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_第1页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_第2页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_第3页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_第4页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 6、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1、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1)蒸馏 (2)吸收 (3)膜分离 (4)离心分离2、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1)蒸馏 (2)吸附 (3)膜分离 (4)沉降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1)蒸馏 (2)热扩散 (3)膜分离 (4)离心分离 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 )、( )和(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 )来达到分离目的。3、分离过程分为( )和( )两大类4、分离剂可以是( )或(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 )。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 )作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 )中。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和( )两类。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 )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 )差异而实现分离。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 )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11、工业上常用( )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 )。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 )、( )和(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 )实现。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 )、( ) 。1、分离过程是一个( )a.熵减少的过程;b.熵增加的过程 ;c.熵不变化的过程;d. 自发过程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 ( )a.分离因子大于1; b.分离因子小于1; c.分离因子等于1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 )实现分离。a. 组成不等;b. 速率不等;c. 温度不等4、当分离因子( )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a. ; b. ;c. 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 )a. 结晶;b. 吸收;c. 加热;d. 浸取。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 ):a.蒸馏;b. 吸收;c. 膜分离;d.离心分离。7、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馏法( ):a. 相对挥发度1.05; c. 相对挥发度1.5。8、以下分离方法中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成熟度最高的是( ):a. 超临界萃取;b. 吸收;c. 精馏;d. 结晶。9、工业上为提高分离或反应效果,常把不同的过程进行组合,以下不属于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的是( ):a. 化学吸收;b. 在精馏塔里进行的由甲醇和醋酸制备醋酸甲酯的过程;c. 分离沸点相近的混合物的萃取结晶过程;d.催化精馏过程。 分离过程 分离因子 分离剂 固有分离因子 膜分离 平衡分离 速率分离 机械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 分离工程1、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减去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即为该过程的( )。2、设计变量是指在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 )的变量。3、一个含有4个组分的相平衡物流独立变量数有( )个。4、一个装置的设计变量的确定是将装置分解为若干进行( ),由( )计算出装置的设计变量数。5、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6、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 )之比,它又称为( )。7、活度系数方程中A可用来判别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 )。 8、用于泡点计算的调整公式为( )。9、一定压力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汽化产生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叫10、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混合物,当开始冷凝产生第一个液滴时的压力叫( )。11、计算泡点温度时,若,温度应调( )。12、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 )进行试差。13、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14、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 )后随即引离的过程。15、等温闪蒸计算目标函数对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采用Newton-Raphson法时,较好的目标函数为( )。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 )a. 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 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 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 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 )个设计变量。 a. c ;b. c +1;c. c +2;d. c +3 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 a.5个;b.4个;c. 1个;d. 2个 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 ): a. 2c +3个;b. 2 c +4个;c. c +5个;d. 2 c +5个。 5、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a. 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 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c. 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 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6、平衡常数计算式在( )条件下成立。 a. 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b. 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c. 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理想溶液;d. 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7、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 a. 易挥发;b. 难挥发;c. 沸点高;d. 蒸汽压小 8、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其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 a. ;b.;c.;d. 9、关于溶液的蒸气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与温度有关;b. 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c. 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d. 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0、当把一个气体溶液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 a. 露点;b. 临界点;c. 泡点;d. 熔点 1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则说明( ) a. 温度偏低;b. 正好泡点;c. 温度偏高;d. 正好露点 1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且,该进料状态为( ) a. 过冷液体; b. 过热气体; c. 汽液混合物;d. 饱和液体 13、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 )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a.TBT;c. TDTTB; d. TB=T 14、系统温度小于泡点时,体系处于( ) a. 饱和液相;b. 过冷液体;c. 饱和汽相;d. 汽液两相 15、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 a. 很高;b. 较低;c. 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 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 a. 部分汽化;b. 部分冷凝;c. 等焓节流;d. 纯组分的蒸发 17、等焓节流之后( ) a. 温度提高;b. 压力提高;c. 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d. 