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0目的指导“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的编制,规范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的管理。1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2术语和定义3职责31工程部负责拟制本指导书,并负责督导实施。32工程部负责审批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33安质科参与审核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34项目部负责编制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并组织实施。4程序41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的格式要求。411计划封面应有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文件编号拟制人等内容。412打印纸张采用A4纸。42监视和测量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但不限于)421编制依据应包括以下内容4211工程承包合同4212设计文件及图纸4213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4214试验规范;4215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21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217相关法律法规。422工程概况4221全标段工程组成及设计概况;42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4223工程环境及与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概况;24224主要工程数量。423计划目标424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425检测设备配备。426质量检测计划。4261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计划检验和试验的方法、标准、频率、工作量;4262配合比的检验和试验计划检验和试验的方法、标准、频率、结论情况;4263中线和高程的测量和控制计划测量和控制的方法、标准、频率、结论情况。4264结构尺寸的检测计划检测的方法、标准、频率、工作量;4265工程关键部位的检测计划检测的方法、标准、频率、工作量;4266隐蔽工程的检测计划检测的方法、标准、频率、工作量;4267土工试验/锚杆拉拔试验计划检测的方法、标准、频率、工作量。427职业健康安全检测计划4271职业病的检查和预防计划检查和预防的时间、方法、频率、数量;4772所有有害气体、有害辐射、噪音的监测计划监测的时间、方法、频率、数量;4773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检查和控制计划检查和控制的方法、频率、数量;4274交通运输安全的检查和预防计划检查和预防的方法、频率、数量;4275机械设备及使用安全的检查和预防计划检查和预防方法、频率、数量;4276电力使用安全的检查和预防计划检查和预防的方法、频率、数量;4277劳动保护的检查和预防计划检查和预防的方法、频率、数量。428工程环境检验计划4281“三废”排放的检测计划检测的时间、方法、频率、数量;34282施工噪音、粉尘的监测计划监测的时间、方法、频率、数量;4283水土流失的监测计划监测的方法、频率、数量;4284工程环境变形的监测计划监测的方法、频率、数量。429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计划43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方法44检验和试验保证措施5相关/支持性文件51工程施工规范52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3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54环境保护法律法规55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控制程序56不合格、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7文件控制程序58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61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计划记录7附表/附录71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封面。72产品检验/试验计划4工程名称工程检验、试验、测量和量测计划文件编号/受控印章文件版号D受控号拟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5产品检验/试验计划编号版号施工单位计划完成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序号检验试验项目检验试验方法及标准检验试验频率工作量质量记录责任人6编制日期复核日期批准日期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一、说明本指导书是公司工程部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2007年新版本、新建铁路施工测量规范、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范和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测量管理办法。本指导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正确的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加密的精度不低于复测时的精度。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7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8重复过程7,直到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8若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16填写测量放样单。五、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1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2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PC方向间的水平角,。3用D、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4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视HADH。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9六、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3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5A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交换仪器和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6利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的加、乘常数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7用A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标和高程。8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七、高程放样(1)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或钢板尺)。(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5)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6)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八、隧道测量放样1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隧道断面衬砌类型和标注尺寸、纵坡设计数据、平面曲线设计要素;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10(2)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2实施放样(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1点至设计圆心的距离值L1和设计距离L,指挥前视人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LL1L为正值向圆心方向移动,L为负值向远离圆心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L,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L满足开挖线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A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点。(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11九、桥梁放样1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桥梁墩台控制点数据及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2)编写墩台中心点坐标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2实施放样(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具体放羊可采用极坐标法,或后方交会的方法进行,务必进行设站误差分析。(8)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十、路基测量放样1准备12(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2)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2实施放样(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点至底口线偏距L,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上的投影,底口高程HO和边坡坡比1I为已知值,A2点的设计高程HA2HOLI,A1点至A2点的高差HHA1HA2,所以偏距差值L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L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L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L,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L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A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13(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点。