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洲际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江山市洲际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江山市洲际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江山市洲际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江山市洲际大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山市洲际大酒店(暂定名)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一二年九月一、工程概况(一)江山市的概况浙江省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1986年撤县设市,区域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总人口约60万人。浙赣铁路复线和黄衢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地势南高北低,仙霞岭斜贯东南,怀玉山支脉盘亘西北,最高处为南部大龙岗,海拔15503米,最低处北部渡船头,海拔73米。主要漂流为钱塘江水系的江山港,境内105千米。江山市境内及周边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江郎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属国家4A级旅游胜地;清漾是江南毛氏毛泽东祖居地;廿八是个“鸡鸣三省”的山区古镇,与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仙霞古道,有“浙西南锁钥”之称;山里河马场是跑马者的乐园,也是休闲、旅游、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江山市地处钱塘江源头,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第三产业,符合当地产业导向,也是政府全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伴随着江山市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江山市境内的流动人口逐年快速递增,江山市内的宾馆、酒店等服务业,必须快速同步增长,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二)场地现状本项目建设地点拟租用江山市凯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场地和房屋,地址为江山市区五家山39号。这里是江山城区的东北侧入城口,占地17亩,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清静;这里东临宽畅的江东大道,西依美丽的须江河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距46省道、黄衢南高速公路“江山”出入口仅300M,交通非常便捷;这里场地、房屋、建筑以及水、电、消防、道路、通信、网络等各项生活及酒店基础设施完善齐备。因此,这里是住宿餐饮项目的极佳地块。(三)项目概述本项目占地17亩,建筑面积8500,本项目定位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主要功能区拟设置四大块1、客房区域100余间,含括总统套房、豪华套房、家庭套房、豪华单间、商务标间等多元配套(含无障碍客房2个),能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2、会议中心,分大型、中型及小型会议厅,设计容量分别为200余人,90余人,50余人。其中中型会议厅和小型会议厅能够实现贯通使用,贯通后可容纳150余人;如有需要整个会议中心也可机动灵活的调整成多功能厅,从而可满足多种接待需求。3、宴会餐饮区,分宴会厅及包厢区。其中宴会厅可同时接待80桌宴席;各类餐饮包厢18个。4、休闲娱乐区,含包房数18间,每间均配备独立洗手间。另外为了丰富旅客在酒店内的休闲生活,酒店还设置了娱乐中心,包括推拿、足浴、棋牌、健身中心等功能。整个酒店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绿化、美化、亮化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设计有宽畅的消防通道,既满足消防要求,又完全融入周边环境。二、项目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390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三、项目规划目标为满足江山市日益增长的旅游业发展需要,改善和解决来江旅游及商务旅客的就餐及住宿问题,并为江山的入城口增添亮点。将本工程设成为一个标志性、四星级标准的园林式风格的酒店。四、项目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自然生态在设计中充分保护自然生态,力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2、合理性设计中注重对现状的分析、交通组织的合理布局、建筑平面的精心设计、外观造型的创作,以及对各项感性及理性指标综合量化的理解贯彻等。3、人文休闲以人为本,突出地方人文特色。4、功能分区明确接待中心、宴会中心等设置在酒店主入口处,与客房部完全分开,通过一个景观走廊相联系。五、总体规划设计1、总体布局及功能分析(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上应当与周边环境想融合,并按功能需要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做到各方面在布局上有机贯通。酒店充分考虑地理和空间资源,利用设计上的优势,巧妙的将停车场布置在地下,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也便于酒店的管理,优化酒店环境。(2)道路交通本酒店东临江东大道,这条道路是城市的主入口,与黄衢南高速、46省道相通,连接城北、城区、城东等主要干线,因此,本酒店的主出入口就设置在这条大道上,从市外或市区来到酒店,其交通都十分便利。