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中国电信行业研究报告(招行课题组)_第1页
06年中国电信行业研究报告(招行课题组)_第2页
06年中国电信行业研究报告(招行课题组)_第3页
06年中国电信行业研究报告(招行课题组)_第4页
06年中国电信行业研究报告(招行课题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材料中国电信行业研究报告招商银行二00六年八月2目录第一部分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状况4一、中国电信运营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4(一)电信收入由高速增长转向快速增长,移动收入份额继续攀升4(二)传统固定电话用户和无线市话用户的放号速度均逐年减缓6(三)移动分组数据用户高速发展,推动移动电话用户结构升级7(四)固定传统长途、移动长途、IP长途三足鼎立局面稳定8(五)短信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数据业务的亮点9(六)用户规模高居世界首位,但理性消费导致ARPU值再创新低10(七)各大运营商通过“体验消费”体现差别化优势,捆绑业务成新宠11(八)电信行业投资锐减,投资收入比逐渐趋于理性12二、电信市场竞争性格局初步形成13三、电信运营行业投融资体制的状况14(一)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14(二)我国电信业投融资体制中的国际化差距14第二部分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展望18一、我国电信运营行业体制改革展望18(一)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为电信业协调健康发展带来机遇18(二)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19(三)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对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193(四)SP违规行为有加重的趋势,运营商和政府部门监管面临严峻挑战19(五)电信监管及政策向更有力的方向改革和发展19二、我国电信业市场格局展望20(一)中小企业电信市场巨大,市场需求吸引和推动电信运营商开启中小企业市场20(二)电信市场仍大幅度增长20(三)资本在互联网市场表现活跃22(四)增值业务市场急速扩展,运营商主导地位将会加强22(五)行业电信成为未来热点23三、电信业务和网络技术展望23(一)融合与升级是电信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旋律23二有效竞争格局和政府信息化将促使中长期用户数继续保持增长,并将使电信新兴业务快速增长,逐步取代传统电信业务25(三)在3G业务牌照和业务推出后,运营商互联互通的步伐将会加快26(四)固网运营商固话业务正遭受移动和IP业务的巨大威胁和分流,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26(五)外资投资态度审慎,基础电信业务合作鲜有问津,增值电信业务成为外商追逐热点27第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电信业的合作27一、银行在与电信业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风险27(一)恶性竞争持续带来的风险27(二)“增量不增收”日益突出带来的风险284(三)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28(四)需求变化和新产品投资带来的风险29(五)重复建设带来的风险29(六)政府监管政策带来的风险29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电信业合作的趋势和机遇30(一)银行传统资产业务的空间逐渐被压缩30(二)银行业与电信业合作中处于买方市场的地位会长期存在30(三)对客户的业务服务和信息应用合作的广度及深度不断加深31(四)金融服务是银行和电信最重要的合作内容31(五)在网络服务方面,银行业和电信业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数据传输、语音服务、网络资源共享等领域扩大合作空间31三、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电信业合作的基本策略32(一)将与电信业的全面合作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32(二)建立总分行联动高效的营销体系32(三)加强公司银行业务拓展的策略32(四)加强个人银行业务拓展的策略33(五)加强对电信企业信贷支持的客户选择策略335第一部分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状况一、中国电信运营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电信收入由高速增长转向快速增长,移动收入份额继续攀升2006年1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运行,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电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13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169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3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邮政业务收入15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通信业务总量的增长率约为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的23倍。图120032006年各月通信业务收入比较6移动通信是促进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的主要力量,收入同比增长176,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56。数据通信依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收入同比增长率高达230,是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两倍。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98和110个百分点,而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收入占比重则分别上升了224和100个百分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203。图22005年13月电信业务收入构成图32006年13月电信业务收入构成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呈现加强的趋势,其占总业务收入的份额继续攀升;受异质竞争的影响,固定本地业务增长继续走低;长途电话网业务收入(含IP电话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数据通信业务收入依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占电信业务收入份额上升迅速,这主要是由于宽带接入用户的快速增长所致。