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达标 (共9题;共22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语句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溯(su)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zi)。B . 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x)息其上而得名,坐落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匾(bin)额移至城楼上。C . 突如奇来的暴雨带来了丰沛(pi)的降水,植物种子纷纷发芽、生长,往日死寂的沙漠不久就变成了绚(xun)丽的花海。D . 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ch)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li)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十几载的航天人。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 登上宝石山,居高临下 , 美丽的西湖尽收眼底B . 在地摊上买东西要特别小心,鱼目混珠的东西很多。C . 同样办一件事,有的人认真负责,有的人敷衍塞责 , 其效果迥然不同。D . 必须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好高骛远地追求心中的目标,这样才能成其事。3. (2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 , 实行微笑服务。B . 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 ,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C . 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D . 电视剧创作有一种倾向,北京人在纽约一炮打响,不久就有上海人在东京。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却每每给观众以狗尾续貂之感。4. (2分)依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出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 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 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 便 住了。A . 盖 找 扫 露 撑 散 拴 拽 拉 扣B . 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C . 盖 觅 扫 露 支 洒 系 拉 牵 扣D . 盖 寻 扫 现 枝 撒 拴 扯 拽 罩5. (2分)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B . 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C . 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D .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6. (2分)单选题(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叫我名字的 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A . 陌生B . 生疏C . 生僻7. (2分)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 . 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埂咽。B .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C . 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D .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8.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全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B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通过今昔对比,把人类破坏环境而引发的悲剧触目惊心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强烈的呼声警示世人,呼唤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C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议论性散文。D .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句话独句成段,有痛惜,也有谴责。9. (6分)填空题。绿色蝈蝈选自_。作者_(18231915)_国著名_家,代表作有_。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10. (10分)试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2)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11. (24分)记叙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背向大地的爱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 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有删改)(1)文章第段运用了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2)第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的划线句。(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12. (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名著翻拍之我见翻拍名著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制作的一股潮流,中国的四大名著也自然成了翻拍的热点。翻拍本身无可厚非,但翻拍的水准却令人担忧。譬如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剧情里有这样的桥段:当时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而剧中的吕布竟然对如此伤自尊的谩骂不知是何道理。结果一向暴躁的张飞又花了一大段时间用了一大段的废话对“三姓家奴”进行细致解读。直到张飞讲完,骑着赤兔马,手握方天戟的吕布才明白原来张飞在天下英雄面前骂他忘恩负义。如果对文学名著的解读不负责任,名著翻拍意义何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六小龄童出身“猴王世家”,马德华是昆剧演员。还有扮演唐三藏母亲的殷小姐是黄梅戏头牌马兰,虽只有几个镜头,没有台词,就是几个戏曲程式化表情,但足以给人留下永远铭记的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做作的一招一式,都蕴含戏曲程式的一板一眼。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的正是其自身文化的积淀。缺少了厚重的文化,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这种厚重文化的丧失也是商品时代的必然,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为了创作 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当年的王立平老师闭门谢客,寝不安席,在狭小的空间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去品味解读。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可谓“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这种情感的执着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制作而言只能割舍,因为投资商需要经济上的回报。对观众而言,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到“奸绝”曹操就想到鲍国安,想到“义绝”关羽就想到了陆树铭,想到“智绝”诸葛亮就想到唐国强。至于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允许李连杰的客串,我们也接受周星驰的颠覆,但是心中不变的经典形象永远定格在82年版的六小龄童身上。因为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是所有80后共同的成长记忆。其他版本中无论演员怎样演绎,都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因为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认定的正统。观众不认同,翻拍有何用?诚然,名著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播,但是中国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更需要对文学名著的深刻解读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对文本本身的感情,为了商业利益一味翻拍,说轻点是劳民伤财,误导观众;说重点就是糟蹋文学,亵渎名著。如此看来,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首段讲述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4)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