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_第1页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_第2页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_第3页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_第4页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号JXXX201X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SOLARSHADINGENGINEERINGOFBUILDINGS(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JGJXXX201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SHADINGENGINEERINGOFBUILDINGSJGJXXX201X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X年XX月XX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X北京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4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设计;5热工设计;6结构安全设计;7机械电气控制设计;8施工安装;9工程验收;10保养和维修;附录A;附录B;附录C。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和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南苑新华路一号,邮编100076)。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建筑设计45热工设计56结构安全设计961一般规定962荷载963遮阳设施的结构设计1064遮阳系统安全性判断1065构造要求107机械与电气控制设计1171驱动系统1172控制系统1173机械系统1174安全措施118施工安装1281一般规定1282遮阳工程施工准备1283遮阳组件安装1284施工安全规定129工程验收1391一般规定1392主控项目1493一般项目1510保养和维修16附录A遮阳系统的风荷载实体试验17附录B玻璃贴膜施工18附录C玻璃涂膜施工19本标准用词说明21引用标准名录22附条文说明2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23BASICREQUIREMENTS34ARCHITECTURALDESIGN45THERMALDESIGN56STRUCTURALSAFETYDESIGN961GENERALREQUIREMENTS962LOAD963STRUCTURALDESIGNFORSOLARSHADINGSYSTEMS1064SAFETYJUDGMENTFORSOLARSHADINGSYSTEMS1065STRUCTURALREQUIREMENTS107CONTROLDESIGNOFMECHANICALANDELECTRICEQUIPMENTS1171DRIVINGSYSTEMS1172CONTROLSYSTEMS1173MECHANICALSYSTEMS1174SAFETYREQUIREMENTS118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1281GENERALREQUIREMENTS1282PREPARATIONBEFORECONSTRUCTION1283INSTALLATIONFORSOLARSHADINGSYSTEMS1284CONSTRUCTIONSAFETYREQUIREMENTS129ENGINEERINGACCEPTANCE1391GENERALREQUIREMENTS1392MAINCONTROLITEMS1493GENERALITEMS1510MAINTENANCEANDREPAIRS16APPENDIXABODYTESTOFWINDLOADFORSOLARSHADINGSYSTEMS17APPENDIXBPROJECTFORGLAZINGFILMPASTING18APPENDIXCPROJECTFORGLAZINGFILMCOATING1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1NORMATIVESTANDARDS22EXPLANATIONOFPROVISIONS23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我国建筑遮阳工程的技术水平,使遮阳工程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遮阳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与维护。103本标准所指的建筑遮阳工程包括固定遮阳与活动遮阳、外遮阳与内遮阳、双层幕墙的中间遮阳。104建筑遮阳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遮阳SOLARSHADINGOFBUILDINGS采用建筑构件或安置设施以遮蔽太阳辐射。202固定遮阳装置FIXEDSOLARSHADINGDEVICE固定在建筑物上,不能调节尺寸、形状或遮光状态的遮阳装置。203活动遮阳装置ACTIVESOLARSHADINGDEVICE固定在建筑物上,能够调节尺寸、形状或遮光状态的遮阳装置。204外遮阳装置EXTERNALSOLARSHADINGDEVICE安设在建筑物室外侧的遮阳装置。205内遮阳装置INTERNALSOLARSHADINGDEVICE安设在建筑物室内侧的遮阳装置。206中间遮阳装置MIDDLESOLARSHADINGDEVICE位于两层透明围护结构之间的遮阳装置。207太阳光总透射比TOTALSOLARENERGYTRANSMITTANCE通过透明围护结构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与投射到透明围护结构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照度的比值。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太阳光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光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208遮阳系数SHADINGCOEFFICIENT,SC在给定条件下,透明围护结构的太阳光总透射比,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的比值。