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预制常见质量问题汇总及预防措施_第1页
T梁预制常见质量问题汇总及预防措施_第2页
T梁预制常见质量问题汇总及预防措施_第3页
T梁预制常见质量问题汇总及预防措施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梁预制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及奖罚规定 序号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备注 1T 梁浇筑时出现漏浆 相邻模板间接缝不严密是 T 梁漏浆的主要原因 模板与台座及模 板预留孔等都会造成漏浆 架模时相邻模板连接螺丝必须拧紧 端 模及横隔板盖板位置用双面胶密封 较大孔隙用海绵或填缝剂堵漏 已经造成漏浆的 T 梁用水泥浆进行修饰 适当添加白水泥 2钢绞线穿束不规范 钢绞线进行穿束时 由于班组施工技术问题 采用人工单根穿束 钢绞线容易交叉 扭束 要求钢绞线前端需用胶布包好或加工一个 套筒工具置于前端 整束同时穿束 保证张拉应力的准确性 均匀 性 3蜂窝麻面 气泡较多 有水纹现象 浇筑混凝土时 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或振捣不密实或振捣方法不 正确 腹板斜面排气困难 混凝土振捣不足 气泡末完全排出 部 分气泡残留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 混凝土外表出现蜂窝麻面 甚至 出现空洞 正确浇筑方法梁底梁肋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 顶部和翼板用插入式 振动棒配合振捣成型 采取分层浇筑方式 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 30cm 浇筑从一头往另一头进展 在距尾端 3 米左右时 浇注顺 序改从尾端向中间推进与原混凝土合拢 以确保砂浆和碎石均匀分 布 保证梁体强度 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 要避开波纹管 插入 下层砼面 5 10 以保证层间良好的连接 插入式与附着式振动器 应同步进行 即振动棒在哪里振捣就开哪里的附着式振动器 最后用木刀抹平拉毛 使梁顶面平整 粗糙 当梁顶部砼终凝后即 可开始洒水养护 浇注后到张拉前每天保持湿润养生 梁顶面覆盖 土工布 4 预埋钢筋埋设位置不准确 部分漏 设 预埋钢筋是梁体与其它部位连接的重要部分 位置必须准确 更不 能漏设 技术人员应加强检查 确保准确无误后再开盘 5拆模损伤严重 缺角掉边 因为工人操作不当或模板变形 造成缺角掉边 影响 T 梁质量 经过施工发现 缺角掉边常见位置为横隔板 翼缘板及负弯矩 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 50 后方可进行拆模 拆模前横隔板底板应 支撑好 对于拆模时间过晚 模板很难拆除的情况 可以用水先对 梁和模板降温后再拆除 严禁强拉强拆 已经变形的模板需进行校 正 6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 甚至 出现露筋现象 保护层厚度不足是由于垫块布设不足或不合理 浇注混凝土时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 或垫块太少露放 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 模板面外露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产生离析 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露浆 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 或振捣棒 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 使钢筋位移 造成露筋或保护层厚度不足 浇注混凝土 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 并加强检查 发 现偏差 及时纠正 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7粘模 模板没有清理干净 模板油浓度不够 甚至未刷模板油 都会出现 粘模 影响 T 梁外观质量 模板安装前 必须清理干净后再打油 或涂刷脱模剂 浓度不要太浓也不能太稀 粘模后要及时用水泥浆 修饰 8 架设后发现横隔板或横隔板钢筋错 位 横隔板或隔板钢筋错位是简支连续 T 梁桥的通病 即影响美观 又增加隔板连接施工难度 因此 T 梁预制时 必须控制隔板横坡 和尺寸 更不可出现反坡 9边梁线形不顺 预埋护栏钢筋不准 对处于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上的桥 T 梁在平面上呈折线布置 