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读书分享_第1页
《社会性动物》读书分享_第2页
《社会性动物》读书分享_第3页
《社会性动物》读书分享_第4页
《社会性动物》读书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性动物1“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是最好的一部杰作”。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内容简介: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说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并且解释了很多社会心理学的问题“从众,大众传播,宣传,自我认知,偏见,定型等”作者简介

:E•阿伦森(ElliotAronson),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1999年)、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著作奖(1975)。主要研究兴趣是社会影响和态度改变、认知失调、人际吸引等。234亚里士多德有言:“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人生来便处于社会之中,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施加的影响。

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一书,对社会心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社会心理学通过科学的检验、观察制造情景、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精确而广泛的资料对人类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解释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5

评价《社会性动物》是阿伦森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作者并非机械地罗列知识点,而是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讨论了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偏见等现实问题,体现了一位科学大师的人文情怀。

读了这本书,你不仅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还能感受到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汇点的独特魅力。第一章6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把这种影响全部扔掉,一个人不再和别人发生任何互动,那么这个人其实已经算不上是人类了。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情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对于我们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7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

人类其实是“认知吝啬者”:因为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再做出最优的判断,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倾向于维护现有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偏见。

89案例

1“证实偏差”:当我们持有某种信念时,就会主动寻找那些支持我们信念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我们的信念相违背的证据。2.“事后聪明偏差”:如果知道了一件事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误认为,自己之前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结果。10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这种倾向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态度可能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对于行为的事后解释在一些情况下,态度和行为之间其实没什么关系。在一些时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是反过来的:我们首先做出了某种行为,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自己的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是反映了我们的态度的。

