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企业管理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企业管理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企业管理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企业管理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企业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本文是辽宁省教育厅首批重大决策科研项目 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研究(批准号:2004研究成果之一。感谢辽宁省教育厅的资助。 I 摘 要 中共中央 “十五 ”规划和 “十六大 ”报告中均明确提出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的战略举措,随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其成为国家 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 重要基地 ”的国策。具备装备制造业雄厚基础实力的辽宁省在 此次 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打造过程中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不但对全省工业实力产生重大影响,更关乎国家装备工业的 未来。另一方面,随着装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外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国内 装备制造业新型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 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装备成为未来市场需求的主体,在此背景下, 研判清楚 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的提升路径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实现也是国家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 首先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科学内涵,从而完善了“新型装备制造业 新型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 ”的理论分析 脉络 , 明确将 “新型化 ”作为研判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 逻辑起点; 接着首次构建 了新型装备制造业 竞 争力评价体系,分别从产业科技竞争力、产业经济效益竞争力、产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区域科技竞争力四个维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继而再将定量结果与 竞争力水平 排名前列的广东省和江苏省进行横向对比,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探究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差距 所在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方法和保障措施 。 这种 运用系统数理分析方法考察竞争力水平的研究范式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尚属首次,在此逻辑框架下所提炼出的竞争力提升模式 无疑会 更加有的放矢,这也 更 彰显出本文研究成果的现实应用意义。 从 2002 年辽宁省着力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发展支柱和重点产业以来,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走过了一条摸索、成长、壮大的路程,其间经历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极其宝贵的, 取得的进步当需与时俱进,暴露的问题更需详加分析。与优势省份相比,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还存在着产业获利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设备成套能力有限、产业技术层次不高、产业能耗过大、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 这些薄弱之处严重制约了其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对此, 本文提出 了 提升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的 5 项 对策方法 , 由于 装备制造业 的特殊产业特点,本文还对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配套的 保障措施 进行了探讨, 所设计的战略重组、财政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条路径能够为政府 制定产业政 策提供重要借鉴和有效参考,理论研究的现实应用价值再一次体现。 “十一五 ”期间 是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 发展的黄金时期,全面提升其竞争力水平必将成为辽宁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理论界对于此项问题的探讨也必将更加热烈和深入。 关键词: 新型 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 s 1016as a of 6of so as to an It a so in of is a on in On of of to be in As a it is to to of is s to of as to of in in to do s we In to of of is in of it is of 002, up to s a of in of of of so at to of to of of to do of s “1is of of to at be V 目 录 1 绪 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究背景 1 究意义 3 内外研究现状 4 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4 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7 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8 能的创新 9 次提出了 “新型装备制造业 ”的科学内涵 9 创了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9 计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可行模式 10 2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 11 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11 较优势理论 11 素禀赋理论 12 克尔 波特的钻石模型 13 型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内涵 14 型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14 型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5 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15 价体系制定的原则 16 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17 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18 3 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20 价对象 20 单项指标计算结果 20 项指标的经 济含义 20 项指标得分情况 23 合指标得分 26 果评价与比较分析 29 果评价 29 较分析 33 4 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36 体运行质量不高,获利能力不足 36 技创新能力薄弱,新型化瓶颈突出 36 备成套能力有限,尚未形成强大产业链条 37 业技术层次不高,高技术产业成长不足 37 业能源消耗过大,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 38 业科技人才缺乏,人才聚集能力不足 38 5 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方法 39 高技术统领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提升传统部门技术水平 39 活装备制造业企业存量资产,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活力 39 注设备整机制造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中场产业 40 育总承包工程公司,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 40 视装备制造业延伸的服务产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41 6 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保障措施 42 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战略性重组,发挥资产存量效能 42 强财政扶持力度,发挥财税杠杆作用 42 加对装备制造企业在财政上的直接投入 42 立装备技术创新专项基金 43 立重大装备自主化风险基金 43 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人才支持和保障体系 43 7 结 语 45 8 附 录 47 参 考文献 48 读 研期间科研成果 51 后 记 52 1 绪 论 1 1 绪 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一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制造业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并创造性地指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 的实质是 强调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目的, 信息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从根本上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能发挥,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种种弊端,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辽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大省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在举国上下向新型工业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辽宁更承 载着艰巨而关键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制造业作为辽宁 “十一五 ”期间经济增长的 支柱产业 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的 背景下,制造业的新型化不但对本省工业化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而且关系到国家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水平,继而对全国工业化进程和阶段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影响。 “新型制造业 ”强调 以 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生态平衡,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 道路。 各 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决定了一国国民经济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发展 “新型制造业 ”成为辽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家经济 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行业总称,涵盖主机产品及元器件、维修配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装备制造业包括 42 个工业大门类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2 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 8 大类,其中机械工业 7 类、军工 1 类 。 中共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 规划、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均 明确指出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后又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其成为国家乃至世界装 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重要基地 ”的国策。从国际工业化历程看,装备制造业自始至终都是 制造业的支柱和核心,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 战略产业。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制造业最先进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均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的支柱产业并重点发展,同时也正是由于装备制造业的强大夯实了国家的产业基础和工业实力。 另外,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其中间生产过程中非核心业务、非核心能力的加工基地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实行梯度转移,具备良好装备制造业工业基础、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区位优势明显的辽宁老工业基地,便成为承接国际 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从 2002 年国家 首次 提出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至今近四年的 时间 ,辽宁装备制造业 在成长过程中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纵观辽宁装备制造业 发展 ,并不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可是却大而不强、大而不专,究其原因在于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缺乏 、产业竞争优势 不明晰。为了应对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2006 年 6 月 28 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辽宁要明确目标原则,加快振兴步伐,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重 点发展一批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的重大技术设备,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业, 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如何切实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成为必须的选择。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不能够依靠 单方面 增加投入 、生产低附加值产品 ,不能 单纯依靠产出量增加来获得。机电产品 “中国壳,外国芯 ”的现状不但提高了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严重阻碍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威胁国家安全。 装备制造业 产品 必须改变以往 “傻大黑粗 ”的特征,走科技化、现代化的创新之 路 ,重点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1 绪 论 3 技术产业,同时注重通过高技术手段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走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 这是产业发展的必须,也是国家工业整体发展的必须,更是国家安全的必须。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 方面,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 辽宁 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决定着 辽宁省新型 工业化 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实现程度,决定着国家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态势 ;另一方面,辽宁省装备制造业 又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从一 “五时 ”期的 “共和国装备部 ”、国内 “龙头 ”到 “九五 ”全 行业困境,再到 “十五 ”末期全国排名第八位, 辽宁装备制造业能力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 重新认识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那么,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缺失的问题如何解决? 怎样克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构建其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数据材料之后,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装备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缺失的各个层面问题,继而分析培育与提升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有 效措施。事实上,也只有在坚实的理论分析之下,才能从根本上探究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问题,才能使装备制造业有可能获得跳跃式发展。因此,对于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无论是对装备制造业产业本身发展还是对我国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在针对新型 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的研究过程中,创新出的分析视角、发展出的相关研 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对装备制造业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具有现实的 应 用价值,具体在以下 两 个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第一, 构建合理的产业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对于 竞争 力的评价关键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装备制造业特有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产业链条等特征进行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4 分析,提出基于装备制造业产业实际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之后以辽宁为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测算,目的在于发展出一套基于区域和产业整合分析架构下 的 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各地区间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提供现实有效的分析工具。 第二, 剖析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缺失的关键问题 和改进对策 。 