总体来看,电信业务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图42006年13月各项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7(二)传统固定电话用户和无线市话用户的放号速度均逐年减缓13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8335万户,达到35876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5162万户,达到24493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3173万户,达到113839万户。无线市话用户新增4131万户,用户总数达到89458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249。图520032006年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从放号速度来看,固定传统电话用户和无线市话用户都比2004年、2005年同期减缓,其中无线市话用户的放号速度下滑十分明显2006年13月仅放号4131万户,只相当于2004年、2005年同期的390、545,还低于固定传统电话用户4204万户的放号量。图620042006年同期新增传统固定电话用户和无线市话用户8(三)移动分组数据用户高速发展,推动移动电话用户结构升级13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16265万户,达到409693万户。其中移动分组数据用户新增13355万户,达到84365万户。图72002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移动电话用户不但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在迅速升级。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移动分组数据用户以月均新增4869万户的速度高速增长,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比重从2004年底的77直线上升到本月底的206。图8我国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发展情况9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联通没有开通GPRS业务,我国的移动分组数据用户是指中国移动的GPRS用户和中国联通的CDMA1X用户,中国联通将近1亿户的G网用户无法使用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随着今年中国联通加大投资对G网进行升级改造,预计我国移动分组数据用户的发展速度将会变得更快。(四)固定传统长途、移动长途、IP长途三足鼎立局面稳定1季度,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出现负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09,而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32,本地电话的移动化趋势明显。在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中,无线市话通话量所占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238上升到255,但增长率从去年同期的405迅速下降到61,对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的带动作用继续减弱。这表明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业务的分流依然强劲,谋求非话音业务收入的增长将是固网运营商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表12006年13月固定本地与移动本地通话量比较指标名称单位2006年13月2005年13月增长率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亿次176411779909其中传统固定电话亿次131451356031其中无线市话亿次4496424061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亿分钟343442579133213月,固定传统长途、移动长途、IP电话通话时长分别同比增长156、234和145,在长途通话中的比重分别为290、265、445。移动话音的竞争优势已从本地业务扩大到了长途领域。图920042006年同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构成10(五)短信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数据业务的亮点自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正式开通移动短信业务(SMS)以来,基于短信、彩信的移动消息类业务方兴未艾。随着移动分组数据用户的高速增长,移动数据通信类业务也开始蓬勃发展。2006年13月,移动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42,约为同期移动通信企业收入增长率的27倍,对移动通信企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65。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当月移动通信企业收入的比重也逐步上升。图102005年1月以来各月移动数据业务收入2005年,我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移动短信发送量由于基数增大,增长率有所放慢,但2005年增长绝对量比前两年还有所上升,平均每用户每月发送量也在迅速增加。图1120022005年移动短信业务发展情况11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地区短信数量增长一路高歌,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短信由于相对的低资费已成为大众主要交流方式之一。第二,短信由原来的单一的沟通联络方式衍变,与多种社会商业活动相结合,推动了短信的发展。第三,短信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群获取与切身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第四,移动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六)用户规模高居世界首位,但理性消费导致ARPU值再创新低2006年中国电话用户规模高居世界首位,特别是村通工程基本实现了普遍通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截至第1季度,我国电话用户已达76846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587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969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303部/百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移动通信不仅分流固话业务,也促进了移动和固网融合业务发展,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将极大地激发产业规模,并在未来3年保持高增长率。图1220032005年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03年2004年2005年如果说增量不增收是整个通信市场的普通矛盾,那么这个普遍矛盾在基础电信市场表现尤为12突出。消费者更加深刻感受了通信的无处不在,庞大的用户数也代表着貌似繁荣的市场,但是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更加挑剔通话费用,更加强调通话服务等,导致市场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图1320042006年同期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ARPU比较固定通信ARPU值是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三家公司的收入之和估算的,移动通信ARPU值是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公司的收入之和估算的。