(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隧道监控量测计划1、隧道概况2、量测目的(1)及时掌握、反馈围岩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和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等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施工隐患,防患于未然,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根据“新奥法”原理,通过围岩量测,确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间;(3)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量测,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与效果,L原始地面线HAO114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4)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变更施工方法、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施工图纸、规范要求,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31必测项目311隧道洞内、外观察;312隧道周边位移量测,包括拱顶下沉、水平净空变化量测;313隧道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偏压洞口的地表下沉量测。32选测项目根据本标段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实际情况,确定如下选测项目地表下沉。4必测项目量测方法41隧道洞内、外观察测试方法地质观测、地质素描、地质罗盘、数码摄像。411洞内观察4111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4112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初喷混凝土之前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并绘制开挖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地质复杂地段积累影像资料;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4113开挖工作面地质描述图包括内容地层、岩石分布、岩层走向、倾角;固结程度、风化及变质程度、软硬程度;裂隙方向及频率、填充物及性质;断层位置及走向、倾角、破碎程度;涌水位置及涌水量;15塌方位置及形态。4114对初期支护完成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锚杆安装位置及方向灌浆是否饱满垫板的松紧状态。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其与围岩密贴情况;裂纹发生位置、种类、宽度及长度;涌水处所及涌水量。钢架架设位置是否正确,不得侵入衬砌断面;背后是否与围岩密贴;背后回填不得用木材及干砌片石,应用喷射混凝土填满。412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正常情况下每3天观察一次,特殊情况下如洞口附近施工、雨季时,每天1次;观察内容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并做好记录。42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421量测仪器、测试精度、量测断面、间距测点数量按表31进行。表41量测仪器、测试精度、断面间距、测点数量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量测仪器测试精度每断面测点数量量测仪器测试精度30501条测线1个测点10301条测线1个测点51012条测线收敛计01MM13个测点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1MM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422水平净空变化测线布置方法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测线;当采用台阶法开挖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测线。423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必须在每次开挖后8H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12H。424拱顶下沉量测应与水平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425在避免被爆破作业破坏的前提下,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16距离为052M,并且应牢固可靠,易于保护、识别,量测断面用红油漆标识。拱顶下沉量测后视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外水准点建立联系。以正洞级围岩断面为例,测点布置如图1。上250CM上上上上上上图1正洞级围岩断面测点布置图426水平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一般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如表32所示。表42量测频率表位移速度(MM/D)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量测频率51B2次/D15(12)B1次/D051(25)B1次/23D0205(25)B1次/3D025B1次/7D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43地表下沉量测431地表下沉采用水准仪、塔尺量测。432测试精度1MM。433地表下沉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434浅埋隧道(H02B,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断面布置与洞内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下沉测点。434测点按普通水准点埋设,横断面方向在隧道中心及两侧间距离25M施设下沉测点,每断面施设711个测点,监测范围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隧17道开挖影响范围计算公式DB2HTAN45/2,D开挖影响范围;B隧道开挖宽度;H隧道开挖高度;围岩内摩擦角);435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436地表下沉量测频率与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5选测项目量测方法51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及方法见表51。表51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及方法表量测频率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及仪表测点布置测试精度115D1630D13月3月1地表下沉水准仪、塔尺每个代表性地段12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711个测点1MM12次/天1次/23天1次/周13次/月6量测结束标准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在以1次/7D的量测频率测23周后结束,对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变形基本稳定时变形速率02MM/D。对于膨胀性围岩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当位移速率1MM/D时方可结束。7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71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711完成现场量测和数据采集后,应及时对现场观测所得的资料加以整理,编制成图表和说明,使它成为便于使用的成果量测资料保存在施工现场,以便于核查。具体步骤和内容如下(1)核查各项原始记录,检查监测值的正确性;(2)对各种观测值按时间逐点填写观测数值表;(3)绘制各种变形过程线或变形分布图,如表71。(4)根据数据整理结果对初期支护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可采用以下函数作为回归函数UABINT1、UAEB/T、UT/ABT、UA(EBT0EBT)、UAINTB/18T0B式中U变形值(MM);A,B回归系数;T量测时间(D);T0测点初读数时距开挖时的时间(D);T量测时距开挖时的时间(D)。5当曲线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表71量测数据整理明细表序号量测项目名称数据整理内容1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相对下沉绘制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绘制位移U距开挖距离L的关系曲线2地表下沉绘制地表下沉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绘制位移U距开挖距离L的关系曲线72监控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围岩的稳定性应根据量测结果综合判定1根据位移值确定,初期支护达到基本稳定的条件实测最大位移值或回归预测最大位移值应不大于表72、表73所列极限相对位移值的2/3,并按表74进行变形管理。(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确定。当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当隧道净空收敛值的速度明显下降,收敛量已达总收敛量的8090,且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隧道经验认为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5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此时可进行二次衬砌;在浅埋地段,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其它指标判别。(3)根据围岩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4)监控量测的分析结果和建议必须第一时间反馈给项目分部总工程师,以便及时指导施工,当量测表明存在塌方、突水突泥等可能时,应及时报项目部总工19程师。表72单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埋深(M)围岩级别5050300300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020060010050040070060150020070050260240350030100080350300500拱顶相对下沉001005004008001004003011010025003007006015010060006012010060050120注1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水平净空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是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表73双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埋深(M)围岩级别5050300300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001003001008003010008040030060010030020080070120020050040200180300拱顶相对下沉003006005012003006004015012030006010008040030080008016014110080140注1硬岩取较小值,软岩取较大值;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水平净空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是20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