1112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比如矛盾的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进入认知失调状态。这种认知失调让我们感到不愉快,于是我们就会有意化解这种冲突的状态。13案例以吸烟为例,一位烟民如果看到一篇医学报道说吸烟会导致癌症,那么“我吸烟”和“吸烟导致癌症”这两种认知就会失调。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戒烟,将“我吸烟”的认知变为“我不吸烟”,这样冲突就化解掉了。但是,戒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法戒烟,烟民就可能使用别的办法,比如寻找“吸烟与癌症无关”的证据。第二章14从众15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要处于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要求遵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状态中.16人们最喜欢的是与小组标准相一直的仿效者,最不喜欢的是偏离者.群体思维:“人们所采取的这样一种思考模式:在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排他小群体中,由于人们共同的追求占统治地位,因此该群体无视那些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所做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什么是从众?从众可以定义为,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意见发生了改变.奖惩与信息:有两个原因可能导致那些像我们一样的人出现从众.原因之一是他人的行为可能使我们确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另一个原因则是我们可能希望在群体中逃避惩罚(例如,被拒绝或嘲笑)或者获得奖励(例如,得到喜爱或认可)17第三章18大众转播,宣传和说服媒体的情绪感染媒体对某件负面事件的报道可能会引起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源于群众的盲目模仿行为。尽管媒体并非有意,但是媒体对报道重点的选择使得媒体可能决定随后发生的事件——而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报道。19说服的两种途径中心路径:对观点加以权衡,对相关的事实或数据加以考虑,在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边缘路径:没有经过多少思考地依据那些简单的、往往不太相关的线索对观点作出正确、错误或吸引的反应。2021需要注意的是,很少有那种说服纯粹是由中心路径或边缘路径引起的,大部分都包含这两种路径的成分.比如某电脑的广告,既吹捧其配置、运行速度等,也选用年轻的广告演员说出广告词“好家伙,你搞到了X牌”。对配置和参数的介绍,就是一种中心路径的说服,让人了解到这种电脑的性能优越,从而吸引关注性能的观众。而年轻的广告演员及感叹性的广告词,是一种边缘说服,使人感觉到用这个电脑会很酷,从而吸引青少年。22那么有哪些可以增加宣传效果的方法呢?很明显,提高可信性是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可信性呢?第一,如果一个宣传者的立场明显与其私人利益相反,他的可信性就增加了。比如,售卖某品牌电脑的店主在回答什么电脑最好用时,推荐了(自己没有售卖的)另一个品牌,那么他的可信度就增加了。第二,如果一个宣传者看起来没有试图影响他们的意见,他的可信度会增加。如果一位股票经纪人向你推荐股票,你可能会犹豫。但当你无意中听到他跟别人聊天说某股票价格可能会上涨时,你反而更可能购买该股票。第三,如果我们喜欢并认同某个人,那么至少是在不太重要的观点和行为上,他们比通常的内容更易影响我们。就好像我们很清楚明星只是为了获利而代言产品,他们的可信性很低,但是我们仍然愿意接受他们的宣传。增加宣传效果的方法第四章23社会认知背景对社会判断的影响背景对社会判断的影响:社会思考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所有的判断都是相对的,我们的思考往往受到背景的影响。下面依次分析不同的背景影响因素。24251.参照点与对比效应: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可能比实际上更好或更差,这取决于它与什么东西相比较,即“对比效应”。向男大学生播放一段电影《霹雳娇娃》(正如你所想,“娇娃”是一些特别漂亮的年轻女子),要求他们在观看影片前后各评价一次初次约会的女朋友的吸引力。很显然,看过影片后,他们对女朋友吸引力的评价明显降低了。这种对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房产销售可能会先带你看一间很破的房子,再带你去看他真正想介绍给你的房子,也许这个房子也不怎么样,但显然“已经好很多了”。262.启动效应认为,在解释当前的社会事件时,最近出现的或者被频繁激活的想法更可能出现在脑海里首先要求一部分被试记住一些褒义的单词(敢作敢为、独立),另一部分被试记住一些贬义的单词(鲁莽、自以为是)。五分钟后,被试们阅读一段描述虚构人物唐纳德的故事。故事内容模棱两可,例如唐纳德跳伞的行为既可以被解释为勇敢也可以解释为鲁莽等。结果发现,被试接受的“启动”,影响着他们对唐纳德的印象。如果他们接受的是贬义词启动,他们更倾向于负面描述唐纳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非常微妙,我们不曾注意的线索,能够影响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判断。273.为决策设置框架假设你参加了一项实验,得知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瘟疫,预计将有600人丧生。