在构建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之后,以辽宁省为例,运用该指标体系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 竞争 力进行研判,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找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并给出如何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转变经营机制 以及装备制造业各产业间相互关系的重构提供相当重要的启发与指导 ,为辽宁装备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指引方向、提供思路。 内外研究现状 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一 、 研究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际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竞争程度也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际竞争力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 。世界经济论坛( 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较早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并最具影响的研究机构,它们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已经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其每年出版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世界竞争力年报( 国际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是各国进行国民经济测评的最重要方法。但是 ,世界经 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研究方法是站在国家层面,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在产业竞争力研究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 波特教授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 他认为 “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 在 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方面,迈克尔 波特进一步指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六1 绪 论 5 个方面的因素,即生产要素 , 需求条件 ,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政府行为和机遇,这六个因素构成了著名的 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 ”( 译作 “国家菱图 ”)模型 ,随后, 波特教授以这一分析范式为基本框架,展开了他的全部研究 过程。 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是建立在宏观层面 来研究产业竞争力 ,它关注的是一国某一产业同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之间的比较, 谁具有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综合素质。 显然,这种分析范式对于研究区域内产业竞争力问题并不完全适用 ,区域产业竞争力关注的是该区域某一产业与其他区域相同产业相比较,市场竞争力如何 。 因此,本文的研究 还需要寻求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分析 基础 。但值得一提的是 ,迈克尔 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力理论是具有开创性的,它的分析范式 也 为区域内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国内方面,随着实践 中竞争力 问题 重要性的日益突出 ,理论界对产业竞争力 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从产业微观层面 分析 。 金碚从 1995 年开始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角度探讨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方法,特别是对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范式的探索,对于产业竞争力研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从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角度分析 。裴长洪( 2002)和刘国亮( 2004)均强调比较优势和竞 争优势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裴长洪认为分析产业竞争力可以设立两类指标,一类是显示 性指标,它说明产业竞争力的结果;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它解释之所以 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原因。刘国亮提出产业竞争优势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决定,他选取产业实力、产业效率、技术水平和市场绩效四个指标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制造业为例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黄善明( 2004)通过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入剖析,指出竞争力无论是源于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都必然体现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系统要素的演变决定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 演变,正是由于生产力系统要素的不断丰富、扩展与升级,最终决定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正向演变。 王秉安( 2001)和辛立国( 2004)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来考察产业竞争力。王秉安从产业间竞争力、产业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基础三个维度构造了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6 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辛立国则从产业间和产业内两个角度对辽宁省工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魏后凯( 2002)认为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的综合体。 黄祖辉( 2002)从静态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潜在变动趋势估计以及竞争力影响因 素对竞争力变动的贡献分析三个层面对产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张其仔( 2003)为剔除某些操纵市场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引入效率指标作为补充,运用静态和动态劳动生产率指标分析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制造业竞争力情况。 赵彦云( 2005)和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课题组( 2004)均提出了建立在竞争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七项因素基础上的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 赵彦云借用此模型对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和趋势进行评价,课题组则运用该指标体系专门对中国地区汽 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 、研究空白 与不足 前述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国内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也得到了很多对政府决策大有裨益的结论。但是,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仍然有些问题尚未明确。 首先,缺乏基于区域和产业整合视角的把握。 将区域经济基础和 某一 产业竞 争力两方面要素 合并考虑 ,探索 某一产业如 何基于区域优势培育和形成独特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还十分缺乏。 事实上,区域和产业的整合研究对于发现和培育区域产业 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操作性意义,尤其是对于 辽宁, 主导产业类型 国家 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比较集中的省份,研判清楚 竞争力所在, 并战略性培育自身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能力,是构建和保持装备制造产业 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其次,缺乏 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 有些研究考虑到了区域 和产业 整合分析的 必要性,但是究竟采用何 种研究方法,或不甚明了,或缺乏科学指引。某些研究仅 仅 指出与竞争力相关的一些指标,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究竟哪些 因素 对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和影响机制如何 未作探讨 。另外,某 些研究不采用实证数据,仅 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并且 指标 权重 也未采用 科学方法,仅凭主观进行 赋值 。 显而易见,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具有可信性的, 其 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都将遭到质疑 。 