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饮食文化交流.ppt_第1页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ppt_第2页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ppt_第3页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ppt_第4页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饮食文化的交流 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 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植根于一定的经济生活之中 居住在草原的民族 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食物以肉类 奶制品为主 生活在南方的民族 因为气候湿润 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 以农耕为主 居住高原地区的民族 因为气候寒冷 无霜期短 适宜种植大麦 玉米 土豆等饮食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是各民族间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客观基础 先秦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 中国各民族饮食方面的交流就非常频繁 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乌桓东胡俗能作白酒 而不知曲 常仰中国先秦时期 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民族大迁徙 汉晋南北朝时期 西汉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 汉武帝派遣外交官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 丝绸之路 中原饮食和西域饮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一方面西域的食材和烹饪技术传入内地 食材 西域的苜 葡萄 石榴 核桃 蚕豆 黄瓜 芝麻 蒜等传入内地 烹饪技术 点心 菜肴的制作方法 如胡饼传入内地 另一方面 中原的饮食方式 烹饪技艺同样被西域等少数民族所接受 隋唐至宋时期 隋唐时期 边疆和内陆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在原有基础上 更进一步 如 唐朝与吐蕃的饮食文化交流 其中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带动了两地饮食文化的广泛而深刻交流 宋 辽 西夏 金 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元明清时期 元朝时期 蒙古族灭金亡宋 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元朝 推动的蒙古等北方民族饮食文化在中原大地的发展 明朝时期 食谱中其他民族的菜系越来越多 清朝时期 满汉全席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中国饮食文化的外传 中国古文明与饮食之间的关系 具备一定的独特性质 被称作 鼎鬲文化 鼎 鬲是我国古代用作烹饪的主要器具 而把此作为中国文化的特征 可见饮食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化向四周扩展 也以鼎鬲的分布为标记 鼎鬲 主要是陶器和锅 炉等商代 鼎鬲文化由于丁零等边区民族的大迁徙而传播 到达了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湖地区 汉代 中国移民由印度支那半岛转向马六甲海峡 烹饪技术被带到了马来亚 宋代 铁铸锅灶成为出口的货物 远销地中海地区 南亚国家等 中国烹饪在国外享誉盛名 最初不是因为烹饪技术和美食 而是出口到海外的锅灶等饮食器具 外国人到了中国之后 对中国的饮食无不赞不绝口 马可 波罗 中国札记 外国饮食文化的引进 1 古代外国饮食文化的引进西汉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 把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带入内地 一方面引进了丰富的食材原料 另一方面也传入了许多烹饪的技艺和方法 韩国饮食方式传入我国 唐代开放 使得域外商客随时出入 带来许多域外食品 明朝时期 海路航运 从南洋群岛引进了许多食品 2 近代西方饮食文化传入我国1583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来到中国 耶稣会传教士和西方商人来华 将西方饮食文化带入中国 明清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洋饮品是葡萄酒 在耶稣会士的一些著述中 也对西洋的饮食习俗做过专门介绍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饮食问哈uzai旅居沿海城市的外国人当中颇为风行 19世纪末 西方饮食文化逐渐被国人认识和接受 出现西餐馆 用西餐作为国宴招待外国使节 20世纪初期 西餐在上流社会流行和崇尚 世界饮食文化交流 饮食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1 战争西方帝国海外殖民时期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饮食文化交流 2 饥荒饥荒引入域外食品 如16世纪 中国和日本由于饥荒引入红薯 3 模仿新西兰的毛利人转向生产猪肉和马铃薯 4 移民中国烹饪在全世界传播是移民式 饮食文化交流的例证 1 番茄番茄是从南美洲传到欧洲的 后来于1670年传入日本 2 土豆土豆从南美洲传入欧洲 但开始并没有作为食物来对待 在爆发饥荒之后 才成为了饮食食材的一部分 3 豆腐豆腐发明于东汉淮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