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ARPU均呈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这种经济基础分布直接决定了中国基础电信用户的ARPU地区分布ARPU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区域集中程度相当高。广东、浙江、上海、北京、重庆等8个省市的语音业务用户总数几乎占据了中国语音业务用户的半壁江山。(七)各大运营商通过“体验消费”体现差别化优势,捆绑业务成新宠各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了独具特色的体验中心,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体验业务。比如,中国移动通信全球通品牌在推出“我能”理念之后进一步发力,在国内率先全面开展“全球通A体验行动”。该活动从2008年8月中旬开始,中国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强调了客户的参与性、业务的可触摸性和服务的价值可体验性,以使客户能畅享全球通所独有的个性化服务。此次活动目的就在于继续扩大高端客户市场领先优势,稳步提升中端客户市场品牌价值,为潜在客户创造可体验的价值。中国电信与惠普等8家IT“巨头”共同组建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是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所做的努力,而广东电信对“蓝色魅力”的不断深化,将对落实中国电信的转型策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体验经济成为运营商开展差别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另外,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资费套餐大战终于蔓延到固话。在发改委和信产部批准电信、网13通推出优惠资费套餐通知公布后,各个固网省级运营商纷纷推出款款“心动”优惠套餐业务,小灵通固话捆绑业务也抢摊上海。业务捆绑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也有用户指出运营商通过资费套餐的形式不断地降低电信资费的价格,资费的低廉使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于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敏感度,这就使用户的消费理性被扭曲。(八)电信行业投资锐减,投资收入比逐渐趋于理性2006年电信投资受电信改革趋势的逐步明朗、电信运营商NGN投资以及3G步伐加快的影响,第一季度的投资总额为3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同时,电信业移动与固网的融合,以及电信、广电和互联网融合的再次启动也促进了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运营商也正在努力摆脱单纯依赖投资增长带动业务收入增长的局面,开始从单纯的投资驱动型向效益型转变。图1419982005年投资总额及占收入的比例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020406080100120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收入占比()1、从各运营商投资情况来看。中国基础电信运营商均已成为上市公司,对投资正逐步理性,并更多关注ROI,严格控制。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实际投资额均比投资计划有所增加,分别增长14和27。而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则不同程度地压缩了投资计划,分别下降15和07。由于中国移动GSM网络和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更多只是注重于优化等投资,因而,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和联通的CDMA投资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移动在2005年开始小量的WCDMA投资,中国联通将调整投资策略,平衡GSM和CDMA的投资。2、从外资投资情况来看。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由于电信法尚未出台,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合作地位上享有较多灰色政策优惠,2005年全年外商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大规模合作屈指可数,在基础电信业务的成功合作更是凤毛麟角,外商投14资态度审慎。首先,外商不可能在国内独立建网,因为目前政策规定,外资企业必须通过与本土公司合资的方式进入基础电信市场,且合资中控股一方必须拥有运营经验,由此意味着外资运营商的合作方必须是国内的某家已经拥有牌照的运营商。对于合作伙伴的挑选,外商们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抉择。此外,高额成本也是国外运营商们座山观望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基础电信资费大战异常激烈,而国外企业在内地建立固定线路或无线合资公司则需要花费2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这样一来,外商的盈利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相反,增值电信业务成为外商追逐的对象。所以,大多数国外运营商在等待3G的到来。对他们来说,那是一次洗牌的机会。3、从投资的走向看。主要集中在接入网、本地网和支撑网,其中数据及互联网的建设、新业务开发和管理支撑系统建设投资增加显著。从资金来源看,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但投资仍以自有资金为主二、电信市场竞争性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拆分、重组,初步形成了竞争性的电信市场格局。在基础电信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星和中国铁通6家骨干企业。在增值电信领域,8000多家经营者为补充,初步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1、从各分业务市场来看,每个市场都至少有两家企业竞争。在本地电话市场由原中国电信的独家垄断转变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强互相竞争,铁通公司、中国联通积极参与竞争的局面;在固定长途业务市场,由原中国电信的一家独大转变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的三分天下;在基础数据业务市场,中国网通也成为可以与中国电信抗衡的竞争者;而增值业务市场依然是百花齐放。以网络规模和盈利能力而论,国内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应该划分为三大阵营,即“两大两中两小”,分别是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2、从固网市场来看,有电信、网通、铁通以及联通四家大的电信运营商,出现竞争过度的局面,而移动电信市场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竞争者,竞争还未进入有效阶段,运营商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控制力量。