在酒店的西面,临近须江江滨,酒店可开设辅助通道,可利用地块上的优势,为客人早晚健身或融入自然、欣赏须江美景,提供便利。(3)功能分区酒店主要功能区分为四大块1、客房区域100余间,含括总统套房、豪华套房、家庭套房、豪华单间、商务标间等多元配套,能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2、会议中心,分大型、中型及小型会议厅,设计容量分别为200余人,90余人,50余人。其中中型会议厅和小型会议厅能够实现贯通使用,贯通后可容纳150余人;如有需要整个会议中心也可机动灵活的调整成多功能厅,从而可满足多种接待需求。3、宴会餐饮区,分宴会厅及包厢区。其中宴会厅可同时接待80桌宴席;各类餐饮包厢18个。4、休闲娱乐区,含包房数18间,每间均配备独立洗手间。2、景观空间设计设计中我们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生态环境,以自然水系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须江河畔、须江公园等现有资源,实现自然与人工、建筑与园林的和谐互动,丰富了旅客的活动空间和交往场所,大大提升了旅游、住宿和休闲的生活格调。整体景观环境设计统一体现出园林生态环境的风格,既有自然水景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景观的精巧细致。以园林为主题,绿化、建筑融为一体,并配套高端外立面LED灯光夜景,以提升和美化江山城市品位,为旅客提供一个鸟语花香、亲近自然的园林生态生活环境,给客人一种无限的享受。六、建筑单体设计总体规划以“人本、自然、生态、文化、灵动”为中心原则,而单体建筑是构成整个就餐、住宿环境的一个细胞。单体建筑设计着重在平面上解决朝向、采光、通风、使用、交通等问题;在立面造型上突出园林建筑的内涵与文化。努力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酒店环境。1、接待中心本项目按四星级酒店的标准设计。2、客房部客房部设置在场地的西面,考虑到客房的舒适性和节能性,将客房部设计成临江,楼与楼之间则通过连廊和部分相连接。客房区域设客房100余间,含括总统套房、豪华套房、家庭套房、豪华单间、商务标间等多元配套,能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客房部同时设有推拿、足浴、棋牌、健身等娱乐中心。酒店地下为车库及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房、发电机房等一些辅助功能区域。3、建筑立面与造型根据须江公园及周边独特的环境,本酒店的建筑风格,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故将本建筑的风格定位为红瓦白墙的园林建筑风格,使本项目建成后成为须江公园及江山城市入口的一大亮色和亮点。七、节能设计1、各单位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倡节约能源绿化建筑,在具体处理措施方面,单体外墙采用内外双保温系统,保温材料选用聚合特保温砂浆。建筑形体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屋顶采用挤塑泡沫板加热层的保温措施,所有外窗采用双层中空一玻璃钢窗,外镶贴仿古窗格,门窗气密性采用三级标准。2、层面利用集中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八、专项工程规划1、结构设计规划A、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B、设计荷载荷载取直除特别要求外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风压取直035KN/M2基本雪压取直050KN/M2楼面使用荷载取直大堂35KN/M2会议中心20KN/M2宴会中心20KN/M2包厢20KN/M2厨房25KN/M2客房20KN/M2娱乐中心30KN/M2楼梯间35KN/M2卫生间25KN/M2其余用房等按实际情况。C、主要结构材料混凝土平均C30混凝土普通钢筋HPB235FY210N/MM2HPB235FY300N/MM2墙体外墙采用240厚页岩多孔砖MU15,框架填充墙或隔墙采用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结构设计接待中心、客房部均采用全框架结构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D、基础设计接待中心、客房部均柱下独基防水底板基础,具体由甲方提供地质报告后,视地质情况合理调整。E、结构计算采用PKPM软件的计算作为结构设计和配筋的依据。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分析软件TAT进行计算。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A、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H5008420055、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6、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文资料设计范围各单体建筑的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室外给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设计。B、给水系统1、给水水源生活、消防水源直接由东侧市政管网上引入。要求压力不小于030MPA生活、消防共用。2、用水量计算(1)、生活用水量本工程客房用水标准按300L/(床位,D)计,床位总计167个,用水量为501立方/D,休闲娱乐部分约66立方/D,餐饮用水量约152立方/D,会议室约4立方/D,则最高日用水量为167立方/D,绿化、浇地及不可预见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15计,为2505M3/D,最高日总用水量QD19205M3/D(最高日时变化系数平均取22)。3、给水方式生活消防管道从园区不同方向由政管网引入两条DM300管道,在酒店范围内连成环状,生活,消防共用。本工程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供水方式。热水系统1、本工程为多层建筑,用水量较大且集中,考虑到绿色资源的利用,故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主要的热源,辅助热源选用热泵。