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1页
消防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2页
消防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3页
消防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4页
消防法律法规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凉市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职雇员培训课件概述一、培训的目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甘肃省公安厅、发改委、财政厅、劳动保障厅、交通厅转发国家五部委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意见的通知、甘肃省合同制消防员和消防文职雇员招收管理办法和平凉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在座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职雇员掌握一定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业务知识,更好的履行好职责,卓有成效地开展消防工作。按照这次培训班的安排,由我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业务知识。在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新科技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物质财富大量增加,基本建设规模下断扩大,化工生产门类齐全、品种繁多,高层、地下建筑、“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装修、装饰行业快速兴起,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从而使致灾因素增多,火灾负荷加大。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火灾损失迅猛上升。近年来,全国各地大火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大,不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每年国内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比上年度翻一番,甚至翻两番。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火灾四项指数持续上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消防工作未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对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企业单位内部消防管理机制弱化。责任下明确,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三是消防法规不完善。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和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对加强消防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监督管理机制来看,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四是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消防知识的宣传没有纳入社会宣传教育的范畴,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培训不够,违章作业,不会报警,遇到火情束手无策,发生火灾不会逃生。五是城市消防基础设施欠帐较多,防火灭火力量薄弱。城市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发展缓慢,欠帐较大。消防员个人装备也比较落后,部分地区的一些特种装备处于空白。二、消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各个行业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就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广泛性而言,消防安全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几乎是无处不在。全社会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甚至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随时预防火灾,确保消防安全的问题。总结以往的火灾教训,绝大多数火灾都是由于一些领导、管理者和职工群众思想麻痹、行为放纵、不懂得消防规章,或者有章不循,管理不严,明知故犯,冒险作业造成的。火灾发生后,有不少人缺乏起码的消防科学知识,遏制火情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报警,甚至不会逃生自救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每个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职雇员员,都要充分认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消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掌握消防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为消防事业的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内容(一)消防法律知识1、消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2、消防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3、消防法规(1)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73号令)(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束规定(公安部61号令)(3)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39号令)(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37号令)(5)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安部82号令(6)甘肃省实施消防法办法4、消防技术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9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防火规范(GB500842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二消防监督检查1、消防监督检查的内涵2、消防监督检查的方法3、公共娱乐场所检查4、宾馆饭店检查5、商场(商厦)市场检查6、机关单位检查7、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检查(三)火灾事故调查1、火灾事故调查概述2、调查、认定火灾原因3、核定火灾损失4、查明火灾事故责任5、火灾档案(四)消防法律文书1、消防监督检查记录2、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3、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4、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书5、复查意见书6、撤销批准决定书7、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五)消防安全知识1、预防火灾的方法2、控制火灾的基本方法3、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4、发生火灾怎么办5、灭火器6、易燃液体7、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自燃物品8、氧化剂和和有机过氧化合物(六)汽车加油站1、布局和防火间距2、加没站的设施3、操作和管理(七)防火安全责任1、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的必要性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职责(八)消防安全教育与检查1、消防安全教育2、消防安全感检查3、火灾隐患整改(九)建筑消防设施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泡沫灭火系统4、气体灭火系统(十)建筑灭火器配置1、适用范围2、火灾种类划分3、灭火级别的规定4、灭火器的选择5、灭火器的设置基准与设置(十一)火灾案例第一讲消防法律基本知识一、消防法律基础知识(一)消防法律法规概念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和。包括消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二)消防法律法规的历史人类用火最的历史是我国元谋人,距今大约170180万年。“消防”一词,是在我国清代光绪年间才出现的。古代消防法规,我国从夏朝起就出现了阶级专政的工具法律。周朝、唐朝、清朝和近代民国年间的法律中都有火的规定。1957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消防基本法律消防监督条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9月1日实施,2008年10月28日,第六号主席令将消防法进行修改,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三)我国消防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消防系由消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章程、地方政府规章及消防技术标准组成。二、消防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共七章74条)1、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消防工作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3、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全国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4、第八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5、第十二条规定,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与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设工程取得施工许可后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施工。6、第十五条规定,公众集聚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7、第十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案;(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8、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施严格管理;(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4)对职工进行岗位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9、第十九条规定,生产、存储、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生产、存储、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10、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11、第二十八条规定,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1)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2)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3)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4)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以外的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部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5)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12、第五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火灾现场勘验、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意见,及时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火灾事故的证据。13、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1)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2)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3)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4)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5)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建设单位未依照本法规定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在竣工后未依照本法规定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1)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2)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3)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4)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第六十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1)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2)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3)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4)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5)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6)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7)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14、第六十一条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第六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1)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2)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3)谎报火警的;(4)阻碍消防车、消防艇执行任务的;(5)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1)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2)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1)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2)过失引起火灾的;(3)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4)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5)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6)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15、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除依法对使用者予以处罚外,应当将发现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通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第六十六条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第六十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第六十九条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前款规定的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第七十条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其中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需要传唤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强制执行。