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1页
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2页
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3页
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4页
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XXXX安全科技有限公司APJ黔301二一三年六月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安全预评价报告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2013年6月5日评价人员项目姓名从业登记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报告编制人报告审核人过程控制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技术专家姓名签字程贵海李卫军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受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XXXX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公司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的安全预评价工作,评价报告内容包括1编制说明;2建设项目概况;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5定性、定量评价;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7评价结论。本次安全预评价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开采方案设计等资料,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和类比法,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对该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安全预评价结论。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得到了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的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报告可能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XXXX安全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6月5日目录第1章评价目的与依据111评价对象和范围112评价目的和内容113评价依据214评价程序5第2章建设项目概述721建设单位概况722自然环境概况923地质概况924建设方案概况12第3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3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依据23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333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234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235矿山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3336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3337重大危险源辨识34第4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364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3642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3643评价方法简介3744各单元采用的评价方法38第5章定性、定量评价3951总平面布置单元3952开拓单元4253提升、运输单元4754采掘单元4955通风防尘单元5656电气单元5957防排水和防灭火单元6158废石场单元6659基础资料评价单元67510职业卫生单元6851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单元72第6章安全对策措施建议7861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786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79第7章评价结论9071各单元评价结果9072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917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9174评价结论91附件序号附件名称备注1采矿许可证2营业执照3评价项目委托书4现场照片附图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矿区地形地质与矿界图2矿区总平面布置图3开拓系统纵投影图4采矿方法图5通风系统图6防排水系统图引用开采方案设计图纸第1章评价目的与依据11评价对象和范围111评价对象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112评价范围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地下矿山开采系统、安全管理和辅助系统。不包括其洗选、尾矿设施、环保等内容。12评价目的和内容121评价目的根据开采方案设计等技术资料,辨识与分析评价对象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评价开采方案设计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消除危险和危害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为编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提供参考,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先预测和预防,以实现评价对象的本质安全。