209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TANCE采用人眼视见函数进行加权,标准光源透过透明围护结构成为室内的可见光通量与投射到透明围护结构上的可见光通量的比值。2010外遮阳系数OUTSIDESOLARSHADINGCOEFFICIENTOFWINDOW,SD建筑物透明外围护结构有外遮阳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外遮阳时透入的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2011外窗综合遮阳系数OVERALLSHADINGCOEFFICIENTOFWINDOW,W窗本身的遮阳系数()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的乘积。SCS3基本规定301建筑物的向阳面、屋顶天窗(包括采光顶)、东西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应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302建筑遮阳形式和措施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征、经济技术条件、房间使用功能等因素,以满足建筑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冬季夜间保温、自然通风、采光、视野等要求。303建筑综合遮阳系数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应分别符合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相关规定;2公共建筑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304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计算确定,内遮阳和中间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根据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的规定计算。305应通过建筑设计和节能计算确定遮阳设施的类型、尺寸、调节范围、调节角度、遮阳材料光学性能要求(太阳辐射反射比、透射比等)。306建筑外遮阳装置必须做到结构安全,构造牢固,耐久美观。对于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大跨度等特殊建筑的外遮阳装置及安装连接应进行专项结构设计。307活动遮阳应做到控制灵活,操作方便,误操作时无损害。308建筑遮阳产品应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抗风、抗积水、抗积雪等安全性能检测。309建筑遮阳装置的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3010遮阳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相关规定外,尚应按照本标准进行功能、安全和外观等方面的验收。4建筑设计401建筑遮阳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建筑朝向、建筑造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或综合遮阳等形式,并宜优先选择外遮阳。402建筑外遮阳可设计成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或挡板式遮阳等形式。403不同朝向建筑遮阳设计部位的优先次序可根据其所受太阳辐射照度,依次选择屋顶天窗、采光顶、西向、东向、南向和北向窗。404遮阳设计宜与建筑立面设计相结合。遮阳设施宜构造简单、经济实用、耐久美观,并宜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405建筑遮阳设计应兼顾建筑自然采光、通风、隔热和散热功能。406建筑遮阳设计除可设置建筑遮阳构件或遮阳装置外,还可考虑屋顶绿化遮阳和墙面绿化遮阳。采用屋顶绿化遮阳时,应符合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规定。采用墙面绿化遮阳时,宜采用落叶植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植物带来的虫害及根系对墙体的破坏。407建筑遮阳设计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结合,采取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并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和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XXX的规定。408建筑遮阳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相关规定。遮阳系统的金属构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409内遮阳构件或装置宜选用高反射、低热容的材料,避免构件本身吸收过多的热量造成二次辐射。4010遮阳构件宜呈百叶或网格状。实体遮阳构件宜与建筑窗口、墙面和屋面之间留有间隙。4011建筑遮阳构件或装置及其与建筑物的连接应采取防止产生噪声的有效措施。4012电动遮阳装置宜与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联动,并满足室内环境调节的需要。5热工设计501整窗和玻璃幕墙自身的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应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计算。502用于建筑节能设计的外遮阳系数按下式计算SD502112BXA5022BA式中外遮阳系数;SD外遮阳特征值;时,取;X1XX、拟合系数,按表502选取;AB、外遮阳的构造定性尺寸,按图50215025确定。