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学目标学生深入理解四子的志向及其孔子的治国理想。教学重点曾皙志向的实质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及孔子的治国理想。教学过程一导入1朗诵课文上课之前,请大家齐诵四子侍坐,背不出来可以看书,要求声音洪亮。2回顾上节课内容。弟子志向孔子态度子路民勇国安“哂之”(认同)冉有民足国富(认同)公西华以礼化民(认同)曾皙春风沂水“吾与点也”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内容我们疏通了文意并且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子路是“千乘之国,使民有勇且知方”,他要致力于使民勇国安。冉有则谦逊的多,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他要致力于使民富足。公西华通晓礼乐,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其实致力于以礼化民。曾皙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春风沂水”图景。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夫子对他们的志向都是认同的,夫子尤其对曾点的春风沂水表示出了特别的认同。二春风沂水板书春风沂水1“春风沂水”是什么孔子为什么对它表示出特别认同讨论交流发言充分预计是什么郊游、个人享乐、隐居不仕等。为什么认同特别美好、和乐、太平、轻松(教师搅和,冉有的民富国足就不美好吗等)2“春风沂水”解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学生翻译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在沂水里面嬉戏,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而归来。场景描述暮春三月,春天的单衣都已经穿在身上了。五六个成年人以及六七个充满稚气活泼可爱的童子,他们一路欢笑走在野外。他们涉足沂水,水清而微寒,但这已经挡不住他们触碰自然的热情了。人们在沂水里嬉戏,嬉戏完了到旁边的舞雩台上吹风,风吹拂着人们,慢慢将身上的水风干,十分惬意。看着嬉闹的孩子们,大人们也露出了童真的笑容。天之将暮,嬉闹声渐渐弱了,山水之间响起了歌声。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家里等待他们的是温馨的灯火和美味的晚餐吧提问这是怎样的生活场景呢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这是安详、惬意、自由、美好的生活。这真是人间天堂。3“春风沂水”志向的实质是什么呢1)是不是游山玩水、个人享乐、隐居不仕人生志向补充资料A子路曰“不仕无义”有才能的人不出仕为官,这是不符合道义的。这就儒家的重要观点。B孔子一生虽然处于春秋时期诸侯互相征伐,但他的一生还是致力于入仕为官。即使屡遭坎坷,他也没有改变这个志向。C小结从儒家总体思想来看,曾皙的春风沂水的志向应该不是消极隐退思想的表现。2)春风沂水不代表退隐思想,那代表什么呢难道仅仅是郊游吗它的实质是什么夫子为什么特别认同它呢转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了。目前无法得出答案,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三从夫子态度看曾皙志向1提问激疑夫子对四子的志向都认同,却只对曾皙的志向表示特别的认同这背后蕴含了孔子什么思想2我们要深入文本来挖掘。我们关注课文的标题同时也是全文的第一句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句话统领全文。这里点出了四位弟子的名字。提问一这排列是什么顺序呢这是按年龄顺序排的。四人的年龄由大到小。子路小孔子9岁,与他是同辈人,曾、冉、公西一个比一个小。(具体年龄差别说法不一子路,小孔子九岁;曾皙,小孔子九到十岁;冉求,小孔子二十九岁;公西华,小孔子三十岁;不少论者说当时孔子60,子路51,曾点39,冉有31,公西华18)孔子最讲礼仪,按道理来说以长者为尊,那发言的顺序也应该是由大到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提问二而实际发言的顺序怎么样呢有什么变化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曾皙的发言排到了最后。提问三何以形成这样的发言顺序(是谁安排了这个顺序)“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明确孔子安排点名而形成的顺序。教师补充讲授集体教学不同于单独辅导,它不仅是师生交流,还包括生生交流。有时候老师恰恰要引导学生互相启发。事实上这一切都在孔子的安排之中,以孔子对弟子的了解,四子志向孔子了然于胸。板书孔子提问四孔子为什么安排这样的顺序(提示孔子这样安排顺序必然是和四子志向之间关系有关。同学们,看看四人所说的志向内部有什么关系)讨论、发言。社会不安定,就不可能发展生产使民富足,不可能对人民施行礼教,更不可能实现春风沂水的生活。国家安定了,接着应该发展生产使人民生活富足,生活富足了应该学习礼仪、懂礼、守礼,礼乐深入人心了人们才能享受太平盛世的生活。四者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是逐步递进的关系。3教师小结结论一孔子为什么安排这样的顺序因为子路所说的民勇而安、冉有所说的民足国富、公西华所说的以礼化民,曾皙所说的“春风沂水”是逐步递进的关系。四者按顺序恰好构成治国理想的一个阶梯型的整体。结论二孔子特别认同曾皙的志向那是因为曾皙说出了最高、最美好的理想。这个理想值得所有人去思考、理解、憧憬。板书勇、富、礼四结语1总结全文孔子与曾皙的一段话,使得那堂课进入了最高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在四子侍坐中,孔子通过启发式教学,用他高超的教育艺术,引导这四位学生说出了自己心中完美的治国追求。子路第一个发言,治国安邦,强调抵御侵略,平定战乱,消除饥荒,侧重于以勇强国;冉有第二个发言,强调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使民富足;公西华第三个发言,强调祭奠祖先,胸怀虔诚,或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循规蹈矩,而不肆意妄为,侧重以礼治国;曾皙最后一个发言,而且是在聆听了前面三个同学的理想之后别具情趣的发言,他强调社会清明,风俗纯美,逍遥自在的生活,这种理想侧重于以美治国。四种理想中前三种均是从政治国,从抵挡外敌入侵说到发展海内生产再到推行礼乐教化,后一种理想的实现均以前一种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是前一种理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种理想则是前三种政管理想的综合和发展,只不过曾皙描述得比较含蓄而已。四个学生依次谈理想,分别构成四个层次,层次之间呈现出一种逐层递进,有机统一的整体感。板书连线、箭头2引证总结著名学者南怀瑾曾经有过一段评论“曾皙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大同是指中国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那个理想世界里,国泰民安、生活富足、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生命,春风沂水就是这样一个图景。这是孔子的最高理想,当然这个理想的实现是以国泰民安、生活富足、天下太平为基础的。这四者构成孔子的人生及其政治追求。3激疑引发思考提问曾皙说出了最美好的理想,作为老师原本应该十分高兴欣慰,孔子却没有兴高采烈地表示赞同,而是喟然叹曰。孔子为什么要叹呢那是因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春秋时期,诸侯互相攻伐,各处战火纷飞。不用说曾皙所说的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