1 绪 论 7 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一 、研究现状 另一 方面,针对装备制造业而言,国内关于装备 制造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涉猎甚少 ,仅有 李相银、韩建安( 2003),王玉( 2004),吴志红( 2005),原毅军( 2005)等 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相银和韩建安借鉴魏后凯关于工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包括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工业效益度和工业创新力在内的竞争力 评价框架,这种简单照搬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方法没有将装备制 造业产业的独特性考虑进来,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王玉借鉴了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建立了包括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效率、外部环境五方面因素在内的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吴志红在理论上提出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建立分析模型, 但未引入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其结论的科学性值得商榷 。原毅军从投入、产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状况进行测评 ,但其 测 评的依据仅是数据本身,没有结合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和大连市区域特点系统思考,因此对竞争力缺失的原因未作深层次探讨。 二 、研究空白 与不足 已有的关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都是站在产业总体角度,未有细化到装备制造业的 7 个子产业进行分析,事实上,只有先从更为具体的子产业入手,继而 提升到 装备制造业总体, 这样 的研究路径 才更容易发现问题,得到的结论也才会更加准确和具有针对性。除此之外,已有成果还在下述两方面存有研究空白与不足。 首先, 针对 “新型装备制造业 ”的 研究尚属空白 。 在前面研究背景中已经指出, “十六大 ”明确提出中国 要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为了切实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中的支柱 制造业 ,其新型化的 实现成为必需,因此 目前 理论界对于 “新型制造业 ”的探讨 日益激烈。 但是,问题深入研究不应该就此止步,我们要继续思考:为了实现新型制造业目标,何者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型制造业实现的必要前提是什么?答案就是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8 作为制造业核心的 “新型装备制造业 ”的实现。但是 已有的研究成果在 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 分析过程中 没有将 “新型化 ”思想作为贯穿全篇的内在逻辑,而在后来 政策 建议时突兀地提出要用 “新型装备制造业 ”改造 传统产业、走 “新型化道路 ”等等,使得前后无法呼应,逻辑线条不畅。 事实上,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新型装备制造业 新型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 道路 , 这三者的关系是, 后者以前者的实现为基础和保证,前者的实现 又 是推进后者不断向前的必要动力和不竭源泉。忽视最为根本的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新型制造业和新型工业化 的研究就缺乏根基,没有 “新型装备制造业 ”的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伟大目标也 难以实现 。 其次, 缺乏 专门针对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科学方法。 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尚没有成熟的构建, 如 何综合行业特点和区域要素分析 一个地区某一行业的 竞争力水平尚属探索阶段。 现有研 究的重点也多 放在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对于辽宁地区具有特色的以国有大企业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着墨不多。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 辽宁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方面研究的薄弱之处,从辽宁装备制 造业的实际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并与国内其他地区同行业 进行 比较,进而判研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问题,提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提升 的有效路径和 保障 措施。同时,本文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利于 填补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对其他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 力的研究也具有 较 大借鉴价值。 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本文在对已有 研究成果 研读分析的基 础上, 结合辽宁产业发展实际, 选择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将辽宁省 装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将新型化作为贯穿全文的逻辑脉络, 在 充分考虑装备制造业产业 特点和辽宁区位基础之后,创建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 选取 2005 年 中国统计年鉴和辽宁统计年鉴中 相关 原始 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获得竞争力 评价体系中的各项 系数,构建竞争力模型, 求 解出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此之后 ,以综合得分为依据,将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与同期全国排名前两位的广东省和江苏省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横向对比发掘辽宁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综上,通过实证分析 ,就可1 绪 论 9 以运用 第一手数 据研判辽宁新型装备制 造业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进而提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和保障措施 。 这一部分同实证分析一样是全文的重点,其目标是根据前面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法, 明确未来 “十一五 ”时期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 的着力点和可行模式 。 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 、理论与实证 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分析用于构建新型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探讨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方法。实证分析将采用数理统计法 对竞争力水平进行测评 ,旨在通过 竞争力综合得分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 能的创新 次提出了 “新型装备制造业 ”的科学内涵 理论界对新型装备制造业的系统探讨尚属首次 。 在李廉水( 2004)提出新型制造业概念以来,对制造业新型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人尝试从装备制造业的新型化入手,提出 “打造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的口号,却对其科学内涵未作深入系统的探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本文第一次对新型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内 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本质特征,明确了研究对象,使行文指向明确,逻辑一致。 创 了 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评价体系的构建尚属首次。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评价体系构建上存在着内涵理解和方向选择 的偏差。首先,没有理解新型装备制造业的真正含义,片面地认为采用几个能够反映行业科技水平的指标就能描绘出装备制造业的新型化水平,而事实上,新型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需要辅以一整套 科学、合理、可操作的 指标体系进行衡量评价。其次,在研究方法 上,已有的 评价体系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较多,全面 、系统的实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思考, 对上述两方面 进行了科学的阐释,首创 了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10 设计 了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可行模式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 对竞争力缺失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本文将以辽宁区域的各种资源现状作为依托,综合考虑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形成竞争力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借用实证分析结果,通过与先进省市地区的横向比较,有的放矢地提出形成和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