以,介词,把)2江宁之龙蟠(之,助词“的”用在主语和中心语之间,表领属关系)梅之欹之疏曲(之,助词“的”。或助词,用于主谓之问,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前“之”,助词“的”。后“之”助词,变主谓短语为句子的主语)三、见【文言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资料窗】龚自珍(17921841),字人,号定盫,清代仁和(现X省杭州市)人。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南归寓X昆山时所作。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X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