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25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建立数感。教具准备图片、计数器、含有100个方格正方形纸以及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现在老师就想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2、出示图片A、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B、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1300000000人。C、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D、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3、请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读给大家听。4、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课题。二、探究与体验1、复习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2、说一说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认识“十万”A、请学生看课本第二页的100个小格。师如果1个小格代表1000,那这100个方格代表的是多少呢B、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此刻老师巡回指导。C、学生汇报。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D、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E、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本第三页上的“说一说”。并谈一谈感受3、认识“百万”“千万”“亿”(利用学习“十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A、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一认填一填。B、指两名学生到讲台演示计数器拨数。C、让学生观察到满十进一。4、制定十进制数位顺序表。师以往我们读万以内的数时,我们是借助于什么才把数读准确的(数位顺序表)那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大数,当然更少不了数位顺序表了。不过,数位顺序表的学习我想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A、请学生看课本第4页的十进制数位顺序表。B、全班读一读。C、师为了读大数方便,科学家们还把我们的数位顺序表里的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的第6题。(填空题)2、指名到讲台演示第7题。四、总结与拓展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关于大数,你还想知道什么(总结部分是先请学生谈收获,再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大数还想知道什么)五、作业布置当堂练第一页第一题第二节人口普查教学内容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法,数中有“零”的读写法。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挂上小黑板)。2、40059000是()位数,含有()级和()级,由()个万和()个一组成。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320080,479853000,2007000010。二、多位数的读法1、亿以内数的读法请学生看课本第6页图中的信息。(1)整万数的读法学生尝试后汇报。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为什么要加万字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2)读两级数揭西约有13819000人;惠来约有83290935人;揭东约有7070100人,这些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你会读吗,试一试。学生汇报交流后,思考像这样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2、亿以上数的读法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3、练习读法试一试第一题;练一练第一题。指名读出,全班订正。三、多位数的写法1、亿以内数的写法(1)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成都市人口约为一千零二十八万五千人;广东深圳市约为七百万八千四百人教师引导写香港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馈交流结果。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过程要求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反馈写数结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板书呈现结果“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2呈现题目“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反馈交流结果。板书呈现“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2004350000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弄清有几级的数。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写法练习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练一练第2题。四、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2、写一写,再读一读用四个“5”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2)只读出一个零(3)读出两个零(4)读出三个零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六、作业布置当课练第三页第1题第三节国土面积教学内容课本910页内容教学目标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重难点1、掌握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能够正确、迅速地将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想知道的话请看课本第9页二、探究新知1、大数的比较(1)指名读出课本带给同学们的信息(2)听完这些信息后,你们知道这些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吗并说出你们的想法。生位数越多的数越大,位数越少的数越小。师对,还有位数同样多的,从高位比起,比到哪一位大的数就大。(师板书比位数多少。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师请孩子们把这5个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到草稿本上。指名回答,教师板书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2、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1题,并指名板演,全班订正。3、大数的改写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遇到有些数据太大,为了方便,我们需要把整万、整亿的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以9600000为例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试试看改写好的同桌交流,抽生板演。9600000960万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比较大细的整万数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交流你们的想法。(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改写整万数的方法去掉数末尾的4个“0”,在数末尾写上“万”字。师像10000000000这样的整亿数又如何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改写整亿数的方法去掉数末尾的8个“0”,在数末尾写上“亿”字。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9页2、3小题,老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订正。1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通过了解国土面积学校了哪些知识呢生大数的比较和改写(师板书副标题)四、作业布置当堂练第5页第一题第四节近似数教学内容课本1112页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例如我们学校有10018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000人。二、生活中近似数。1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1)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1亿3000万。(2)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约13亿。2学生看书上的另外三个例子,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三、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1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2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3)师生共同观察书本上的练习。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师请你观察,你发现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几位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几位(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两题。指名回答订正。(5)指导14826415万的读法。四、试一试。1完成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2看图填空。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3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教师鼓励学生说明理由或举出案例的。五、作业布置当堂练第7页第二题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6、17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认识直线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有学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6页插图。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2、认识线段马路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1)画一画(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3、认识射线夜景图,学生观察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能画一画吗(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5、认一认、说一说(让学生认一认课本中的直线、线段、射线)6|、线的读法(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如果用一个小写字母L表示直线,它还可以读作直线L(2)线段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线段AB或线段BA(3)射线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三)课堂活动1、完成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一题(小结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讨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二题(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作业布置当课练第14页第一题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平行线的认识与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20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重点难点1、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2、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让学生看课本第18页插图,哪位学生见过第一个图这东西吗这个叫什么呢(生双杠)2、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生直线)3、师现在你们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生一样)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还要考考孩子们的想象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穿出了我们的学校,它们能相交吗(不能)揭示课题在同一平面上,有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宽度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的,像这样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行线的认识与画法。