现在有两套对抗疾病的方案需要你选择:选择方案A,其中200人会活下来;选择方案B,有三分之一的可能600人都活下来,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活下来。你会选择哪一套方案?28实验中72%的被试选择了方案A。好了,现在实验者要求你看另外一种决策描述:选择方案A,其中400人会死去;选择方案B,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没有人死去,有三分之二的可能600人会死去。此时你同意哪一种方案呢?实验中78%的被试选择了方案B。可是实际上,方案A和B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措辞方式。实验者认为,人们不喜欢损失,第一种决策框架下,方案B看起来像一种巨大的损失;第二种决策框架下,方案A看上去必然受损。因此决策框架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294.首因效应与印象形成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两种情况,但是在印象形成领域,首因效应总是最有影响力的。阿希在实验中,向被试提供了一些描述性句子,例如:a)史蒂夫是一个聪明、勤奋、冲动、挑剔、固执、好妒忌的人;b)史蒂夫是一个好妒忌、固执、挑剔、冲动、勤奋、聪明的人。让被试读完句子后对史蒂夫进行评价。尽管两个句子提供的信息一模一样,但读到a句子的被试对史蒂夫的评价更正面。30为什么印象形成中,首因效应这么明显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注意力减退,由于观察者疲劳或注意分散,他们对后面出现的信息关注较少;二是解释性定势,最初的印象会导致对后来出现的不一致信息的低估(例如史蒂夫很聪明,他怎么会好妒忌呢?)或者转化解释(史蒂夫很聪明,挑剔只因要求高;史蒂夫很固执,挑剔是心胸狭隘)。315.稀释效应:指的是,中性的或者无关的信息,会弱化我们的判断和印象。请被试根据描述判断两个学生的成绩高低:a)帝姆每周课外学习大约31小时;b)汤姆每周课外学习大约31小时,他有一个兄弟和两个姐妹,每三个月看望一次祖父母,与一个女朋友约会过,每两周打次台球。被试们怎么说呢?他们认为帝姆比汤姆更聪明。这可能是因为,无关信息使得汤姆看起来与一般人差不多,一个普通人在学业上的成绩也应该很一般。便捷式判断便捷式判断往往只参考很少的规则,几乎不需要思考。看几种常见的便捷式判断32331.代表性便捷式判断我们关注对象在某方面的代表性特点,并由此推断它其他的特性。品质通常意味着高价值,因此,当我们看到价格不同的两瓶酒时,倾向于认为价格高的品质更好。虽然很多人知道,高价值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品质。代表性便捷式判断常常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印象,我们往往先是得到有关他人性别、肤色、体型、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信息,再根据一些简单的规则对他们进行判断。比如,他(她)很漂亮,应该个性很好、很成功;那人衣着整洁昂贵,应该很自信、地位很高。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励志”书籍总是鼓励读者穿得像个成功人士。342.易得性便捷式判断我们做判断时,常参考最容易想起的具体事例。如果有人问你,死于火灾的人多还是溺水的人多?人们更可能回答死于火灾的多,因为这类灾难更容易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你在回忆时更容易抓取到这类记忆。353.态度便捷式判断态度包含了情感和观点,我们进行判断时,对判断对象的好恶会影响我们的评价。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大学生们会根据女性所吃的食品类别,给她们特定的评价。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位女士食用健康食品,她会被认为比食用垃圾食品的人更有魅力更可爱,即为“光环效应”。态度便捷式判断的另一个表现是“错误一致效应”,即如果我相信某件事,那么我通常认为,大多数人都是相信的。我们对人和事如何分类,会对它们后续的发展产生影响。36371.定型化认识与预期分类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唤起我们对特定类型的预期,我们未来的互动也会建立在这种预期上面。一项经典实验中,他们对某小学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然后随机挑选出20%的学生,并告诉他们的老师,测验显示这些学生能成大器,今后一年智力会有很大提高。一年后他们再次检测,果然发现这部分学生比其他学生更聪明。为什么呢?当老师们相信这些学生富有潜力时,他们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予更多的成长机会,这些关注和机会给予了学生进步的氛围。这一现象称为“自证预言”。382.发现不存在的关系:虚假关联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两种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比如,当你听到一个人从事会计工作时,你会联想到他是个谨慎的人;而推销员则会让人联想到健谈。定型化的词汇,让性格特征和职业之间产生了虚假关系。393.内群体-外群体效应一种常见的将人分类的方法是:我群体内的人,非我群体内的人。例如:我们国家,你们国家;我们学校,你们学校。在这样分类时,至少会产生两种后果,即同质性效应和内群体偏爱:同质性效应是指我们倾向于认为,外群体的成员之间相似性更高,我们自己的群体成员之间相似性较低。