2、热水用水量本工程用水标准按130L/床位,床位总计167个,用水量为217T,休闲娱乐中心约35T,厨房部分约10T,最高日总用水量约352立方/D。C、消防系统1、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3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室内消火栓子1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2、室外消防室外消防为生活、消防合一的低压制。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设于政给水管引入的给水环网管上,并根据消防规范布置。3、室内消防本工程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详见消防设计专篇。4、固定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灭火器。灭火器采用干粉灭火器。D、污废水系统1、本工程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生活污水经生态化粪池局部处理再排入规划路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厨房内的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2、污、废水排放总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计。3、按规范规定,各单位建筑的污、废水立管均采用伸屋顶通气管。E、雨水系统1、雨水系统自成体系,屋面雨水管道配合建筑专业布置,采用DE110(PVCU管)排出,阳台雨水则通过D50(PVCU管)排出雨水管至地面。空调冷疑水经冷凝水管道收集后排入政废水管道。2、雨水水量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取P3年,径流系数取06,建筑屋面雨水径87型铸铁雨水斗收集后排入落水管。3、屋面雨水、室外道路雨水分别经雨水井、铸铁雨水篦及雨水检查井汇集后分别就排入规划路市政雨水管网系统。F、管材及接口1、建筑室内给水管PPR125管,热熔连接;室内排水管、雨水管采用PVCU管,胶水粘接。室内消火栓系统给水管管径小于等于DN100时采用热浸镀锌钢管,管径大于DN100时采用无缝钢管二次镀锌安装。热水管均采用紫铜管,专用焊条间接。2、室外给水管材均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室外排水管、雨水管均UPVC双壁波纹管,弹性橡胶圈密封连接,要求环刚度满足行车要求。3、电气设计规划A、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4、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5、供配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图文资料与规范B、设计范围建筑物的照明、动力配电、弱电、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C、负荷等级、负荷估算1、负荷等级本工程为一个标志性、三星级标准的大酒店。本工程的消防用电、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他内部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其他内部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2、负荷估算根据负荷分布情况,本工程地下室设置10KV用户专用箱式变配电室,配电室内采用树干型或放射型,电源供电及备用电源由地下室设发电机房,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设备安装容量按负荷密度估算,具体指标选取为汽车库按10W/M235KW消防设备用电120KW中央空调系统350KW太阳能热水系统80KW客房标间、会议室及其他普通功能供电按30W/M2350KW厨房供电120KW电梯等35KW其他室外景观照明80KW合计安装容量1000KW本工程根据估算选用二台SG10500/10,10/04KV,500KVA,DYN11干式变压器。3、变配电室,设备造型及计量方式由室外引入一路10KV电源至变配电室内(内设高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等设备)。高压柜选用环网开关柜,低大压柜用GCK型抽屉柜。低压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采用电容器自动补偿柜,补偿后COR090。计量方式方法高供设计。4、确定自备应急电源型式、电压等级、容量。本工程设一台1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二级负荷、消防负荷等作用备用电源。当停电时能在15S内自动启动,输出380220V低压电源。柴油发电机房高储备不超过8小时使用的油量,密闭油箱设在单独的储备间内,并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D、电气照明设计照明照度设计以国家规范要求为标准。照明以节能灯为主,架空层车库以吊顶式节能灯为主。走道以吸顶节能灯为主,其他场合根据不同要求设置灯具。消防设备房,地下车库,配电房,消控中心,公共活动场所,走道等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并充分考虑节假日亮灯工程要求,在室外设置庭园灯,地灯,对本建筑物设置立面照明,丰富建筑物立面效果。E、防雷接地本工程按第二类防雷建筑设计,建筑物屋面设置避雷带,有金属扁钢做屋面支持卡作避雷装置,利用结构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妥善接地,各种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系统,接地体利用基础地梁的二根焊接连通的主筋,接地电阻不大于1;低压配电接地TNS,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压配电接地系统与安全保护国家规范设计,凡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妥善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F、弱电系统在本楼高性能弱电总机房,总进线由室外引入,每层设楼层分配箱引至各通信及网络,电视系统。