(板书平行线的认识与画法)二、感知体验平行线的特征师那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那就要靠孩子们仔细的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了。让学生拿出作文簿做铅笔平移活动,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归纳第一条直线既和第二条直线平行,又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像这样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组平行线。刚才我们移动铅笔画出来的直线是一样长的。如果我们画出来的直线不一样长又能否平行呢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拿出准备好的半截铅笔,移动铅笔时故意弄断。向右移动2格后用颜色笔标注出来。现在我们来看这条线能否和其它的直线平行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不是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吗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既然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说明它也是和它们互相平行的。换句话说两条直线或几条直线是否平行与直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第1题孩子们会找平行线了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请打开书第18页刊第1题。请仔细阅读后找出这幅图中有几组平行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展示交流。2、试一试第2题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仔细观察小鱼平移了几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学生指出来。)再请孩子们看小鱼眼睛移动前和移动后是否平行呢(不平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是直线,而平行线的前提是必须是直线,而眼睛是曲线,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线。)3、折一折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知道了它的特征,你想亲自来折一折平行线吗那请动手吧折好后请你用水彩笔描出来。展示交流。4、说一说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线生寻找汇报。师请问为什么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平行线呢(主要是使我们的生活更规范)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19页。说一说哪些是平行线。四、画平行线虽然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但是想把它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没有关系,有老师在,你就不用怕了。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师演示画的过程)归纳出画平行线的要领1、定2、靠3、移4画。学生动手画,师巡视对学困生作辅导。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说一说平行线有什么特征怎样画平行线五、作业布置当堂练第15页能力提升,1过点A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情境,认识垂直。2、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重点难点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两条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么样(相交)对,它们不单相交,还可以互相垂直呢什么是相交与垂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看一看。请学生观察课本第21页的插图。师同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图案,可它们却是不同的,那这些图案有什么不同呢师这些角都是什么角,你能用三角板量一量吗引导学生发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是直角,此时指出它们的交点叫垂足,板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写法。2折一折。(1)让学生取出一张正方形纸。用这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条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2)学生折、画、交流折法。(3)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验证的方法。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所形成的角,观察是否成直角,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3、说一说。请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段。4画一画指导画垂线的三种情况1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师出示三角尺我们用三角尺的哪一个角来画垂线呢(直角)问“应该怎样去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让学生动手画。教师选择画错的同学的作品到前边展示,请学生们找出哪里画错了,应该怎样画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画垂线的方法。2过直线上的一点向这条直线作垂线。师这次在画垂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3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放手让学生独立画。然后同桌间交流画垂线的方法,全班再交流。三、实践应用1淘气怎样走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的小实验)引导学生体会到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最短。2判断对错。(用手势来表示)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四、全课总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四、作业布置当堂练第18页“我会画”第四课时节旋转与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5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各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课题生活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同学们猜猜看它是谁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二)复习锐角、直角、钝角1、学生完成课本第24页插图填空。(指名说)2、你摆我说。要求用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摆出各种角。一人摆,一人说出摆的是什么角。3、汇报总结。(三)探究新知1、认识平角(1)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转动另一边,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这种形状是不是角呢小组内讨论,重点说理由。(组内讨论)(2)派代表汇报。并演示。(3)师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板书平角(4)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平角像什么总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5)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板演。(先画一点,再从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6)完成课本第24页试一试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有哪些。2、认识周角(1)请同学们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会怎样生操作、师总结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2)找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周角。(3)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4)指导学生画周角。板演(5)完成课本第24页试一试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有哪些。(四)练一练请同学们说一说P25练一练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指名说。想一想时针和分针能组成周角吗(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当堂练第19页第一题16小题第五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8页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看课本第26页。读课题,想想今天我们可能会学习哪些数学知识(角的度量单位、工具,怎么度量等等)2、比较大小(1)小组活动请同学利用三角板,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二、认识量角器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1)中心点(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一个0在内圈,一个在外圈。(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4、认识1度角(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1小格是1度,几小格就是几度。(2)认识平角180,周角360三、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1、认识了量角器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下面请同学看量一量刚才比较大小的两个角(学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2、小组交流,得出最恰当的度量方法。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试一试,并从中学到(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教师板演示。黑板出示步骤。一盖有量角器把角盖住;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三看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四、练一练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二题。先估计,再测量。(1)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注意读度数时,角的一边与量角器哪一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圈的零刻度向上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这圈上的刻度就是所量角的度数。(2)要区分是内圈还是外圈的数,你还有别的好方法吗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3题。3、独立完成练一练第4题,指名板演并订正。