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前中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教师卷)]高三语文教师总结_第1页
[省前中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教师卷)]高三语文教师总结_第2页
[省前中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教师卷)]高三语文教师总结_第3页
[省前中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教师卷)]高三语文教师总结_第4页
[省前中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教师卷)]高三语文教师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前中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教师卷)高三语文教师总结 省前中12届高三阶段测试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谂知丰稔 佣人佣金 哥俩伎俩 刹那古刹 B 称职称赞 连累累赘 缱绻/派遣 扁担扁舟 C 轧钢倾轧 服帖碑帖 剽窃剽悍 处理处所 D 露脸白露 拾级收拾 差额差事 积攒攒射 ( )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每出入未尝不相过。又数年, 潘子刻国史考异三卷,寄予于淮上,予服其精审。又一年,予往越州,两过其庐。及予之昌平、山西,犹一再寄书来。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招致宾客,日夜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无子,家赀可万金。其父流涕曰:“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佑庄氏,不值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弟,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 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 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获免于难。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注释:吴、潘二人在康熙二年发生的明史案中受株连蒙冤罹难。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予服其精审 审:周详 B.遂梓行之 梓:刊刻 C. 踵此而来 踵:跟随 D. 发廷鑨之墓 发 发现 答:5 D “发”应为“挖掘” 6. 下列句子中,全都与庄氏明史案直接相关的一组是( )(3分) 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 寄予于淮上,予服其精审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 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 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 A. B. C. D. 答: 6 B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朝灭亡后,年轻的吴炎、潘柽章都放弃了他们的诸生资格,有撰写史书的决心,并广泛搜集史料,不辞劳苦地编写。 B. 双目失明的庄廷鑨,虽不十分通晓古今,但仍以左丘明为榜样,招纳门客发愤著明书,书中多有未经删削的指斥清朝的忌讳语句。 C. 有官吏教吴之荣买明书来恐吓庄廷鑨,庄氏打算通过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因为大吏支持吴之荣,上奏到朝廷,于是庄氏案发。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挑剔挑灯夜战 B 蹊跷另辟蹊径 C 淬火仓猝行事 D .荫翳嘉言懿行 折耗百折不挠 蛰居蜜蜂蜇人 晕车/晕头转向 草垛城墙垛口 遒劲疾风劲草 的确/无的放矢 诘问佶屈聱牙 竦立毛骨悚然 惆怅 /风流倜傥 倾圮杞人忧天 伉俪沆瀣一气 卷帙/得鱼忘筌 1、答:A (ti o ti o shzh ,zh /zh yn/yn ;B 项,q /x,du ?/du jng d/d;c 项,cu c ,ji /j,S ng ch?u/t;D 项,y ,p q ,k ng h ng ju n / qun) 4、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4分)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著名科学家指出,在未来20年人类将可备份 人类大脑包括所有记忆。62岁的获奖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已经推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计算机相关发明,包括声音识别软件技术。他说:“我相信在未来20年之内,我们的血液中将有数千纳米机器人,为我们的身体进行治疗,改善我们的体能,甚至能备份大脑的所有内容,就像在电脑上备份文件一样。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备份每种思想,每种经历,以及让我们成为个体的一切。” 答:20年内人类将可备份大脑所有记忆 4. 下面的两条网络流行语,你觉得哪一条更好?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简述理由。(5分) (1)人生就像刷牙,一手握着杯具,一手握着洗具。 (2)人生就像一场戏,但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更好。(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理由: 4. (5分)【(1)将人生比喻为刷牙,通俗易懂;并用“杯具”和 “洗具”造成谐音双关,揭示人 生悲剧和喜剧交织的特点。(2)将人生比喻为一场戏和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既说明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说明了人生是一次性的、现实性的,不能精心编排和预演。】 二、文言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 D. 吴炎、潘柽章都是顾炎武的好友,顾炎武称赞他们致力学问,行事坚定,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传世,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答: 7 C 大吏不支持吴之荣。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乃亟与之交,每出入未尝不相过。(3分) 答:(1)我于是急切地(屡次)和他们交往(交游),每次路过没有不去拜访的。 (2)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4分) 五、(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穿过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1)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令我神往。 (2)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一瞥,十有七八,果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3)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4)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5)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答:(2)他们平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真诚厚道,用古人的准则要求自己,那么两人在这一点上一样的。 筋脉的黄叶。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过风雨磨洗,命若悬丝,不知哪一日清晨呼(3)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获免于难。(3分) 答:(3)我轻视那个人(庄生)没有学问,最终离去,因此免遭此难。 喇喇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嘈切,再也无从。有序顿成无序,整饬变成芜杂。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这里总是苍凉之至死寂之至,只是死寂中蕴含无限的饱满。我想会有一些人,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9“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或表达了作者伤春暮、怀人的情感)(2分) “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4分) 答: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4分) 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 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6)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7)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丰茂,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划向虚无。 (8)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看到了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这些墨迹和相应时期的魏晋名流风格如隔江海。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有时用笔恍若马背上挥刀,直通通地就挥了过去。这宛如在纸面上作长枪大戟格斗,咣当作响。我当然不太习惯这种表现方式,觉得太抛筋露骨,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这时的江南名士,已经能写得一手流畅婉转的好字了,楼兰人的字迹却都处在未完成的品相里,似乎等着后人去弥补。可是我感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的宗教神秘的气味。佛教进入中原,首先要途经此地,是这里的人过早地皈依了吗?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有技巧的人足以达到完美,却全然写不出如此韵致,或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 (9)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华尔纳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10)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如今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料想在不久,就连高耸的烽燧也要被遮埋,遗址外相或许会荡然无存。 (11)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12)我慢慢地走近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 (13)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碎片才是 _真实写照,洗尽了绚丽的色彩,茹涵着久远的苍烟落照,一身的素朴憨厚,一看就知道穿越了千年岑寂。凝视这些碎片,感伤的潮水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侵袭过来。 (选自古典幽梦有删节) 三. 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3)小题 四. 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2)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前赤壁赋)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1.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这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11从时空上楼兰文明已经远去了,在精神上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烙印。(2分)为下文写楼兰残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等精神财富做铺垫。(2分)(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答) 1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有时用笔恍若马背上挥刀,直通通地就挥了过去。这宛如在纸面上作长枪大戟格斗,咣当作响。 答:12运用比喻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楼兰字迹的自然不做作,展现了楼兰人率真单纯的个性。(3分) (2)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 答:“这类”指代的是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太多”写出了作者既有对这种行为的痛恨,又感到痛心,感觉到一种耻辱。(3分) 13. 作者笔下的“碎片的楼兰”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把它们概括出来。(4分) 答:13(1)古朴稚拙的破碎,且神秘莫测。(2)记录着楼兰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见证。(3)记录着我们的羞辱。(4)引发我们对 _思考。(5)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4分,每点1分) 14. 面对楼兰的碎片,作者有了很多的感悟,请你写出主要的四条。(6分) 答:14(1)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划向虚无。 (2)技巧的完美不足以弥补心灵的缺陷。只有心灵的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3)朴素自然是一种美,它具有长存的生命力。 (4)好的东西,即使已经残破不全,但仍具有永存的生命。 (5)认识一个世界要达到周全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达不到,什么都肤浅之至。 (6)碎片才是 _真实写照。(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现其功能。这个系统能够负责身体的平衡,综合眼睛、关节和内耳的信息,方向细胞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系统来产生特定兴奋的。 但是,只有位臵定位和方向感知还是不够的。如果在两个地点之间有多条路线,大脑是如何选择的 呢?这就需要后来发现的第三种“导航细胞”网格细胞。 直到xx年,网格细胞才被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他们把大鼠放在一个比普通实验房间大一倍的实验室内,成功地发现了网格细胞独特的兴奋方式正三角形网格兴奋。兴奋的细胞呈正三角形分布,其作用类似于中经线和纬线划出的正方形格子,将环境的位臵标记到大脑中。 那么,这样的网格型兴奋是如何帮助我们找到方向的呢?简单来说,网格细胞的作用就是通过类似经、纬线的网格模型,建立坐标系,让所有的位臵都可以坐标化,并告知我们已经行进了多远。虽然网格细胞可以给所有信息一个坐标,但是将这些信息长期保存还需要大脑海马区记忆储存功能的配合。 这些“导航细胞”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共同构建了大脑的导航体系,为人类实现自我导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 根据第4段的内容,为“头部方向细胞”下一个定义。(6分) 答:15. (6分)头部方向细胞是能够辨别头部朝对的方向(2分),通过前庭系统来实现其功能(2分)的导航细胞(2分)。(或:头部方向细胞是通过前庭系统产生特定的兴奋来辨别头部朝对的方向的导航细胞。 16.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科学家揭开人脑导航奥秘的研究过程。(6分) 答:16. (6分)1970年,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大鼠做实验,发现了位置细胞。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仪对人的脑部进行扫描研究,证明人脑的海马区同样存在着“位置细胞” 推测大脑海马区还有起其他作用的导航细胞。 1980年,纽约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头部方向细胞。 xx年,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网格细胞。(1点1分,答全5点给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我们的大脑为什么能够认路。(6分) 答:17. (6分)因为人脑中的“位置细胞”帮助我们绘制所处地点的地图,记住所处位置(1分); “头部方向细胞”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1分); “网格细胞”则让所有的位置信息坐标化(1分),并计算行进的距离(1分)。 三种细胞有效协作,共同构建了大脑的导航体系。(2分) 六、现代文: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人脑是这样导航的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运用地图、指南针等进行导航。那么,在没有这些工具的情况下,人的大脑又是如何“导航”的呢?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1970年,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大鼠做实验,在大鼠的大脑海马区发现了位臵细胞。他们把电极记录器安臵在大鼠的海马区,然后让大鼠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