122主要内容1辨识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可能性及严重程度。2评价开采方案设计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3提出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4安全预评价结论。13评价依据1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年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年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年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年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家主席令1992年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家主席令1996年第7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每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XX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0931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第56号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2006】124号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技监局令第13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17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3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7】第16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3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36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0号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721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安监总厅管一2011177号准化评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的通知黔安办201324号132标准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L6423200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501872012GBZ12010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AQ20052006AQ20132008AQ20312011AQ20322011AQ20332011AQ20342011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AQ2036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2011年8月133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遵义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26日颁发的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3002011046130112209)安全评价项目委托书134建设项目技术资料XX省XX县乱石重晶石矿区马大路矿段勘查地质报告(XX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2005年06月)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开采方案设计(XX正合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06月)135其他评价依据我公司评价人员现场调查收集的相关技术资料、现场情况及现场勘测资料。14评价程序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识别被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并确定各个评价单元中具体评价内容;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运用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得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图11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第2章建设项目概述21建设单位概况2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于遵义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26日核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12年8月26日2016年5月26日,共叁年零玖月。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隶属XX县进化镇大堰村管辖。采矿权人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地址XX县进化镇大堰村法定代表人王明喜采矿许可证号C5203002011046130112209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00万吨/年矿区面积0261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050870米212地理位置及交通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位于XX县南偏东方向直距约26KM。地理坐标位置东经10746151074653,北纬274359274414。