AB图5021水平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5022垂直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5023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5024横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5025竖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表502外遮阳系数计算用的拟合系数,AB气候区外遮阳基本类型拟合系数东南西北A031028033025水平式(图5021)B062071065048042031047042严寒地区垂直式(图5022)083065090083A034065035026水平式(图5021)B07810008105402504002505垂直式(图5022)055076054093A000035000013挡板式(图5023)B096100096093045054048034固定横百叶挡板式(图5024)120120120088A000019022057固定竖百叶挡板式(图5025)B070091072118021004019020冬065039061062A050100054050活动横百叶挡板式(图5024)夏B120170130120040009038020冬099054095062A006038013085寒冷地区活动竖百叶挡板式(图5025)夏B07011006914903605038028水平式(图5021)0808081054A024033024048垂直式(图5022)B054072053089000035000013挡板式(图5023)096100096093A050050052037夏热冬冷地区固定横百叶挡板式(图5024)B120120130092续表502气候区外遮阳基本类型拟合系数东南西北A000016019056固定竖百叶挡板式(图5025)B066092071116023003023020冬066047069062A056079057060活动横百叶挡板式(图5024)夏B130140130130029014031020冬087064086062A014042012084夏热冬冷地区活动竖百叶挡板式(图5025)夏B075111073147030010020000冬075045045000A035035020020水平式(图5021)夏B065065040040030025025005冬075060060015A025040030030垂直式(图5022)夏B060075060060000035000013挡板式(图5023)096100096093A053044054040固定横百叶挡板式(图5024)B130110130093002010017054固定竖百叶挡板式(图5025)070082070115A026005028020冬B073061074062056042057068活动横百叶挡板式(图5024)夏130099130130A023017025020冬B077070077062014027015081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活动竖百叶挡板式(图5025)夏081085081144注拟合系数应按303条有关朝向的规定在本表中选取。503组合形式的外遮阳系数,应为各组成部分的外遮阳系数的乘积。504当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有透光能力的材料制作时,外遮阳系数应按式(504)修正。5041SDS式中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透明材料时的外遮阳系数;DS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非透明材料时的外遮阳系数,按式5021计算;遮阳板的透射比,按表504选取。表504遮阳板的透射比遮阳板使用的材料规格织物面料浅色04玻璃钢类板浅色043深色0SE0606玻璃、有机玻璃类板浅色06SE0808穿孔率00201穿孔率020403穿孔率040605金属穿孔板穿孔率060807铝合金百叶板02木质百叶板025混凝土花格05木质花格045505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可按下式计算1无外、内遮阳时5051SCW2有外遮阳时5052D3有外遮阳和内遮阳时5053FSW式中外窗综合遮阳系数;WS遮阳系数;C外遮阳系数;D包括外遮阳、内遮阳和玻璃窗(玻璃幕墙)的综合遮阳系数。F506与外窗(玻璃幕墙)面平行,且与外窗(玻璃幕墙)有紧密光热接触的帘式外遮阳、中间遮阳和内遮阳装置,其与外窗(玻璃幕墙)组合后的综合遮阳系数、传热系数应按照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的规定计算。6结构安全设计61一般规定611建筑遮阳工程应根据遮阳系统的形式、建筑应用地域的气候条件、建筑部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构造设计。612活动外遮阳系统及后置式固定外遮阳系统应分别按系统受到的风荷载、正常使用荷载、施工阶段及检修中的荷载等验算其静态承载能力。当采用尺寸在3M以上大型外遮阳系统时,应做抗风振、抗地震承载力验算,并考虑以上荷载的组合效应。613对于尺寸在5M以上的特大型外遮阳系统,当系统复杂难以通过计算判断其安全性能时,应通过风压试验或结构试验,用实体试验检验其系统安全性能。遮阳系统的风压试验、结构试验实体试验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614遮阳系统应有详细的构件、组装和安装构造设计。62荷载621外遮阳系统的风荷载应按以下方法计算1垂直于遮阳装置的风压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621KKSW321式中风压标准值KN/M2;KSW遮阳装置安装部位的建筑主体围护结构风压标准值KN/M2,根据建筑物位置、体型、高度等,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执行;有风感应的遮阳系统,可根据感应控制范围,确定风荷载;重现期修正系数,取07;当遮阳系统设计寿命与主体围护结构一致时,取110;偶遇及重要性修正系数,取08,当遮阳系统凸出于主体建筑时,取10;2遮阳系统兜风系数,柔软织物类取14,卷闸类取10,百页类取04,单根3构件取08。2单项验算遮阳系统的抗风性能时,风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当与其它荷载组合验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3当需要验算风振效应时,风振系数计算取值按结构设计规范执行。622遮阳系统的自重荷载应按以下方法计算1遮阳系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按系统实际情况计算;2遮阳系统的自重荷载分项系数取12。623积雪、积灰荷载应按以下方法计算1遮阳系统的积雪、积灰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与重现期修正系数的乘积计算,取04;112遮阳系统的积雪、积灰荷载分项系数取10,当与其他荷载组合验算时取07。63遮阳设施的结构设计631产品类遮阳系统应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632组装类遮阳系统应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构件变形1/200,并且功能正常。在极限状态下构件变形1/50,并且遮阳系统自身及安装节点的强度满足大于设计值。