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西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西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西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哲学史1存在于非存在(24):是由克塞诺芬尼不变不动、独一无二、不生不灭的神被巴门尼德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中的事物则被称为“非存在”。处于运动流变中的事物不能是其所是(即下一刻便转化成了别的东西),因而只能是非存在。2人是万物的尺度(31):是由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他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衡量这些不同认识的优劣是非,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这命题被后人赋予的各种含义:成为表达人类中心主义、唯我主义等的命题。3四根说(36):是由恩培多克勒认为,水、土、气、火是组成万物的跟,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成,因四根的分裂而消失。四根本身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斗争的“恨”。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这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1)、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可合可分,但四根在运动中是不生不灭的。众多的根组合在一起产生可感事物,可感事物分解为单独的根则是事物的消亡,因此,“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分别代表了可感事物的朽灭和生成。 (2)、这种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的运动是无休止的循环,万物的变迁是无止境的。 (3)、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另外的力量造成,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而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 (4)、在他的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4种子说(37):是由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种子”的存在和性质都是设定的,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都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5原子与虚空(39):是由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有因为是众多的,所以充实是可以分割的,分割充实所需要的条件就是虚空.6美德即知识(45):苏格拉底认为,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当然这种好处和坏处都不是指外在的金钱名声之类,而是指内在的幸福。因此,没有人是会有意去为恶的。而生活中间之所以会有人作恶,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美德是什么,他们对善愚昧无知。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德性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真正的邪恶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因此,一种行为是善还是恶,就要看它是不是在知识的指导之下。防止作恶的只能是知识。个人有知识就是有道德,而无知识就是无道德。总之,苏格拉底倡导知识与美德的统一性,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又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7回忆说(52):即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灵魂是一些不纯粹的理念,向往着身体,在未堕入身体之前,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在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到的东西,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才能使它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就是回忆。“回忆说”主要针对智者否定知识的可能性,其关键在于肯定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知识。8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说及其变辩证关系(61):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质料指是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形式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内在形式是事物的是其所是,也就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二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动力因是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目的因是指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形式和质料是任何事物都不可缺少的两种因素,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质料是构成事物最基本的东西,是事物的基础。但单有质料还不能构成一个事物,它还必须有形式,这才能使事物区别开来。例如砖是建筑用的质料,但用砖来建筑房屋,还是砌成围墙,则是由于形式不同而使它们区别开来。他接着指出,质料与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者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又是相对的,一种质料对较高一级的形式而言是质料,对较低一级的质料而言又是形式。例如砖瓦,对于房屋来说是质料,但对于构成它的泥沙来说就是形式。以此类推,便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质料形式关系的不同层次的系统,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一层一层不断发展的系列。质料和形式的关系,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当质料还没有成为一个个体的时候,也就是还没有获得形式的时候,它只是以潜在的状态存在着,他称做“潜能”;而当它具有一定形式的时候,它就成为现实的个体了。可见,质料是潜在的形式,形式是实现了的质料。质料仅是一种被动的能,是潜在的能力,是可能性;它要努力使自己得到实现,获得形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形式是运动,是主动的能力,它要实现自己,完成自己的目的。因此,潜能总是趋向现实,现实也总是在潜能中完成。