内群体偏爱是指,我们通常感觉自己的群体更好,群体内的成员更讨人喜欢。而这种倾向,正如我们将在第七章讨论的,可能构成种族或民族偏见的基础。40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一样纪录客观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除了对突发事件的记忆可以被重构,我们的自传体记忆——即对过去经历的事情的记忆,也会出现严重的歪曲,以便适应我们对自己的整体印象。例如,如果我们总体上认为童年是不幸福的,父母对自己很冷淡,那么我们更容易回忆起那些符合这一印象的童年事件,而淡忘那些不同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改写了对过去的记忆。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第五章41自我辩护人们都会对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感受加以辩护.当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任何可能,都会尽力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42自我辩护43“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人大脑中有两种认知相冲突时,心理就会处于紧张的失调状态。为了避免这种不愉快,人们会有目的地采取措施消除冲突。一种方式是通过歪曲承诺获得短时间的心理平衡,但长期来看他们真正成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另一种应对方式则是降低对成功的期望,例如一个人没有按承诺每天锻炼,但他每周都锻炼了一次,算是部分实现了目标。这种做法既避免了对自尊心的打击,又为将来更加努力锻炼提供了可能性。44案例一:伯里汉姆曾在一项实验中扮作市场调研人员,向一些妇女展示了八种厨具(烤箱、咖啡机等)并请她们进行吸引力的排序,作为回报,每个人可以在两件被她评为同等吸引力的厨具中选一个带走。在挑选完毕后,再次请她们评价每个厨具的吸引力,结果发现她们对自己选定的厨具评价较高,同时贬低了另外一件她们放弃的厨具。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假象的例子来理解这一现象。假设你想要买一辆车,正在货车和小汽车之间犹豫不决:货车可载人可载货,马力足,但耗能大;小汽车比较便宜,驾驶的感觉更好,但是不太宽敞。很明显两者各有利弊,但假设你最后购买了小汽车,此时会发生什么?你努力发现小汽车的各项优点,更多地关注小汽车的广告,寻找那些称赞小汽车的观点,并越想越觉得自己买对了。至于货车?此时在你脑海里只剩下耗油的印象了。我们通过强调小汽车的优点、夸大货车的缺点,将自己从当初的痛苦抉择中拯救出来。正如怀特所说:“当行动与观念不一致时,决策者倾向于按照行动来调整观念。”所谓立场决定观点。。45案例二: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它试图说明,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去做某件事,可以先让他(她)接触一点点,慢慢他(她)就会参与得越来越多。弗里德曼与弗雷泽想劝说一些居民在自家庭院前竖起一块写着“谨慎驾驶”的牌子,由于这块招牌又大又难看,只有17%的人同意了。但对另一些居民,实验者会先请他们签署一份赞同安全驾驶的请愿书,由于这很容易,大家都同意了。几周后,另一位实验者带着那块难看的招牌来了,此时超过55%的居民同意在家门口竖起它。这种通过要求人们帮个小忙来促使他们提供更大帮助的过程,叫做“登门槛技术”。46另外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关于不道德行为的,它也许可以解释一个好人是如何堕落的。案例三:假定你在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但由于焦虑,你的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候你抬头看了一眼,发现可以看见前排女生的答卷,而她正好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你的良心告诉你,作弊是可耻的;但是如果不作弊,这场考试肯定是砸了——两种观念开始冲突。假设,最后你决定作弊。你该如何减少“我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与“我作弊”之间的失调呢?你可能会缓和对作弊的态度:“有时候作弊也不算错,只要没有伤害到别人。我本来是会做的,当时焦虑想不起答案,看一看别人的答案也没什么。”再假定你当时决定不作弊,并因此考砸了。每当你想到自己本可以作弊而得到好成绩时,会不会更坚信“作弊简直是十恶不赦,作弊者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米尔斯对六年级学生就做了这样一项实验,并发现选择作弊的学生,对作弊的态度更加宽容了,而放弃作弊的学生,对作弊行为更加深恶痛绝。假如一个人将时间精力都花在自我保护上面,他很难获得发展。正视失误,才能从中学习,更接近真实。否则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为了减少失调,隐瞒、狡辩、自欺欺人、指鹿为马都会出现。47第七章48偏见严格来说,偏见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正向的如“女性简直是厨房的主宰,她们总能做出许多美味的食物”;但本章的偏见特指:人们根据片面信息而对特定群体抱有敌对和负面的态度。49定型定型是指人们在认知外群体时,总是会贴标签,认为他们全部具有同样的特征而忽略群体成员的个体特异性。