因此,2004年不断传出国资委将对现有电信运营商进行“四合二”或是“六合三”重组的消息,尽管这一消息并未被确认,但是从另一角度表明中国电信业格局的调整将是不可避免的。3、从各运营商的实力来看,赢利能力依然悬殊较大中国移动盈利能力遥遥领先,中国联通被远远甩在身后,中国电信则在固网领域收入和利润对中国网通占据很大的竞争优势。卫通和铁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跟四大上市的电信运营商差距更大,在短期内上市的希望渺茫。154、从四大基础电信上市公司2006年发展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策略来看,方向各异中国移动更注重向“做世界一流企业,成为移动信息专家”战略目标而努力,中国联通更注意内部资源整合;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更注重“转型”,中国电信努力成为综合信息服务领域的领跑者,而中国网通致力成为“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三、电信运营行业投融资体制的状况(一)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目前,国内电信业投融资环境逐步改善。首先,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民营资本和外资也通过投资电信类股票、与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合作等方式开始进入我国电信市场。其次,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电信企业除利用自有资金和国内外银行贷款以外,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融资方式也得到使用。在投融资方式上不断转变和创新,跨产业、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引入,海外设立基金等等,在宏观层面均已消除大的体制性障碍,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环境。(二)我国电信业投融资体制中的国际化差距1、电信业主要融资方式的比较企业的融资方式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如下表所示)。内部融资主要源自企业内部正常经营形成的现金流,在数量上等于净利润加上折旧、摊销后减去股利。外部融资源自金融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表外融资等。表2主要融资方式的忧劣势比较融资方式性质成本便利程度融资规模期限长短财务风险内部融资权益性融资最低最便利、自主规模受以往盈利能力限制无期限限制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债务融资债务性融资较低发行条件较多、较复杂能够大规模筹集资金分为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提高资本负债率、增加财务风险16银行贷款债务性融资较低较便利不能够大规模筹集资金(银团贷款除外)中短期提高资本负债率、增加财务风险股权融资外部权益性融资最高发行条件多、较复杂能够大规模筹集资金无期限限制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商业信用债务性融资较低较便利规模较小期限短短期内提高了资产负债率,增加财务风险表外融资表外融资较低参与方法最多,操作程序最复杂经常有银团贷款的支持,能够大规模筹集资金视项目成本回收期而定不改变资产负债率,对财务风险无必然影响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2、未认识到内部融资的重要性,内部融资能力不强。衡量内部融资能力主要有三个指标人均EBITDA用来衡量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折旧摊销占EBITDA的比率能够衡量企业内部融资的意识,因为提高折旧摊销比率能够产生避税效应,增强短期内的内部融资数量;股利占股权资本的比例直接反映了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低。我国运营商内部融资意识和能力与发达国家同类运营商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运营效率较低、避税意识不强、折旧摊销不足。相比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国内运营商依靠内部融资进行再投资的能力十分有限。这将极大制约我国运营商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大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3、外部融资重股权、轻债务导致资本成本高。从1997年起,几家基础性电信运营商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股市筹集资金超过470亿美元。表3内地运营商股票融资一览表序号运营商发行股票地点时间筹资额(亿美元)171中国移动香港、纽约199710402中国联通香港、纽约2000664313中国移动香港、纽约20001123274中国移动香港200263375中国电信香港、纽约2002111526中国联通上海200212147中国电信香港、纽约20046约1698中国网通香港、纽约200411约1520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发达国家的运营商在选择外部融资方式时,倾向于优先使用债务融资方式,负债率普遍较高。长期债务与股权资本的比例接近11上市运营商的平均水平为098,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0左右。在资产负债率不是过高电信运营商一般不超过50的情况下,提高债务融资的比例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能够增加股权资本收益率,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原则。但是我国运营商普遍对债务融资认识不足,在资产负债率不高的情况下,仍然热衷于扩股融资。股权融资比例过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本成本过高。根据AMERICASNETWORK发布的2003年全球电信运营商排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净利润NETINCOME排行榜上分别位居第4、第6和第19位,但是在考虑了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增加值EVA排行榜上,三家公司分别只位居第18、第27和第34位。4、股票发行价格偏低股权融资的代价过高。国内运营商在海外市场股权融资还存在发行价过低的问题,表现为发行市盈率低P/E,市价比账面值低M/B,具体见图15,图16。股票价格过低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反映出我国运营商股权融资的代价极其巨大。同样是1万元的净资产,日本NTTDOCOMO能卖出319万元的高价,VERIZON能卖出327万元,而中国移动只能以9700元的低价卖出。18图15运营商市盈率P/E比较资料来源AMERICASNETWORK,GLOBAL50,2003图16中外运营商市价比账面值M/B值比较资料来源AMERICASNETWORK,GLOBAL50,20035债务融资中银行贷款比例过高但企业债券发行不足。债券融资具有规模大、期限灵活的优点,银行贷款在规模和期限上存在不足。美国运营商债券融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银行贷款,但是在我国,银行贷款仍然占运营商债务融资的80左右,债券融资仅所占比例还不到20。