二者不能相互离开,又相互区别。亚里士多德在质料与形式关系问题上,虽然表现了辩证法思想,但他进一步论述时又离开了辩证法。他设置了最后的终极,肯定最后有一个没有质料的纯形式、不带任何潜能的纯现实,即“不动的动者”。窒息了辩证法,又被以后的经院哲学加以利用,去为宗教服务。9实在论和唯名论(94): (1)唯名论的观点: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2)唯实论论的观点: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温和派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10奥卡姆剃刀(115):针对托马斯之流的繁琐哲学,奥卡姆提出了一个“思维经济原则”。即“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或者表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数目”。奥卡姆说,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就应该把“隐蔽的质”这类累赘的东西,用“思维经济原则”这把“剃刀”统统剃掉。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11四假相说(125):培根是西欧近代哲学的开创者,唯物主义经验论一派哲学的创始人。为了给科学发展扫清道路,培根对陈旧宗教世界观的总代表经院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第一种假相是“种族假相”,指的是人类总喜欢以自身为尺度,不按照思维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结果歪曲了事物的真相。第二种是“洞穴假相”,这是指为个人所特有而非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偏见,每个人由于在环境、教育、性格、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把自己的个性、偏爱渗入到事物中,歪曲了事物的真相。第三种是“市场假相”,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偏见。第四种是“剧场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传统的哲学体系所造成的错误思想和偏见,培根提出时间是“一切权威的著作家”,“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并不是权威的女儿。”培根的“四假相”说对经院哲学造成的人们认识上的主观主义、片面性、抽象空洞、词不达意、教条主义、权威崇拜等逐一进行了深刻批判,对清除神学唯心主义的影响和危害起了重要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2两种性质(136):洛克指出,要发现观念的本质,研究观念和事物性质的关系,必须从观念和物体的性质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洛克把物体的性质分为两类:第一性质,指物体的原始性质(广延、形状、大小、动静、数目);第二性质,指由感官不能觉察到的物质微粒的体积、形状、运动及其结合形成的一种能力(色、香、味等)。洛克认为,物质的两种性质都是客观的,是我们感觉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13我思故我在(144):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14单子论(160):单子指构成万物的基础或单元,是一种不具有广延性,只具有一定质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单子具有单纯性(不可分割,没有部分,是最小的单位,无广延,不能借以自然的方式产生,通过组合而产生,分解而消灭)、独立性(单子之间不能相互影响和作用,彼此孤立,自行封闭的实体)、多样性(事物由不同质的单子组成)、能动性(单子作为精神实体有欲求和知觉,决定它运动变化,单子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15存在即被感知(170):贝克莱的这一命题是肯定外物客观实在性的基本观点。按照这个命题,根本不存在任何独立于感觉观念的事物,所谓事物无非是被“心灵”实体感知的一组观念,事物和观念是同一个东西,它们的存在只在于被心灵所感知,这夸大经验中的观念,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16知觉之外,一下切不可知(174):休谟认为,哲学应是关于人性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人性包括知性、情感、道德三个方面。其中知性,即人的理智或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休谟对知性的考察是从知觉开始的。他把人类心灵中的知觉分为两类:一类是印象,一类是观念或思想。印象是指当下的感觉和情绪,是一种较强、较生动的知觉。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如记忆和想像,它是一种不生动、不活泼的知觉。观念是印象的摹本,即观念来源于“感官的知觉”,而感觉印象的来源则是不可知的。在休谟看来,观念是印象的摹本,即观念来源于“感官的知觉”,而感觉印象的来源则是不可知的。休谟从经验主义的原则出发,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探求感觉之外的原因,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这个问题超出了人类理智的理解能力。休谟从贝克莱的观点出发,否定了关于外物存在的假设,那么在他看来,感觉是由外物引起的观点,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根据和基础了。那么感觉或观念的原因是否来自上帝呢?休谟认为,既然知觉之外的物质实体是否存在是无法证明的,那么,我们也同样不能证明知觉之外是否存在“上帝”这个最高的无限的精神实体。因为上帝和物质实体一样都是感觉经验之外的存在,而我们的认识又不能超出感觉经验的范围,所以它们的存在都是悬而未决的、不可知的。在休谟看来,既然我们的认识只能局限于感觉经验或“感官的知觉”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知觉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永远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总之,知觉的原因是不可知的,知觉之外没有任何“确定可靠的东西”。17卢梭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中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189):(1)自然状态的平等:任的本质是淳朴的、具有自爱心和怜悯的(2)社会契约的平等(3)社会状态的不平等: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社会分工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导致了私有制和不平等的产生18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210)?答案答:康德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综合判断.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要形成先天综合判断,需要两个成分,一个是先天的认识形式,一个是来自经验的感性材料.(3分)感性阶段的先天认识形式,是时间和空间.(3分)来自于经验的杂多材料,必须经过时空形式的整理,才能形成感性认识,即直观.数学是感性知识的代表.(3分) 知性阶段高于感性阶段.用范畴去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