在消防控制内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在大楼内设机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没有消防控制中心,位于主楼一层,有直接对外的出口。消防控制室设有火灾报警,发生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令的设施,设有控制消防水泵,通风空调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设有暗淡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的设施。4、环保及卫生防疫专篇1、对可能产生振动及噪声的机械设备均选用低噪声产品并采用减振防噪措施。2、食堂厨房设升顶排风竖井,厨房油烟经屋顶油烟分享器处理后经排风机排出。3、厨房内布局严格按规范流程,实行洁净分区。4、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井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九、消防设计专篇(一)平面设计本项目分为餐饮建筑,且层次最高仅三层,故不需要设消防环道路,利用酒店范围内的消防通道就可以满足消防登高的要求,场地布置详见总平面图。(二)建筑消防设计1、防水、防烟分区接待中心、客房部分别为两个独立的防火分区。接待中心与客房部的地上与地下部分分为两个防火分区。2、安全疏散接待中心设有2座楼梯作为安全疏散。客房部设有3座楼梯作为安全疏散。建筑物内任何一点至电控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房间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疏散口之间的房间至最近疏散出口直线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3、消防控制中心本工程高有消防控制中心,位于接待中心北侧一层,有直接对外出口。消防防控制室设有火灾报警,发生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令的设施,设有控制消防水泵,通风空调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设有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的设施。4、建筑构造每个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或用甲级防火门隔开。通向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建筑物外墙为24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梁板柱选用钢筋砼,井道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三)、给排水消防设计1、本工程为二类多层综合楼,消防用水量如下室内消火栓15/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室外消火栓30,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自动喷水273灾延续时间1小时。2、室内消防消火栓系统本工程每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并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各部位。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火灾初期灭火用水由屋顶水箱供水,后期由设置在地下室的水泵房内消火栓加压缺水加压供给。系统竖向不分区,在靠近室外消火栓处设有室外地上式水泵接全器,供消防车向系统补水用。自喷系统本工程地下停车库及各层根据规范要求布置自动喷水系统,自喷系统按中危险级设计。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管网压力由最高建筑屋顶消防水箱(与消火栓系统合用)及消防增压稳压设施维持,火灾时由咎泵供水。系统在靠近室外消火栓处设有室外地上式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向系统补水用。系统竖向不分区,报警阀统一设置于地下泵房内。每层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灭火器配置本工程采用组合式消防柜,消火栓箱内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其他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市政直供。在地下室设有210T消防没水池,储存室内消火栓及咎用水水量。屋顶设18T消防水箱,消火栓泵及自动喷淋泵均为一用一备。4、室外消防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由不同的市政给水管引入两根水管,在室外形成环状管网。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前来施救,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根据规范要求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四)电气消防设计1、消防配电所有消防设备配电均采用二路供电末端自动切换方式,二路电源分别从低压系统母线上和发电机房引来。消防设备的配电线卟均采用耐火型电线电缆,并按消防规范要求进行敷设。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在本工程一层设消防控制室,负责本大楼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本设计消防报警系统采用集中报警、集中联动方式实现对消防区域状态的监控,实现自动和托运灭火控制,实现消防设施的紧急联动,配电房重要设备用房设置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消防控制室内设集中报警控制器,事故广播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