自乱石镇有乡村公路直通矿区,里程约3KM,矿区至XX县城有油面公路相通,里程约43KM,交通较为便利。(见图21)。图21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位置22自然环境概况221气候特征矿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2571MM,每年68月为雨季,气象温暖适宜。222地形地貌矿区属中低山山岳地貌类型,矿区及周边山丘近于东西向分布,最高海拔10775M,最低海拔8515M,高差226M,总体地形南高北低,矿区重晶石矿脉出露分布在海拔1010M左右的丘陵山坡上。该矿区的山溪水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无溪水河流,地表水通过山沟渠道排流于乱石附近的乱石河,辗转汇入乌江。223经济概况矿区周边为汉族农民居住区,乡镇企业不发达,为农业经济结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辣椒、烤烟和茶叶等,农村劳动力富裕多已外出打工,农民生活大多处于温饱水平。224地震情况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小于度,矿区无新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史,地壳稳定性好。23地质概况231矿区地质概况1区域地质矿区在区域构造单元上,位于杨子淮地台,黔北台隆XX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乱石背斜西翼。该乱石背斜构造与邻近周边区域的背斜与向斜,多作等势发育。背斜轴部常出露寒武系,向斜核部多保留三叠系,褶皱一般长数十公里,宽10余公里。与褶皱配套的走向冲断裂、二次纵张断裂,初次横张和扭性断裂等在各处普遍发育。尤以背斜构造区为复杂,该区域背斜构造和断裂的复合部位有时见内生矿产产出,该区的重晶石矿脉,产于初次横张的扭性断裂中。2区域地层出露分布有中上寒武统的娄山关群,主要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细粒白云岩,其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泥页岩,是区域重晶石、萤石矿脉的产出层位,厚度大于50M。3矿区地质该矿区的重晶石矿呈陡脉状(85),产于下奥陶系桐梓组及红花园组(Q1TH)地层,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受区域初次横张扭性断裂的控制,矿脉常断续出现,分布比较分散。232矿床地质特征勘查报告中的对象矿脉,见有矿体2个,其中号矿体,走向长近800余米,地表矿脉宽(厚度)335M,平均厚度325M左右。号矿体长约150M,厚31M,矿脉为单一类型的重晶石脉,与围岩分界清楚,近矿围岩有轻微的硅化、白云石化与重晶石化等围岩蚀变,矿脉完整没有后期断层破坏。1矿体特征矿区内只有一条重晶石脉(即矿脉)赋存在下奥陶统桐梓组(Q1T)灰岩层的横张扭性断裂中,为充填型陡矿脉,矿脉出露高度在海拔1010M左右,地层产状35/1534/5,矿脉产状195/85。2矿石质量1)矿石的结构、构造该区重晶石一般为致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也见有重晶石的板状晶体组成的集合体,重晶石为白色、玻璃光泽,斜方晶系,板状晶体常由三组解理互相交成菱形立方块,结合组成板状构造。2)矿石矿物及化学组分该矿区的重晶石矿体(矿脉),为单一成分的重晶石矿脉,因此它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重晶石,含硅、钙等脉石矿物微量。其矿石化学组分完全符合不同用途对重晶石矿石有益有害化学组分的要求。3矿石类型和品级该区重晶石矿体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和板状重晶石,重晶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要视其重晶石的用途而言,重晶石用途又与其重晶石特具的性质相关。重晶石主要为含钡矿物,化学成分是BASO4含BAO657,SO3343,它具有比重大(4247)、硬度低(2535)、性脆的特点。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水和盐酸,无磁性和毒性,条痕白色,加热后产生爆裂,根据重晶石的物、化特性,在工业生产上用途广泛,不同的用途对重晶石物化成分和品级的划分有不同的要求,重晶石主要有三方面的用途1)化工用重晶石用于制作含钡的化学品,如硫酸钡、碳酸钡、硝酸钡、氯化钡等,这些化学品主要用于白色颜料,橡胶填料、医药、制糖、陶瓷、化学玻璃、制革、军工等。2)橡胶填充料用重晶石粉。3)钻进泥浆加重剂用重晶石粉。该矿区矿脉之重晶石的质量均可满足上述用途的要求。4矿体围岩和夹石该矿区重晶石产于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中,矿脉与围岩分界清楚,常为不规则阶梯状不平整接触,重晶石矿脉成分纯,偶尔有燧石结核和方解石、白云石等脉石矿物,不含夹石和夹矸,为单一纯净的重晶石矿脉。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该矿区的重晶石脉为热液型矿床,它受到时空和断裂构造的控制,地史上的燕山运动,形成了XX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该区内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成多字型构造图像。褶皱以纵排列方式为主,也有横排的小褶皱,与此褶皱配套的走向冲断层,二次纵张断裂、初次横张和扭性断裂较为发育,这些背斜构造和断裂带常常是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因此,在矿区所在区域寻找重晶石的标志有1)地层标志下奥陶统的桐梓组和红花园的灰岩地层。2)近于背斜轴部的纵张、横张以及扭性的羽毛状断裂。3)有硅化和重晶化及白云岩化蚀变的灰岩地层。上述所述的找矿标志仅是一个方向。重晶石矿脉的形成,尚需含矿溶液的来源,成矿空间等诸多因素的构成,因此要有科学理念,加强分析研究,找矿才可能获得突破,取得成效。6矿区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矿区的号重晶矿体为单一矿物成分的矿体,无共生矿产相随,矿石中有害有益伴生元素,未作分析,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去分析了解。7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矿区的重晶石矿脉,为单一重晶石矿脉,质量纯、杂质微,参前所述,矿区的重晶石可以作为各种用途的矿石原料,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良好。