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应急预案_第1页
某公司应急预案_第2页
某公司应急预案_第3页
某公司应急预案_第4页
某公司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颁布日期年月日批准页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已修订完毕,现予以批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导我们应对突发事故进行抢险救援的技术性文件,请各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签发人年月日关于修订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各车间、部室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有效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强化事故管理的责任,明确事故应急处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减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损失,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应急救援预案。请各车间、部室迅速组织员工认真做好学习、演习工作,责任到人,明确各级职责,使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以有效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目录一、综合应急预案6二、专项应急预案1、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332、灼烫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463、中毒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584、触电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685、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806、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91三、现场处置方案1、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72、灼烫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43、危化品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04、触电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55、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326、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38四、附件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144附件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148附件3应急响应程序图150附件4安全疏散引导图151附件5主要应急器材使用和维护方法152附件6简易医疗救护方法155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根据重大事故应对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有效的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强化事故管理的责任,明确事故应急处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的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减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损失。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修订我公司综合应急预案,本次将事故预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综合预案,由公司级编制,第二类为专业预案,主要按照事故的类型进行编制,第三类为现场处置方案,主要按照岗位进行编制,一个岗位涉及多种事故时,要编制不同的处置方案。请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员工认真做好学习、演习工作,责任到人,明确各级职责,使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以有效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2编制依据121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年5月1日发布)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122发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443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122有关技术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XPAP2011XZ02313适用范围本综合应急预案适用的级别为级即公司级预案的启动。范围为我公司区域内无论任何原因(自然灾害、设施设备损坏、人的因素等),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灼烫事故、淹溺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等事故都适用此预案。14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我公司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级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我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种级别。一级体系综合预案二级体系专项预案三级体系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图如下15应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灼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灼烫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高处坠落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危险品中毒伤害事故处置方案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211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212主要原材料和产成品213企业基本情况214主要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情况215各方应急力量有关基本情况2151内部应急力量公司成立有总经理任总指挥的应急领导指挥部,并设生产办作为独立的日常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应急指挥部下设有应急抢险队、医疗救护队、治安警戒队、环境监测队等应急队伍力量。2152外部应急力量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济宁市安监局,电话053729070082、应急救援部门济宁市高新区消防大队,电话053725688753、应急救援部门济宁市消防支队,电话96001192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221生产装置中存在的危险源根据山东兴平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对本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本公司所生产的原料、产品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在全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包括醋酸、硫酸、液碱。这些物质具有腐蚀性,对人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222风险分析醋酸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健康危害表现毒作用与氢氰酸相似,并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症状,可引起死亡。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经皮肤可迅速吸收。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硫酸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酸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危险特性本品不燃,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液碱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机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救援小组副总指挥应急救援小组总指挥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应急救援小组总指挥职责决定是否启动公司级综合应急预案,以及预案的级别;决定是否发布应急救援联络信号;发布应急救援的命令;根据事故情况确定事故处理措施;命令各分组按预案顺序任务开展工作;决定是否向周边单位可能受到侵害的单位及时通报情况;指导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决定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尽快组织恢复生产。322应急救援小组副总指挥职责在总指挥的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协调、组织、开展现场指挥工作,根据指示,启动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遵循以人为本,先救人的原则处理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蔓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污染区域,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发展状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323事故调查组职责主要由综合办、生产办、各车间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果断有效的安全措施,控制消除危险,防止事故扩大,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324后勤保障组职责由物资部、仓库等人员组成,等待指挥部安排应急物资采购和运输工作,物资运输及伤病员输送由公司小车班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做好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和运输,人员的撤离等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325事故救援组职责由生产办和事故发生车间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控制事故蔓延;担负抢修任务。