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12.ppt_第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12.ppt_第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12.ppt_第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12.ppt_第4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1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目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2,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而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学与教过程的五要素,三种活动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1,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3,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4,心理发展的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两个阶段:少年期11、12岁14、15岁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辩证思维开始出现),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个体早起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守恒、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推论、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相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人格的发展1.人格的发展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人格的发展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认知差异,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智力测验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和类型,1,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2,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学习的实质与特性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第一节学习的实质和类型,学习的一般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第一节学习的实质和类型,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经典实验小猫“迷箱”实验:饿猫逃出笼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削弱。练习律:刺激与反应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准备律:刺激与反应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满意,否则感到烦恼。,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隔音实验室、食物、狗的唾液分泌量铃声(半分钟)食物唾液分泌反应撤销食物:铃声唾液分泌反应(食物无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刺激)(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饿鼠按压杠杆获取食丸按压杠杆的频率(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做出反应逃避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了。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自发做出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频率便增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苛勒的经典实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客观学习材料本身性质主观学习者自身因素: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的联系、主动性,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接受学习实质: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等),通过教科书或老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维果斯基)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学生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3.学生观: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理解和看法的差异,不同观点促进学习。,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的动机概述,1,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2,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3,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期待(诱因)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要注重提高学习行为水平。,第三节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三节学习动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第三节学习动机的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第三节学习动机的理论,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第三节学习动机的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直接发生途径: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以培养学生新的学习需要(满足求知欲)间接转化途径:通过各种活动和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课外兴趣小组),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效率,简单任务,难易适中任务,困难任务,最佳水平,倒U曲线,最佳水平,最佳水平,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归因于主观努力。,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2,第三节迁移与教学,3,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含义也叫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种类正迁移/负迁移:性质、影响效果促进/干扰、阻碍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抽象与概括水平并列/上下概括一般迁移/具体迁移:迁移内容普遍/具体、特殊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重组性迁移:内在心理机制充实/更高一级/重新结合和排列,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迁移是心理官能(注意、知觉等)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重形式而不重内容,得到训练的官能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及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迁移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迁移与教学,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1,第二节知识的获得,2,第三节知识的保持,3,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知识学习概述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知识直观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实地参观,有利于激发兴趣,但难以突出本质要素。模象直观:模拟性形象,如图片、幻灯片。提高直观的效果,但与实物之间有一定距离。言语直观:形象化的语言,通过语音、字形等的感知及对语句的理解。,第二节知识的获得,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知识的概括知识概括的类型感性概括(直觉概括):常见中小学生理性概括:高级概括方式:事物本质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肯定例证)和反例(否定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第三节知识的保持,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瞬时记忆鲜明的形象性;大容量;注意消退或短时或长时;保持时间:0.25秒2秒短时记忆直接记忆:容量7+2个组块;复述长时记忆;不复述消退;保持时间:5秒2分钟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长时记忆1分钟永久,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第三节知识的保持,遗忘的原因(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2.干扰说: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时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前摄抑制动作的进行外显性;动作的结构展开性,不能合并或节省2.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内部语言);结构具有简缩性(不完全,高度简化),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个阶段)操作定向: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模仿: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操作整合:模仿习得的动作固定操作熟练:动作执行完善化、自动化,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心智动作形成的五个阶段:动作定向、物质与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心智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第八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2,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3,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为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认识自己的当前任务使用标准评价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视自己的进展情况,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指导教学模式: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1,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2,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给定信息和要到达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目的性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认知性内在心理加工实现序列性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特征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基本特征:流畅性:规定时间内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数量变通性: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数量独创性: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新奇独特程度,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1.创设适宜有利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创造性的培养,两个农村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的时候,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要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呢。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呢。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人得到了去上海的车票,要去上海的人也得到了去北京的车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没见过泥土而又爱种花的上海人兜售,每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50元。一年后,“花盆土”竟让他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却是黑的,一打听才知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面而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挡,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南京。前不久,他坐火车去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他刚要下车,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暖卧车厢,向他讨要一只空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楞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火车票。,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3,第四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4,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实质: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一种内部准备状态决定行为的选择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实质: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人的社会特性,后天学习形成相对稳定道德观念控制下的自觉行动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他律道德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进行道德行为判断10岁以后:自律道德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行为判断,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前习俗水平,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五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六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三个阶段:依从(从众和服从)、认同(模仿榜样)与内化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第四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形成或改变学生态度和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1,第二节心理评估,2,第三节心理辅导,3,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评估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第一节心理健康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