5051偏见与定型的坏影响显而易见,比如在白人中间有一种典型的偏见,即将黑人与暴力联系起来。比较了一所由白人管理的精神病院对待白人和黑人患者的行为。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医护人员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病人关入隔离屋内(温和手法);二是给他们穿上约束衣并使用镇静药(严厉手法)。研究员观察发现,尽管黑人和白人患者在暴力行为方面没什么差异,但是前者被严厉手法限制的次数几乎是后者的四倍。在入院一个月后,医护人员对黑人患者使用限制措施的次数明显下降。显然,一开始定型和偏见起作用了,但随着彼此熟悉度的增加,偏见消失了。但正如在介绍社会认知时所说的,定型在多数情况下,是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比如听到“拉拉队队长”或者“推销员”这类字眼时,我们头脑中会浮现一种特定的形象。当这种形象建立在可靠的经验上并且完全正确时,它能够帮助人们简化复杂的认知过程。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定型易导致我们忽略个体差异;其次,多数定型并不是可靠而正确的。52定型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来自道听途说的信息,用来为我们自己的利益和残忍辩护,并且往往能够“自证预言”。例如假设黑人是愚蠢的,那么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便是正确的;假设妇女天生是家务能手,那么在男性优势社会将她们绑在锅铲上便是正当的。当得不到教育机会,一个人自然就很难聪明起来;当长期被要求呆在厨房,一个人也很难做不好饭菜——于是带着偏见的预言被证实了。就算是正向的定型——例如认为黑人天生具有节奏感,认为同性恋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有害的。因为它简单粗暴的概括,剥夺了一个人拥有个人特征的权利,无论这些特征是好是坏。53定型威胁现象,指一个群体内的人,如果被定型认为不如另一个群体,他们对这种定型的担忧会影响其在标准测验中的成绩。性别定型如果在一项任务上取得成功的是一位男性,旁观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他的个人能力,如果取得成功的是一位女性,旁观者(包括其他女性在内)则倾向于归因为她很勤奋;相反,如果任务失败了,对男性的归因通常是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对女性的归因则通常是她能力不够。54定型威胁现象,指一个群体内的人,如果被定型认为不如另一个群体,他们对这种定型的担忧会影响其在标准测验中的成绩。性别定型如果在一项任务上取得成功的是一位男性,旁观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他的个人能力,如果取得成功的是一位女性,旁观者(包括其他女性在内)则倾向于归因为她很勤奋;相反,如果任务失败了,对男性的归因通常是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对女性的归因则通常是她能力不够。第八章55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来自爱人的伤害有一句关于爱的歌词是“你总是伤害自己爱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得失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先否定后赞同我们,比一直赞同能给我们的奖赏更大。反之,先赞同后否定比一直否定更令我们伤心。因此不难推理发现,在人们建立起长期亲密关系之后,伴侣的赞同只能提供很少的奖赏,而伴侣的批评却能带来极大的伤害。这一推论与实验证据相一致,哈维发现,当一个人同时收到来自陌生人和朋友的正面评价时,他对前者的反应更为积极。当同时收到负面的评价时,他对后者的反应更为消极。5657坦诚的交流以维持亲密这听起来十分令人沮丧,但是并不是没有应对办法。当长期交往关系出现问题时,双方最好放弃粉饰太平,而要在开放和真诚的氛围里,通过发展和改变来解决冲突。在这种沟通中,伴侣双方要真实地交流关于自身的一些重要信息,而不论这些信息是好是坏。如果一方对伴侣有意见,却缺乏真诚的交流机会,同时他(她)出于对伴侣的感情,将这种不满压抑在心中。这种状态一旦被打破便如火山喷发一发不可收拾,对双方造成严重的伤害。研究也证明,那些采用亲密而不具有攻击性的方式,直面冲突并解决问题的伴侣,对婚姻的满意度更高。58尽管坦诚的交流对建立亲密关系是有益的,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的心中肯定存在一些负面的情感和一些难以言说的脆弱之处,通常来讲,我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避免它们被暴露出来,从而给别人攻击我的机会。要对别人开口讲述这些事情,哪怕是对伴侣,都是很难的。59例子:聚餐结束了,朋友们已经离开,菲尔和艾丽斯正在洗餐具。聚餐时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比如艾丽斯仍然像平时一样迷人,比如当大家讨论一个政治问题时,她站在了他们的朋友汤姆一边儿。现在两个人都在沉思,菲尔想的是:“她对汤姆太热情了,或许她已经对我失去了兴趣。”艾丽斯想的是:“人们总觉得家庭主妇很乏味,我不希望菲尔厌烦我,今天我对政治的发言就很机智。”过了一会儿两人开始说话,菲尔说:“今晚你一直在讨好汤姆,实在是太傻了。”艾丽斯说:“搞不懂你在说什么,我只是观点和汤姆一样,我认为自己是对的。”菲尔:“他跟你的观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