326安全保卫组职责主要由保卫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及时确定管制道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及时疏散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协助做好现场人员抢救工作,协助事故调查。327善后处理组职责主要由公司办公室、劳动人事部门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应急通讯的安全畅通;接待伤亡人员家属;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328医疗救护组职责主要职责是做好各种医疗救护方案的制订、落实工作;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做好现场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中接到救护命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并分类进行救治。查清现场救护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411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实施的监控方式,我公司采用了在压力容器装置上设有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可燃气体监测仪等安全装置。常压储罐如液体烷烃石蜡油罐上设有呼吸阀和阻火器,事故应急喷淋装置。罐区周围设有防火堤和防护堤,其体积能够收容处理泄漏的物料。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法有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方法,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监测,安全装置和安全附件每年一次校验、储存设施每年检测壁厚,压力容器每年进行试压、试漏、保压监测等方法实时监测。412采取的预防措施1、通讯预警措施公司给有关人员和岗位配备了手机、紧急电话、固定电话、24小时值守电话,以备应急通讯。2、报警预警措施(1)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2)超温报警。(3)超压报警。(4)紧急停车报警(5)电气超负荷报警3、监控预警措施探头和视频监控。4、技术性预防措施烷烃石蜡油储罐材质符合有关规定,储罐上安装有液位计、呼吸阀和阻火器、消防喷淋装置、泡沫消防系统、接有静电接地系统,修建了事故槽和防护堤。5、安全管理措施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以及个体防护措施三个方面,对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岗位责任制度,指定了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的安全岗位责任人,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对特种设备、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装置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及时维护保养,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公司演练。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应急救援预案。6、现场应急防范措施现场配备的应急救援器材,主要有防护服、防毒面具、洗眼器、胶靴防雨衣、各种应急药品、喷淋装置、灭火器等应急救援器材。并通过各级安全检查确保其有效性,以备应急之需。42预警行动421事故预警的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事故。一旦事故发生,现场第一发现事故的人员迅速报告值班调度员,调度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企业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422事故预警的方式1、自动报警当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后,由设在现场的自动报警装置在生产现场和监控室自动声光报警。2、人工报警当发生险情后,现场人员就近找电话报警或用手机报警,也可以通过专人和其它方式报警(电话号码附后)。423事故预警的方法1、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方法(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化验室)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重大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充分有效和其他保障工作畅通。2、按照重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3、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车间通报。(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责令有关车间、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重大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组织有关车间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重大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重大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级别;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重大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重大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重大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4、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423信息的发布程序公司办公室负责突发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突发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发布图43信息报告与处置431信息报告与通知我公司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是。各应急救援队伍成员的联系电话见附表1。事故发生后,当班班长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单位领导、调度室、医院(人员伤亡时)报警,单位领导接警后应第一时间(3分钟之内)赶赴现场,组织车间班组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同时向公司分管领导、公司主要领导报告,公司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赶赴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召开现场紧急会议,就重大应急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预案启动后,各应急机构按各自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理工作。调查组调查出事故原因新闻发布成员对外发布报告给公司办公室432信息上报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1小时内向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433信息传递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电话联系表见附件1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511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级响应公司级)、较大(级响应车间级)、一般(级响应岗位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级应急响应由公司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名称级级级人员伤亡情况1人重伤2人以上轻伤1人轻伤财产损失(万元)10万元以上310万元3万元以下环境破坏较大一般轻微512采取行动有关类别事故专业指挥机构接到特别重大事故信息后,主要采取下列行动(1)结合实际启动并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2)启动本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3)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请求。52响应程序1、开通与生产安全事故所在地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2、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必要时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3、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4、公司应急指挥部通知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分析情况。根据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现场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5、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联系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6、应急响应程序图。见附件353应急结束531应急终止的条件产生着火、爆炸的明火已完全扑灭,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现场清理完成,设备设施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涉及到人员全部到齐。