国内运营商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比例过高。在发达国家,债券融资是电信运营商长期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运营商主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长期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获取中短期资金,债券融资失去了应有的地位。35835043252316921151251020102030405060VERIZONMMO2移动固网中国中国中国319327292097087105243005115225335NTTDOCONOVERIZONORANGE中国中国中国运营商19第二部分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展望一、我国电信运营行业体制改革展望(一)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为电信业协调健康发展带来机遇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9,在宏观调控措施和经济周期规律的共同作用下,2006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为电信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有利于电信业把发展重点放到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二)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奋斗目标,这六大重点与电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为电信行业转型、实现效益型增长、促进普遍服务、缩小数字鸿沟、建立公平合理的信息社会指明了方向。(三)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对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电信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经济社会信息化对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需求(如市场、科技、教育、医疗等)对电信网络与业务提出更高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过程需要信息网络技术与各类工业技术的有机结合;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依托综合性的信息网络。在推行电子政务、增强治国理政能力方面,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电子政务,需要逐步建立统一的、面向公民和企业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基础的综合监管。(四)SP违规行为有加重的趋势,运营商和政府部门监管面临严峻挑战电信增值业务市场近两年的高速发展,使市场的监督和监管力度显得力不从心,无论是从国家法规上,还是从运营商的制度上。由于运营商对快速发展的SP缺乏有效的监管,或者管理力度远远不够,使SP违规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出现了近乎疯狂的、大面积的违规活动,其中最典型是手机短信的违法犯罪活动,类似这些违法短信的危害在于一是直接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使消费者在财产上遭受损失;二是直接损害了电信系统的信誉和形象;三是破坏国家建立和谐社21会的努力,造成社会的不安全感。(五)电信监管及政策向更有力的方向改革和发展通信业务随着资源推动以及市场压力,在增长过程中不同行业的并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法制化、透明化、公平化会随着电信法在未来几年内的出台逐步实现,有序、公平的环境是有望形成的。电信管制与政策法制化、透明化及市场化的推进为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及演进提供了政策支撑。近期,我国电信监管政策重点在于充实完善市场准入政策;推动电信资费政策迈向市场化;深化电信互联互通政策;积极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政策;营造电信服务质量监管新局面等方面。国家颁布并正式施行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推进互联网治理工作。信产部、发改委也分别进行专项行动,加强对电信资费的监督管理。二、我国电信业市场格局展望(一)中小企业电信市场巨大,市场需求吸引和推动电信运营商开启中小企业市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整体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亟待发展。截至2004年上半年,国内有63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1,85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仅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因此,推动和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2002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已连续3年超过大型企业,并有望2009年突破2300亿元。市场需求吸引和推动电信运营商开启中小企业市场,电信运营商涉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是战略转型选择。中国网通的“宽带商务”,中国电信牵头联合微软、联想等八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成立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产业链协作,拓展中小企业用户市场。电信运营商急切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信息化进程和产业发展需要;第二是来自企业自身发展和竞争的需求;第三是用户需求,随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逐渐增加,用户需求从单一的服务转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服务,必须要求运营商提供整体的服务解决方案。22(二)电信市场仍大幅度增长首先,电信用户仍将大幅度增长。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电话用户国、第一大移动电话用户国和第一大固定电话用户国,但是中国电话普及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截止2005年末,中国的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7,仍然有增长空间;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3,远远低于欧洲一些国家的普及率。预计,2010年,中国大陆电信用户总数将超过113亿,20062010年间电话用户累计净增超过385亿,平均每年约新增电话用户7700万。固定电话用户仍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固定电话用户将达到476亿。移动通信用户仍将大幅增加,预计2010年,移动通信用户将超过653亿。图17中国电信用户市场发展趋势(20052010)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超过2亿,其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将超过11亿。