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道微生态_第1页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_第2页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_第3页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_第4页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陈爱斌,.,内容提要,人体肠道微生态学研究进展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和演化早产儿肠道微生态的特点微生态制剂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人类的肠道,宿主细胞,营养物质,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态系统,种类超过400种数量超过1014个200万基因(microbiome)作用营养、生理和免疫调节,.,消化道菌群分布和数量,.,影响因素,环境酸碱度酶的活性在消化道内通过时间,.,肠道细菌的种类,有益菌数量最大,随年龄和机体状况而变化代表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寄生部位:肠壁深层中间菌数量介于有益和有害菌之间代表细菌:大肠杆菌寄生部位:肠壁中层有害菌数量最少,多为过路菌如:葡萄球菌寄生部位:肠壁浅层,.,肠道菌群特点,必需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菌种菌株动态平衡性可变性组成数量,.,肠道菌群的定植机制(1),粘蛋白(mucin)多聚糖结构黏附素(adhesins)细菌接触位置先天性细菌黏附位点遗传基因细菌糖苷酶的作用新黏附位点的建立,.,肠道菌群的定植机制(2),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对话细胞微生物学,细菌化学性信息,细胞糖基转移酶表达和活性改变,粘蛋白醣基黏附位点变构,新的细菌黏附位点出现,新细菌肠道定植,.,细菌之间的相互对话quorumsensing,细菌释放信号分子,环境中信号分子浓度超过阈值,影响其他细菌基因调节系统,细菌基因的激活、阻遏和去阻遏,.,细菌的信号分子,革兰氏阴性细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革兰氏阳性细菌信息肽(Pheromonepeptides),.,基本机制,消耗和竞争相同的作用底物竞争粘蛋白的黏附受体位置产生生理性的限制环境产生对其他细菌有毒性作用的代谢产物产生抗生素样物质,如细菌毒素产生作用于存活细菌编码基因的信号分子,阻止外界进入的任何新的细菌菌株在肠道内的定植,.,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整体免疫,肠道粘膜屏障的组成部分刺激肠道Paneth细胞产生防御素(defensins)促进肠道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免疫耐受和调节作用,.,肠道微生态和系统免疫,.,.,肠道相关性淋巴组织GALT,.,Toll-LikeReceptors(TLRs):连接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的桥梁,TLRs是一组位于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分子,至少有10种这些受体可以识别黏附于肠道上皮表面细菌的特殊抗原结构TLR-4是脂多糖(LPS)受体可能部分通过NF-B途径激活肠道上皮细胞来诱导肠道免疫,.,肠道微生态和细胞免疫,.,.,益生菌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体液免疫肠道粘膜内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IgA和特异性IgG分泌细胞免疫TH细胞应答巨嗜细胞吞噬活性NK细胞活性,.,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系统建立的意义,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和吸收肠道系统发育成熟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免疫耐受的形成,.,影响因素出生方式经阴道顺产vs剖腹产周围环境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摄入食物母乳喂养vs人工喂养,.,.,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演化,初始期母乳(配方乳)喂养期辅食添加期断乳期,.,应用PCR-DGGE技术检测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演化实例1,.,应用PCR-DGGE技术检测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演化实例2,.,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干预,益生素(prebiotics)益生菌(probiotics)合生素(synbiotics),.,.,益生菌的应用范围,乳糖吸收不良复发性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毒相关性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过敏性疾病,.,益生菌在新生儿中可能的应用对象,经剖腹产出生早产儿应用抗生素有医院内感染危险对抗生素存在耐药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和肠道微生态,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和复合糖(glycoconjugates)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高,.,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和过敏性疾病theKOALABirthCohortStudy,JohnPenders,CarelThijs,etal.Gut2010;56;661-667,.,益生菌