233水文地质概况矿区的重晶石矿呈单矿脉形态产出,为85倾角的陡矿脉,顺丘陵山坡的走向展布,位在海拔1010M的半坡上,相近矿区的最低处,海拔高8515M,高差达226M,潜水面低,一般无地下水充水隐患,矿脉围岩为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透水性好,大气降水易于排泄,一般无山洪灾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34工程地质概况矿区山势平缓,岩体稳定,岩溶较发育,地表覆盖土层较厚(15M左右)树木密布,除有5处小型的露天民采矿坑外,无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无开山取石的人类工程活动。重晶石矿脉赋存于石灰岩中,涉及开采矿脉的顶、底板岩层为硬质的石灰岩层,岩层产状近于水平,采矿过程中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小。235环境地质概况矿区无新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史,地壳稳定性好,矿区目前山形完整,树木密布,无开山取石的人为工程活动,没有发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状,在不遭破坏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前述的地质灾害。矿区无工矿企业和人居村寨,目前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地质条件较好。24建设方案概况241矿山开采现状该矿为一新建矿山,未经过正规开采,矿区地表只有D1D5五个较浅的露天采坑,目前,该矿山没有设置地表工业场地、井口及各种设备设施,矿区供电、供水、交通等还没有完善。242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1矿山储量根据XX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2005年06月提交的XX省XX县乱石重晶石矿区马大路矿段勘查地质报告,估算该矿重晶石矿(333)资源量4373万吨,(334)资源量4603万吨,其中号矿体(333)资源量3631万吨,(334)资源量3822万吨;号矿体(333)资源量742万吨,(334)资源量781万吨。2矿山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1)设计可采储量3557万吨。2)生产规模3万吨/年。3)设计服务年限132年。4)开采矿种重晶石。5)设计按年工作日250D计算,每天二班作业,每班8H。243总图运输该矿开采设计主要布置有2个井口,930M主平硐、号回风斜井。设计在930M主平硐设有简易的井口房、空压机房、材料库、空压机房,井口东侧附近设井下污水处理池,井下污水及场地废水经水沟排至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和消防用水。矿山西侧公路边设置有变压器、配电房、集水池、办公房、宿舍及其他生活设施。按爆破安全规程及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在指定位置设置一爆破器材库。设计在930M主平硐井口地表设置废石场,用于堆放矿石及矿山基建和生产所排放的废石。设计号回风斜井口设置主通风机房,附近布置高位水池。设计矿山地面内外部运输主要采用汽车进行矿石运输,辅之材料、废石等的运输。244开采范围1开采范围根据XX省遵义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2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3002011046130112209),该矿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2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80坐标系)表21拐点XY13069318703647740245230690937036478377463306884369364783274643069068703647732745矿区面积0261KM2开采标高1050870M2开采对象矿区范围内的重晶石矿体矿脉,有2个矿体号矿体和号矿体。3矿区开采顺序设计先期开采号矿体,后期开采号矿体,每个矿体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245开拓运输1岩体移动范围该矿山开采的矿体均为急倾斜矿体,根据岩性特征及相邻矿山经验,参考有关规范,该矿体在倾向及走向上的岩石移动角见下表岩石移动角表表22垂直矿体走向上盘/下盘/走向端部/606570崩落范围走向LHTG70上盘LHTG60下盘HTG65。2开拓方式设计开采号矿体为平硐开拓方式,开采号矿体为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3开拓工程1)930主平硐930M主平硐井筒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设计铺设18KG/M轨道,轨距06M,主要担负矿石、材料运输以及进风、排水,铺设管线和进出人员。2)号回风斜井号回风斜井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主要用于回风、安全、避灾通道。3)其他井巷工程各中段运输平巷、后期暗斜井等均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设计铺设18KG/M轨道,轨距06M,主要用于运输矿石、材料、进风、排水,铺设管线和进出人员。回风巷为三芯拱断面,掘进断面651M2,净断面594M2,主要用于回风、安全、避灾通道。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6133要求,暗斜井内人行道一侧,每隔3050M设一躲避硐;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干净、无障碍物。脉内井巷工程均布置在矿体下盘。井筒特征表表23井口坐标井口标高(M)断面(M2)井筒名称XY方位角()倾角()净掘进930M主平硐306905536478264930733594651号回风斜井306922836477456105043245946514中段布置该矿山号矿体设计开采自上而下共布置3个中段990M、960M、930M,每个中段高度30M,号矿体设计开采只设置1个中段870M中段,中段高度40M。5提升和运输设备设施该矿初期设计开采号矿体,990M中段、960M中段开采崩落的矿石,经人工推矿车至放矿漏斗口下方,扳动漏斗嘴,将矿石放入075M3翻转式矿车,通过溜道放至930M主平硐运输大巷,再次装载通过人力推车至930M主平硐口,930M中段崩落的矿石,通过放矿漏斗放矿至矿车,人力直接推车至930M主平硐口。后期设计开采号矿体,870M中段崩落的矿石经后期暗斜井通过绞车提升至930M主平硐车场,再人力推至地表。