633遮阳系统的抗震计算与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1尺寸超过3M的大型外遮阳系统且设计寿命与主体结构一致或接近时,应进行抗震验算。抗震验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2当遮阳系统设计寿命不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寿命的50时,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有防止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构造设防措施。64遮阳系统安全性判断641遮阳系统自身及安装节点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所承受的荷载或其组合值产生的荷载效应。642当采用试验方法判断安全性时,遮阳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断裂、脱落等破坏现象;试验完成后,残余变形应不大于1/200。65构造要求651遮阳系统自身构造应符合包括耐久性与安全性的产品标准要求。652遮阳系统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成品遮阳系统时,连接构造应符合遮阳产品的安装说明,并通过锚固件、预埋件等固定于基体建筑结构上;2当采用3M以上大型外遮阳系统时,应通过预埋件牢固固定于建筑结构上;当采用后置锚固件时,后置锚固件及其安装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要求。653连接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防腐措施。654所有可操控构件均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7机械与电气控制设计71驱动系统711遮阳系统所用电机的尺寸、扭矩、转速、最大有效圈数,以及正常工作时功率、电流、电压应与所驱动的遮阳装置完全匹配。712遮阳系统用电机内部应有过热保护装置。遮阳驱动系统应具有防止误操作产生伤害的功能。713外遮阳系统使用的驱动装置的防护等级和技术要求应符合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XXX和建筑遮阳用电机JG/TXXX的规定。714拉珠装置宜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并须设上下限位。72控制系统721建筑外遮阳宜采用电力驱动。7223M以上的大型外遮阳装置应采用电力驱动控制。遮阳装置宜采用单独或分组电动控制,必要时可分区进行群控。723遮阳系统使用的驱动装置,应有限位装置且可在任意位置停止。73机械系统731遮阳系统使用的轴管应满足该产品的使用要求。732遮阳帘体的底轨应平直并有足够的重量。733导向系统应保证遮阳装置平滑运。734机械系统润滑措施应采取相应的润滑措施。74安全措施741金属外遮阳装置应有可靠的防雷措施。742电力驱动遮阳装置应采取防漏电措施。8施工安装81一般规定811安装建筑遮阳装置的主体结构应符合相关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812建筑遮阳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进度计划;2与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协调配合方案;3建筑遮阳产品及其附件的搬运、吊装方案;4安装方法;5遮阳产品及其附件的现场保护方法;6安全措施;7检查验收。813在玻璃面上进行贴膜和涂膜时,玻璃贴膜和涂膜的膜面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82遮阳工程施工准备821遮阳工程施工前,遮阳施工单位应会同土建施工单位检查现场条件、脚手架和起重运输设备情况,测量定位,确认是否具备遮阳施工条件。822遮阳产品时存储应按安装顺序排列,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823应按照设计方案,检查预留孔洞或安装遮阳系统所需的管线、埋件等是否符合要求。824大型翻板构件安装前应进行检验与校正。83遮阳组件安装831遮阳组件的吊装机具应符合安全要求。832遮阳组件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保证遮阳组件完好,不得造成遮阳组件变形。起吊遮阳组件时,应使各吊点均匀受力,起吊过程应保持遮阳组件平稳,避免损坏。833既有建筑增加遮阳系统安装所需的管孔必须在结构构件上进行开凿时,应取得业主或原设计单位的认可,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834遮阳组件安装固定后的偏差应符合表834的要求。表834遮阳组件安装允许偏差表项目水平度垂直度与设计位置偏离遮阳组件实际间隔与设计间隔允许偏差(MM)2255835玻璃贴膜宜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836玻璃涂膜的施工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837在遮阳装置安装各分项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整体运行调试和试运转。84施工安全规定841遮阳安装施工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9工程验收91一般规定911建筑遮阳工程应作为建筑节能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912建筑遮阳工程的质量验收应检查下列工程质量文件和记录1建筑遮阳工程设计图纸和变更文件等;2原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证明文件、材料构件设备进场检验报告和验收文件等;3现场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等;4施工现场安装记录;5现场试验和检验报告;6其他必要的资料。913对建筑遮阳系统,在安装施工中应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1预埋件或后置锚固件;2埋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点。914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1每个单位工程,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每100付遮阳装置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付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遮阳装置构造、工艺特点及工程规模,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3遮阳工程验收内容应符合表915的规定。