按照“谁启动,谁结束”原则,并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结束。532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首先由事故抢险队根据现场人员安全情况,以及不可能发生此生事故的条件具备后,向总指挥宣布终止抢险,总指挥接指令后根据人员伤亡、物资情况向现场指挥中心宣布应急终止,依次告知治安警戒队、物资装备配备队、周边单位工作队、环境监测队以及各车间代表队。其程序图如下事故抢险处理小组总指挥部6信息发布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为公司办公室。发布原则要遵循真实、公正、稳定大局的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通报事故信息。综合协调组负责事故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和证据,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整改措施,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写出调查报告。火灾、爆炸、中毒等大事故应向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负责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治安警戒队终止警戒物资供应与运输队终止配备周边工作队终止疏散环境监测队各车间队终止检测终止疏散7后期处置71污染物处理1、收容法对于大型的液相泄漏,可采用虹吸原理将泄漏液体吸入容器内。2、吸附法对于小型的液相泄漏,可采用泥沙、布等材料吸附。3、覆盖法对于液相或气相泄漏,为防止其向大气中挥发,可采用泡沫、泥沙等物覆盖。4、吸收法对于易溶于水的气相泄漏,可采用喷水的方法将其吸收在液相中,以便收集处理。5、污染物的最终处理通过以上方法获得的如含有污染物的泥沙、废液等,在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环保法规的规定进行最终处置,以防污染范围的扩大。72事故后果影响消除发生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后,公司办公室负责消除事故后果影响,对公司员工和附近村民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以稳定大局出发,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设施设备,一定要洗消后,将洗消的物料送到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宣布恢复生产,以消除各种不利影响。73生产秩序恢复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后,有权宣布恢复生产,办公室负责维持好秩序,各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恢复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安全装置、应急物资、设施设备、报警装置等一定要完好有效,进行安全条件确认,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吸取事故教训,方可恢复生产。74善后赔偿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的人员做好受害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工会主席提出补偿和对受伤人员进行恢复的建议;建立工伤保险机制,及时与社会保障局取得联系。对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小组组长由安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车间、工会等部门组成。遵循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全体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安全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75抢险过程各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时,一定要站在上风头;现场指挥中心的人员,要在抢险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先救人的原则实施救援,听从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全力以赴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到现场抢险时不能一人到现场,要2人以上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前首先要检查防护用品的有效性,而后要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后要随时保持与指挥中心的联系,以便及时实施救援。76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事故应急指挥部要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处理能力、物资配备、人力资源等方面及时进行救援能力的评估,不足的及时进行配备和充实,随时保持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各项内容,综合预案每年评估一次,根据事故后、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事故预案。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公司有规定,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保证手机24小时不关机。事故发生后在外地出差相关领导应立即赶回,应急综合协调办公室和保卫24小时值班,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和领导到位。联系电话见附件182应急队伍保障在应急响应中,公司依靠自身应急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结合组成应急队伍保障体系,立足通过自身应急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能力提高,做到平战结合,防范于未然,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消除,避免出现严重后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各应急队伍人员联系电话见附件183应急物装备应保障综合办和各单位按规定配备配齐抢险车辆、器材、报警电话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做好日常检修和保养,雨淋设施和消防阀内水量水压达到要求,确保应急救援的需要。见附件284经费保障实行特事特办、先用后审原则,所有经费先从公司安全费用中支出。各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和演练,学习和演练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实施,财务科要按月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设立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85应急技术保障公司成立以总工程师牵头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组,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整个救援过程科学、准确。9培训与演练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全员消防意识,做到岗前培训、长年复训、定期演练,做到培训演练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改进,不断提高应急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91培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及参加应急行动的人员应接受适当的专业知识培训。各有关部门应对本部门的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培训。以掌握和熟知预案及相关知识;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让每个员工明确各自角色,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1、时间安排应急救援人员每年培训两次。应用新技术、新办法随时培训。员工应急响应每年培训两次。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经常性进行。2、培训目的公司安委会做到“六知”“一建立”,即一知单位平面布局图、建筑物特点、消防通道、消防水源;二知生产工艺流程和物资在装卸、储存、运输中的防火措施;三知重点防火部位;四知应急抢险队伍组建情况及防火、防汛应急预案;五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六知灭火防汛器材装备情况。建立防火、防汛档案。全体员工达到“三懂”“二会”“三能”,即三懂是懂得本岗位作业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水患的措施,懂得救火防汛的方法。二会是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警。三能是能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能及时发现火险,能有效的扑救初期火灾。92演练公司和各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应急演练,演练前要制订详细的演习方案,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改和补充。