在模 板安装时 技术员应认真对其计算 调整梳子板的定位 并检查合 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0横坡不一致 梁板安装完成后 局部位置桥面横坡不一致 使桥面现浇层厚度不 足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模板安装时 少数模板过高或过低 使面 板呈现波浪形 对于桥面上梁板高出的位置 可以进行局部凿除 11钢绞线滑丝 断丝 夹片打滑 预应力筋在张拉与锚固时 由于各种原因 发生预应力筋的断丝和 滑丝 使预应力钢束受力不均匀 造成构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预应 力度 滑丝 断丝的原因有多种 1 预应力束没有或未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 使得钢束长短不一 或发生交叉 张拉时钢绞线被绞在一起 钢绞线受力不均匀 个别 钢绞线受力过大 容易造成断丝 2 锚夹具的尺寸不准 夹片的误差大 夹片的硬度与预应力盘 不配套 易屡丝和滑丝 锚圈放置位置不准 支承垫块倾斜 千斤 顶安装不正 会造成预应力钢束断线 3 把钢束穿入预留孔道内时间长 造成钢丝锈蚀 砼砂浆留在 钢束上 又未清理干净 张拉时产生滑丝 4 锚圈放置位置不准 支承垫块倾斜 千斤顶安装不正 会造 成预应力钢束断线 5 智能张拉失灵 造成张拉力过大 易产生断丝 预防措施 1 穿束前 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程进行梳理编束 并正确绑扎 2 张拉预应力筋时 锚具 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3 当预应力张拉达到一定吨位后 如发现油压回落 再加油时 又回落 这时有可能发生断丝 如果发生断丝 应更换预应力钢束 重新进行预应力张拉 4 张拉前必须对张拉端钢束进行清理 如发生锈蚀应重新调换 5 张拉前要经权威部门准确检验标定千斤顶和油压表 12波纹管漏浆 我们采用的都是浇筑混凝土后穿钢束 尽量做好前期准备 关模前 认真检查接头的稳固性 封闭性 存在问题及时用胶带包好 并且 在锚头处更要用胶带包好 在锚头模板处如果缝隙大 用海绵把缝 隙堵好 另外振捣棒振捣的时候注意不要与波纹管接触 小心不料 小心振捣 加强检查 浇注混凝土时必须在管内加衬管 在混凝土 初凝前来回抽动衬管 别让衬管和孔道发生粘连 13波纹管定位波纹管定位应严格按照图纸给定坐标进行定位 如果定位不准确 曲线过大或过小 则会影响张拉伸长值 14压浆不饱满 应力管道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最后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同时压浆不饱满现象也是普遍的 压浆时 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 控制好水灰比 保证浆液稠度 15 马蹄口气泡多 邻近肋板混凝土表 面水纹明显 马蹄口气泡多 邻近肋板混凝土表面水纹明显 1 现象 梁体马蹄口部位常有米粒大的气泡 混凝土表面有不规 则水纹 2 原因分析 浇筑梁体时 尤其是马蹄口部位 混凝土一次入仓太 多 分层厚度控制不严格 振捣器具配备不合理 导致拌合物中的空 气不能有效排除 只能附着在模板四周 产生气泡 混凝土水灰比 大是产生水纹的主要原因 3 预防措施 浇筑 T 梁马蹄口部位混凝土时 应严格控制入仓厚 度在 30 cm 50 cm 第一次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马蹄口折线 振捣 器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 插入式振捣棒为辅 每次振捣时间以混凝 土面不再下沉 无气泡上升 表面出现薄水泥浆为止 拌和混凝土 时 应严格按试验室提供配合比进行控制 并充分考虑天气情况对配 比的影响 严禁为方便现场施工操作而随意改变混凝土配合比 16收缩裂缝 现象 砼的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 干缩是砼中随着多余水分蒸 发 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 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 大部分 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少 收缩量只有前者 的干缩裂缝呈现在 T 梁翼板顶面 宽度多在 0 05 0 2mm 之间 其走向纵横交错 无规律性 分布不均 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 逐渐发展 原因分析 1 砼养护不当 撒水次数过少 表面损 失水分过快 造成内外收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