表915建筑遮阳工程验收内容序号检验批主要验收内容1组成构件(部件)产品(部件)尺寸和角度、材料性能、驱动装置性能等2安装中与主体结构的锚固连结、安装部位、安装角度等3安装后遮阳装置的控制调节能力等915遮阳产品进场后应对产品进行复检,根据遮阳装置所处的位置,进场后的复检应符合表915的规定。表915建筑遮阳产品复检要求复检产品检测项目检验批检测方式依据标准抗风性能建筑外遮阳产品抗风性能试验方法JG/T239耐积雪建筑遮阳通用要求JG/T耐积水建筑遮阳篷耐积水荷载试验方法JG/T240机械耐久性(手动操作时)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JG/T241建筑外遮阳操作力和误操作(手动操作时)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每100付遮阳装置抽检不少于1付;100付以上时抽检不少于2付。见证取样送检建筑遮阳产品操作力试验方法JG/T242、建筑遮阳产品误操作试验法JG/T续表915复检产品检测项目检验批检测方式依据标准驱动装置的安全性(电动操作时)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每100付遮阳装置抽检不少于1付;100付以上时抽检不少于2付。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热舒适建筑外遮阳视觉舒适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抽检不少于1付,或按合同约定见证取样送检建筑遮阳对室内环境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JG/T操作力和误操作(手动操作时)建筑遮阳产品操作力试验方法JG/T242、建筑遮阳产品误操作试验方法JG/T机械耐久性(手动操作时)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JG/T241驱动装置的安全性(电动操作时)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每100付遮阳装置抽检不少于1付;100付以上时抽检不少于2付。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热舒适建筑内遮阳视觉舒适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抽检不少于1付,或按合同约定。见证取样送检建筑遮阳对室内环境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JG/T机械耐久性(手动操作时)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JG/T241操作力和误操作(手动操作时)建筑遮阳产品操作力试验方法JG/T242、建筑遮阳产品误操作试验方法JG/T驱动装置的安全性(电动操作时)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每100付遮阳装置抽检不少于1付;100付以上时抽检不少于2付。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热舒适建筑中间遮阳视觉舒适设计、材料、工艺、厂家和施工条件相同的单位工程抽检不少于1付,或按合同约定建筑遮阳对室内环境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JG/T注JG/T为待批标准92主控项目921进场安装的建筑遮阳产品及其附件的材料、品种、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付。检验方法检查进场记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等。922遮阳装置的抗风性能、耐积雪性能、耐积水性能、机械耐久性能和驱动装置的安全性应满足本标准要求;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应满足建筑遮阳对室内环境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JG/T标准要求。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核查质量证明文件等。923与主体部位的锚固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电力驱动装置应有接地措施。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核查预埋件或后置锚固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等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观察检查电力驱动装置的接地措施和遮阳装置的安装位置及角度等。924遮阳装置的调节、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付。检验方法检查工程施工验收记录等质量证明文件。93一般项目931遮阳装置的外观质量应洁净、平整、无大面积划痕、碰伤;织物无褪色、割裂;型材无开焊、断裂。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付。检验方法观察检查。932遮阳装置的安装位置正确,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无明显倾斜、偏离;安装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付。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手扳检查。933用于建筑遮阳系统的材料、构件等,其品种、规格、安装状态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付。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等。934活动遮阳设施的启闭调节机构应调节到位,操作灵活。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付。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等。