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演练过程中,熟悉危险源的现场人员、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要一起参与;(2)一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以后,厂里应向所有员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3)与危险源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厂里领导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4)每一次演练后,厂里应核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应急组织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10奖惩101奖励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1)出色完成应急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2)对防止或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3)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改进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102处罚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公司级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2)不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拒绝承担事故应急准备义务的;(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生产安全事故真实情况的;(4)拒不执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故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5)盗窃、贪污、挪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6)阻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8)有其他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11附则111术语和定义1111事故概念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1112事故等级划分(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113应急预案概念应急预案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所做的预先准备,其目的是限制紧急事件的范围,尽可能消除事件或尽量减少事件造成的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紧急事件是指可能对人员、财产或环境等造成重大损害的事件。112应急预案备案应急预案备案,要根据公司、车间、岗位工艺、设备、设施或材料变更、学习和演练的情况,及时对预案适时修订。修订后,岗位预案报备车间,车间分预案报备公司(),公司级综合预案上报济宁市安监局。113维护和更新为适应事故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应急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为3年。期间因人事变动,职责由新人员自动接替。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应急指挥部承担。114制定与解释岗位应急预案以及车间分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是本车间负责人;公司级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归属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人。115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火灾事故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才发生的。爆炸与燃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爆炸是瞬间的燃烧,火灾和爆炸可随条件而转化。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物质发生变化的速度不断急剧增大,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最普通的、最通常的火灾爆炸危险是易燃、可燃物质发生泄漏,且遇到点火源,引发火灾;若物料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也会发生爆炸。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超前原则事故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行为,效益是“隐性”的,成效滞后。不能因事故出现的概率小,效益“隐性”而掉以轻心,忽视管理。事故管理必须以超前原则加强工作管理,做好各项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2)兼顾融合原则兼顾融合原则是指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必须与其他有关的管理融合起来。(3)动态控制原则事故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工作中心,我们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应作相应转移,以适应形势的相应变化,这就是事故管理的动态控制。(4)刚柔相济原则根据事故管理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进行刚性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演练、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等措施进行柔性管理。(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6)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坚持“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宜快不宜迟”的原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7)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依靠员工总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指挥部设立综合组、抢险救援组、现场紧戒与紧急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指挥部综合组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指挥长副指挥综合组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成员32职责321指挥部职责1、总指挥决定启动和终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确定现场指挥人员。3、负责人员、应急资源、应急队伍的调动。4、接受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调动。5、组织召开重大救援具体方案的讨论并决策批准。6、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8、组织保护事故现场。322综合组主要职责1、在发生重大事故时,紧急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2、根据事故状态,组织研究具体施救方案。3、负责指挥部组建,人员签到,保持与各专业组联系,传达指挥部指令,及时收集专业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4、负责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的重大问题。5、根据灾害后果的预测,在指挥部的授权下,向政府、业务单位求援。323抢险救援组主要职责1、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2、负责组织或配合专家组对危险源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技术论证,报指挥部决策。3、负责或配合专家组对泄漏物的引流、堵漏方案的论证与审定。4、负责或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转送伤员。5、配合消防人员开展救援工作。324现场警戒与紧急疏散组主要职责1、根据事故划定的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在总指挥部的授权下,设立警戒或配合有关部门设立警戒。2、根据事故划定的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在指挥部的授权下,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危险区内人员的撤离和疏散工作。3、负责事故现场摄像、录像,并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4、配合警戒和疏散过程的宣传工作。5、执行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325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1、负责事故救援期间应急物资的采购。2、负责事故救援期间应急物资调拨的组织运输。3、负责组织事故救援期间生活后勤和车辆保障。4、组织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接待伤亡人员家属。5、执行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危险源监控方法对装置区使用可燃气体报警仪进行监测,塔釜采用液位上线报警监测。危险源监控措施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各类阀门、仪表、流量计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阀门严密不渗不漏、开关灵活,仪表正常运行、流量计保证不破损,保证设备安全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监控。装置区中所配备的各种液位计、仪表及可燃气体报警仪等安全设施配置齐全、运行有效。对危险设备的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对装置区进行24小时监控及巡视。42预警行动1、事故发生后员工要尽快将情况汇报到上一级的领导,并且逐级上报,以确保有关领导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2、各级应急救援领导指挥机构及其办公室应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接警人员要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判断报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领导小组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应初步拟定救援的专业队伍、专家组成人员名单、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同时将以上情况报告区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报告领导小组组长。需要启动区级应急预案的,由领导小组组长发布启动命令,启动应急程序。4、事故现场处置人员要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和群众,设立警戒范围;必要时使用检测仪器对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进行检测,对警情进行评估;有重大警情的,应通知所在地政府,统一对外发布险情。5信息报告程序51报警系统程序报警、接警、处警。