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动物实验:肠道内补充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G)可以减少耐药性大肠杆菌(E.coliK1A)在肠道内定植数量和发生细菌肠外移位的频率预防性应用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G)可以减少住院婴幼儿(1月至3岁)发生院内感染性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与补充非致病性大肠杆菌类益生菌可减少新生儿出生后10或20年内过敏性疾病和反复感染的发生率在孕妇和乳母中应用益生菌可能减少婴幼儿发生过敏性湿疹的风险,.,06月生长WtLtHc无差异呼吸道感染66%vs68%中耳炎15%vs19%胃肠炎13%vs14%抗生素应用23%vs28%;OR:0.74;95%CI:0.551.00;P.049724月呼吸道感染93%vs97%;OR:0.49;95%CI:0.270.92;P.023次数3.7vs4.2;ratio:0.87;95%CI:0.790.97;P.009中耳炎72%vs76%次数1.7vs1.9;ratio:0.89;95%CI:0.781.01;P.068胃肠炎74%vs71%抗生素应用80%vs83%,.,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初级预防,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德国新生儿LactobacillusGG1*1010/d产前孕妇应用46周乳母应用3月母乳喂养*3M婴儿应用6月,KoppMV,HennemuthI,HeinzmannA,etal.Pediatrics2008;121;e850-e856,.,早产儿肠道微生态系统,.,早产极低体重儿肠道菌群的特点,定植时间延迟种类减少正常成人400早产儿20比例失衡潜在致病菌/有益菌抗生素耐药菌株可能原因:无菌环境抗生素应用肠道喂养延迟非母乳喂养,.,极低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影响因素,日龄,喂养方式,.,抗生素应用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细菌种类,细菌数量,GewolbIH,SchwalbeRS,TaciakVL,etal.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11;80:F16773,.,早产儿应用益生菌的潜在益处,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粘膜对于细菌和细菌产物的屏障作用提高肠道局部和全身性的免疫机能使肠道微生物菌群“正常化”保护肠道粘膜不受致病菌定植增加抗炎症性细胞因子促进肠道营养,.,益生菌在早产极低体重儿肠道内的定植,.,益生菌应用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的肠内喂养,.,益生菌应用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体重增长,.,益生菌的作用,.,.,.,双歧杆菌作用荟萃,.,早产儿NEC与肠道微生态,.,NE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宿主的发病易感因素分泌性IgM水平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缺氧and/or缺血性损伤肠道细胞的成熟度胃肠道的细菌存在,.,胃肠道的细菌异常定植-肠道菌群的异位倾向缺乏肠道竞争菌群肠道粘膜分化的影响产前激素应用粘膜的成熟母乳喂养粘膜屏障PAF乙酰水化酶的活性,.,应用益生菌预防NEC的可能机制,减少潜在致病菌在肠道粘膜的定植增强对于细菌和细菌产物跨粘膜移位的屏障作用竞争性排除潜在致病菌调节宿主反应增强肠道营养,.,.,台湾多中心研究,台湾7个NICUVLBWI434例方法同前NEC+死亡:4/217vs20/217NEC:4/217vs14/217未发现副反应,LinHC,HsuCH,ChenHL,etc.OralProbioticsPreventNecrotizingEnterocolitisinVeryLowBirthWeightPretermInfants:A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PEDIATRICS122(4)2008:693-700,.,结论,益生菌的应用可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风险不同的益生菌菌种和菌株的选择、具体剂量和应用疗程尚未明确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明确益生菌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其他应用,新生儿黄疸可能机制:建立肠道正常菌群降低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促进肠道蠕动,.,国内常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米雅-BM酪酸芽孢杆菌金双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妈咪爱粪链球菌、枯草杆菌丽珠肠乐双歧杆菌乐托尔乳酸杆菌乳酸菌素片乳酸菌的发酵产物,.,益生素(prebiotics)和合生素(synbiotics),功能性低聚糖(双岐因子)乳果糖、低聚果糖、异麦芽糖等中草药阿胶、五味子、刺五加等合生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2种)低聚果糖,.,益生菌的安全性,特殊人群免疫缺陷早产儿菌种差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感染类型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肝脓肿等,.,面临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长期维持母乳喂养型的肠道微生态结构而可能导致酵解碳水化合物能力的限制?能否通过益生菌或/和益生素的应用在停止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或婴儿的肠道中获得具有更多乳酸性细菌组成的微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