10保养和维修1001遮阳工程竣工验收时,遮阳产品供应商应向业主提供遮阳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遮阳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遮阳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设计使用年限;2遮阳装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日常与定期的维护、保养要求;4遮阳易损零部件的更换方法;5供应商的保修责任。1002必要时,供应商在遮阳装置交付使用前可为业主培训遮阳装置维护、保养人员。1003遮阳装置交付使用后,业主应根据遮阳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的相关要求及时制定遮阳装置的维护计划,定期进行保养维护。1004遮阳装置的检查、清洗、保养、润滑与维修作业时,应符合遮阳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相关规定。1005灾害天气前后应对遮阳产品进行检查。附录A遮阳系统的风荷载实体试验A01当遮阳系统进行风洞、实体模型试验时,其试验荷载按以下方法取值FSA01FFS式中62节中规定的设计值(KN);F荷载检验系数,一般取110,当遮阳系统设计寿命与主体建筑一致时取155。A02试件应选取所设计工程中荷载相同的较大典型构件单元,试验的试件应包含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分。A03风荷载实体试验可采用结构静力试验的方法进行,也可采用风压试验的方法进行。A04结构静力试验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照工程设计的连接方式在试验台上固定构件;2按照风荷载的分布,采用静力加载的方法施加风荷载,风荷载设计值75的施加至少应分5个等级加载,试验荷载加载应从卸载状态一次升至目标值并重复3次;3加载前先测量构件的原始挠度和连接部位的初始位置,每级加载时均需测量构件的挠度和连接部位的位置;4先按照风荷载设计值的75进行分级加载,然后按照试验荷载进行加载,每级荷载维持10S以上,试验荷载较大时可不测量试验荷载加载时的挠度和构件位置;5试验荷载加载后观察试件的损坏情况,测试试件的残余挠度和残余变形,并记录。A05当采用风压试验进行荷载试验时,试验风压按下式计算A02AFPS式中风荷载试验值(KN);SFA遮阳构件在荷载方向的投影面积(M)A06风压试验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照工程设计的连接方式在风压试验箱体上固定构件;2将遮阳构件周边与静压箱体进行柔性密封,柔性密封不能阻碍遮阳构件的移动和对变形产生影响;3采用分段加压的方法施加风荷载,风荷载设计值75的施加至少应分5个等级加载,试验荷载加载应从卸载状态一次升至目标值并重复3次;4加载前先测量构件的原始挠度和连接部位的初始位置,每级加载时均需测量构件的挠度和连接部位的位置;5先按照风荷载设计值的75进行分级加载,然后按照试验荷载进行加载,每级荷载维持10S以上,试验荷载较大时可不测量试验荷载加载时的挠度和构件位置;6试验荷载加载后观察试件的损坏情况,测试试件的残余挠度和连接部位的残余变形,并记录。附录B玻璃贴膜施工B01玻璃膜宜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安装,不宜在过热和过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B02在贴膜之前,应将玻璃上的泥尘、油漆、硅酮胶等粘着物清除,不得损伤玻璃、窗框及密封条等附件。贴膜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B03粘贴外用膜应使用与之配套的安装胶,不应用内用膜安装胶。贴膜施工所使用的清洗液、安装液、施工工具和功能膜清洗养护用品均应采用与之配套的产品。B04贴膜铺设位置必须正确,并确保玻璃边缘留有空隙。在玻璃上拼接玻璃膜时,应使接缝对称,两片膜之间应无可视色差。隔热膜边部与边框间间隙应控制在0815MM,膜间拼缝应小于05MM,但透明隔热膜边部与边框间隙可控制在12MM。B05隔热膜的保护要求1在隔热膜施工后3天内,不应移动贴膜玻璃。2在隔热膜施工后15天内,不得受到雨水侵袭或用水洗贴膜玻璃。3隔热膜施工后一个月内,在贴膜玻璃的膜面上不可吸盘悬挂或黏胶固定任何物品,也不得在建筑隔热膜上贴不干胶装饰品。4不得使用百洁布、金属回丝、刷子及含沙粒的擦布洗刷贴膜玻璃。附录C玻璃涂膜施工C01隔热涂膜不能涂在反射玻璃、LOWE玻璃和隔热膜上。C02原料的调配要求1涂料用涂4杯检测,其运动粘度应为1416S。2开装调配后的材料,必须于20日内用完,过期调料报废。3淋涂余料必须经400目过滤,再经磁力搅拌机搅拌后,按粘度调整后再次使用。完工后,机器内多余的材料,必须及时回收,装回料桶,注明日期待用。C03涂膜涂料为双组份时,施工前应严格按照比例调和均匀并过滤后,静置1015分钟后施工。C04未开封涂膜涂料组份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储存和运输时的温度为045,保质期为12个月。C05涂膜施工室技术要求1应保证无尘操作间的环境要求,除操作员工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2进入无尘操作间必须穿戴无纺布料的工作衣帽,更换工作鞋。3室内温度控制在(243),相对湿度(655)。C06工地涂膜施工环境必须干净无尘、具有良好排气通风且安静无干扰,施工场所温度1026,相对湿度低于80。施工前用喷壶喷洒,使空气中无灰尘颗粒。C07彻底清洁施工架,用湿布擦净,使施工架和回收装置自然干燥。C08使用的400目过滤纸要用水湿润后甩干并保持潮湿。将材料过滤后灌入喷壶。对喷壶缓慢加压产生阻力后,静置35分钟,以使气泡挥发。C09施工前必须先彻底清洁玻璃,以保证玻璃表面无油渍和异物,待玻璃完全干燥后施工。C010在玻璃上用围框或玻璃纸固定好保护面,确保材料流到的位置略大于标准涂膜面。摆放于施工架上的玻璃必须有一定倾斜角度,以保证多余材料流入回收槽。C011喷枪与玻璃间要形成一定倾斜角度,缓慢移动喷枪,使喷出材料在玻璃表面形成均匀整幅水幕。极小量未形成水幕的的玻璃面可适量补喷。要求一次成型,不得两次以上重复补喷。C012不得将材料溅在已形成水幕的玻璃上,循环料不够时不得强行继续施工,以免产生大量气泡。C013喷涂后的玻璃需静置20分钟,以便表干。C014涂层经7天完全固化后方可用软布及中性清洁剂清洗玻璃;涂层未实干前应避免与水或其他溶剂接触;实干后,严禁与任何强溶剂、强酸性或盐性清洁剂接触。C015每次施工结束后,应彻底收回余料并过滤装于密闭容器中,放入冰柜冷藏。C016余料再次循环使用时应和搅拌好的新料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0分钟后使用,涂膜混合料必须在48小时内用完。C017在存储、运输和安装施工过程中,涂膜成品玻璃切忌被划伤。C018涂膜作业检查1第一道清洗工序后,加工件经过灯光台仔细检查玻璃面的清洗质量,不得放过任何细小划痕、气泡,、污点、水迹,如发现问题,及时返工;如属玻璃本身问题,必须挑出单独堆放,不得进入下道工序。2玻璃进入淋涂机时,必须经过观察窗前监视整个淋涂过程,如有问题,可及时处理。3加工中发现有缺陷的产品,要及时取出修补;如膜面不能修补,需清除膜面从头再做。