图18中国互联网及宽带用户市场发展趋势(20052010)23其次,与电话用户的继续大幅度增长对比,电信运营收入市场将呈平稳增长态势。2010年,预计电信服务收入规模将突破9000亿,2006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5以上,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电信收入市场将呈现如下特征固定通信收入增长乏力;数据通信业务收入,尤其是宽带互联网接入将成为固定通信收入的主要增长点;移动通信收入,将继续是中国电信收入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NGN业务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收入源。图19中国电信收入市场发展趋势(20052010)第三,未来5年,中国电信投资市场基本稳定。20062010年,预计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规模将达到11万亿(其中电信设备累计投资规模将达7300亿左右),基本与20012005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当。移动通信投资,尤其是3G网络建设将是电信固定资产以及电信设备投资重点,预计将占未来5年电信投资的55左右。24(三)资本在互联网市场表现活跃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再度崛起,使得互联网增值业务受到了国外互联网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追捧。2005年EBAY、GOOGLE、YAHOO等国外互连网巨头以不同的方式在中国互联网增值市场实行并购,包括软银、摩根等投资机构也在发掘中国互联网增值业务领域的无限商机。2005年资本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领域以及网络游戏领域表现异常活跃,并且这种活跃将会继续保持。资本的良性介入有利于互联网行业的全面发展,能够将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重点业务与潜在业务相结合,促使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样,资本受高额利润的驱使,资本的引入必然能够积极激发创新性的盈利模式并培养优秀的服务商,为中国互联网增值市场下一步发展埋下中坚力量。(四)增值业务市场急速扩展,运营商主导地位将会加强2005年,中国电信增值业务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具体表现为增值市场规模平稳上升,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增值应用已经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发展重点,成为其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无论是3G和NGN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还是移动和宽带用户的迅速增长;无论是搜索服务还是IM即时通信服务的激烈竞争;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在线音乐的火热;无论是在企业市场还是在个人市场,增值应用都已经成为推动电信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电信增值业务价值链中,运营商是整个市场的主导者,通信设备厂商、终端厂商、增值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等众多主体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生态群落”。在这一产业链上,运营商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仍然薄弱。一方面,运营商对产业链的管理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运营商对产业链粗放的管理又导致了产业链上的主体SP放任自流,出现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为了维护运营商的利益和品牌形象,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运营商将强化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加强对SP的监管力度。2004年以来,运营商采取各种手段规范和管理SP行为。2005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SP监管措施,中国电信高额罚款处罚SP,中国网通严厉规范SP,都是运营商强烈规范市场的信号。2006年,运营商对SP的处罚和监管力度将会呈现加大的趋势。(五)行业电信成为未来热点NGN和3G所搭建的平台,对中国的行业电信市场有极大的促进和拉动作用。从全球来看,25行业用户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用户数量少,但ARPU值很高,行业用户的通信业务收入要占总收入的31。从国外运营商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业客户在所有的客户中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但各行业需求特点和细分市场的经营策略不同,因此行业用户的开拓难度相对较大,需要针对行业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全方位增值服务。由于NGN和3G所搭建的强大平台,金融、教育、政府、交通、电力等领域的行业电信应用会被唤醒,并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三、电信业务和网络技术展望(一)融合与升级是电信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旋律电信网络技术依然是影响我国电信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几年,对电信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融合。目前,我国“一种业务、一个网络”的组网思路和网络格局,导致多种复杂协议与网络体系共存,网络管理和维护成本很高,不便于跨网络多功能综合业务的提供,不利于网络资源尤其是传输资源的共享。网络融合可以向用户提供业务体验的一致性和业务使用的方便性,节省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提供能力。今后几年,我国电信业将逐步实现移动与固定网络融合、电信网(含计算机网)与广播电视网融合、信息通信网络与基于传感器和RFID技术的现实物质网融合。网络融合会促进业务应用融合与相互交叉、技术趋于一致、网络间互联互通、号码与地址融合,促进下一代网络的形成以及各类网络在技术、业务应用、市场、终端、管制政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并将催生出新的、广泛的信息服务市场。2下一代网络(NGN)。作为下一代网络的NGN,具有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可支持话音、适时的多媒体业务、能缩减业务投向市场的时间、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并且具有经济、开放、可扩展的网络结构,这些都已经达成共识。继2004年NGN商用试验成功后,未来的2006年,固网运营商将强化其在NGN上的投资,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重叠网策略,网络演进思路允许不同的网按各自的最佳方向独立演进,不受限于节点结构。争取为3G牌照发放做好网络衔接工作。体现到业务上就是强化固网业务的移动性。