52现场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和响铃报警,电话方式报警。53相关部门联系方式公司调度室(24小时值班)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537290771805372907728济宁市消防大队05372568875119济宁市急救中心12054报警形式,内容及通告报警形式可采用固定电话报警、移动手机报警、安排专人报警。内容向接警单位,简明、扼要、报告事故真实情况,及详细地址。以便接警单位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55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方式主要以电话为主,配备专车待命。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装置区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三级1、一级响应条件物料泄漏,未构成停工停产威胁;2、二级响应条件物料管线泄漏、误操作发生的火灾;造成装置停工;3、三级响应条件重大、特大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62响应程序1、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上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本预案,指挥部全体成员进入应急状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2、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组,赶赴现场,参与现场指挥机构协调应急救援工作。3、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立即请示指挥长同意后向上一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4、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立即通知相关应急协调机构,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必要时请求上级专业抢救队伍支援,依靠专业人员、技术专家开展救援工作。5、各应急救援机构的信息反馈系统,随时保持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的联系。6、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事故发展事态,按以上三级事故响应,合理进行资源调配,后勤保障组及时确保应急物质到达事故现场。7、当装置区发生火情,警戒疏散组组织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监控事故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63处置措施631装置区规模与现状。632装置区储存物料的性质633可能发生事故类型、事故特点、事故危险性。634预防事故的措施1、纳入到公司“重点生产部位”安全管理。2、公司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有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运行记录。4、制定有生产事故预案,并定期演练。5、在泵房操作间设有1个探头可燃气体测量报警系统,控制室设有电子监控系统。6、每座塔釜设有高、低液位报警装置。7、储罐区四周设有防火堤,防火堤高度12米。8、所有设备做到定期检测。9、装置区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定期检测。635应急处置措施1、装置区泄漏处置措施泄漏源控制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堵漏,迅速采取措施,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对泄漏部位进行抢修、堵漏作业。泄漏物处理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引流到安全地点。收容(收集)大型泄漏,选择用隔膜泵将泄露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泄漏量小时,可用吸油毡或沙土吸附。将收集的泄露物运至危废储存间储存。2、发生火灾处置措施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蔓延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用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现场人员发现火情或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立即报警。迅速确认事故,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利用生产装置系统配备的消防器材和设施进行灭火,等待外部救援。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确定起火源,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设备管理人员检查受损设备,防止设备内物料再次泄漏;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厂区实行警戒,除抢险救援人员外,无关人员全部撤离厂区,保持消防通道畅通。(6)火情扑灭后在消防车的监护下对装置区污油水进行处理,装置区污油用沙土或吸油毡吸收,沙土或吸油毡吸附后送至危废储存间储存,污水送污水厂处理。(7)待现场油气挥发尽,经环境检测合格后,恢复厂内秩序。3、发生爆炸处置措施(1)报火警。(2)厂区实行警戒,除抢险救援人员外,无关人员全部撤离厂区,保持消防通道畅通。(3)根据风向变化情况、地形选择消火栓。同时启用消防水枪和水炮对装置区进行冷却,和地面火灾扑救。(4)当消防部门到达现场,统一有消防部门指挥。(5)现场指挥密切注意火势发展,判断装置着火部位短期内可能发生爆炸时,立即撤出人员至安全地带,如果事态恶化,立即组织人员、车辆从厂区大门撤离,交由消防部门处理。相关人员全力配合工作。(6)待现场事故处理完后,经环境检测合格,恢复厂内秩序。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1所需物资于装备数量手提式灭火器20个推车式灭火器6个沙袋50个消防斧2个消防锹10个防毒面具4套石棉垫10个消防水炮2台地上消防栓4个消防水带6条72管理、维护、正常使用所有物资由专人定期进行维护、更换。确保所以物资正常使用。灼烫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11事故类型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烫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烫(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12风险分析醋酸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健康危害表现毒作用与氢氰酸相似,并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症状,可引起死亡。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经皮肤可迅速吸收。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到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生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超前原则事故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行为,效益是“隐性”的,成效滞后。不能因事故出现的概率小,效益“隐性”而掉以轻心,忽视管理。事故管理必须以超前原则加强工作管理,做好各项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2)兼顾融合原则兼顾融合原则是指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必须与其他有关的管理融合起来。(3)动态控制原则事故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工作中心,我们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应作相应转移,以适应形势的相应变化,这就是事故管理的动态控制。(4)刚柔相济原则根据事故管理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进行刚性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演练、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等措施进行柔性管理。(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6)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坚持“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宜快不宜迟”的原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7)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依靠员工总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指挥部设立综合组、抢险救援组、现场紧戒与紧急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指挥部综合组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指挥长副指挥综合组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成员32职责321指挥部职责1、总指挥决定启动和终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确定现场指挥人员。3、负责人员、应急资源、应急队伍的调动。4、接受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调动。5、组织召开重大救援具体方案的讨论并决策批准。6、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8、组织保护事故现场。322综合组主要职责1、在发生重大事故时,紧急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2、根据事故状态,组织研究具体施救方案。3、负责指挥部组建,人员签到,保持与各专业组联系,传达指挥部指令,及时收集专业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4、负责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的重大问题。5、根据灾害后果的预测,在指挥部的授权下,向政府、业务单位求援。323抢险救援组主要职责1、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2、负责组织或配合专家组对危险源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技术论证,报指挥部决策。3、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