4淋涂后,玻璃进入第二个灯光台。在灯照下,检测玻璃膜面的质量,不允许有气泡、麻点、流痕、色斑,以及明显的色差,有问题的挑出返工,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5经检查合格的工件进入烘干机,烘干设备以10CM/秒的速度将工件送入高温箱,高温温度为130180OC,根据膜厚的要求调控。6烘干后的工件为成品,按30的抽验率进行检测,由专人负责质检工作,用多波段玻璃光学测试仪在同一片工件上取上下左右中五个点测试透光率,透光率相差大于10时,为不合格产品。7经检验不合格产品必须由质检员挑出放置于回收架上,并标明清楚尺寸和批号,同时填写报废单及时交给生产部安排补片。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可”。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5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151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7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9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XXX1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E50009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17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XXX18建筑遮阳用电机JG/TXXX19建筑外遮阳产品抗风性能试验方法JG/T23920建筑遮阳通用要求JG/TXXX21建筑遮阳篷耐积水荷载试验方法JG/T24022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JG/T24123建筑遮阳产品操作力试验方法JG/T24224建筑遮阳产品误操作试验法JG/TXXX25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G/TXXX26建筑遮阳对室内环境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JG/TXXX注JG/T为待批标准附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JGJXXX201X附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3基本规定4建筑设计5热工设计6结构安全设计61一般规定62荷载63遮阳系统的实体试验64遮阳系统安全性判断7机械与电气控制设计71驱动系统72控制系统73导向系统8施工安装81施工前的准备82遮阳帘体的安装83劳动保护与施工安全9工程验收91一般规定92具体要求10保养和维修101一般规定102检查与维修1总则101本条明确了制定标准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建筑物窗户越开越大、玻璃幕墙建筑越来越多,致使室内温度夏季过高、冬季过低,极大地增加了夏季空调的供冷量和冬季采暖供热量。大面积透明的玻璃建筑与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控制窗墙面积比的要求背道而驰。夏季,大量太阳辐射热从玻璃窗进入室内,使室温增高,不得不加大空调功率;冬季,室内大量热量从保温较差的玻璃窗户逸出,使室温下降,又不得不增加采暖供热量。因此,大面积的玻璃窗和玻璃幕墙已成为建筑物能源消耗的主要部位,更加突出建筑遮阳的必要性。设置良好遮阳的建筑,可大大改善窗户隔热性能,节约建筑制冷用能25以上;并使窗户保温性能提高约一倍,节约建筑采暖用能10以上。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遮阳已经成为节能与热舒适的一项基本需要。不少欧洲国家,不仅公共建筑普遍配备有遮阳设施,一般住宅也几乎家家安装窗外遮阳。“欧洲遮阳组织”在2005年12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欧盟25国遮阳系统节能及二氧化碳减排介绍欧盟25国453亿人口,住房面积2426亿平方米,其中平均有一半采用遮阳,因此每年减少制冷能耗3100万吨油当量,减排二氧化碳8000万吨;每年还减少采暖能耗1200万吨油当量,减排二氧化碳3100万吨。如果经过努力,到2020年我国能发展到也有一半左右建筑采用遮阳,每年因此减少采暖与空调能耗当超过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当超过3亿吨。由此可见,推广建筑遮阳,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舒适性的作用十分巨大。建筑遮阳正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应用,为了使遮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必须有标准可依,而过去的建筑工程技术标准中,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因此编制本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紧迫的任务。3基本规定301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是改善建筑热舒适性和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建筑的屋顶天窗(包括采光顶)、东西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应采取遮阳措施。遮阳措施基本可概括为三大类利用绿化的遮阳、结合建筑构件的遮阳和专门设置的遮阳。结合建筑构件的手法,常见的有加宽挑檐、外廊、凹廊、阳台、旋窗等。专门设置的遮阳包括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挡板遮阳、百叶内遮阳、活动百叶外遮阳等。透明幕墙应采取固定或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302建筑遮阳形式和措施的采用,应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征、经济技术条件、房间使用功能等因素。门窗(透明玻璃幕墙)本身的遮阳设计比较简单,其重点在于选取可见光透射比高、遮阳系数低的玻璃产品。建筑外、内遮阳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可做成永久性的遮阳设施(设置各种形式的遮阳板),也可做成临时性的遮阳设施(设置轻便的布帘、各种金属或塑料百页等)。