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等部门实施。16、第七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1)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2)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的;(3)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4)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5)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6)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是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公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共八章64条。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所给予的惩戒和制裁。1、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2、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非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3、行政处罚的程序(1)简易程序;(2)一般程序;(3)听证程序。4、简易程序适用于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5、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1)调查取证;(2)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利;(3)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5)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执行。6、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5)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7、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8、当事人应当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9、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下列措施(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是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43条。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原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并由受理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的活动。1、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行政机关作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等证件,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1)认为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2、行政复议的申请(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在处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3、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因情况复杂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最多不超过三十日。4、申请复议的条件(1)申请人必须合法;(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依据;(4)属于申请复议范围;(5)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1989年4月4日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共十一章75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利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1、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1)对拘留、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符合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等证件,行政机关拒绝或不予答复的;(4)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非法要求履行义务的。2、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说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3、证据(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6、行政诉讼中的被告(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3)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5)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6)行政机关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僵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公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35条。行政赔偿是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从来没有权益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1、赔偿的范围第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行政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第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务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反国家规定争收财物、摊派费用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第五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上述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可概括为(1)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如违法拘留、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以殴打等暴力行动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2)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如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2、第十二条规定,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3)申请的年、月、日。3、赔偿方式(1)支付赔偿金;(2)返还财产;(3)恢复原状。4、赔偿计算标准(1)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药费,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2)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药费、残疾赔偿金,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3)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5、第二十八条规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1)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返还财产;(2)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冻结,造成财产损坏或者灭失的,依照规定赔偿;(3)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4)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5)财产已经拍卖的,给付拍卖所得价款;(6)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其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7)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犯罪的概念犯罪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经济秩序,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刑罚处罚性。3、犯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方面;(3)犯罪主体;(2)犯罪主观方面。4、刑罚的种类A、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B、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5、公安消防机构办理的两种犯罪案件(1)失火罪失火罪指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要件客观方面,必须有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上是过失。(2)消防责任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要件必须有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的行为。必须是造成了严重后果。主体是一般主体。行为人对拒绝执行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是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公布,2004年7月1日起施行。1、行政许可的原则,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便民的原则。2、公安消防机构行政许可的主要业务有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程消防审核和验收、火灾事故调查、消防安全培训、消防行政处罚等。3、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2)申请事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笛膜关行政机关申请;(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改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改正;(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4、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除当场作出决定外)。5、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行政机关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3)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以外的听证主持人;(4)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交听证参加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119条。1、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护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3、第三十九条规定,旅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说其他供社会活动的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致使该场所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经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日以下拘留。4、处罚的程序(1)调查;(2)决定;(3)执行;三、消防法规(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73号令)1、公安消防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有(1)对单位进行监督抽查;(2)对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3)对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举办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4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查处5根据需要进行的其他消防监督检查。2、公安消防机构对消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抽查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其他单位的监督抽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3、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监督抽查时,应当检查下列内容(1)袜检查单位的建筑物或者场所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2)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是否符合规定;(3)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车通道、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刘距是否符合规定;(4)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村配置是否符合规定;(5)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是不持证上岗;(6)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4、公安消防机构对下列公众聚集场所要使用或开业前应当依法进行检查(1)歌舞厅、影剧院等公共娱乐场所;(2)宾馆、饭店;(3)商场、集贸市场;(4)体育场、会堂;(5)其他依法需要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说开业人场所。