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与生态城市建设_第1页
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与生态城市建设_第2页
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与生态城市建设_第3页
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与生态城市建设_第4页
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与生态城市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与生态城市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商业街逐步形成,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发财机遇,再加上城市扩建造成郊区的农民失去土地,引起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群和城市系统逐步形成。这既是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由于城市发展太快,缺乏环境建设的合理规划和质量控制,而且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处理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生活在城镇的人们,也因为垃圾乱扔乱堆、污水横流、生活环境的喧嚣和拥挤日感不安,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且明确了目标方向国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对于地方来说,建设生态城市既符合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和要求,又体现了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还跟上了世界环保城市建设的步伐。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如何创造优美、协调的城市环境与景观,如何搞好建设环境的合理规划和质量控制,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就成了中小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目前中小城市垃圾的现状(一)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处理能力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还危害到居民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公害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实际年生产量已达15亿吨,在城镇周围历年堆存积下的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量已达到70多亿吨,占地8亿多平方米;现每年全国新增加的城镇生活垃圾采用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镇郊区、江河沿岸的达8000万吨以上。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产生垃圾12KG左右,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98的速度增长,2005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152亿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1亿吨。根据建设部2006年统计资料分析,截止至2005年底,全国661个设市城市中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场479座,处理能力为257万吨/日,集中处理量为8108万吨,集中处理率为5197。这仅仅限于大中城市,垃圾处理量只占了日产量的一半左右,而对于中小城市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垃圾处理厂的数量和规模都相应较小,集中处理量不足垃圾日产量的30,造成约有2/3的中小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浪费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和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厨房废物、污泥、垃圾残渣和灰尘等固体物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及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从成分构成看,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热值较高,可以考虑能量转化收集;而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废弃物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由于小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低下和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缺乏应有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再加上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还没有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混合收集,造成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以回收的物品,都被统统埋入地下,或者被焚烧。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的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三)垃圾处理过程中污染严重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其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侵占大量土地。据统计,我国历年堆积的垃圾量已达60多亿吨,占用土地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许多城市发展到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导致不少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了空气。垃圾露天堆放时,会释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四)垃圾处理技术落后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置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填埋一直是我国中小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方法和主要途径。由于填埋时只在表层覆盖较薄的土层,底部的防渗处理也不过关,而且上面也没有用机械压实,时间一长,就会流出黑糊糊的渗滤液,腐臭难闻,还会污染地表和地下,堆放场周围流淌着污水的“小河”,“河水”乌黑油亮,河边的树木、花草仿佛集体营养缺失,一片枯败的景象。高温堆肥法可以杀死垃圾中的病原菌,有效处理垃圾中的有机物,而且还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特别适用于紧邻农村的中小城市。但是堆肥并不能处理全部的垃圾,它只是针对垃圾中易腐的、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堆肥过程中发出难闻的气味,对垃圾中的病原体杀灭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焚烧法减容效果很好。垃圾焚烧可减量8090,有效地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困难的问题;垃圾在专用锅炉内经过800以上高温焚烧能彻底消灭致病原体,避免了堆肥与填埋法易产生的二次污染。但由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还不是很高,必须添加辅助燃料才能维持燃烧,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而且焚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等致癌成分,还释放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的金属“飞灰”和酸性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此外,焚烧法将可再生利用资源与其它垃圾一并焚烧掉,无法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因此该法目前在我国较少应用。二、中小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有的管理体制落后,政企不分在管理机制上,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卫生体制完全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的,是在垃圾粪便清扫清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管理职能和环卫作业为一体,政企不分,具有国有企业共有的缺点。随着环卫工作内涵的深入和外延的扩大,显得效率低、负担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经费来源上,长期以来,城市环境卫生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负担,成为政府部门的沉重包袱,缺少资金来源,完全依赖于市长是否重视,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和资源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产业的发展。由于环境卫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体制和政策使相关行业互相分割,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影响了管理力度。由于没有有利的政策,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正处于萎缩状态,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由于不能有效的保障全社会采取洁净生产工艺,不利于垃圾的减量化。(二)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垃圾分类执行较难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缺乏分类收集引导,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设施不足,混合收运仍是目前主要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这很不利于垃圾的后续处理。分类收集的目的在于提高废品回收率和便于分类处理,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才刚开始,分类收集的效果还不是很大,城市街头分类收集的垃圾筒,居民扔进去的垃圾全都一样,清运人员也无法进行分类,只能采取垃圾的混合收集方式。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推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为方便起见,随手乱仍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二,分类收集设施不足,在设计上缺乏分类引导;第三,分类运输的设施不足,致使本已分类收集的垃圾,又混合运输;第四,缺乏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例如收集的废旧电池堆积了两厂库,也无法加以处理;第五,缺乏优惠的废品回收政策。三、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议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建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先应让城市垃圾纳入循环经济的生态系统中,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让城市中的生活垃圾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后,逐步转化为工业或农业原料,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为了真正建设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让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0标准认证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必将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和绿色食品特别畅销。(二)健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规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倾倒、清扫、收集、回收利用和处置做了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建议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工作做进一步的规范。搞好垃圾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所以应对市民加强环保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垃圾卫生管理的宣传,结合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收费等改革措施,进行大规模环境法规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建立公众举报监督热线,设立社区垃圾管理监督员,逐步建立公众普遍参与的机制。改变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僵化格局,要将垃圾清运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去,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体制,并采取入股、兼并、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垃圾处理公司,形成垃圾处理产业化。要逐步建立城市垃圾经营许可证制度,鼓励各类公司参与城市垃圾治理,由具有垃圾经营资格的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现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的维护建设和税收收入,而政府分配给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数量有限,缺口很大。只有多渠道筹资金,才能加快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三)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减量化分类收集是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将可回收物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分类后的垃圾不仅热值得到极大提高,利于进行热处理,而且对其中有机垃圾能很容易进行堆肥处理,可回收的垃圾又成了重要的工业原料,重新进入循环经济生态链。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垃圾增长。减量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采取限制垃圾产生的相关政策。如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净菜上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使用清洁燃料、改变生活服务方式等,从源头上消减垃圾产生量。(四)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新技术根据我国国情开发适合我国自己的垃圾处理新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引进焚烧处理设备投资约为4070万元/吨/日,由于投资大,超过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承受力,只能借助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来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立足于国内,开发利用国内的技术和设备,降低单位处理投资。首先需要重点开发单台处理能力在100吨L日以下的垃圾焚烧系统,配套简单、实用的余热利用和烟气处理设备,使得单位处理投资降到1025万元吨/日,将适应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能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发育与发展。(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城乡结合部发展生态农业。要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建立生态农业园,让城市的一些生活垃圾(如吃剩的饭菜,人畜的粪便)进入生态园消化掉,同时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产出来的绿色蔬菜,又可以提供给城市的居民,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工业。在生态工业园内,建立循环生态经济,所有入住的企业,必须全部纳入循环经济的链条中,上一个企业的垃圾应成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尽量做到循环经济链条中的所有企业都达到零排放。城市中的原有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为原则。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购房和装修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生态住宅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也随着房地产热和经济发展渐入人心。生态住宅以人为本,既保障健康舒适,又利于资源的节约;还能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居住环境。总之,循环经济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将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也能减少垃圾的排放和污染,甚至达到零排放,有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与自然环境接近,人口规模较小,能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