永久性遮阳设施可分为固定式或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遮阳可视一年中季节的变化,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和天空的阴暗情况,任意调节遮阳板的角度,在寒冷季节,为了避免遮挡阳光,争取日照,这种遮阳设施灵活性大,还可以拆除。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尤其是南区的建筑,在“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可不考虑冬季保温”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固定式遮阳设施,其它地区在充分考虑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自然通风、采光、视野等因素后,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遮阳设施。303综合遮阳系数是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建筑遮阳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建筑节能的要求,不能突破各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中规定的限值,以确保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304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第8章“遮阳系统计算”详细规定了建筑门窗(幕墙)内遮阳和中间遮阳的遮阳系数的计算方法。305遮阳设施的类型、尺寸、调节范围、调节角度、遮阳材料光学性能(太阳辐射反射比、透射比等)的选择均影响遮阳的效果,需经设计和节能计算来确定。306建筑的遮阳成品除了保证遮阳效果和外观效果外,还必须满足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所以必须综合考虑构件承载能力、结构的整体牢固性、结构的耐久安全性等,并进行专项结构设计。307使用活动遮阳装置的人群不同,为使活动遮阳装置最大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活动遮阳应控制灵活,操作方便,误操作时不会有害和损害。308本条文强调了遮阳成品的安全性能,遮阳成品的生产企业,应提供产品的安全性能(抗风、抗积水、抗积雪等)检测报告,以确保所选用的遮阳产品是安全可靠的。309为了保证遮阳装置施工质量,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安全检查,其它施工安装要求见本标准第8章有关条文。3010为了保证遮阳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及安全性能,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规定和本标准第9章有关条文的要求。4建筑设计401建筑遮阳的目的在于防止直射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减少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减少直射阳光造成的强烈眩光。根据建筑遮阳产品或遮阳构件与建筑外窗的位置,建筑遮阳分为外遮阳、内遮阳和中间遮阳三种形式。外遮阳是遮阳产品或遮阳构件布置在室外,将太阳辐射直接阻挡在室外。内遮阳是遮阳产品或遮阳构件布置在室内,将入射室内的直射光漫反射,能改善室内温度热环境和避免眩光。中间遮阳是遮阳产品位于玻璃内部或两层玻璃窗或幕墙之间,易于调节,不易被污染,但造价高,维护成本较高。采用外遮阳时,可将6080的太阳辐射直接反射出去或吸收,使辐射热散发到室外空气中,减少了室内的太阳得热,节能效果较好,而采用内遮阳时,遮阳设施反射部分阳光,吸收部分阳光,透过部分阳光,由于吸收的太阳能仍留在室内,遮阳效果不算太好,虽可以改善热环境,但节能效果却不是很好。为此,内遮阳的隔热效果不如外遮阳,宜优先选择外遮阳。402四种形式的外遮阳设施包括以下内容1水平式遮阳在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能有效遮挡从窗口上前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一般布置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向及接近南向的窗口及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南向及北向窗口。2垂直式遮阳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能有效遮挡从窗侧面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一般布置在北向、东北向、西北向的窗口,以及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向及接近南向的窗口。3综合式遮阳为有效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直射阳光,一般布置在从东南向、南向到西南向范围内的窗口,及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北向窗口。4挡板式遮阳为有效遮挡从窗口正前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一般布置在东、西向及其附近方向的窗口。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在一年四季循环往返变化着,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遮阳构件产生的阴影区也随之变化。因此,在低纬度地区或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很大,建筑的阴影很短,水平遮阳就足以达到很好的遮阳效果。决定垂直遮阳效果的因素是太阳方位角,由于他能遮挡高度角很低的直射阳光,因此也适合东西方向。综合式遮阳,兼有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优点,对于各种朝向和高度角低的太阳光都比较有效。403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随朝向不同有较大差别,一般以水平面最高,东、西向次之,南向较低,北向最低。为此,建筑遮阳设计的优先顺序应根据太阳辐射强度确定。404建筑遮阳丰富了建筑造型或创造了不同的视觉形象,精心设计的遮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