后期暗斜井拟选用JT1008型提升绞车1台,绳速VMAX18M/S,最大静张力FMAX15KN,配套电机功率37KW,主机生产厂家配套供给电控设备。6安全出口该矿设计设有2个安全出口,即930M主平硐、号回风斜井,井口之间距离大于30M。设计中,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246采矿工艺该矿开采的号矿体,平均厚度325M左右,号矿体平均厚31M,平均倾角85,根据矿体厚度、产状特征等具体实际,设计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采矿。该采矿方法的特征是在采场中由下向上逐层进行矿石回采,每层采下的矿石只放出约1/3的矿量,其余采下的矿石暂留采场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平台,并可对采空场进行辅助支撑;待整个采场的矿石落矿完毕后,再将存留在采场内的矿石全部放出。该采矿方法适用围岩中等稳固以上,倾角大于55,中厚以下的矿体。根据矿山生产规模和接替回采工作面掘进工程量,设计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完成矿石产量、后续开拓及采准工作。1)采场布置及构成要素采场构成要素的选择,应根据矿体类型、厚度、产状、矿岩稳固性及出矿方式等因素来选取采场尺寸。矿块沿走向布置,由于矿体现状不规则,矿块长按50M取,号矿体开采分为3个中段,990M中段、960M中段、930M中段,中段高度为30M,号矿体开采只有1个中段,870M中段,高度40M。宽度为矿体厚度,房间矿柱宽度取8M(考虑在其中掘进天井以及间柱的回收需要),顶柱高为4M,底柱取4M(用放矿漏斗直接装矿)。2)采准切割工程中段运输平巷每一中段在矿脉内布置一条运输巷道,各中段运输平巷用通风行人天井连通。通风、行人天井通风行人天井布置在间柱内,用于行人、通风及设备的上下,天井内设有梯子、管道、电缆。其断面尺寸以通行最大的设备尺寸来确定,取202040M。联络道向上掘进天井时,每掘到联络道的位置就同时将联络通道掘出,沿天井每隔4M垂高掘进一条人行联络道与采场连通,同时,搭设作业平台,选用质量合格,厚度不小于5CM的木板,平台木板要铺密实,绑扎要牢固,在此基础上向上掘进,至下一个联络道位置,进行循环作业。联络道随天井掘进及时跟进布置,布置完人行联络道,行人通风天井与上端回风平巷贯通。联络道断面尺寸为21530M。漏斗漏斗间距为6M,漏斗颈规格为06M06M25M(长宽高)。漏斗口规格为16M16M。在中段运输平巷的顶部沿矿体向上掘漏斗颈,预埋螺栓安装漏斗嘴。漏斗下口及漏斗颈采用砼碹支护。3)回采顺序沿矿房长度从距离端部3M处开始后退式回采,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回采,分层高度为23M,采矿工作线呈倒台阶形状。4)矿房的回采及运输方式在采场内用7655凿岩机钻孔爆破落矿,崩矿时不破边帮,以确保安全和降低矿石贫化。矿井爆破作业采用膨化硝铵炸药、毫秒电雷管起爆。矿房工作面分成3个梯段,梯段间竖直方向上高差为2M,即为一次崩下的高度。每个梯段长约10M,每个梯段1次打孔,1次爆破,然后整个梯段局部放矿,撬顶、平场。采场内的矿石通过漏斗下放至矿车中。(1)开采第一分层之前,应将下部漏斗和喇叭口扩完,并充满矿石;(2)每个漏斗应均匀放矿,发现悬空应停止其上部作业,并经妥善处理,方准继续作业;(3)放矿人员和采场内的人员应密切联系,在放矿影响范围内不应上下同时作业;(4)每一回采分层的放矿量,应控制在保证凿岩工作面安全操作所需高度,作业高度不宜超过2M。5)采场通风爆破后一般需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的通风,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平巷,经通风行人天井,冲洗工作面后,污风从通风行人天井经总回风巷排至号回风斜井。6)顶板管理在回采过程中,采场顶板管理利用中段顶柱和间柱支撑围岩,对于不稳固的局部上盘围岩地段,使用喷锚加固进行支撑。247通风防尘该矿设计开采号矿体,号矿体均采用分列式,抽出式机械通风方式。设计采场通风风路为(首采工作面)930M主平硐930M主平硐运输大巷进风天井1000M中段运输平巷采场号回风斜井地表。矿山困难时期最大风量QK11M3/S,困难时期通风阻力H困难13694PA。主通风机拟选用K404NO10型轴流通风机两台,安装在号回风斜井引风道口,其参数为QM85186M3/S,HM168776PA,配套电机功率15KW。掘进工作面拟选用JK581NO4型局扇2台,1台工作、1台备用,局扇主要参数风量范围2235M3/S,风筒直径04M,送风距离200M,风压范围16481020PA,电动机功率55KW。为保证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并使风流按规定线路流动,在风流流动的路线中设置风门等通风构筑物。设计引风道与回风井的夹角为32,引风道的长度比引风道开口至风井井筒距离长15M。设计主要通风设施主通风机房、风道、扩散器、风门、挡风墙、测风站等,另配备足够数量的检测仪表,测尘仪器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等,并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准。防尘系统与生产消防系统为统一管路。248矿山电气该矿设计开采供电电源引当地10KV变电所。另拟配备一台100KW的GF型柴油发电机作为类负荷作为备用电源。该矿通风系统和后期井下排水系统为类负荷,由主回路和备用电源双回路供电,其余按类负荷设计。设计采用LGJ75线路引至地面工业场地,采用地面集中供电,变压器和配电房设置在矿区西侧矿山公路边。设计该矿山井上井下主要用电设备22台,其中工作16台,设备总容量3115KW,设备工作容量260KW。井下设备总容量107KW,工作容量755KW;地面设备总容量2045KW,工作容量184KW。根据该矿用电设备容量计算,选择1台KS9125/10/04KV的变压器供井下设备用电,1台S9200/04KV变压器供地面设备用电。地面主要电气设备主通风机、空压机等;井下主要电气设备后期提升机、局扇、排水泵等。249防排水与防灭火根据依据为XX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总队2005年06月提交的XX省XX县乱石重晶石矿区马大路矿段勘查地质报告,该报告中无井下涌水量资料,借鉴邻近矿山,通过预测,该矿按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30M3H计算。该矿先期设计开采930M以上矿体采用平硐自流排水,930M以下采用水泵排水,经暗斜井排至930M平硐,再自流至地表。开采至后期,设计开采号矿体时在最低处870M水平设置主、副水仓。通过计算,选用50D89型水泵各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该水泵流量为18M3/H,扬程为855M。配套电机功率为75KW、380/660V。排水管选择705焊接钢管内径60MM。