比如,中国电信推出灵通无绳电话业务将成为很好的网络融合试验品。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G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26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厂商,以及SP都在等待3G时代来临,以分得3G大餐,按照业内估计,中国上马3G后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随着这一趋势,手机电视、手机网游、移动定位、移动搜索等大数据流量的移动增值应用在2006年将得到快速发展。3G牌照的发放是改变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一个很好的机会,3G牌照发放的日益临近将孕育电信运营商竞争格局变化。争议多年的3G牌照发放一直是困扰中国电信运营商发展的一大问题,3G牌照的发放数量和对象目前都没有完全确定,从目前来看,上半年发放3G牌照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在敲定3G牌照之前,中国电信运营市场还要经历一番艰难复杂的格局调整。在发放3G牌照后,国内将形成GSM、CDMA、3G、小灵通等多种移动通信技术并行的运营格局,移动通信运营商增加后,国内移动运营商用户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无疑会摊薄目前移动通信的过高的利润率,但这同时也将使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实力将更加均衡,中国移动业绩一枝独秀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变。4宽带移动通信。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商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对IMT2000以后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也已开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将在移动通信领域中逐步实现宽带化、数字化,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向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的无线网络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发展3G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5数字家庭网络。数字家庭网络除了能够完成家庭内部各种设备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外,还能通过与外部网络(电信网互联网社区网)的连接,实现家庭内部设备与外部网络信息交流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业务和应用使用户享受到舒适、便利、安全的全新生活体验。二有效竞争格局和政府信息化将促使中长期用户数继续保持增长,并将使电信新兴业务快速增长,逐步取代传统电信业务一方面,随着竞争性市场格局的形成,主要电信企业的运行机制也正逐步向市场化转变。同时,民间资本和外资在电信运营行业中比例的增加,各业务领域的垄断进一步破除。另一方面,政府对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高度重视,强烈地带动了各种新型电信业务需求的增长和业务的多元化。目前,我国数据业务、宽带接入、无线互联等新兴业务正处于成长期,预计今后几年电信业27新兴业务将保持1425的年均增长速度,逐步取代传统电信业务成为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图20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发展预测单位亿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403有鉴于此,信息产业部调高了固网和移动中长期用户数预测。根最新的预测,2008年固网与移动用户将分别达到413亿和530亿。图21调高固网用户增长预测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招商银行研究部行业数据库图22调高移动用户增长预测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招商银行研究部行业数据库010020030040050002A03AA04A05E06E07E08E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百万)020040060002A03A04A05E06E07E08E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百万)307735724116461051635783647720002001200220032004E2005E2006E28(三)在3G业务牌照和业务推出后,运营商互联互通的步伐将会加快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是电信产业变革和基础运营商转型过程中一个结构性问题,互联互通不仅是运营商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具体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运营商是否能够实现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运营商的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一方面,政府支持互联互通,2004年和2005年政府对中国电信运营商高层人事调整,所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部署下一个战略周期内中国运营商资源上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竞争必然将使固网向移动业务领域转移,移动向固网业务领域进军。在全新市场环境下的电信产业需要运营商在有效竞争中做大做强,也期待企业之间在高效的协同合作中做优。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层面上合作、在业务层面上既竞争又合作的策略就契合了新商业形态下电信企业之间的竞合主题。(四)固网运营商固话业务正遭受移动和IP业务的巨大威胁和分流,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2005年,固网运营商作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其主营的固话业务正遭受移动和IP业务的巨大威胁和分流,在长途和国际通信上大量业务量被IP分流,本地网的大量业务量也被移动分流。在这样的形势下,固网急需寻找降低网络成本、增加业务收入、开发新业务的战略性新途径,下一代网NSN的出现和发展恰好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继2004年NGN商用试验成功,2006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将增加其在NGN建设投资。(五)外资投资态度审慎,基础电信业务合作鲜有问津,增值电信业务成为外商追逐热点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由于电信法尚未出台,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合作地位上享有较多灰色政策优惠,2005年全年外商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大规模合作屈指可数,在基础电信业务的成功合作更是凤毛菱角,外商投资态度审慎。