5、对公众聚集场所应当检查下列内容(1)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3)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村配置是否符合规定;(4)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6、对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和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消防机构自受理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检查;自检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7、公安消防机构接到对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的举报、投诉,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核查;对其他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应当在4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8、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2)消防设施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4)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5)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9、监督检查时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立即改正,并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上记载,依法予以处罚。(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的;(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3)将案值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疏散通道的;(4)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被遮挡等防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者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的;(6)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7)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生产、使用、储存、销售、运输或者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8)其他应当立即改正的消防违法行为。10、监督检查时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制作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1)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2)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3)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开业的;(4)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的;(5)在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6)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消防安全标志不符合规定,不能立即改正的;(7)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一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能立即改正的;(8)防火防烟分区不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消防车道、防火间距被占用,不能立即改正的;(9)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10)其他不能立即改正的消防违法行为。11、责令整改期限(1)安全疏散设施未达到要求的,应当在十日内整改完毕;(2)需要改动建筑结构的,应当在一个月内整改完毕;(3)应当设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未设置的,应当在一年内整改完毕。12、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制作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自检查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送达。13、需要延期整改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书。14、公安消防机构自整改期满次日起4个工作日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自复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复查意见书。15、公安消防机构对违法投入使用或者开业的公众聚集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逾期不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处罚外还应撤销原同意使用或开业的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自复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撤销批准决定书。16、公安消防机构对擅自举办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有火灾隐患且当场不能改正的,应制作并送达责令停止举办通知书。17、公安消防机构实施警告、罚款、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以及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等处罚时,应当制作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当场处罚决定书。18、对于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举办后,单位经整改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应当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自检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1、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2)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3)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6)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7)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2、下列范围的单位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统称公众聚集场所);(2)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学校、托儿所、幼儿园;(3)国家机关;(4)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邮政、通信枢纽;(5)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6)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7)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8)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9)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10)重要的科研单位;(11)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秤杆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3、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合格后方可开业使用(1)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手续,并经消防验收合格;(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消防案值责任明确;(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4)员工经过消防安全培训;(5)建筑消防设施齐全、完好有效;(6)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4、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案值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5、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6、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1)有关消除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7、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1)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2)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4)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专门培训的人员。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5)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三)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39号令)1、公共娱乐场所包括下列场所(1)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2)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3)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4)游艺、游乐场所;(5)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2、公共娱乐场所在使用或开业前,经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合格后,发给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3、公共娱乐场所设置的要求(1)不得在文物古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2)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仓库;(3)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公共娱乐场所。4、公共娱乐场所与其他建筑相毗连或者附设在其他建筑内时,应按照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商住楼肉质公共娱乐场所与居民住宅的安全出口应当分开设置。5、安全出口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6、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当设置在门的顶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疏散标志间距不得大于20M。7、公共娱乐场所应当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应急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8、在地下建筑内设置的公共娱乐场所,除符合其他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只允许设在地下一层;(2)道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二个;(3)应当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4)应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四)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37号令)1、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2、火灾事故调查的职责是(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4)提出对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3、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根据火灾现场询问、现场勘查、技术鉴定市场需要调查情况,作出火灾原因认定,制作火灾原因认定书。火灾原因认定书自作出之日起七日内送达有关当事人。4、火灾事故责任主要有下列四类(1)直接责任;(2)间接责任;(3)直接领导责任;(4)领导责任。(五)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安部82号令)1、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2、火灾等级标准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关于火灾事故等级标准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6月1日起对火灾事故等级作以调整。新的火灾等级标准将火灾等级增加为四个等级,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5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的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的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的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火灾损失分为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直接财产损失是指被烧毁、烧损、因火灾引起的污染所造成的损失,间接财产损失是指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自理费用。4、火灾统计管理,按照“谁监督、谁统计”的原则,分级、分部门管理。(六)甘肃省实施消防法办法1、每年11月9日为我省消防安全宣传日。2、公安消防机构在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时,一般工程10日内、重点工程和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在20日内审核完毕。3、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建筑工竹叶青消防验收时,要在验收完毕7日内作出结论。4、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数额如下(1)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一)、(二)项和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罚款数额为工程造价3以下;(2)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罚款数额为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3)第四十七条罚款数额为50元以上500元以下。四、消防技术标准(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1)甲类指闪点小于280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等物质。如气油、乙炔;(2)乙类指闪点大于280,但小于600的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