主排水管设两趟,即工作水管和备用水管,沿暗斜井敷设,正常涌水时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排水管经主平硐排至地表。水仓采用砌碹支护,净断面积6M2,设置两个水仓,一个主水仓,长度15M,容量90M3;一个副水仓,长度12M,容量72M3。探放水设备选用ZLJ200型2台,1用1备,电机功率4KW。设计矿区用水主要来自当地农村管网用水和乱石河水,取水标高约935M,通过水泵抽至工业场地集水池或者通过农村管网收集至集水池,经过处理后作为生活、生产、消防用水。设计在矿区北西侧矿山公路边,1000M水平设置有一集水池,水池容量100M3。号回风斜井附近1055M水平修建一高位水池,水池容量200M3。矿山地面生产、消防用水由200M3水池敷设DN80MM,L900M给水铸铁管两条至矿区工业场地,以静压供水方式向矿山工业场地供水。从高位水池敷设50MM的镀锌管至井下供消防洒水专用,井下主管从号回风斜井敷设至各井底车场;井下支管采用25MM镀锌钢管敷设于井下各中段平巷、掘进工作面等需要消防、洒水地点。在采场面的运巷、风巷和掘进巷道各设两组喷头洒水,每组配3个喷头。装矿漏斗、矿石装载点设置洒水喷头。消防洒水系统干巷每隔100M、支巷每隔30M设三通阀门,采掘工作面支管上安装水针,用于炮泥装水。采场回风巷和运输巷巷口和掘进工作面各设一根软管洒水。井下水处理设计井下污水处理池设置在930M主平硐北东侧,905M标高,经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消防用水。该矿为地下开采,地面主要为自流排水,为防止山洪爆发对工业场地及井口的造成威胁,工业场地、废石场等上方修筑06M10M的防洪明沟和截洪沟,以拦截山坡洪水进入工业场及废石场内。该矿山开采矿体无自燃倾向性,不存在内因火灾。设计工业场地消防贮水贮存在高位水池中,在矿区生产、消防给水管网的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火栓,建筑物内设置有干粉灭火器。2410废石场该矿山地面设计设置有废石场,主要堆放井巷工程产生的废石。依据设计所需掘进的岩石巷道工程量,废石的总量约07万M3,废石场设在930M主平硐口,废石场面积约3250M2,容积089万M3,修筑拦渣坝一条,长20M,坝高4M,坝顶宽3M、坝底宽5M,拦渣坝底部标高915M,坝底建立在基岩上,废石平均堆高3M。在废石场上部周围设计设置有截水沟。2411压风及供水系统该矿山设计采用集中供风方式。地面空压站建在930主平硐口附近。主要供井下凿岩机生产及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用。经计算,选用VF9/7型空压机二台,其设备技术参数为排气量为9M3MIN,压力7KGCM2,配套电机55KW、380V,压风管路DN75MM无缝钢管。该矿山设计供水系统生产、生活共用,供水施救系统管路与消防和防尘管路系统为同一套管路。矿区用水主要来自当地农村管网用水和乱石河水,取水标高约935M,水源抽水泵选用DC12502型水泵1台,扬程104M,流量125M3H,配备电机11KW。将水抽入工业场地集水池中,通过水泵将集水池水抽入高位水池中,选用50TSWA9型水泵1台,技术参数扬程828M,流量18M3H,管径50MM,配备电机75KW。2412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该矿山设计共用辅助设施主要有职工宿舍、办公室、食堂、浴室、医务室、厕所等,均为自建工程,位于矿区西侧矿山公路边。2413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该矿山井下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按照新的AQ标准进行了设计。1监测监控系统设计配备KJ90NA型安全监测装置,设有CO、风速、风压、开停、摄像头5种传感器。配有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地面、井下个设置一分站。2人员定位系统该矿山不设矿用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在930M主平硐口设置一考勤打卡器,用来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3紧急避险系统该矿山不设计避灾硐室。4压风自救系统设计采用ZYJ型压风自救系统。5供水施救系统设计供水施救系统管路与消防和防尘管路系统为同一套管路。6井下通讯联络系统井上、下通讯联系选择二对电话构成独立的通讯系统,矿井生产调度拟选用一套KTJ4H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128线。2414其他1劳动定员该矿生产劳动定员设计30人,其中井下人员22人。2经济技术指标该矿开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4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地质11矿体厚度号矿体325M,号矿体31M12矿区范围内地质储量121该矿体矿石量资源量万吨8976(333)4373万吨,(334)4603万吨。122平均品位96L3水文地质条件简单14工程地质条件简单15体重矿石T/M342岩石T/M3272采矿21设计利用储量万吨4879322可采储量万吨355723生产规模万吨/年3024基建工程量M155525建设时间月1926矿山设计服务年限A132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27开拓方式平硐开拓后期平硐暗斜井28采矿方法浅孔留矿法29采矿回采率90210矿石贫化率10211矿山工作制度天/年、班/天、H/班300、2、8212通风方式分列式(机械抽出式)213通风设备K404NO10215KW214排水方式水泵排水350D89215提升运输设备绞车提升1JT10083劳动生产率31在册职工人数人3032全员劳动生产率吨矿/人天684经济指标41项目总投资万元79158估算4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71962估算43吨矿投资元/T26386估算44原矿生产成本元/T90估算45销售收入万元/年900估算46投资回收期年13估算第3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矿山生产过程复杂,生产条件多变,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众多。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识别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依据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对整个矿山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分析辨识。