首先,外商不可能在国内独立建网,因为目前政策规定,外资企业必须通过与本土公司合资的方式进入基础电信市场,且合资中控股一方必须拥有运营经验,由此意味着外资运营商的合作方必须是国内的某家已经拥有牌照的运营商。对于合作伙伴的挑选,外商们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抉择。此外,高额成本也是国外运营商们座山观望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基础电信资费大战异常激烈,而国外企业在内地建立固定线路或无线合资公司则需要花费2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这样一来,外商的盈利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相反,增值电信业务成为外商追逐的对象。目前,投资29电信业务市场的外商企业都集中在增值业务领域,在3G尚未到来的中国市场上,外商提前进入增值业务市场,其目的就是企盼在3G到来时,占有市场的先机。第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电信业的合作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电信业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网民数量的增加、宽带、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银行客户与电信用户的范围越来越重叠,越来越多的经济金融服务和交易依赖于银行和电信的紧密融合来实现。而同时银行业也在不断地为电信企业提供各种财务服务,银行业与电信业的合作与发展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银行和电信互为重要客户,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基础,应该依托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和更快的发展。一、银行在与电信业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恶性竞争持续带来的风险首先,电信企业发展速度不一致,会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这是电信企业面对竞争的首要风险。其次,市场的竞争会导致资费水平下降的风险。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资费水平还将有一个快速下降的阶段,而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已开始趋缓,会造成ARPU值的进一步下降,使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第三,由于竞争的压力,市场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竞争的行为,如互联互通不畅、恶性价格战频频发生、服务质量有所下降等。第四,市场主体过多的引入,可能导致竞争过度,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使电信设备生产能力及电信资源过剩,从而使电信公司普遍陷入困境。企业实力的失衡和部分存在的重复建设是导致目前通信业恶性竞争问题的主要动因。目前规模高居首位的中国移动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为369,是中国联通1451的254倍,是中国铁通154的2396倍;从盈利能力来看,移动运营商远高于固网运营商,在移动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又远高于中国联通。在这种情况下,小的运营商为了尽快成长,必然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来扩大市场,而大的运营商肯定会利用自身实力优势在价格和互联互通方面进行抵御。国有资产管理和管制环境的不完善则是恶性竞争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我国六大电信运营商均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而国有资产管理一直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就为恶性价格30战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二)“增量不增收”日益突出带来的风险2006年13月我国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量34372亿元,同比增长248,而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只有116,增量不增收现象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电信企业近年来所发展的新用户大多为低端用户,整体消费能力不强,对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不高;其次,由于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基本上是存量竞争,这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恶性价格战的出现。增量不增收影响了增值电信服务等个性化应用服务的顺利推进,造成了企业收入下降。此外,还会使电信业的投资缩减,造成电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滞后,进而影响整个电信产业的繁荣。(三)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1、技术进步带来网络资源价值下降的风险。技术进步迅速提高网络资源丰富度,使原有的网络价值贬值。技术进步对营运规则的改变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传输技术的提高,使增加每公里传输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同样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占用信道时间长短的机会成本也趋于零。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成本的直接要素,从而会改变企业的营运模式和利润模式。2、技术的进步,带来网络的融合,使各种业务的界限模糊,替代竞争日趋激烈。如移动对固定的冲击,IP电话对传统电话的冲击。特别是IP技术的发展,纯数据网传输语音的质量逐步赶上传统电话网,而INTERNET低廉的接入费收费模式,会对传统电话网带来巨大的风险。3、技术飞速进步增加了投资决策的风险。如某种通信技术往往在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先进的,等到投资建设期结束时却相对落后了。(四)需求变化和新产品投资带来的风险目前电信需求处于变化的阶段,业务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国际通信领域、国内长途领域、移动通信领域表现十分明显。除了资费水平下降因素外,语音需求向语音多媒体需求转变也是重要的原因。老的业务趋于饱和,新的业务尚未形成,是目前世界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风险。31电信企业为了抢得市场先机,在一项新技术成果可靠性很难完全肯定时,就需要对新产品大规模投资,巨额投资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就会引发巨大的风险。目前这类风险在我国主要集中在CDMA1X、宽带、3G等领域。(五)重复建设带来的风险由于前两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使我国的传输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各运营企业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