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啊作业布置当堂练第2122页能力提升我会量第六课时画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重点难点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教师巡视,发现问题。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二、新课学习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0度、6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3、利用量角器画角方法(1)以60度为例A点顶点。B画其中一条边。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29页(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4、用量角器画出70度的角(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板演)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课本第29页第2小题教师巡视并指导,然后指名板演,再全班订正。2、独立完成第试一试第1、3小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同桌互说。作业布置当堂练第23页第二题。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教学目标1、学生运用旧知迁移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3、学生能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确定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并通过与笔算结果的对比感受到估算的价值。4、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伴讨论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中间有0)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口算,并说出画线题目的口算过程。(1)890(2)232(3)145(4)10020(5)12020(6)3042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小黑板出示例题,指名读题。师这是卫星绕地球1圈的时间,那同学们你知道它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吗【出示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2、列式。师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列式呢预设如果学生只说11421,教师则直接板书;如果部分学生在板书完11421后又说21114,教师肯定但并不板书;如果学生先说21114,教师则肯定不板书后追问其它列式方法最后只板书11421。师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学生回答后给予相应肯定并小结(114表示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21表示绕21圈,卫星绕地球21圈所需要的时间是21个114分相加,可以用乘法11421或21114来表示。但学生回答意思相符即可。)3、估算。师在计算之前能不能先来估一估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4、精算。(1)探索展示多种算法。师那11421究竟等于多少呢大家先想一想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写方法时教师巡视)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小组交流方法时教师指名板书不同方法)预设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此方法使用人数不多)114211147379832394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此方法出现概率不高)(竖式)应对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算理,肯定其利用旧知迁移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用此方法)(2)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教师规范板书竖式,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明晰每一步的算理。)(3)和估算结果对比。师这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它符合刚才估算的积的范围吗(4)回顾算法。师谁能再来说一说11421的竖式计算方法【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心中要明确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用21个位上的1去乘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21十位上的2去乘114,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所得的积相加。)5、补充横式得数并思考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师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一位对齐。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课本第34页试一试(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全班订正。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森林医生”。指名说出错误的地方。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布置作业。课本第34页练一练第3题。第二课时体育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7页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教学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本第35页插图。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没有亲自到体育馆看过现场比赛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引出课题估算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一个看台的人数整个体育场人数。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分工数人数,最后汇总。(2)与自己估计的人数比一比,差别大吗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1)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三、巩固应用。1、估计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2、估计书报亭营业额。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3、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学生自己探索估计方法,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全课小结通过板书让学生观察,尝试归纳估计大数的方法。教师板书一部分总数。作业布置当堂练第31页第一题。第三课时神的计算工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拿出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器。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学生说完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开关及清除键。“ON/OFF”“CE”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让学生自己看说明书。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介绍“M”、“MR”的使用方法。2、尝试练习。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学生学着课本第40页的计算方法)3、能力提升师那3211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让学生自由计算,然后指名报出答案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演示先按1221,得数是25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321”,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25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69。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三、巩固练习1、能力提升789359315475/2537152366121/11学生计算,教学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回答说出计算过程,全班订正。2、做课本第41页第一题游戏(学生分组玩开,教师巡视,最后总结)3、完成试一试第2题作业布置第四课时有趣的算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1、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2、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3、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出发。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师填对的举手我看,恭喜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生噎)下面进入第二关。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师你们真聪明,这么难得规律都被你们发现了,恭喜你们,又通过了第二关,看看你能通过第三关吗3、第三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发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4)“卖关子”。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学生A不相信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学生C感到迷惑。(5)运算规则。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6)学生探索。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第五课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称大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2、引导学生经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总结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探索乘法结合律师看书中的图片,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中的大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2、全班交流反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生从上面看,每一层有35个,有4层,共有(35)4个。生从前面看,每一层有54个,有3层,共有3(54)个。3、比较算式的特点,发现规律。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他们有什么异同。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相同生1两个算式的积相同。生2两个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不同生1算式中括号的位置不同。生2他们的运算顺序不同师谁来具体说说他们各自的运算顺序生1(35)4先算括号里的35,再用它们的积乘4;3(54)先算括号里的54,再用54的积乘3。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虽然不同,但他们的计算结果却相同,你能仿照他的形式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指名学生举例,并集体计算结果是否相等。同桌互相举例。师通过刚才我们的举例与计算,你发现什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师如果用A,B,C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生(AB)CA(BC)师这叫做乘法结合律。4、练习题(1)(152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