本报告主要采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事故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分类标准,该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有冒顶片帮、爆破伤害、透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火灾、炸药爆炸、容器爆炸、中毒与窒息等事故。2致害物该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致害物质有爆破器材、粉尘、噪声、振动、有毒烟雾等物质。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2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根据相关事故统计和分析,采用对照分析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XX省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XX县乱石重晶石矿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因素冒顶片帮、爆破伤害、透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火灾、炸药爆炸、容器爆炸、中毒与窒息等。主要存在以下有害因素粉尘、噪声与振动、高低温等。32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整个矿山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的顺序,是按照该矿山开拓开采的特点以及矿山经常发生事故的频率、严重程度、可能发生的环境条件等进行的。矿山安全评价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主要采用经验分析法进行辨识,经验分析法分为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推断法。1对照分析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推断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安全的统计来类比推断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对于那些相同的企业,它们在事故类别、伤害方式、伤害部位、事故概率等方面极其相近,作业环境的监测数据、尘毒浓度等方面也具有相似性,它们遵守相同的规律,因此新扩建工程项目依此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具有较高的置信度。323危险因素分析1冒顶片帮在地下矿山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1)岩体本身稳定性差,原岩应力高。如岩体或其构造的强度低、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采场或巷道所在岩体的原岩应力高等。2)采掘顺序和采掘工艺不合理。不当的采矿工艺或采掘顺序将加重应力集中程度,加大岩体失稳的破坏机率。3)围岩遇水而强度降低。4)支护不及时、支护方式和支护结构参数设计选择不当。穿越断层等地质构造带时没有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安全预防措施。5)井下检查不周、疏忽大意、险、浮石处理不及时。6)其他原因。包括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冒顶事故多发生在巷道维修更换支护材料、巷道交叉点和采掘工作面。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巷道局部地段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则容易导致事故发生。2爆破伤害爆破作业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工序,也是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危险主要包括1)早爆伤害早爆往往在爆破各项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人员没有撤到安全距离之前发生,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2)飞石伤害爆破时,人员还没有进入避炮硐、拐弯巷道等安全地点,有发生飞石伤人的危险。3)迟爆伤害爆破时人员已躲避至安全地点,爆破后人员提前返回爆破工作面,察看爆破效果或因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发生迟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4)盲炮危害爆破时因各种原因造成炸药包全部或部分没有起爆,而产生盲炮,如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则极其危险。5)爆破时,非爆破人员未按规定撤至安全地点,也易造成伤害。造成爆破事故的主要因素1)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或过期失效,未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爆破器材。2)爆破设计不合理。3)爆破施工不合理。4)炮孔质量不合格。5)起爆前未进行安全确认。6)现场管理混乱,职责不清,警戒人员未尽职责。7)未按规定处理盲炮。8)由于爆破材料受潮变质,性能发生变化,容易造成早爆、迟爆及盲爆等危害;盲爆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事故。9)警戒人员未尽职。10)未爆或爆炸不完全的雷管和炸药在矿、岩装卸过程中也有发生爆炸的可能。11)对混杂在矿(渣)中未爆雷管,处理不当,可能爆炸伤人。爆破事故主要发生在凿岩、爆破生产过程中。3透水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进入采掘工作面的过程称为矿井涌水,当矿井(或坑口)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会发生水灾。水灾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淹没工作面、巷道,甚至可能淹没整个矿山,造成伤亡事故。造成水灾危险的主要因素1)季节性雨水通过井口而涌入井下,或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渗入井下。2)矿体采掘之后,与地表水沟通,引起涌水。3)采掘工作面穿过含有大量积水的地下砾岩层、具有岩溶的石灰岩层时。