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18、下列分离过程可看为等焓过程的是( ) a. 精馏;b. 吸收;c. 等温闪蒸;d. 绝热闪蒸。 1、什么是设计变量,如何通过各单元设计变量确定装置的设计变量。 2、对一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试分别将离开平衡级的两个物料视为单相物流和相平衡的两相物流计算其设计变量。 3、分析普通精馏塔的设计变量数,塔顶为全凝器,塔釜有再沸器,塔内无压力降。 4、就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5、什么叫泡点,如何求取精馏塔釜温度? 6、怎样做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计算? 7、用逐次逼近法进行等焓(绝热)闪蒸计算时,什么情况下汽化率作为内循环,温度T作为外循环,为什么?8、图中A塔的操作压力量对比2 MPa,塔釜产品经节流阀后很快进入B塔。B塔的操作压力为1MPa,试问: 液体经节流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果B塔的操作压力为0.5MPa时,会与在某些方面1MPa下的情况有何不同? 9、叙述等温闪蒸过程当已知闪蒸后的汽化率或液化率的计算闪蒸温度的方法。 重点: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和简捷计算方法。特殊精馏过程、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 难点:普通多组分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清晰分割;非关键组分的分配。复杂精馏过程的简捷计算。恒沸精馏流程。1、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1)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2)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3)恒摩尔流不太适合(4)是蒸馏过程2、当萃取精馏塔的进料是饱和气相时( )(1)萃取剂从塔的中部进入(2)塔顶第一板加入(3)塔顶几块板以下进入 (4)进料位置不重要3、萃取塔的汽、液相最大的负荷处应在( )(1)塔的底部(2)塔的中部(3)塔的顶部4、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1) 正偏差溶液(2)理想溶液(3)负偏差溶液(4)不一定5、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1)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2)一定是作为塔顶产品得到(3)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4)视具体情况而变6、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1)一定是作为塔底产品得到(2)一定是作为塔顶产品得到(3)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4)视具体情况而变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釜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S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 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 )出来。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正偏差溶液;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d. 不确定。 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 a. 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 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 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 是蒸馏过程。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正偏差溶液;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d. 不一定。 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萃取剂应该从( ): a. 精馏段上部; b. 进料级; c. 精馏段上部和进料级;d. 精馏段下部。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则有较纯组分的产品应从( ) a. 塔釜得到;b. 塔顶得到; c. 可能是塔项得到,也可能是塔底得到; d. 视具体情况而变。1、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最小回流比的计算公式中的值,可有多个根,正确的根应是( )(1)比轻关键组分的a值大的值(2)比轻关键组分的a值小的值;(3)大于重关键组分的a值,而小于轻关键组分的a值(4)与轻重关键组分的a值无关2、在多组分轻烃精馏计算中,最少理论板数的大小( )(1)与原料组成无关(2)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少(3)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3、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 )(1)液相不能气化(2)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3)气相不能冷凝(4)无法操作4、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1)提高进料量(2)降低回流比(3)提高塔压 (4)提高回流比5、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 )(1)所需理论板数最少(2)不进料(3)不出产品 (4)热力学效率高6、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 )(1) 最小理论板数(2)最小回流比(3)理论板 (4)压力7、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1)计算简便(2)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3)所需物性数据少(4)计算结果准确已知乙醇(1)水(2)系统,在常压下(101.3KPa),形成均相恒沸物,恒沸温度为78.15时,有饱和蒸气压p10=0.0973MPa,p20=0.0440MPa,问:该恒沸物是最低温度恒沸物还是最高温度恒沸物?为什么?1、当萃取精馏塔的进料是饱和气相时( )A 萃取剂从塔的中部进入 B 塔顶第一板加入C 塔顶几块板以下进入 D 进料位置不重要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釜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或形成 溶液3、在萃取精馏塔中,溶剂的进料位置如何确定,为什么1. 什么是关键组分?非关键组分?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2. 什么是清晰分割法和非清晰分割法?叙述其原理。3. 怎样用简捷法计算精馏过程的理论级级数。4. 萃取精馏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提高其选择性。5. 萃取精馏的原理是什么?画出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流程。6. 什么叫恒沸精馏,画出一个二元非均相恒沸精馏流程。7.请指出共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主要异同。8.什么是盐效应,盐效应对气液平衡有影响吗?9.加盐萃取精馏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萃取精馏和溶盐精馏有何区别?重点: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简捷计算 方法难点:多组分吸收、解吸过程计算的平均吸收 因子法和有效因子法 概念 吸收、解吸;吸收因子、解吸因子; 会分析 吸收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强化条件; 掌握:解吸的方式 计算:会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吸收过程。1、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1)塔顶板 (2)进料板(3)塔底板 (4)不确定2、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收时的物系特点( )(1)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 (2)溶解热小(3)吸收剂用量较大 (4)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3、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A 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 B 适合处理大量气体的分离C 效率比精馏低 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1、当体系的yi-yi*0时( )(1)发生解吸过程(2)发生吸收过程(3)发生精馏过程(4)没有物质的净转移2、当体系的yi-yi*=0时( )(1)发生解吸过程(2)发生吸收过程(3)发生精馏过程(4)没有物质的净转移3、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1)提高温度(2)提高吸收剂用量(3)提高压力(4)减少处理的气体量4、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 )(1)温度(2)吸收剂用量(3)压力(4)气体浓度5、平均吸收因子法( )(1)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 ( 2)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3)假设各板的吸收因子相等1、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1)塔的底部 (2)塔的中部(3)塔的顶部 (4)不确定2、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i在数值上相应是( )(1)Aii (4)不确定3、下列哪一个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1)提高温度 (2)减少吸收剂用量(3)提高压力 (4)增大处理的气体量1、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_ 。温度越高对吸收越_ 、压力越高对吸收越_ 。2、说明吸收、解吸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