4)采掘工作面接近或揭露断层破碎带,而断层破碎带含水或其与含水层沟通时。4高处坠落天井内梯子设置不规范,井口、漏斗口没有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巷道照明不足等原因,有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因素1)高处作业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3)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4)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的设备、设施进行作业。5)溜井、通风人行天井等缺少照明,行人梯子损坏,井口、漏斗口无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等。6)安全管理不到位。5物体打击1)造成物体打击的主要因素(1)浮石未及时排除、排浮不净或不按规程操作,撬小落大、撬前落后等;(2)对排不下的危石,不及时处理;(3)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穿戴不全;(4)出矿时精力不集中,对出现的危险不能及时做出反应;(5)工作场所狭小,缺乏躲避空间;(6)没有排险工具或排险工具长度不够;(7)打眼时,常常会发生风、水管飞出伤人;(8)浮石松动震落击伤作业人员。2)物体打击易发地开采此类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工作面放矿、清理浮石、装车等。6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事故危险主要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疏忽大意造成的。机械设备主要是提升车、空压机、凿岩机以及通风机、水泵等相对较大的机电设备,生产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危险性较大。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如零部件强度不够、制动器缺陷等。2)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3)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事故发生。4)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5)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6)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7)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8)轨道铺设质量不好,轨道变形;9)巷道断面达不到要求或变形;10)“一坡三挡”设施不完善,钢丝绳断开,发生跑车;11)绞车牵引的矿车脱轨,发生翻车事故;12)无信号或信号失灵;13)绞车制动系统失灵;14)钢丝绳破断力不够或磨损断丝超限;15)人员违章行走提升巷道;16)检修时违章作业或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监护不到位等。7触电矿山企业条件艰苦,作业环境差,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1)不填写操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2)线路或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3)在带电设备附近不够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的区域内进行作业。4)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走错去处,误碰带电设备,以及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5)线路绝缘层磨损、压破,使外壳带电,设备缺少漏电保护等防护装置。6)绝缘胶鞋破损透水,作业者身体或工具碰到带电设备或线路上。7)缺少安全标志或安全标志不明显。8)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9)使用的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10)在井下大巷、工作面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11)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时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12)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8车辆伤害矿山车辆伤害主要为地面运输汽车的伤害,也包括井下矿车伤害,主要表现为矿车撞车、撞人、挤压行人、翻车等。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驾驶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或者驾驶技能差。2)驾驶员酒后开车。3)汽车刹车失灵。4)车辆超载、超速行驶。5)冰雪多雨地区道路较滑,没有防滑措施。6)雾天影响视线,未减速行驶,未开防雾灯。7)场地及运输道路缺陷。8)矿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巷道窄、行车速度较快、行至弯道等处,容易发生翻车、挤伤、撞坏设备等事故。该矿开采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的作业有矿石装载、运输等。车辆伤害的后果是人员的伤亡和车辆的损毁。9火灾矿山火灾按发生地点,可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预防地面火灾,必须遵守消防条例的有关规定,各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宽度应能保证消防车的通行。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火灾事故隐患,做好防火的准备工作。井下由于环境条件恶劣,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CO气体,易导致严重的中毒窒息事故。火灾主要发生在机电设备、人员作业地点、运输巷道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